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腸之市俗南園路

作者: xjnymph

導讀深圳小腸之市俗南園路 儀芸 還有什麼事情比得上在一個美好的夏日黃昏,來到這條充滿人情味的南園路,踏著懶洋洋的夕陽所灑落的狹長光影,在活色聲香的街角隨意閑逛,駐足欣賞每一間有意思的小鋪頭,讓眼睛覺得已經不夠用似的搜索著吸引我感興趣的一切事物,或是站在街頭遲疑徘徊,不知在那燈紅酒綠的排擋中選擇哪一間去享受晚餐。真是愛極了這種感覺。只要有 ...

深圳小腸之市俗南園路

儀芸

還有什麼事情比得上在一個美好的夏日黃昏,來到這條充滿人情味的南園路,踏著懶洋洋的夕陽所灑落的狹長光影,在活色聲香的街角隨意閑逛,駐足欣賞每一間有意思的小鋪頭,讓眼睛覺得已經不夠用似的搜索著吸引我感興趣的一切事物,或是站在街頭遲疑徘徊,不知在那燈紅酒綠的排擋中選擇哪一間去享受晚餐。真是愛極了這種感覺。只要有空,我每晚都會在那裡晃蕩。

“腸”這個東西,說起來不是那麼雅,無論是它的功能還是以它的形狀命名的食品抑或是它本身做成的食品,總透著一股子實惠和平庸勁。然而正是這種東西一直被我等市民階層默默地深愛著。在這個城市生活快20年的人大抵都會深同感受深圳極其迅速的市民化:在這裡,所有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都要用錢買,但價格卻隨行就市,而且能討價還價。這樣,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就不但取決於他“有沒有錢”,也取決於他“會不會過”,比如說在有的人海吃燕鮑魚翅時,我們一樣可以把手中的腸咀嚼的有滋味。而後者對我等小市民來說顯然更現實。

所以,走在這條同樣凸顯市俗的南園路上,就會給人以格外的踏實感。而正是城裡這些溫暖的,與眾不同的細節可以使我們帶著夢想生活著。如果你真正愛一個人,你會很快樂,而如果你真的愛一個城市,你也能夠在那裡快樂的生活。

深圳小腸之市俗南園路

儀芸

晚上7點,在南園路最西端的華發小炒王門口,很清晰地聽到華聯大廈的鐘聲後,我排出5元硬幣買了串烤魷魚,又加了杯珍珠奶茶,然後心滿意足地開始我的南園路漫步。

在這個城市生活了17年,挑個晚風習習的時候在這條路上走走,對我而言是件極其快樂的事情。就喜歡一個人逛街,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看一些別人不常看的東西,想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心思。

南園路熙熙攘攘最少有一二百家商鋪,不過就像這條路本身的地位一樣,養小不養大,僅有的以南園路某號命名的3座大廈一個比一個透著凄涼和冷清,遠比不上他們周圍的那些小店:最西頭工行公寓大廈的群樓自從倒閉了那家南國百貨後就一直空著,華發北路口的金寶城,從啟用至今就沒把群樓租出去過,至於路東和上步中路交界的上步大廈倒也識相,干脆把樓尾巴朝著南園路方向,明擺的風水不利。

不過這一切和我無關,我只要知道這是一個透著這個城市最世俗一面的路就足夠了。

火腿腸之華發路段

初進南園路,感覺有些單調,像是在吃火腿腸一樣。比如說下步廟北區臨街的鋪面那39家密集緊湊的鋪頭(我相信全深圳的人不會有第二個和我一樣會如此細微的考量南園路),他們的格局仿佛被按了CTRL+C和CTRL+V一樣的整齊劃一:清一色的“前鋪後家”經營格局,十尺見方的一塊地方,三面壁櫃上擺著煙和酒,門口都有個小冰櫃給路人提供飲料和零食,三尺櫃台上必有一台小電視和一套工夫茶具,鋪主們永遠在那湊仔,喝茶聊天和看電視,中間一個小門,隱隱約約裡面就是他們晚上的棲身之處。長久以來一直極度羨慕他們的生活,因為我不知道有什麼人會去買他們的煙酒使得他們如此有滋有味的活著。後來才知曉這其實是一個挺具規模的煙酒批發一條街。而鋪主們的一條生財之路,就是當有人過年過節收到太多的禮品時,很多人都會選擇把這些禮品拿到這裡去賣,店家驗貨後往往以低於進貨價的價格吃下,再以稍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出。比如說,一條硬盒中華煙在這裡的售價一般為250元,回收價則在200元左右。而一瓶進口法國藍帶馬爹利標價為500元,回收價格約在400元。

