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成就的事---岡仁波齊轉山

作者: abc111222666

導讀岡仁波齊,世界公認的神山,海拔6638米,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苯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山峰形似金字塔,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的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的佛教“萬字符”,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 幾個世紀來,岡仁波齊一至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中的神聖之地,轉山是不同朝聖者的常用方法,如在佛祖釋加釋尼的生屬馬年,轉一圈等於其它年的十三圈 ...

岡仁波齊,世界公認的神山,海拔6638米,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苯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山峰形似金字塔,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的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的佛教“萬字符”,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 幾個世紀來,岡仁波齊一至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中的神聖之地,轉山是不同朝聖者的常用方法,如在佛祖釋加釋尼的生屬馬年,轉一圈等於其它年的十三圈,更為靈驗和多積功德。外轉一圈要二到三天,磕長頭要十五到二十天。

轉山路線;大金村—哲熱普寺—(22公裡)到尊最普寺—(22公裡)到大金—(11公裡)




從聖湖瑪旁雍錯趕到神山角下的大金村時,已經約下午五點多了,安頓好住宿以後,我們商量明天的轉山,由於小陳女士身上有例假,打亂了原三人一起轉山的計劃,最後決定她在住宿處等我和藏族司機洛旦,為了更快一點,我和洛旦決定明天早三點出發。盡量一天能回來。

清晨二點半,鬧鐘准時叫醒了我們,各人吃了點大餅,帶著路上簡單用品,水,紅牛飲料大餅和睡袋(准備在路上住一天),和洛旦幾本每天晚上必讀的厚厚的經書(據說是到印度經過達賴開過光的)。

三點鐘我們准時出發了,洛旦師傅據說每次拉客人到阿裡都要轉神山,已經是六十多次了,路途非常熟悉,我們靠著手電和頭燈,開始了轉山之行,約四點多鐘我們經過了海拔4750米的經幡廣場,黑暗中只能聽見風吹經幡和高原雄鷹的呼哮之聲,我跟著洛旦師傅在黑色的夜空中對著神山磕了個頭,這是我這個無神論的第一個宗教之禮。約早上八點,我們終於到了神山背後海拔5200米的哲熱普寺。這也是轉山的藏民稱一號茶館的休息點和食宿地方。


在茶館裡吃了點東西,休息十幾分鐘,洛旦師傅由於連日開車和轉山的急行有點筋疲力盡,要多休息一會,我強行地背起了二十多斤的包,決定趁著自己感覺很好的時候先行一步,因下面的路是極考驗人的意志和體力的路了,要過海拔5630米的桌瑪拉山口,告別了師傅,我沿著一個徙峭的石坡小道,一步步地艱難地行攀登著,天色已經大亮,身邊不停著有轉山的和磕長頭藏族同胞,最精彩的是看到一個耗牛隊,托著一些行李帳蓬及液化氣罐和灶,後面跟著的是國外的游客,很難去想像在這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安營扎寨,後用液化氣做菜燒飯的情趣,,,,,,經過海拔5300米的天葬場,看著滿山坡的衣服、布條的瑪尼堆。據說,朝聖者經過天葬場時脫掉隨穿的衣服,便等於死亡一次,可以免一次輪回之苦,狹小的小道旁邊的大石就是檢驗石,傳說人生前壞事做多的情況下無法從這裡通過,到達5630米的卓瑪拉山口時已經是十一點多了,我沒有休息,隨便請一位可能是韓國的游客拍了張相片,衝衝下山了,這段下山小道是整個轉山中最艱難和危險的一段,很難想像藏族同胞是怎樣磕長頭而過的,









山口下面有個碧玉如綠的托吉錯(意是慈悲湖),傳說在此湖淋浴能洗去一身的污垢和孽障,大約在二點多的時候下到了河谷邊,在帳蓬茶館裡(藏族稱二號茶館),也就是在尊最普寺鄰近。我終於放下了包,二十元錢買了二並紅牛,由於我上山和下山的速度是和藏族背夫是一樣的,茶館裡幾個休息的背夫非常好奇,他們拎了我包的重量,由於不懂漢語,無法交流,只能做些手勢,我能理解他們的意思,是說我走路的速度很快,還背著包,,,,,,十幾分鐘後,我踏上了回大金的路,沿著河谷,這段路相比之下非常輕松了,下午五點多終於回到了住宿的地方,雙腳已經全部麻木,,,,,,

洛旦師傅也於八點多到達了住宿的地方。


就這樣,我在恍惚中走用十五小時走完了,一般要二到三天的轉山之路。這也是我前半生中一天走的最遠,海拔最高的路,也是我最為自豪的一段人生之路。

後來,每每和網上一些很專業的戶外網友無意提起此事,多半都是極不相信,我也經常回憶整個行程,感覺並不是十分的疲勞,總結之言,我想,人要戰勝的並不完全是自己的體力,而是自己的內心,是信心和耐力的存在。



精選遊記: 阿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