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四十年代之前,中國南方沿海有很多的百姓迫於生計,漂洋過海到新加坡,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靠在碼頭或建築工地做搬運工人來換取微薄的收入……今天,當我們踏進位於牛車水(China Town)的牛車水原貌館,展館陳列的各種物品:當年到南洋的中國人的隨身行李,他們在新加坡的生活場景復原,他們住的“板間房”的復原,還有他們的回憶,都可以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當年中國移民的辛酸。
徜徉在新加坡的街頭,我總在有意無意間追尋著早期中國移民的足跡,從多數潮汕人曾經登陸的新加坡河口到他們曾活躍的克拉碼頭再到牛車水一帶,雖然街道和他們以前住的房子都已經改建,但是我還是很努力地想像他們當年是如何經過7天海上的漂泊,在新加坡河口登陸,然後又是怎麼樣在這裡謀生,最後融入這裡的社會的……這裡的華人真的很了不起,他們占了整個新加坡人口的70%-80%,雖然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華人之間還是會用中文進行交流,而中國的傳統在這裡也同樣保留得很好,真的讓我好感動!在街上聽見當地人用新加坡腔的潮汕話聊天時,會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看來爸爸的觀點還是蠻正確的:語言不但是一種溝通的渠道,還可以讓人記住自己根源。
新加坡是一個很干淨的國家,雖然我看到有人在沒有紅綠燈的地方過馬路,也看到某些游覽區的地面有被隨地丟棄的垃圾,但比起廣州,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因為那裡多數人都是有很好的公共道德,只是少數人沒有;而廣州呢?好像是正好相反的哦。
對於新加坡,我有一個很大的感觸:就是那裡真的是很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就是在繁華的烏節路(Ochard Road)旁邊的Cairnhill Road上,都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鳥(呵呵~~其實是以鴿子和烏鴉為主)悠閑地在路上散步,在噴水池裡喝水,可以聞到樹和花的清香,可以看到藍天和白雲,感覺很美妙!當然,這也是因為新加坡地方小,基本上沒有什麼工業和農業,絕大多數的東西,包括食品都是在其他地方進口的,所以沒有什麼嚴重的污染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政府確實也對保護自然確實也做了不少工作,在新加坡一個這麼小的國家裡,就有好幾個配有hiking trails的大森林公園,而且沿途都有不少關於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相關介紹,讓人能夠了解它們並關注它們。以下就是我強烈推薦的一個森林公園:
The MacRitchie Trails(*****)
之前看陳弈迅做的一個旅游節目就是說在四十多米的高空中建一條兩百多米的走廊,讓人在不破壞森林生態的同時又可以親近大自然,近距離地觀賞森林裡的各種動植物……很是向往。沒想到居然被我在新加坡無意中發現,於是,the MacRitchie Reservoir就成了我在新加坡的第一個目的地。
由於75路公交車的大叔忘記叫我們下車,可憐的我們坐了一個多小時到了Jurong總站後,又坐回將近一個小時的75路公交車再次回到MacRichie>_< 我以為10分鐘走1公裡,50分鐘就可以走完5公裡,然後在去填肚子,就這樣,尋找Tree Top Walk的旅程就開始了。沿著Hiking Trail向前走,一路會看到各種不同膚色的人,一般金發碧眼的人都是跑的,不過小日本也走得蠻快的:聽到後面有人貼近,很自然地讓到了旁邊,過去了一看,居然是小日本,早知道走在路中間打死都不讓他們過去,哼!
沿著 reservoir 往裡走,很快就進道森林了,沿著hiking trail 一路向前,美麗的熱帶森林,大葉的熱帶樹木,自由自在的小猴子都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可是越往裡走,就越郁悶了,沿途真的只是森林,一點可以吃的東西都沒有>_<咬牙快走了一個小時後,我們看見了公路,指示牌告訴我們離我向往的Tree Top Walk 還有1公裡,可是走了半小時後見到的只是一個休息站,供游客補充飲用水和休息,拿了宣傳資料(關於不要喂猴子呀——只有這個有中文版,MacRitchie的介紹呀——這些都只有英文版;不知道是不是中國人特別喜歡亂喂猴子呢?奇怪-ing),小憩片刻,我們又繼續出發,可憐我們都還沒有吃午飯>_<十幾分鐘後,我們終於走到了和電視裡看到的是一模一樣的Tree Top Walk,窄窄的鋼網在樹和樹之間延伸,走在上面,就像走在樹上一樣,可以聽到小鳥悅耳的歌聲,看到遠處的reservoir,還有旁邊各種各樣的樹,可惜我們在一天最曬的時候到達,無緣看到傳說中的猴子,小鳥,松鼠還有其他的小動物在樹上玩,實在可惜~~建議有興趣的朋友一大早過去(Tree Top Walk好像是0930開門的)。Tree Top Walk是One way 的,所以上去了最好走慢一點,走過去之後要想再走一次就必須再繞一圈山路才可以回到它的起點哦。
完成心願後,開始找出口回到公路上了,沿著指示牌不斷地走啊走啊走,當我們走出森林,回到現代社會,找到車站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過了好多分鐘了。>_<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還會來這裡hiking,不過,下次一定要背backpack帶水和帶干糧,還要吃飽飽,早早到,至少預5個小時來hiking^-^
MacRitchie Reservoir是一個人和自然相處得超和諧的典型,雖然,不斷地有人在路上走,但他們都是安靜地欣賞這裡的動物和植物,從不打擾他們的生活,這裡的各種動物都很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按自己的習慣過著自己的生活^-^雖然走很遠都看不見垃圾桶,但是同樣走很久都看不見垃圾哦,看來喜歡hiking 的人都應該是喜歡大自然的人哦!
