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向瀘沽湖

作者: kevinkam

導讀七月十九日早晨到成都神州租車公司租了輛途勝SUV,1點40分上成都至雅安的高速公路行駛137公裡後即進入山高林密,道路崎嶇的滎經縣108國道,海拔高度在700-3666米之間,國道翻越泥巴山埡口,海拔2552米,這“個頭兒”在西部是個很不起眼的高度,以至於照例的埡口標牌都沒有。但是,泥巴山卻是翻越大相嶺這個著名的氣候分水嶺的必經之路,二郎山隧道打通之後,二郎 ...

七月十九日早晨到成都神州租車公司租了輛途勝SUV,1點40分上成都至雅安的高速公路行駛137公裡後即進入山高林密,道路崎嶇的滎經縣108國道,海拔高度在700-3666米之間,國道翻越泥巴山埡口,海拔2552米,這“個頭兒”在西部是個很不起眼的高度,以至於照例的埡口標牌都沒有。但是,泥巴山卻是翻越大相嶺這個著名的氣候分水嶺的必經之路,二郎山隧道打通之後,二郎山埡口公路很少有人走了,泥巴山埡口就成了從東北方向遠眺貢嘎群峰的絕佳觀景台,只可惜天不作美,遠眺前方所見只是霧蒙蒙一片。 大相嶺和二郎山一起遮擋了東部季風帶來的水汽,孕育了嶺東的雨城雅安和嶺西的風城清溪。翻過埡口,雨城雅安多雨溫濕的氣候頓失,換成了干燥少雨的干旱河谷氣候。氣候的改變同時使山上的植被隨之改變。郁郁蔥蔥的森林不見了,變成了裸露的岩土、低矮的灌叢和滿山的花椒樹。 泥巴山在漢源與滎經兩縣之間的,主峰僅高3300米,山雖不高,路卻艱險。就算不是雨季,仍有滑坡、泥石流發生,冬天的泥巴山更是一座讓所有司機都談“山”色變的“老虎口”。山上的水泥路路況還不錯,可是山下的G108卻簡直爛的面目全非,讓人羞以“國道”相稱。出滎經縣就進入經漢源縣境內,有四十八公裡是大渡河的北岸行使,到石棉縣大渡河就改道北上。海拔在550至4021米之間的漢源縣海拔高度780-5793米的石棉縣,山路本來就很難開,再加上因512大地震後山體滑坡及路面的損毀,這一百多公裡的行駛及其辛苦,有多處地方原來的國道已被地震時的山體滑坡所覆蓋,取而代之的是地震後修築的簡易路,群山峻嶺中的108國道在那麼短時間就能夠保持暢通已經是非常的難能可貴了,下午二點多在石棉縣山上的路邊小飯店吃了午飯,點了黃牛肉,味道和肉質均不錯,價格更是便宜,四個人才28元,飯後沒多久就駛入涼山州冕寧縣境內。冕寧縣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北部,海拔在1500至5234米,群峰密布,是革命老區,1935年紅軍長征時途徑這裡,彝海是劉伯承元帥當年與小葉丹結盟的所在地。在冕寧縣馬尿河吃完晚飯已9點30分,飯後就從瀘沽鎮上了瀘黃高速,10點鐘前就到了涼山彝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西昌.二十日早餐後約8點10分從酒店出發,途經鹽源縣,鹽源縣一般海拔2300-2800米,最低海拔1200米,最高4393米。西昌到瀘沽湖鎮約267公裡,因全部都是山路,扣除中午吃飯和換輪胎的時間,實際也開了五個半小時才到。下午三點半到達瀘沽湖鎮,門票八十元,購買後直駛到神往已久的瀘沽湖邊,不經有點失望,一眼所見感覺風景也不過如此,好像拔山涉水這麼的辛苦也不值。不過既然已來了就在往深處駕駛看看吧,我也不信那麼多驢友心目中的女兒國就是眼前這樣的。又沿著崎嶇山路盤旋到山頂,此處所見的瀘沽湖和剛看到的截然不同,展現在眼前是一片茫茫群山,山巒疊嶂,巨石磷珣,萬樹叢生。千裡高原之上,競嫣然藏臥著一泓清塘,恰像一塊天上的玉片失手撒落在人間,其寧靜,其秀美,其婀娜,其撫媚,其多情,其俊俏,其柔意,引得多少文人墨客競無詞詠嘆,我也亦然!此時才感覺付出那麼多辛苦——值。然而這時才發現自己做了件輩子最為荒唐的是,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的我,從成都開車到這

裡,行程約八百公裡的山路上,為拍攝美景而數十次的上下車,竟然全部枉然,相機的儲存卡沒裝,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失望與失落並存。什麼心情都沒了,回鎮上去碰碰運氣,看是否能買到儲存卡,結果運氣還不壞,花了250元買了個1G的,此時興致又來了,趁著天還沒黑想抓緊時間多看看摩梭人的女兒國,車行至瀘沽湖的東面,此時已是傍晚六時三十分,即將落幕的陽光洞穿了厚厚雲層的間隙,一束束的陽光照射在清澈寧靜的湖面,泛起點點星光,顯得格外的妖嬈。觀看完此處,我們移車觀景,繼續沿著湖邊行使,來到了格姆女神山的正對面的一個山坡上,也是當地人的祭神壇,此時天已漸黑,拍了會照我們又往湖邊的山下走,想碰碰運氣,看是否有新鮮的魚吃,到了山下遇見七八個成都來的旅游,他們租了幾間房在這裡要住很久,在他們的指點下我們找到了漁民家(他們的房東),除了曬干的小銀魚和他們自己種的桃子,別的也沒有,我們就買了點桃子和銀魚就匆忙的往山上走,此時已是八點,天色也很黑了,因高原反應,同游的一位MM走的極其辛苦,其實海拔還不到三千米。我們回到鎮上吃了晚飯已經十點多了,就約了同游的MM明天看瀘沽湖的日出.



(當地漁民都是晚上才出湖打魚)



(傍晚的瀘沽湖)


精選遊記: 海螺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