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大學時代的坐火車經歷我是北京人,從1993年9月到1997年7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精密儀器系上了四年大學,在這幾年中我來往北京和哈爾濱都是坐火車,另外大學期間還游覽了一些城市也都是坐火車來往的,下面記述的是我乘坐火車旅行的一些感受體會。本來想詳細寫一下我大學時坐火車的經歷經歷,但是由於年代久遠,有些車次實在想不起來了,只好簡要地寫一寫。
乘坐臥鋪次數最多的列車-17次(北京-哈爾濱)
我從北京到哈爾濱坐的幾乎都是17次臥鋪,從哈爾濱到北京的18次只在1996年坐過一次。在我上大學期間,我歷經了四代17次,1993年9月我去學校報到,當時的17次是22的車底,其實確切地講是22和25B的混編車,我當時就不幸地坐到了一節YW22車當中,第二代是25B,應該說17次是很早更換的25B的車底,到了1996年我回家時已經換成25G的空調車了,還是半包式的硬臥,在當時感覺很新鮮,有一些軟臥的感覺,到我畢業那年已經是第四代車底25K空調車了,可惜我沒有坐過。17次是當時東北速度很快的列車,從北京到哈爾濱這1288公裡的路程中只停留山海關、沈陽北、長春三站,連一些特快必停的,例如錦州都不停,印像中當時不停錦州的除了17次只有當時的直達特別快車53次。
乘坐硬座次數最多的列車-138次(哈爾濱-北京)
在哈爾濱上學還是很幸運的,每次放假回家都能很順利地買到車票,一到快放假,我們先填寫定票卡片,然後哈爾濱鐵路局到學校來發票,雖然沒有什麼好車,但是都保證有座號(我有一個在華中理工大學的同學就很不幸,他從武漢回來經常買不到座號票)。北京方向的一般都是138次,1994年1月第一次坐138次時我還特別緊張,為什麼?因為當時的138次在哈爾濱站是早上6點開車,而當時的公共汽車還沒有,開車頭天晚上我一夜沒有睡覺,當時學校還開班車到火車站,我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上班車,再擠上火車有費了很大勁,當時的138次到點也不好,凌晨4:12到北京,結果到北京後一大幫人在等地鐵。
我坐過2次137次的臥鋪,當時的137次只有1節硬臥,其中還有1節宿營車,所以臥鋪十分緊張,經常是過道裡也坐滿通過各種方式上來的人。137次到哈爾濱後還套跑363次管快(哈爾濱-大慶),這是我最早知道的套跑。
站的時間最長的車次-145次(長春-上海西)
一次寒假我回上海老家,在北京實在是買不到車票。怎麼辦?我後來決定先到天津在從天津走,我從北京到天津坐的是早上9點的311次管快,一路上有一個人一直在議論當時剛剛發生的李沛瑤事件,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像。到了天津,我當時想買票可是連站票也沒有,於是我就買站台票想進站再補票,沒有想到剪票員居然不讓我進,這時列車已經進站,我趕忙從天津站的二樓大廳下來再從出站口進去等我上車才發現超員很厲害,這列由長春到上海西的列車當時已經改成25G的空調車了,由於身上沒有多少錢加上也沒有想到補臥鋪,我就一直站著從天津一直到了南京,這時車廂裡才有空座位,後面幾個站陸續下了很多人,等到了上海就沒有多少人了。從天津到南京大約有17個小時,這是我站著時間最長的一次旅行。
上車最緊張的車次-172次(哈爾濱東-徐州)
哈爾濱工業大學每年5月都會放一周的春假,一共四次春假我回家三次,有一次回家坐的是172次的臥鋪,本來172次在哈爾濱站停車12分鐘,站方一直等到列車進站才開始剪票,那天人還特別多,我排在最後,進站後下到站台一看連最後一節車廂還沒有到,我的車廂還是在車頭,這時開車鈴已經響了,我拿著行李一路狂奔,終於在開車前趕到我所在的3號車廂。我剛上車就開車了。好險!另外在我這節車廂有2個鋪位一直空著,有人想補臥鋪,列車員說這是便乘的鋪位,那人就問什麼是便乘,列車員解釋就是給火車司機預留的鋪位,我也才了解這個名詞。
坐硬座車感覺較好的車次-58次(哈爾濱東-上海)
58次起初坐得不多,後來因為從哈爾濱到北京如果買18次那幾乎買不到,坐138次又太慢,我想試一試58次從天津轉車,沒有想到這條路很理想。我有幾次春假和國慶回北京坐的就是58次,58次改成空調車後從哈爾濱到天津是156元,半價78元,加上1元軟票費和2元保險一共是81元,記得很清楚當時車站的售票員還很不情願賣給我。由於春假是5月份,人不多,唯一的一次比較多的是在寒假坐的,超員很厲害,列車員放上來很多人,我就坐在辦公席邊上,看著列車員一直在補票。看來收入一定不少。
坐的次數最好的管內列車-314次(天津-北京)
