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5(食文化,美食的誘惑)

作者: 醜兒bb

導讀古城牆,向你展示源遠流長的秦唐歷史;碑林,向你展示不可忽視的古都底蘊;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吃,則向你展示那不同凡響的美食文化。這裡的小吃,範圍廣、品種多、千奇百怪,讓人應接不暇,只嘆自己那小小的胃亞,無法一一容納。 老孫家羊肉泡饃,西安小吃名角,不可不嘗;剛進門,一股厚重牛羊肉味撲鼻而來,對於我這個從小骨子裡拒絕牛羊肉的主,簡直是一種自 ...

古城牆,向你展示源遠流長的秦唐歷史;碑林,向你展示不可忽視的古都底蘊;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吃,則向你展示那不同凡響的美食文化。這裡的小吃,範圍廣、品種多、千奇百怪,讓人應接不暇,只嘆自己那小小的胃亞,無法一一容納。

老孫家羊肉泡饃,西安小吃名角,不可不嘗;剛進門,一股厚重牛羊肉味撲鼻而來,對於我這個從小骨子裡拒絕牛羊肉的主,簡直是一種自虐。屏住呼吸,堅持去感受是最重要的。MM買好,固執地要求自己掰饃,自討苦吃亞。饃那個硬喲,扔出去都擔心將地板砸下個坑,這饃不值錢,賠償地板的錢可是貴呢!開始掰的時候,大家都興致勃勃,起勁得很;十幾分鐘過去後,指尖通紅、有些酸酸的,再後來就是在相互鼓勵中完成。師傅端回廚房進行後續湯料加工,當再次呈現時,碗裡盛滿高湯,小饃塊浸泡在湯裡,上面整齊地擺放著牛、羊肉片!MM急不可待,說那個湯鮮亞、肉美亞、呼嚕呼嚕地吃著,紳士淑女風範丟棄一旁、全然不顧,不時發出美味的贊同聲!沒有口服,只能在一旁忙著記錄這些貪婪食客們的千姿百態。不過有一個小菜,是偶唯一吃了的,那就是小青菜杏仁,涼拌的、小青菜清香、配合著杏仁的酥脆,在這濃味世界裡倒也有些特色。

賈三灌湯包子,眾說紛紜,賈二、賈三誰是正宗,各人有各人的認同,只要是美味,那麼不可不去了。三個大蒸籠、熱氣騰騰,小伙計吆喝著端上了桌,驚得我們,那個呆噢,半天沒有想法了。灌湯包子貴在皮薄湯汁夠味兒,那夾包子就很有講究了,在所謂“專業”人士指導下,左搖右擺、晃晃悠悠、小心奕奕夾著,唯恐皮破湯汁漏出來!偶嘛,當然是熱衷於夾了,一遍遍練習,夾的技術越來越好,吃呢就留給其他同志吧。據稱這些包子確實是湯鮮味美,值得嘗試噢!

解放路餃子館,怎可漏掉,其大刀闊斧般的氣勢引來慕名者無數,想必你早就熟墊於心了,也不用我再濃墨重彩的描述。

涼皮,任何一條小街小巷,總能看到“秦鎮涼皮”的牌子,關中有雲:“乾州鍋盔岐山面,秦鎮皮子滿長安”,讓你的舌頭蠢蠢欲動。調上辣椒油、蒜水、芝麻油、老陳醋、外加上些腐竹豆芽什麼的,香辣開胃,涼皮進口,韌勁十足,頗有嚼頭,不待一會兒,掃蕩結束,舔嘴回味,涼皮的魅力全在這裡了!

岐山哨子面,絕對不示弱,筋鬥的面、酸辣的湯、味重的哨子料、紅蘿蔔丁、黃土豆丁、外加滋味牛肉丁,缺一不可,一派群英薈萃的場面!

鍋盔,以前在四川吃過很道地的鍋盔夾肉,很香,到了這裡,聽當地人講述那“鍋盔”的來由卻是十分有趣。據傳此物起源於唐代,當時修陵的民工急需大量口糧,將烙餅越做越大,邊兒薄餡厚、外皮酥脆、內裡柔軟,表皮鼓起,形狀像口鐵鍋、又像武士戴的頭盔,“鍋盔”之名便由此而來。衍變到後來,鍋盔烤熟後,加入不同配料於其中,成為當下流行的飲食。

大皮院高家烤肉,慕名前來,在回民街上,一個很窄很深的弄堂,感覺有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味道,一盞昏暗的老式白熾燈掛在弄堂中間的位置,高家烤肉的燈箱牌則津貼在弄堂的盡頭。幸好來前准備工作較好,恐難尋覓到也。一位當家,緊靠燈箱牌,架起了長長的鐵皮燒烤槽,槽的一邊是黑乎乎的木炭似的東西,一邊則放滿了千奇百怪的待考物。紅色牛肚、牛心、牛舌、羊腰子(不能確定,看似像)、扁扁的魚、其他的則叫不出名字來。老板娘招呼著坐下,仔細看看四周,幾間平房並列,每個房間搭了好幾張小小的易收型方桌,方桌邊上則是供客人坐的小板凳,好似玩過家家一般,甚是有趣!沒有菜單,所有菜名皆由老板娘親自口述,因為老板娘是回民,報得快時,根本無法明白,最好的方法是左顧右盼,看看人家都在吃什麼,既省事兒又省力!為了照顧偶這個牛羊勿近的人兒,MM友善地為偶點了魚、雞翅,當然也沒有落下他們喜歡的羊、牛肉串、牛肚、牛心、還有一些連名字也叫不上來的東東。一盤盤烤物被端上來,就著當地特有的“ICE PEAK BEVERAGE ”- 冰峰汽水舉杯痛飲,感覺有些西北漢子的豪放,真個一個爽字了得!有一點是特別要說的,這裡肉串都是以十為計數單位的,一般十串一買,而我們習慣以串為單位的可別鬧笑話噢!

西羊市夜市,鼓樓以北,當夜幕徐徐降臨,夜市則正式拉開序幕。吆喝聲、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混雜一片;吃的、喝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淨糕(圓的、似小碗大小,糯米做成、白白的表面上栩栩如生的蝴蝶圖案)、涼糕(整齊堆放在推車裡,懸掛在橫梁上的麻繩則是切糕用的工具,糯米做成,伴以豆沙、黃豆面、白糖等調料),不妨試試,吃的時候,強烈建議加些白糖就好,加多了蜂蜜跟桂花糖反而不那麼對味兒了!可愛的小布老虎可是值得購買的土特產之一,售賣的老頭老太太可是花心思自己手工做的,決不摻假噢!各類堅果、炒貨真是琳琅滿目,要帶特產回家的都可以在這裡解決。

老鐵家的灌湯包,雞市拐老鐵家,是那天帶我們去秦始皇兵馬俑的出租師傅推薦的,本地人很喜歡去的地方。到他家,發現基本沒有什麼游客,倒是本地人真的很多。他家的蕎麥灌湯包、普通灌湯牛、羊肉包,據MM說比較先前賈三的好吃,特別是他家的小米粥值得贊的,可以去試試。

肉夾饃,這個一定要試試噢,美味自在其中,不多說了,您試試就了解其中真諦了!

西安的吃,總體來講還是比較便宜的,記憶中最貴的好像就是大皮院高家烤肉的烤魚了!口味嘛,見仁見智了!喜歡的人總是容易流口水的,也是幸福的;喜歡嘗試的人,總是忍耐不住的,誘惑就誘惑罷了,人生難得幾次呢?不喜歡的人總是進而遠之的,但不吃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與境界了!哈哈,體會在各人….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