講到生財有道,還不得不提它後面的下步廟住宅區,這個已有快20年的老區從街上看一片寧靜,其實裡面活躍著呢,相當一部分老住戶當年以2、3萬的價格買下這裡的房子,而現在卻以每個月2000、3000的價格出租,以此再供他們的第二套房。就算沒有出租,現在這裡的行情也不差,舊房25-35萬,新房則是6000-8000元每平米。

煙酒鋪頭的馬路對面,也就是工行隔壁則是兩層的福田體育運動中心綜合樓,我想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那後面還有個福田游泳場。綜合樓的一樓早已出租為賣日雜用品的鋪頭,靠近華發路口的則是一間面點王,我比較喜歡的是面點王樓上那間洗腳屋的名字——“新紫霞”,想到大話西游如此深入市民人心不禁偷笑,不知他們會不會弄出一段“曾經有一個腳盆擺在你面前”的廣告詞。

繼續向東,過了華發路口的南園路終於脫離了火腿腸的食無滋味,比如你第一眼就可以看見那家金威啤酒屋,裡面出售有濃郁深圳味道的鮮榨金威啤酒,應該說這裡是體現深圳生活的必到之處。緊挨它的是一個門口立著大大“性用品”的小店,而伊的對面則是間極具粵式風味的彩菊苑酒家,那裡的招牌菜:避風塘茄子,軟滑的茄泥裹著香辣的酥炸皮,外脆內軟,極具吸引力,這“三足鼎立”是不是開始有點體現南園路的活色聲鄉,食色性也?

而緊挨的店鋪中頗有幾家美容美發、婚紗攝影的店,落地玻璃窗櫥窗前擺著誘人的模特,儀態萬方得讓路人心馳神往。據說好些香港人都是這些店的常客,還有個專做美容美發培訓的。

九轉大腸之愛華路段川菜中的九轉大腸最具五味,頗似南園路中人氣最旺的愛華路段,在深圳做生意,最講究“店多攏市”,以達到聚集人氣的效果。所以就在愛華路口這4,500米之內,絕對百味納海,到了這個地方,你只能承認一件事實:就是好吃的東西不難找,但在一個熱火朝天的地兒蒸騰出來那份吃的心情才是難得。

該怎麼隆重的推介呢?耳邊一家賣D碟的小鋪正在聲嘶力竭地放韓劇《冬日戀歌》裡的主題歌,那就從韓國料理開始吧。最有名氣和特色的當然是土大力燒烤店,不過實際上,它並不在南園路上,而是在路南的沙浦頭村裡,不過門口那極其明顯的暗紅色的情調和到處的韓文已經令人覺得真到了異國他鄉。土大力是一家正宗的韓式餐廳,它的各類串燒、拌菜、炒菜均采用韓國特色醬為佐料,而且據說調料醬還是從韓國空運的原汁原味。最喜歡吃它的串燒,有時覺得人生也仿佛這串燒,永遠也分不清是第一塊肉好吃,還是最後一塊更能品出真味,亦或是吃到中間時才最充實。所以吃串燒仿佛是體味人生,永遠要細心品味,從平淡中吃出沾了醬的酸甜苦辣。還有,去土大力一定別忘記留心它對面的那棟小樓,因為有匾額書“靜趣居”,怎麼樣,是不是很嫉妒。一個洗腳上田的城市農民村落,也可以如此玩味,看來的確有大隱於市的。話說過來,深圳這地方絕對是妒忌者的天堂,因為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妒忌。你永遠都不知道誰比誰更有錢,永遠都不知道誰比誰更有機會。我就十二分的妒忌那些深圳的土著居民,妒忌的五體投地。昨天晚上還在地裡種菜,今天上午就可以坐在桌上打麻將,每月等著收上萬的房租。對了,這裡還是“香港六合彩”比較集中的地段之一。

就說這沙埔頭居民小區,在20年前也就是一片魚塘,那時此地還叫作沙埔頭大隊。一成立特區後,村裡成立了股份公司,由公司蓋房,蓋好後每人分回一套,“村民”用極少的錢買下;或根據入股多少分配“商品房”,出租出去收取租金,或可賣樓花,年底再分紅。如若現在手中有一棟7層1 4套的單元房,光憑出租一項,年收入就可得四、五十萬元。

