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敘湘西4(張家界,鳳凰)——公共的空間,美麗的雞肋

作者: vanlee1979

導讀握著朋友的手,體驗友情的溫度;吻著情人的唇,體味愛情的濕度;喝著家人的酒,體會親情的濃度;而自然的深度,來自那片不可知。張家界的游覽始於龍王洞。石板鋪成的路通向洞的深處,中午時分絢爛的陽光止步於洞內的黑暗不願陪我前行。於是揮揮手,暫別這永遠熱情的朋友——你可以選擇或放棄,但是我要面對未知的世界。 因為凡爾納的《地心游記》,對陽光不可 ...

握著朋友的手,體驗友情的溫度;吻著情人的唇,體味愛情的濕度;喝著家人的酒,體會親情的濃度;而自然的深度,來自那片不可知。張家界的游覽始於龍王洞。石板鋪成的路通向洞的深處,中午時分絢爛的陽光止步於洞內的黑暗不願陪我前行。於是揮揮手,暫別這永遠熱情的朋友——你可以選擇或放棄,但是我要面對未知的世界。

因為凡爾納的《地心游記》,對陽光不可及的世界有著另類的喜愛。覺得黑暗中隱藏的未知充滿了神奇,在引誘你內心的勇氣和智慧,執著的追求,那是激情和創意的源泉。

去過馬斯特利赫特附近的一處洞穴,千百年來人們在其中進行各類創作,宗教的,藝術的,千奇百怪。其內部大部分地區沒有照明設施,全程由帶有電筒的導游引導。昏黃的燈光指引下,一處處古代大型生物的仿真壁畫和雕塑,借助黑暗的力量似乎復活了,有著震撼心靈的美。但那只是震撼,而不是讓人感到邪惡的恐懼。那曾是自然的一部分,讓你嘆為觀止,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渺小。從來就以為對於自然應該是敬畏的,任何形式的改造或是所謂的征服,只是一時一地,終究是會被顛覆的。

龍王洞就是那一時一地,五彩燈光掩映下的喀斯特溶洞亦真亦幻,雕欄玉砌,流光四溢,人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自然。當我發現在洞的深處,工作人員熟練的操作數碼相機和電腦為游客處理風景照片的時候,我徹底的失望了。這裡和鬧市的商場,電影院,健身房一般,已經成為了徹底的公共空間,未知散盡,一切索然無味了。

下午到了寶峰湖。先是穿梭在密密的人群中走了一段山路。其間看到一只坐在路邊石欄上的呆呆的猴子,這大約是那一天中最大的樂趣之一了。這顯然是一個見過大世面的猴子,任游人如織從身邊走過,做著各種少見多怪的行為,它絲毫不為所動,如打坐參禪般定在那裡,一副不屑的樣子。游人們倒是像猴子一般上竄下跳,拍照的拍照,挑逗的挑逗,讓人感覺到了人猿星球。

爬到半山,眼前是一片平湖。坐在平日裡一直打交道的玻璃鋼游艇上,聽著導游介紹土家族的對歌風俗——對上土家族阿妹的歌,就能抱得美人歸。對不上的留在此處接受阿妹的“9年義務教育”,挑水打柴還要倒洗腳水,答案即是歌詞,見船票背面,有意者請快速強記!歌詞倒也不難記,看了兩遍倒也了然於胸了,不過船到那位阿妹的船邊,趁著她演繹山歌的時候定睛一看,實在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犯不著冒著倒洗腳水的風險去湊這個熱鬧,於是就三緘其口了。剩下的時間就成為了垃圾時間,這個人工水庫的湖泊實在沒有什麼很吸引人的地方,船行的又很快,只覺得脖子隨著導游的指點不停地轉過來轉過去的,例行公事地把風景都記錄在了相機裡,就草草了事了。

下了船,又是混雜在一群人中間向山下走去。被人群攪得無味的時候,眼前閃過的一位少數民族姑娘。紅白相間的民族服飾(小鐘後來告訴我那是瑤族),讓人想起《天龍八部》中提起的大理一品山茶花“抓破美人臉”。那眉宇那神態那身段,簡簡單單清水出芙蓉,讓人眼前一亮, 有著似曾相識的感覺。我承認,那一刻,我被深深地吸引了,那是一張熟悉又陌生的臉龐,那是一種未知的誘惑。讓你感到親切的笑容,心被輕輕地觸動,那神態讓我想起一些事和一些人,而那些事和那些人立刻打消了我上前和她說話的衝動,只是拿起相機,遠遠拍著照片。終於,在焦距不可及的遠處,她和人群一起消逝了。

我很享受那短短的幾十秒鐘,它的出現使我記憶中這一天的其他時光黯然失色,成為了美麗的雞肋。我想我是個感性和理性不斷衝突的人。生活在一瞬間帶給我的感動能讓我記憶深刻而回味許久。但是理性終究會封殺那感動,讓我重新面對占絕對多數的生活的其他時、空間。那也許是我的悲哀,也許是我的幸運,而此刻的幸運和悲哀又有什麼區別呢?


精選遊記: 張家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