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帶著很好的心情,去了趟日本歷史古都鐮倉。 本來是很早以前就想著要去的,因為某個原因,本來的大阪京都之旅被迫放棄後,日本的朋友就出了這個主意,說有這份心情的時候去鐮倉走走也好,去體驗一下古都靜謐的氣氛。一直走在旅途的我,欣然接受了這個好心的建議。
於是,我選擇來到了鐮倉。這裡是日本內僅次於京都奈良的名都。
從橫濱站到北鐮倉,23分鐘。一直巴巴地望著車窗外,想想著盼望已久的鐮倉,會是怎樣的風貌。
一出北鐮倉站,往左走一分鐘,便上了往圓覺寺的階梯,有名的鐮倉五山之大本山,據說是弘安5年,受北條時宗之令從宋朝而來的佛光禪師開山所建,作為禪宗的道場名傾一時。不過不曾料到的 是我打老遠的從中國跑來日本,還是在看我們古老文明的仿本啊,呵呵。就像日本人自己說的那樣,中國是日本的祖先,過去。比較搞笑的是,由於游客大部分是從歐美人,黑頭發黃皮膚的我也被跟著發了一分全英文的說明書,但還是雙手接過,一句OK,THANKYOU。
基本上是拿著數碼,一路拍一路走過去的,盡管感覺跟國內的寺廟差不多,但這寂靜幽深的老林裡,確實是很自然地讓原本浮躁的心給沉靜下來了,難道真的是冥冥之中有那麼一股力量麼。走過山門,來到了佛殿面前,跟著大家一起,投下了5日元的香火錢,許下長長的願望***相當於人民幣的3毛錢吧,呵呵,不要說我對菩薩小氣哈,在日本,燒香拜佛都是以5為單位的,不過大家基本上都是投5圓***一路路走過去,對日本獨特的寺廟藝術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雖然以中國為借鑒標本,但是建築中又賦予了八寶鼎形狀等日本風格元素。
踏上鐮倉街道,走入了臨濟宗禪院東慶寺,雖與圓覺寺一起,同樣是鐮倉五山之一,卻遠沒有元覺寺來得大氣,一條路走過去還是沿著那條路走回來,唯一有點看點的是一個類似於三重園地庭院,實在沒啥意思了,看到一大幫人在那俯拍仰拍拍個不停,也擠進去拍了幾張,挺普通的感覺吧,據說這裡是鐮倉梅的名園,不知道梅花怒放的時節是怎樣的景,反正現在的感覺就是太小家子氣了,可能也是由於開山的是北條時宗的夫人覺山尼罷。不過裡邊倒是有西田幾多郎,岩波茂雄,安倍能成等人的墓以及佐佐木信綱歌碑,四賀光子歌碑等,有點點古風的味道。
日本觀光的便利性,有一點就在於大多景點總在車站的附近,不僅京都等地只說。從北鐮倉站出發,往鐮倉站方向去,基本上可以走遍鐮倉五山,這就是久負盛名的鐮倉古街道。一口一口咬著鐮倉名物紫薯冰激凌,邊欣賞古都特有的風貌,數著一列列和式小庭院,,不知不覺漫進了傳說中的明月院,此名的由來據說是在該院的上月廣場看到的月亮,在日本是數一數二的。難怪鐮倉幕府時期權重一時的人物源瀨朝會選擇將自己的墓地安排在了明月廣場的旁邊,大概是想永遠地享受這方明月罷。該院最大的風景在每年的6月份的紫陽花,此時游人紛紛慕名前來,因著這日本一的紫陽花名號,明月院又稱"紫陽花寺"。紫陽花開的6月,從JR北鐮倉車站到明月院,沿途前來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明月院內更是熙熙攘攘,明月院原為一座大寺中的小寺,14世紀由於掌握重權的武將上杉憲方的庇護而得到大發展。記得在初到日本時,在東京都廳買了日本代表風光的明信片,那裡邊和富士山金閣寺那智瀑布姬路城等並列在一起的就有這眼前的明月院,可如今,在這紫陽花早已凋謝的8月份,我踏入了這座深深的庭院,只能摸摸紫陽花的葉子,想像他們盛開的美麗。不過還好,再往裡邊走,就有枯山水庭園以及方丈殿,偶爾露以下面的小和尚,有著類似於一休的感覺,讓人不自覺地想起了童年時的那個動畫片,十來年後,在這裡邂逅了新版一休桑,呵呵。
沿著參道往深處走,有一道寬大的石壁,旁有一大石窟,裡邊有13世紀時的佛像,隱約中還有流水滴答的聲音,讓人有種脊椎發涼的感覺,一點點地恐怖。往回走的小道上,有一大約一平米的石壟,裡邊排列這數個小石和尚,跟在別的地方看到的不同的一點就是,這些小石人身上都披著不知道誰為他們編制的紅色毛線背心,請原諒我把它們稱為了背心,因為我實在是不知道那是不時袈裟,覺得用背心更加形像直觀一點,也滲著溫馨。有著日本一如既往溫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