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廈門行——第一站

作者: opheliahan

導讀到酒店放下行李,稍作修整,我們便和先期到達的兩批同事彙合在一起,出發去了此行的第一站——南普陀。途經著名的“遠華大坑”,我們的現地導游小張(張導)便不失時機地開始了對我們的反腐倡廉、打擊走私的教育。賴昌星的名字想必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這擱置了十年之久的遠華大坑就是他累累罪行的證據。很快到了南普陀,不巧正在裝修,難以留下一張完美的照 ...

到酒店放下行李,稍作修整,我們便和先期到達的兩批同事彙合在一起,出發去了此行的第一站——南普陀。途經著名的“遠華大坑”,我們的現地導游小張(張導)便不失時機地開始了對我們的反腐倡廉、打擊走私的教育。賴昌星的名字想必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這擱置了十年之久的遠華大坑就是他累累罪行的證據。很快到了南普陀,不巧正在裝修,難以留下一張完美的照片,不過在大家紛紛掏出相機的時候,卻發現同行者中有三位貌似專業的“攝影師”——大叔、Geroge和LH。不管技術怎樣,手裡的大家伙已經足夠唬人的了,三位攝影大師還時不時地交流一下技術信息。相比之下我的mini小相機太過“兒童”,簡直沒臉拿出來跟人家站在一起。隨隨便便拍上幾張,只可娛己,卻難以娛人。


(南普陀天王殿)南普陀寺的香火挺旺,盡管已經是下午5點多,燒香拜佛的人還是熙熙攘攘。看著這些紅男綠女舉著一根根一炷炷香火極其虔誠地拜前拜後拜左拜右,忽然間覺得惶恐,仿佛這個恪守無神論的我玷污了人家的佛門聖地。話說這南普陀寺可是五老峰下著名的千年古剎,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曰:“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唐朝)和地理位置說得清清楚楚;五代時,稱泗洲院,宋初叫無盡岩,後改名叫普照寺,元代至正年被毀,明洪武時重建,明末又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由統一台灣的施琅將軍重建。因與浙江普陀山普濟寺同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是目前國內僧人較多的寺廟。南普陀供奉的是觀音菩薩,但我在這裡干的最靠譜的一件事就是在臨出門前又返回去買了兩盒南普陀素餅。這素餅外面還真買不到,只在機場見到了,價格比南普陀寺貴了50%。出了南普陀寺,我們驅車前往海灘,在環島路上轉了半圈,遠遠望去可以看到“海上仙洲”金門島,張導還講了當年金門戰役慘敗的原委。可惜天色已暗,距離又遠,看不清金門島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字樣,只能給此岸與其遙相呼應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大紅標語照張照片留個念想。

(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在沙灘上散了散步,我們這些人三五成群照照像,議論議論那些在退去的潮水中游泳或是撿拾各種貝類的人們,不知不覺已經餓了。海鮮自然是必不可少的,58度的金門高粱酒也甚是受歡迎。我本來也想嘗嘗,誰知服務員怎麼就那麼理所當然地認為我不喝,把杯子沒收了就再也不見回來。旁邊幾個人叫喚了半天,只給我們幾個倒了一些芭樂汁。雖然並不喜歡和高度白酒,但一口也沒嘗到未免有些遺憾。飯後幾個同事吵吵著去老房子按摩,我還是直接回到了酒店,這一天的行程宣告結束。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