由於我後期都是從哈爾濱坐車到天津再回北京,所以我一般都在天津呆半天然後坐下午2點的314次回北京。天津到北京是我經常來往的,小時候記得北京到天津是71-79次特快,後來車次少了,那時好像還沒有開行雙層空調車,這個314次就是我的最愛。當時314次有軟座和硬座,編組數量很多,大概有18節左右,因此每次都有座位,不用擔心站著回來。最早從北京到天津的特快7X次運行1小時36分鐘,現在的T53X次是1小時19分鐘,20年過去,北京到天津的速度沒有提高多少,希望以後有更快的車出現。
坐過的唯一一次臨客-174次(哈爾濱-漢口)
記不清是哪一年了,哈爾濱局在春運加開了一次臨客174次,從哈爾濱經由京哈、京滬、石德和京廣線到漢口。它從哈爾濱到天津比一般的直快要慢大約2個小時,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坐,我起初定的是138次,後來一個同學因為要從北京轉車,他還沒有定138次,我就和他換了一下車票,坐了一回174次,沒有想到在春運時居然還沒有多少人,我所在的硬座車連一半都沒有,列車員反復廣播有空余臥鋪出售,現在想來真應該補一張。這個車現在已經是特快T184次了。我畢業那年從哈爾濱到天津加開了暑期臨客422次,我本想坐的,可是由於我已經買了438次(就是138次)的車票所以沒有坐成,我同學坐了,還買的是臥鋪,可是後來我聽他講他那節臥鋪車總共也沒有幾個人,硬座車都可以睡覺。看來坐沒有多少人知道的臨客也是很舒服的事情。
坐過的最熱的空調車-438次(哈爾濱-北京)
就是上面我說過的438次,那時的438次看起來像18次淘汰下來的半包式的硬臥車,比較破舊,我還很不走運,列車剛開出哈爾濱站不久空調就壞了,由於窗戶都是封閉的,打不開,結果車廂裡很熱,我一路幾乎都是在隔壁車廂裡,那裡很涼爽,一直到了唐山空調才修好,我這節車廂有一個乘客還要求退票,似乎按照有關規定是應該退空調費的,我心想咱就不跟鐵老大要錢了,即使要來還不夠我搭進去的工夫呢。也不知道那個乘客後來怎麼樣了。
坐的時間最不好的車次-165次(北京-牡丹江)
一次我回學校突發奇想,坐一回165次,這個車本來是北京站每天開出的第一班車,開點0:18,後來改成23:56,變成最後一班車了,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165次到哈爾濱是21:49,這個時間是很不好的,因為我從哈爾濱站回學校要坐11路公共汽車(哈站-醫大二院),末班車就是22點,好在165次沒有晚點,我出站後一路小跑終於趕上了11路的末班車。說到165次,有一次我走著去哈爾濱動物園,路過護軍街的道口,剛好一列車開過來,我一看,道口邊上居然有警察站崗,等列車過來我發現就是165次,可是車頭後面竟然是2節軟臥,然後才是行李車,我估計這是什麼領導的專車。
坐過的最威武的列車-531次(哈爾濱-齊齊哈爾)
1994年暑假,我們學校有幾個系全體到位於齊齊哈爾市的23軍67師202團參加軍訓。從哈爾濱到齊齊哈爾坐的是531次慢車,晚上11點開,次日早上7點到。出發時學校要求都要穿作訓服,雖然很熱,但是還是穿上了,這好幾百人穿著作訓服一上車,立刻就顯得很威武,我們總共占據了6節車廂,外人一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回來坐的是532次,路上一位老大爺問我們是哪裡的,我們說是哈爾濱的,但是沒有說是哈工大的,結果這位老大爺就對邊上的人講:“這些都是到哈爾濱的軍校的,回來都是在23軍當個小排長”,很有意思。1995年五一我自己坐車去齊齊哈爾玩就感受不到這種威武的氣勢了。
坐過的最長的慢車-571次(齊齊哈爾-哈爾濱)
1995年我到齊齊哈爾玩了一圈,但是很窮,兜裡不到50元,回來又沒有經由大慶回哈爾濱的夜車,看時刻表有一列經由北安、綏化到哈爾濱的慢車571次,我就買了這個車,當時我連臥鋪都買不起,買的是硬座。晚上8點開車,人相當多,本來我第一個進站,但是上錯了車廂,到快開車我才發現,趕忙又往自己的車廂跑,這時人已經都上來了,總算到了,發現我的位子被一個女警察占了,我看她的警銜是一個箭頭,當時的警銜是領章式的,警司是三角星,學員一類的是箭頭式三角星的,剛好我是穿作訓服去的,結果我一想“當兵的還怕警察嗎?”,但是總歸車上很擁擠,最後還是4個人擠在3人座上了。這個車開過北安就沒有多少人了,一直到次日的12點才到,算下來我也坐了有16個小時了。
坐過的唯一一次旅游車-Y201次(哈爾濱-雞西)
大三暑假我在放假前先到牡丹江去玩了一天,去坐的是Y201次,很順利就買到臥鋪,晚上10點開,次日4點到,這是我坐過的唯一一次旅游車,其實就是22的車,內部設施也和其它車一樣,當時給我印像最深刻的是這麼舊的22車居然還在跑,可是現在再看看,仍然有22車在跑,也就不奇怪了。印像當時的Y201只停了2站,但是從哈爾濱到牡丹江開了5個多小時,速度還是很慢的。