(溫馨提示:MacRitchie Reservoir是免門票的,坐地鐵到Toa Payoh,出站到汽車總站坐75路公交車就可以到了。但由於新加坡的公共汽車是不報站,下車要自己按鈴,所以一定要叫司機提醒你,最好問清楚要坐幾個站才到,以防司機忘記了提醒你下車)
新加坡河沿岸(*****)
徜徉在新加坡河沿岸,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很有歷史、或很有代表性的建築物或地標建築。像位於新加坡河口舉世聞名的魚尾獅(Merlion),遠觀今年情人節才開始對外開放的Singapore Flyer,又如建於1928年曾經是郵政總局的Fullerton Hotel,建於1865年前身是Court House的亞洲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始建於1862年的Victoria Theatre ,徘徊在Civic District的Parliament Complex附近,一邊看著和自己同樣悠閑的人們,或坐在河邊,或慢慢地散步,一邊享受著涼涼的微風,細細地研究著河畔的人物雕塑,想像著昔日河畔繁忙的景像:不同膚色的人種,不同階層的人為了各自的信念、各自的夢想而忙碌著,奮鬥著……他們中有多少人找到了自己的夢呢?
對岸是駁船碼頭(Boat Quay)林立的餐廳和酒吧,那可是獅城出名有情調的食肆之一哦。
沿著新加坡河逆流而行,我們很快就可以看到克拉碼頭(Clarke Quay),牛車水原貌館的阿姨說這一帶也是以前華人聚居的地方,據說岸邊那些兩層高的小屋也曾是他們棲息之所,但現在,這些房子都改建成餐廳和酒吧,而原居民則搬進了政府建的祖屋了。在碼頭的梯級上,坐了各種各樣的人:談情說愛的、吃東西的、一個人發呆的、聊天的、看書的……他們都專著著自己的事情,過往的行人,對於他們來說,也許只是一道風景,抑或是布景?看著他們,我感覺到生活的愜意和悠閑。廣州有珠江,也有很多碼頭,可惜卻沒有可以讓人發呆的地方>_<
當然,著名的史丹福酒店、政府大廈、聖安德列教堂等離新加坡河畔也只是咫尺之遙,有時間順帶繞一圈也是一個蠻不錯的選擇哦。
(溫馨提示:坐地鐵到Raffles Places,出站走不遠就可以看到Fullerton Hotel,再往前走一會,就可以看到很有名的“獅子吐水”了哦~~那只獅子叫做Merlion^-^看完可以沿著新加坡河一直走,走到Clark Quay,或者China Town再坐地鐵,沿途可以看的東西不少哦)
牛車水China Town(****)
牛車水離克拉碼頭只有一個地鐵站的距離,走過去也並不是十分遠。
這裡曾是華人大量聚居的地方,因為那時沒有自來水,人們要用牛車把水運到這裡,於是它就有了“牛車水”這個名字了。作為中國人,我覺得中國城是必到的地方,盡管現在這裡已經開發成旅游商業區,賣各種中國玩意兒的小攤販,各種餐廳大排擋,還有客棧掩蓋了昔日的故事。
牛車水原貌館(Chinatown Heritage Centre)就在寶塔街上,離地鐵口不遠。在這裡,從當年到南洋的中國人的隨身行李的展示,他們在新加坡的生活場景復原,他們住的“板間房” 的復原,樓梯走道、天井廚房的復原,還有他們的回憶,都可以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當年中國移民的辛酸。
拿著牛車水自由行指南,我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努力尋找著小冊子中介紹的每一處地方,然後靜靜地想像著他們的故事……
佛牙寺華龍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and Museum)是一幢高4層的佛寺,亞洲最大的純金打造佛牙舍利寶塔位於四樓,在舍利塔的大廳裡設有很漂亮的靜坐區,供信眾靜坐、瞻仰,伴著緩慢而柔和的佛教音樂,感覺很莊嚴、很神聖、很寧靜。在三樓的陳列廳,主要用中英文圖文並茂並伴以石雕石刻等藝術品以第一人稱介紹釋迦牟尼的生平,還有介紹阿彌陀佛,觀音……以讓普通人對佛教有進一步的認識。
聖淘沙Sentosa(***)
其實不是很明白聖淘沙為什麼會那麼有名,好像沒有去聖淘沙看Merlion,看陽光與海灘,就一定會有遺憾一樣。
為了讓我沒有遺憾,熱心的豬同學硬是頂著中午的太陽把我拉去了聖淘沙。到聖淘沙的纜車單程和雙程只差一新元,所以我們買了雙程的票~~哈哈~~不過最後有一點後悔(見提示)。上島後,就是Imbiah。我們看到有穿梭巴士就隨便坐了一趟繞了一圈,十幾分鐘後回到原地,晃了一會,發現了一家很不錯的餐廳,那就是Taste of Singapore了,環境很好,有一面是落地玻璃,可以看見孔雀在外面散步哦,我們在那裡填飽了肚子後,就轉進了旁邊的Images of Singapore,看它的介紹好像很不錯的樣子……不過,出來的時候我就比較失望了。因為那裡和牛車水的“新加坡原貌館”差不多,只是多了關於印度人和馬來人的介紹,展覽的形式也很普通,比起我們中國上海東方明珠塔樓下的上海歷史博物館實在是相差太遠了……至今為止我還是沒有見到一個做得比上海歷史博物館好的博物館。
