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的歷史,遺憾的名城——山海關、老龍頭游記

作者: 刀鋒2006

導讀秦皇島是個濱海城市,下了祖山,我們坐車來到市內,入住在海濱附近,計劃第二天去浴場游泳。許是在祖山和同學相互潑水瘋鬧涼到了,肚子痛的幾乎一夜未眠。不得以,第二天一早只好改變計劃,改道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秦皇島市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澱。我們對山海關的歷史其實了解的並不很多,據載我們來的出租司機介紹,山海關是這所 ...

秦皇島是個濱海城市,下了祖山,我們坐車來到市內,入住在海濱附近,計劃第二天去浴場游泳。許是在祖山和同學相互潑水瘋鬧涼到了,肚子痛的幾乎一夜未眠。不得以,第二天一早只好改變計劃,改道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秦皇島市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澱。我們對山海關的歷史其實了解的並不很多,據載我們來的出租司機介紹,山海關是這所城市的標志性建築,始建於1381年,是萬裡長城東起點的第一座重要關卡,是華北通往東北的通關要道。因地處要塞,因此得名。古人稱頌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天下第一關以它古老的身世記錄了600多年來的滄桑變化,成為歷史的見證。我們驚嘆地問他,是不是秦皇島市的出租司機對這些歷史知識都如此通曉?司機微微一笑說:“我們這裡是旅游城市,游客做車肯定都要詢問,不知道一二怎麼對得起這座古城呢?”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更多的應該取決於人的談吐、修養與熱愛,司機師傅的話雖簡短,可我心中卻在暗自敬佩,頓時對這所城市留下了很好的印像。

山海關是一座文化古城,下了車,我們一邊走,一邊環視四周。見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樣,尤其是這裡還保留著很多四合院,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樸。抬頭向前望去,遠遠的,天下第一關的城樓已躍入眼簾,城樓氣勢恢弘,頗有雄居天下的威嚴。經過600多年的風雨滄桑依然巍然挺立,顯得莊重而威嚴。但遺憾的是,我們沒能進得城去。走到近前,看見城牆外罩著施工專用的苫布。經打聽方知,原來由於去年雨水很大,城牆衝出了個口子,再加上年久失修,牆面整體塌陷,翻修工作已迫在眉睫。我們掀開苫布,映入眼簾的是已倒塌的殘牆斷臂,城牆中間夾的土胚終於見得天日,渾黃的色彩讓人聯想著古時的金戈鐵馬,戰場的塵煙鑼鳴。如今,一切都硝煙散盡,600多年前的古老文明靜靜地躺在那裡,顯得孤獨而蒼涼。我留意到,土胚的最下端有一個拱形的洞口,經打聽得知,是修建關口時留下的暗道。呵呵,真是個意外收獲,如果城牆不倒還真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地道呢。

因維修的牆體正靠近第一關的入口,買票進得城去已沒有什麼意義,我們決定到正門合個影,以示留念。輾轉來到正門,卻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景區為了賺錢,防止游客在城外留影後離開而不買票入城,竟然想出了個“絕妙”的辦法,在城牆外50米左右的地方設立一個鐵柵欄,並用極扎眼的天藍色鐵皮裝訂,柵欄頂端拉起一副紅底白字的條幅,極其醒目。他們已摸到了游客的心理,大家都衝著天下第一關的美名而來,不在正門合影留念會感覺很遺憾。游人如果在柵欄外照相,這些礙眼的設施肯定會使整個畫面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想留下一副完美的照片留念,那麼就必須要買票進得城去。看到這裡著實讓我們氣憤,古老文明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文化遺產也屬於世界共有的財產,它不屬於某個地區某個人,怎能為了贏利把它斂為己有?又怎能為了擴展旅游業把它霸占成他們的自留地?與大氣恢弘的第一關相比,這樣的做法未免太小家子氣,翻修階段還如此經營實在有損第一關的歷史形像,初來時的好印像在這一刻已大打折扣,帶著氣憤與遺憾,我們離開了山海關,坐車向長城的起點——老龍頭駛去。

老龍頭 是明長城的東起點,更是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風景獨特,可以觀賞到海的壯闊,亦可以飽覽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積澱。如今的老龍頭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雄關偉岸,孤零零的座落在海面上,任海浪一次又一次的拍打、衝刷。但歷史不會淹沒於海洋的浩瀚之中,濃重的歷史痕跡已深深地嵌刻在這裡。上得龍頭,登城遠眺,海的無邊讓人頓覺心曠神怡,碧藍的海水清澈見底,清涼的海風拂亂發梢。遼闊的海面上,快艇嗡嗡的發動聲伴著游客的刺激的尖叫聲呼嘯而過,旁邊的海水浴場,人們歡快的戲水聲此起彼伏。這些現代景像似乎襯托了古老的龍頭,又與古老的文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今日的老龍頭已今非夕比,在幾百年的滄桑巨變中,它已漸漸改頭換面,物是人非,聽著海面上濤聲依舊,忽然覺自己仿如灘上的沙礫。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是如此的卑微、渺小。

向前走,在城頭的邊側,有一個遺址洞,裡面黑漆漆的,據說是古時候囤兵用的,而現在已做販賣旅游紀念品之用了。再往前走,進到城中,靠南臨海的窗口視野遼闊,涼風習習,感覺似空調般舒爽,設計的角度、位置都很科學,站在這裡,身心沐浴著清爽的海風,於是感嘆古人的智慧,更感嘆這樣的巧奪天工。

出了城頭,在左側的空地上豎起一塊碑,書為“天開海岳”,據傳為唐代遺碑,據導游介紹,此碑原被遺棄在海灘的沙石之中,張學良將軍來這裡觀景散步時發現了此碑,命人移出並立於城頭之上,此碑才有幸重見天日。這四個字到底是哪位文人的筆跡歷史上已無任何考證,但它卻道出了“放眼天際,蒼茫一碧,天適地設”的絕妙景觀之神韻。

在城頭的北端有一座大殿叫澄海樓,裡面陳列著各種士兵用過的服飾、兵器、還有軍事防御用過的大炮等等,這些已毫無生命的物件都已退出了歷史舞台,經歷過炮火的洗禮,經歷過歲月的紛飛,它們現在已靜靜地躺在歷史博物館裡接受數已萬計的人們來回憶、觀瞻,不得不讓人感慨萬千。這裡還有許多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寶,據導游介紹,老龍頭在失去軍事防御作用後,便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觀光覽勝的佳境。自清朝開國後,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都多次到過老龍頭,其中乾隆皇帝4次來此登樓觀海,留下了大量詩文墨寶。現在,這些都已成為十分珍貴的稀世珍品永久的珍藏於此。

站在城頭,遠遠的,我們能夠望見一棟紅頂白身的房子,據導游介紹,那是張學良將軍的度假別墅。大家邊聽邊跟隨導游向前走去,看看腕上的手表,時間已不等人,孟姜女廟等景區已無暇觀賞,匆匆走出老龍頭的大門,預示著此次的旅程已經結束。

踏上回程的火車,兩天的旅程告以段落,雖有遺憾,卻也開懷。放松下來,雙腿的沉重與酸澀漫過身心,一股疲乏的倦意重重襲來。此時的我靠著椅背的一角,回想著兩天來的開心與見聞,聽著火車有節奏的隆隆聲,帶著美美的笑,沉沉的睡了......


精選遊記: 秦皇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