坐過的最難受的車-206次(牡丹江-沈陽)
我那次從牡丹江回哈爾濱買的是206次,本來想買84次(牡丹江-齊齊哈爾)的,可是那天很不湊巧,車站貼出公告說接到路局的電報,當天的84次車票停售,我只好買206次,下午5點開,半夜12點到,我的座號還是3人座的中間的那個,還是倒座,邊上靠窗戶的人不開窗戶,結果我一直很熱,這6個小時的旅程我過得很不舒服,簡直快要暈到了。到了之後已經沒有公共汽車了,我只好打了一輛出租車回學校,現在想來,那個老司機人還是不錯的,嶄新的捷達車(當時哈爾濱還不多見),由於當時哈爾濱的出租車司機好像宰人比較厲害,我也怕他宰我一刀,可是最後還是打表的,車費的零頭他也沒有要。
坐過最驚險的車-208次(大慶-大連)
1995年的暑假我沒有直接回家,由於放假前我剛好入黨,所以心裡很高興,決定到大連玩一次。我買的是208次,和2個煙台的同學一起走,路上有2件事使我感到很驚險。列車運行在哈爾濱和長春區間時我同學到隔壁車廂找人去了,這時座位空出來了,一個老太太過來先坐了幾分鐘,後來又走了,沒有想到她馬上又回來,帶著一個老頭和一個小孩,老頭問那個老太太:“多少錢”,老太太回答說5元,老頭正要掏錢,我這時立刻意識到老太太可能在騙這個老頭,我馬上說這個座位有人沒,剛好我同學的車票在我這裡,結果那個老太太的詭計被我識破,看來路上真是什麼人都有。還有就是我的另外一個同學上車前還特地准備了一把很長的三棱刮刀,估計是管制刀具,幸虧沒有被查出來,否則就下不了車了。坐這次車還有一個小插曲,過了海城後上來很多人,有一個30歲左右的婦女居然坐到我前面的小桌子上面,一直坐到大連,看來東北的婦女就是不一般。
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我在1993年第一次坐17次去哈爾濱時列車廣播播出了一首著名的歌曲,那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聽著熟悉的歌聲“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伴隨著列車在飛馳,我恍惚有一種要上前線的感覺。2000年國慶我再一次從天津坐1421次去長春,那時我畢業後到達的距離學校最近的城市,沒有想到這次列車也多次播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又使我回憶起當年的往事。我感到真是太親切了。
最令我滿意的售票處-北京西直門售票處
我從北京到哈爾濱只有一次是坐硬座,其余都是買的臥鋪。當時北京的臥鋪票只有西直門賣,1994年寒假我也到這裡買臥鋪,我父親提醒我讓我試一試買學生臥鋪票,我一試,果然可以,我很高興,因為當時的17次硬座是55元,半價27.5元,臥鋪是82/85/88元,我買的學生票下鋪才50.5元,到畢業那年後來,17次的硬座是156元,硬臥是268/279/288元,我買學生票下鋪才210元,很便宜,但是也只有西直門可以買。記得1996年北京西站開通運營後實行聯網售票,我在西站買學生臥鋪票,結果被告之不賣,轉到西直門,二話不說就賣給我。不過在這裡買票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我一般都是半夜3點起來,騎車到西直門,一年夏天由於買票的人很多,我頭一天下午6點就到了,結果還是已經有20多人在排隊了,從下午6點排隊到第二天早上8點開始賣到9點我買上我一共排了17個小時,真是辛苦!
最後悔的一次旅行-唯一坐17次硬座返校經歷
我唯一的一次坐硬座回學校是坐17次回去的,我和我同學一起買的 票,我同學當時還給他的一個女同學及其男朋友買了2張,一共4張票,上車後發現我的座位是2人正座靠窗戶的那個,而他們3人是3人的倒座,我起初很高興能買到這樣好的座位,因為一路上可以方便的看風景了,開車不久我同學就找我說讓我和我邊上的一個30多歲的婦女換一下座位,讓他的女同學及其男朋友坐這2個正座,我當時沒有答應。結果他們只好一直坐那個倒座,晚上睡覺都很不舒服,我本來晚上不怎麼睡覺,看著他們變換了多種睡姿,我想當初還是應該答應他們,俗話說君子應該成人之美,我雖然稱不上君子,但是也應該這樣做,可是話已經說出來就不好反悔,沒有想到那個女的現在居然和我在一個大院裡上班,有時上下班路上還經常遇到,所以我現在坐火車如果遇到有人要換鋪位或者是座位一般都爽快地答應。畢竟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