7天·黔之行--後記

作者: QQKOD

導讀每次出游我都把整個行程當成一次生動的課外學習,讀書能讓人長知識,走出去能讓人長見識。出發之前按行程通過網絡大概了解一下資料,包括人文、歷史、地理、革沿等等,預先記錄一下游程中需要留意的地方。在行程中我會盡可能多地拍照,(而以前我更多的是拍“到此一游”的留影照,記得好多年前去雲南,滿滿拍了八筒菲林回來,回來加了文字說明裝訂了滿滿兩本 ...

每次出游我都把整個行程當成一次生動的課外學習,讀書能讓人長知識,走出去能讓人長見識。出發之前按行程通過網絡大概了解一下資料,包括人文、歷史、地理、革沿等等,預先記錄一下游程中需要留意的地方。在行程中我會盡可能多地拍照,(而以前我更多的是拍“到此一游”的留影照,記得好多年前去雲南,滿滿拍了八筒菲林回來,回來加了文字說明裝訂了滿滿兩本相冊。後來有了數碼相機,去陽朔拍了五、六百張相片回來,也用文字說明訂了一大本相冊)。我拍的相片算不上什麼精彩,所以我從不敢說這是“攝影”,以避開專業們的板磚。但我把它當作一種用影像寫成的筆記,用它記錄下行程中看到的一點一滴,有時記錄的是美麗的風景,有時記錄的是路邊的小花小草,甚至住宿地的某件物品……。在行程中我還喜歡用筆記錄一下看到的或聽到的片言只語,有些是導游的解說,有些是路牌上的某個地名(這次我是使用了PDA)。當我回來,一邊整理圖片,一邊在網上查找對應的資料時,那完全又是一個溫習和學習的過程,行程中的景像重新歷歷就在眼前重現。相信如果看到這裡,大家對我行程中“什麼都拍”的印像就會有個理解了。

這次貴州行,打破了以往對貴州只是“黃果樹瀑布和遵義會議”的理解,雖然我們沒有往北走到遵義和赤水一帶,匆匆走過的貴陽以南的地區,但已經讓我目不暇給,獲益良多。貴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無疑是國內很多完全商業化的景點中難得的亮點,只是不知這亮點隨著不甘人後的開放發展還能亮多久。

回來後,我一直在抽時間整理日志,但要處理的圖片太多,要查閱的資料也很多,雖然沒有一一貼出來,但我都有一一看過。這是一次學習和消化的過程,整理的時間也不多,所以只能慢慢一篇篇貼出來,這樣才好向大家有個交代。在此,我代表我自己:多謝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多謝信息泛濫的互聯網,多謝突飛猛進一日萬裡的數碼科技,多謝我的公司,多謝同行的同事兼團友,多謝團長,多謝生活委員,多謝導游,多謝車長……多謝促成這次行程的前台幕後的領導、同事和工作人員。仲有多謝貴州,多謝! (鼓掌)




(荔波)



(天星橋)



(天星橋)



(天星橋)



(黃果樹)


精選遊記: 安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