算了,我們還是繼續當回小市民吧,對了,說起串燒,其實這裡還有幾個韓國餐廳,高麗苑、韓國館,都很有名,高麗苑的味兒地道,價也地道,許多韓國人還慕名而來。有人氣後,街上居然還冒出兩家幾乎完全克隆韓國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小超市,而且絕對正宗,服務員都是會講韓語的。

除了是整個深圳都算上獨一無二的韓國小圈落之外,這裡還是新疆人的集散地,所以也就有了兩家十分正宗的新疆館子,其中的老新疆更是地道的新疆人開的店,離老遠就有一股孜然烤羊肉的香味牽著你的鼻子。

還有就是潮州牛肉:大鍋燉制數十小時的全牛湯是集牛之饋寶的營養湯,牛腱子肉嫩,肥牛肉滑,牛頂心脆,牛肚片爽,牛筋糯,而牛肉丸彈牙,再吃一口熱湯鍋中的果菜,葷素菜肴間滋味的混合,已達臻神入化之境。

說到潮州牛肉,就不能不提潮州大碗粥:每次酒足菜飽之後來碗粥喝,百吃不厭。潮州粥沒有廣州粥稠,米不能太爛,熬的時間不長,能令湯中有米的甘香,米裡有魚的鮮甜,各種海鮮粥料烹至剛熟,肉質爽口。

據說潮州人能被喻稱為中國的“猶太人”,就與他們多食“魚”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以各種野生海魚為主料制作的幾十種魚粥再配以潮州特有的鹵水、打冷是人間美味啊。

爐上只是一鍋清水,燒滾了,把薄薄的蛇片刷一下,脆生生的,再蘸上一點蛇醬,令人回味無窮。椒鹽水律,棗蓉蒸蛇腩,美極蛇碌,美味蛇球,美極龍虱、榕蛇起片……聽著就已食指大動,想大快朵頤了吧。南園路的這一路段可是深圳吃蛇的經典去處。

地處深圳,當然有機會領略到毗鄰的廣州、香港這兩個美食天堂多姿多彩的食肆。可這裡也不遜色呀,粵式排擋就不用提了,價格便宜的讓人心跳:鱸魚5元,鮑魚仔1元,基尾蝦8元,爽到家。還有那10元一海碗的正宗貴州花溪牛肉粉,過把癮的千煲之王,對了,最近又新開了一家江西菜館。

老牌的雷州狗羊雞煲排檔照規距一溜碼開,旁邊的山天野山菌湯鍋將采自雲南、四川的野山菌一鍋燴,滋味鮮美,唇齒留香,三五知已小酌一把,平均每人消費才40多元。至於見縫就鑽的華神火鍋和重慶火鍋此時則隔路對陣。

將裝有姜汁的燉盅,用熱氣騰騰的水牛奶倒入,蓋上蓋子。等上一分鐘,再揭開蓋子,一看:水狀的牛奶凝結成固體,奇妙吧。這就是順德鼎鼎有名的姜撞奶了。據說關鍵就在於水牛奶的溫度控制。姜撞奶的味道除了水牛奶的鮮滑外,還有濃濃的姜汁味,吃了又健康有養顏,女孩子最喜歡。順德雙皮奶也很值得一嘗,用一種特殊工藝制成,上下兩層奶皮,滑嫩香甜滋潤。

廣東人喜食甜品糖水,這習慣也是由來已久。因為甜和潤不可分離。南國濕潤燥熱,飯後茶余閑時喝碗甜糖水,確有心曠神怡之感,這對一貫注重補身的廣東人來說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了。

說到甜品,就不能不提此地的楚留香,紅豆沙、綠豆沙、番薯糖水、香芋糖水、龜苓膏外,還有燉品如蓮子燉蛋、冰糖燉木瓜、雪梨燉豬肺,西米露系列如椰汁西米露、鮮奶西米露、木瓜西米露,傳統的手磨糊如芝麻糊、杏仁糊、核桃花生糊等,以及豆漿系列、湯圓系列、涼粉系列、奶茶系列、刨冰系列、水果茶系列等等,算起來已讓人眼花繚亂……看著看著,就又不禁對這些甜品心馳神往起來。

其實在南園路晃來看去,就會發現深圳著實不錯,雖說沒有老字號的食肆坐鎮,少了幾分威風,但作為移民城市的深圳聚集八方美食,東西南北中各種口味在深圳都得到一一調和,想吃啥基本上就能找到啥,確實也頗讓我等小市民深感知足啦。據說深圳人去年一年吃掉100多億元,而食街則是餐飲消費的主要場所。如此看來南園路段位還挺高,吃人不動聲色嘛。

