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幀風景所以觸動內心,除了景物本身,恐怕還涉及審美者的眼光。我們一行五六個人,在風景堆裡混了很多年,別的不說,臨安山水應鮮有不認識我們的。這次相約去一個叫做“天灘”的地方,除了名稱怪怪的,有點想去的欲念,更多的無非是朋友相聚,機會難得,對風景本身,倒沒有太多期待。照例要通過一條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都說風光奇絕處,常在於僻遠。車在門樓停下時,眼睛亮了亮。門樓的建築樣式不一般,有點像電影裡的龍門客棧,一根又一根原木,縱橫在一塊,質樸而粗獷,古色古香的茶旗酒旗一飄,暈乎乎便有到水泊梁山的感覺,原本的桌子、凳子、青瓷大碗茶,讓人急猴猴想坐,可主人不讓,說還是游了景區回來再坐吧,一坐就不想起來啦。早上九點左右,開始游天灘。在臨安,這是一個不算太大的峽谷,門口的一個山灣被高高的石壩蓄了一湖水,叫鏡湖,湖水盈盈地脈動著,惹得周邊密密匝匝樹的倒影跟著起舞,舞得人心癢癢了,金海和俞海便拿出相機偷獵,中箭落馬的,除了風景,還有我們誇張而得意的表情。到了一個叫做“鰲魚吐翠”的地方,峽谷初露崢嶸,一塊大得嚇人的石頭狀如鯊魚頭,呲牙咧嘴,像是要到溪裡汲水,又像是想咬住橫在溪裡的另一塊石頭,游道恰好從魚嘴過,人往魚嘴裡一站,難免產生一些生死相關,當然也是無病呻吟的聯想,從魚嘴裡逃出,追著一路水聲向上攀登,不覺已是峰回路轉,樹門、水門、石門、潭們相互爭寵,在恰到好處的位置,欲把最勾人的一面展示給我們看。天灘,已讓我有些魂不守舍。天灘的峽谷狹長而幽秘,到處是樹和樹做的濃蔭,在溪谷,樹門低低地幾乎貼著水面生長,水從樹的綠色衣裙間流出,水也綠得發暗卻盈盈透明,就很有點九寨溝的況味了。我們是在一個比較愜意的角度觀察這一切的,棧道高高地把我們托起在山的腰部,沒有棧道相助,我們無緣和風景相擁。棧道的骨架一律仿松樹而建,上面鋪的是厚厚的雜木板,古樸的棧道和周邊的風景相處得很好。天灘觀景有一個特點,基本上是平緩的,偶爾奇峰突起,需要勞駕腳力,大多數時間勝似閑庭信步,運動和休閑得益彰。在這裡,棧道也是一道風景。在龍潭佇立時,心跳加快。阿靜說把龍潭稱為臨安第一潭,毫不為過。阿靜平時說話比較謙虛,這樣,他的話就有一定的份量。潭不算太大,但那水卻綠得人直想往下跳。潭上方的龍潭瀑布在我看來也算得上臨安第一瀑了,論高,尚不及大明山;論秀,可能還不敵白水澗,但它的氣勢和粗野,它流動和奔放的姿態,它衝擊靈魂的震耳欲聾的吼聲,卻是生命最原生的寫真。瀑和龍潭相擊產生的霧氣,彌散數十米以上,讓人浸在洇蘊的水氣和激動之中,不能自拔。同行的美眉干脆把外衣脫了,露出一些平時極少外泄的生動曲線,瀑布前婀娜一站,算是“天人合一”了,最後,直奔天灘。天灘和想像有點錯位。應該稱得上大自然的一大奇跡吧,幾百平方米的山岩平展展寬泛泛地斜躺著,溪流沿著石頭的紋理,溫順地下滑,一直滑進仙女潭的懷抱,漂以上的百余米溪床,一律也是石壁構成,沒有任何泥沙之類的雜質,光滑得像剛出浴的女人的肌膚,在肌膚和流水之間,則隱約著巨大的“天灘”二字,看來,這石壁和水柔柔的交響,就是天灘的神韻和靈魂了。還欲前行,方知已是景區盡頭,以這樣溫柔的方式結束天灘之行,有點始料不及,也有點意猶未盡。回到天街食府的木樓裡用餐,早已過了午飯時間,土家菜的味道說多鮮就有多鮮,其實這種“鮮”,也是飢餓幫了味覺的忙,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中用餐,真算得上是秀色可餐了。一樓、一湖、一石、一漂、一瀑、一灘,被一條棧道珍珠般串在原始幽秘的峽谷裡,成了本次行程揮之不去的亮點。有人說,遺憾的是少了一點高潮,比方說天灘。這話是有道理的。但殊不知我們的眼睛一開始就被天灘的美景慣壞了,久擁美景,或不再美之,美感遲鈍也。截取天灘的任何一段景色,放在別處,可能都是高潮,信否?不信,就去天灘走上一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