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的“進口”與“出口”

作者: 紅油抄手

導讀小鎮的“進口”與“出口” 作者:紅油抄手 仲夏時節,雲南朋友陪同,開車從大理前往麗江。途中遭遇大雨,朋友臨時決定帶我們到一個叫新華的小鎮上避避再走。 大雨中小鎮上的石頭路上空無一人,令人想起戴望舒先生的名著《雨巷》,但沒有雨巷中的靜謐,丁香及像丁香一樣的姑娘。幾乎每一家臨街的小鋪都開著且有三兩個工人在制作銀器,巷子裡到處是叮叮噹噹的打 ...

小鎮的“進口”與“出口”

作者:紅油抄手

仲夏時節,雲南朋友陪同,開車從大理前往麗江。途中遭遇大雨,朋友臨時決定帶我們到一個叫新華的小鎮上避避再走。

大雨中小鎮上的石頭路上空無一人,令人想起戴望舒先生的名著《雨巷》,但沒有雨巷中的靜謐,丁香及像丁香一樣的姑娘。幾乎每一家臨街的小鋪都開著且有三兩個工人在制作銀器,巷子裡到處是叮叮噹噹的打擊聲。車停在一戶人家門前,朋友告訴我說這裡幾乎每家人都會做銀器,且家家地上都有泉眼或有泉水流過。

走進錯落有致的小院,天井裡種滿了各種花草,一條小溪從隔壁流過來,穿過小院流到下一家。水清澈浸骨,綠色的水草在水中柔柔地舒展著身姿。主人家把蔬菜、啤酒用提藍裝著浸入水中簡直就是天然環保冰箱。主人送來奶茶,我們一行坐在廊下圍著碳火閑聊著、邊烤著衣服邊等著主人給我們准備午飯。飯是在門外靠牆邊架柴火的大鍋裡悶好的。因為吃永遠是最能吸引我注意的,所以從頭至尾我都守在主人旁邊,看著她將略煮一下的米飯倒入鍋中,抹平整後將一塊腌過的老腊肉切成一片片或說一塊塊的(老實說若在成都的農家樂裡這刀功是賣不到錢的)順著鍋的內側擺一圈,將皮為紫色土豆洗淨切成塊放在米飯上,蓋上鍋蓋,架上柴枝小火慢悶。等吃的過程是漫長的、難熬的,趁這吃飯菜前的間隙我拉著女兒轉身走出了小院。

雨停了,空氣中帶著一絲甜味,讓人忍不住順著這味往山邊走去。在路邊最後一個手飾鋪裡站著一個中年婦女微笑著向我們打著招呼。她家後院正有工人在蓋著房子,男人在裡面照應著。

她一個人在店裡,因為店面位置太靠後,生意沒有前面幾家人好,然而言語間已是非常滿足。房錢是夫婦兩人一分一分攢的,兩個兒子,大的二十一歲明年結婚,小的十九在外讀書,沒啥負擔,現是在掙一分是一分了。我看不出她的年齡,但也想不出她竟有兩個已經成年的孩子。小店收拾得比其他店干淨、整齊,飾品款式和做工都還不錯,最令我女兒驚喜的是她的店中央有一個正向外湧著泉水的泉眼。因為她家在最裡頭,地勢也較高,所以附近人家喝的都是她家的水。因為談得挺高興我也就不好意思空手離開,在櫃上挑選飾品時才發現我與她居然是同歲的,她立即很爽快地自動降了價,且送了一個小玩意給我那才六歲的女兒。

回到先前的小院,菜已擺上桌,飯鍋一掀開,一股從未聞過的飯香立馬讓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離它最近的位置坐下。熱氣氤氳中腊肉瘦的胭紅肥的晶瑩,米飯因為有油的滋潤顯得顆粒飽滿且油光锃亮;土豆綿軟酥滑,趁著那滾燙勁送入口中立即就蹤影全無。就著桌上的幾樣家常小菜,我連整了兩大碗。就連平常吃飯時老講價錢的女兒也悄無聲響地在很短的時間裡完成了任務(她老不能體會吃的快樂讓我很焦慮)。

先前小些的雨又下大了起,先生們邊剔著牙,邊喝著茶,休息一下准備出發。這時女兒忽然從玩耍的小溪邊站起來說要上廁所,據我觀察是要來個大的。若是在平常解決這種需求太簡單不過了,但在那天,這事情的困難程度超出了想像且讓這個小鎮在女兒的小腦袋瓜中印像深刻。

主人告訴我,他們家沒有廁所且鄰居家也都沒有時,真是讓我嚇了一跳(這問題我至今都沒想通)。在我正不知所措時,主人給了我一把形狀像古時開啟富家小姐百寶箱的那種說是公廁的門鑰匙,我急忙拉著女兒順著主人指的方向冒雨朝廁所走去。

走了近三十米,巷子分岔,茫然四顧,不得要領,只得拉著女兒選了條自認為目標就在前方的路繼續往前。大約走了二十米,又迷糊了——因為路的盡頭顯然是一戶人家。女兒這時小臉憋得通紅,處於崩潰邊緣。我也顧不得許多,直接就推門進去,心想若這家有,那我們請求就地解決;若無,就煩請主人指明具體位置。結果是這家人也說沒有,但熱情地把我們直接領到了目的地。那是一個在路邊靠牆斜搭的一個高處不超過1米六,總面積不足2個平米的茅草房。我摸索著打開下半截已腐掉了一角的木門,幾十秒鐘的時間裡竟無法判斷是否該進去或該怎樣進去。等眼睛對裡面的光線適應後,瞧見情景使我想起在兒時鄉下的老屋裡蹲過的茅房。土溝的兩邊各是比一只腳稍寬的木條,巧妙地懸掛在土溝上,那溝底深度對於沒練過平衡木的未成年女性是會產生眩暈感的。並且以我兒時的經驗隨時有浪花朵朵,霰彈飛濺的可能。而這個茅房前高後低的造型,更讓我產生了若是我要方便的話,是正面彎腰走進去讓我好受點呢?還是面朝外慢慢退著進去呼吸能順暢點?當我還在進行思想鬥爭的瞬間,女兒已經掙開我手轉身跑了。

最後結果是我和女兒一身淋透走到村口,在新修的一個類似導游介紹的大型銀飾品市場旁發現了一個龐大的公共廁所,沒鎖門沒人收費也很干淨。等我和女兒完事出來站到路上,車已經開出來四處尋找我們,上車後大家都第一時間對我倆怎麼淋著雨步行這麼遠上廁所很好奇。但女兒更想弄明白的是若半夜下著大雨他們要上廁所怎麼辦?而我一直在設想,若是像我先生那種高度的男士要上那種茅房該“委屈”成什麼樣子?不過從那次起,我家的寶貝丫頭就養成了新到一地,必先確定衛生間方位的習慣。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