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文明》期刊上看到山西博物院的藏品介紹,早已心神向往,但無奈天時地利人和均無,遂無緣成行。兩周前,死黨在春秋網上偶然看到特價機票,上海至太原299元,告知與我。心中大喜,連忙拉上死黨,春秋訂機票,攜程訂旅館,百度打印地圖自做行程,忙得不亦樂乎。
兩天後的晚上9點,雙腳已踏在太原地面,想到明天一早就可了卻心願,自然一夜好睡。
第二天早上,先到久負盛名的柳巷北郝剛剛羊雜割店吃了早飯,順便買了2個餅帶走,接著便直接打車到山西博物館。
山西博物館外觀好似一只鼎,上寬下窄,方方正正,氣勢宏大。
走入館內,一樓是臨時展廳,現在空關。我們從二樓的石器時代看起。
祖先們住在茅草屋裡,學會了用泥土燒制各種形狀的容器。

(左一顯然是一個盛器,用來盛水或酒,抱著它走來走去很方便,可是怎麼固定它呢)

(三條腿的器物大量出現。個人覺得中間這個巨蛋狀的東東最可愛,祖先們用它來做湯嗎?他們做一頓飯好辛苦哦)
三晉大地,歷史悠久,山西全境的優秀文物集中在館內,其中最重量級的文物自然是青銅器了。館內青銅器藏品豐富且陳列有序,件件國寶,令人垂涎三尺。(不好意思用這個詞,確實是口水嘩嘩滴)

(十大鎮院之寶之一)
又是一個國寶級的來了。這是西漢時代的“雁魚銅燈”。此物為大雁造型,脖子向後反轉做鴻雁回首狀,嘴咬著一條魚,魚身為燈座,燈座內可放燈油,燈罩可以360度轉向,作用就是轉到哪兒照到哪兒。更妙的是,這大雁的脖頸和肚子都是中空的,點燈時腹內盛水,產生的煙霧就會隨著魚形燈罩導入雁頸造型的煙管,再經煙管進入盛有水的雁腹,最後被水溶解。公元前兩百年的古人就學會環保了,太偉大了!

(十大鎮院之寶之一)
每個博物館,無論大小級別,都有自己鎮館之寶。山西博物院號稱有十大鎮院之寶,但寶中之寶,寶中之首,就是下圖中的“鳥尊”!印在門票上的就是它!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期的器物。另外還有豬尊、兔尊等,願大家能親眼所見。

(寶中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