布拉腸之松嶺路段

已經酒足飯飽哦,行了,放過那家布拉腸米王吧,明早再來當早餐吃好了。繼續東行,可是散步的好地方,過了南園派出所(也許是受此處人傑地靈的熏陶,我一直認為這兒的片警是全深圳最有人情味的),就發現一下子安靜下來,路北已經沒有鋪頭,而是被松嶺路分成兩片的南園住宅區,這裡和下步廟一樣也有快20年的歷史了。至於路南的窗簾布藝店群,則是深圳最集中、最齊全也是最便宜的集散地,不但深圳人家裡的窗簾大多來自該街,全國各地的批發商也喜歡來這兒拿貨,僅窗簾一項,就有幾千種花色,價格從幾十元一米到幾百元一米不等,貨源有來自南韓、法國、美國、德國、荷蘭等國。有的店旺季時每月銷售額可達60多萬元。

其實,如果想同時體會天真和溫馨的氛圍,去布藝店逛逛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了。一走進布藝店,各種意想不到的小玩意都一齊向你稚氣地微笑,而隨手將這些漂亮而又瑣碎的小玩意拿起來審視一番,則絕對是一種享受。這時你的感受一定是復雜的,居家生活中沉靜而瑣碎的心緒與童年時代抱著毛絨狗的甜蜜回憶,如蜜裡調油般難分彼此地融合在一處,在你心裡散發著淡而持久的溫馨。

我流連在一家小小的布藝店中,這家店雖然不大,但看完所有的小玩意也需要不少的時間。我的手摸過一條淡褐色的小小連衣裙,只有一丁點大,款式完全是孩子氣的,看上去好像是給布娃娃穿的。它用毛巾布做成,摸上去柔軟而且暖和。猜了一會,到底沒猜出來它的功用,只好去看包裝,上面寫著:擦手巾。我又去看牆上掛著的一只只卡通玩具(它們看上去的確很像巨大的布娃娃),它們的衣服鮮艷漂亮,大大小小的口袋卻多得出奇,原來它們是用來放零星小雜物的雜物包,掛在牆上可以兼做掛飾。

還有那些粉紅、粉藍色的小布包,摸上去又厚又軟,展開來就成了一只尖頂的小屋,還有一個小熊仔的頭從屋頂上探出來……顯然是紙巾盒了;旁邊那一小袋五顏六色的圓形套子,每一只都精巧地鑲著蕾絲,像微型的小睡帽,其實只是套在圓形門把手上、好讓手更暖和舒適的門把手套……只要粗粗逛一下隨便哪家布藝店你就會發現,從客廳裡色彩跳躍的沙發靠墊,到廚房裡的微波爐手套、圍裙、再到洗手間裡華美的浴簾、腳墊,布藝已經無所不在,它們身上所蘊含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讓在家的時間變得富有溫情而又充滿情趣。

雖然居家生活是瑣碎而繁雜的,家務事遠不像這些布藝精品所表達的那樣輕松愜意,不過也許可以換個角度考慮問題,穿上可愛又舒適的格子圍裙,給廚房裡的小雜物們找個溫暖的家,讓經手的每一樣小東西都充滿情趣和美,或許那些美麗有趣的細節,會讓心情於不經意間跟著輕松美好起來。

所以我一直認為男女拍拖時不妨到這裡走走,況且這個與南園路垂直交叉的松嶺路很適合情人漫步哦。松嶺路全長不到300米,寬不過5米,小路兩邊的老樹枝葉茂盛,風過耳,會沙沙做響。路兩邊則是學校和一些辦公樓,到了晚上就極為安靜,和平行的愛華路有天壤之別。暗暗的燈光,閃動的樹影,這個晚上變得神秘而又踏實,緩緩地走,猶如在自家後花園散步般輕松愜意,不禁會有種恍如隔世的情愫,仿佛已經走了許多年……

這就是南園路:陳舊而又鮮活,喧囂而又親切,迷人而又難解。它單純得你一眼就能把這條路看個七七八八。它又豐富得你永遠無法一言以蔽之。浸染著一種濃重的市民氣息,親切溫馨的燈紅酒綠就透射在南園路紙醉金迷的夜色裡。大家終於可以真誠地面對活色生香的物質生活了。


精選遊記: 深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