從Images of Singapore出來,我們就去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了,門票包含了Dolphin Lagoon,為了趕上1730最後的一場粉紅海豚表演,我們買了票就衝出去坐紅色線的巴士去Dolphin Lagoon:在一個很簡陋的池子邊,坐滿了等看粉紅海豚表演的人。值得稱贊的是在這裡會有介紹海豚的資料,並告訴大家為了保護海豚以後一定要吃印有Dolphin-free 或Dolphin- friendly標志的吞拿魚(有很多漁民在捕吞拿魚的時候會把海豚也網進去,而印有Dolphin-free 或Dolphin- friendly標志的吞拿魚則是用了只網吞拿魚,而讓海豚可以順利逃脫的了特別的漁網)。
在海底世界可以看到很多海洋生物,在海底隧道裡,我們隔著玻璃可以看到各種各樣深海的魚魚在身邊和頭上游來游去,還有魚魚在睡覺呢~~
從海底世界出來後,我們就去看Songsof the Sea,雖然時間剛好,可是卻買不到即場的票,我們只好買好下一場的票,去填飽肚子再說了。
Songsof the Sea沒有傳說中好看,就是噴泉加燈光加音像,真的沒有什麼特別,陽朔的“印像劉三姐”比它好看多了。
為了不浪費那張雙程纜車票,我們在看完Songsof the Sea後,還要做穿梭巴士跑回Imbiah做纜車,實在有些麻煩。
(溫馨提示:
--坐地鐵到Harbour Front,然後根據指示找坐纜車或是輕軌的地方。
--到聖淘沙後,先拿地圖(中英文版都有)以便找景點。
--the song of the sea門票為6新元/成人,每天兩場,時間為1940和2040。建議節假日先去買票,再去玩別的項目(門票當天有效),如果希望坐一個好一點的位置,建議大家提前入場。
--如果打算看完海洋音樂噴泉songsof the sea再走,建議選擇坐單程纜車進聖淘沙,在晚上看完the song of the sea 後,就可以直接在那裡坐捷運回habour front,省去再坐穿梭巴士回纜車總站(Imbiah)的麻煩。
--看沙灘也好,看海底世界也好,看魚尾獅也好,前往各個景區都有免費的穿梭巴士可供乘坐。如果不確定坐的巴士是否去自己要去的地方,可以直接問司機,以免坐錯了
Singapore Flyer(**)
一張票要29.5新元哦~~其實我不是很舍得的。可是那個陳弈迅的《幸福摩天輪》曾唱遍大街小巷,唱到我讓我一直以為坐摩天輪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某天晚上,坐地鐵到市政廳(City Hall),然後走啊走啊走啊,走到了摩天輪下面,很幸運的獨占了一個輪,很慢很慢地轉了上去,看到了很多燈,看到了漆黑的大海和上面的船,看到了一片高爾夫球場,然後又很慢很慢地轉了下來~~這就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輪了,從摩天論下來,得出的結論是:幸福是一種心態,與坐摩天論無關。只要你認為自己幸福,那你就是幸福的。離開摩天輪,沿著海邊走啊走啊走啊,走到Raffles Place坐地鐵回酒店。
……
後記:
新加坡實在是個美麗可愛的城市,雖然不大,卻很是舒服。若有時間,或是四處游蕩,或是坐在河邊看書,沿著河邊慢跑,都不失為體驗新加坡的一種好選擇。
新加坡是一個公共交通很發達的旅游城市,對人生地不熟的游客來說,地鐵絕對是經濟實惠的好選擇,大多數的旅游點都通地鐵。當然,出租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新加坡的出租車都很干淨,師傅都很有禮貌,主動幫客人拿行李,不會欺客,很多華人師傅,見到中國的游客,都會主動地講華語,真的蠻令人感動的,贊一個!
除了上面推薦的景點外,大家還可以坐地鐵到Bugis,然後走到甘榜格南(以Sultan Gate上的Malay Heritage Centre為起點)體驗馬來風情;也可以坐地鐵到Little India感受濃郁的印度氣息,By the way,那裡的Mustafa Centre是一個24小時營業,而且價格公道的購物中心(從服裝、香水、飾物到食品、紀念品……應有盡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