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龍頭也算是好地方,還沒機會去看長城的起點,看看終點也是好的。門票50,快艇20,可以看到老龍頭全貌,不過行程很短,在碼頭找了幾個人上船轉了一圈,那種馳騁在大海裡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從山海關到老龍頭會途經孟姜女廟,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只是在懷疑當年孟姜女哭長城是否真的哭倒過,想想覺得自己可笑。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裡的臨海高地上,自身形成半島伸入渤海之中。這座呷角高地,海拔25米,依山傍海,長城聳峙海岸。優越的地理形勢,加上精心建造的軍事防御工程,構成了老龍頭這座名副其實的海陸軍事要塞。老龍頭是明代長城的東部起點,萬裡長城從這裡入海,老龍頭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前重修。樓上有明朝大學士孫承宗所書“雄襟萬裡”和清乾隆皇帝所書“澄海樓”匾額。樓壁鑲嵌有數塊歷史名人手書的臥碑。自澄海樓南下3層城台有一獨聳的石碑,鐫刻著“天開海岳”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從這裡開始一登上老龍頭,面對波濤洶湧、雲水蒼茫的大海,可以飽覽這獨有的海上長城雄姿;縱目澄海樓,又能欣賞“長城萬裡跨龍頭,縱目憑欄更上樓,大風吹日雲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壯麗景像。 老龍頭景區由澄海樓、靖鹵台、入海石城、八卦陣和海神廟等28處景觀組成,澄海樓高踞老龍頭之上。這座古代海路軍事要塞,以其選址科學、建築獨特,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千古奇觀’,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和帝王將相來此觀海賦詩。
進入景區後先參觀了明朝軍營龍武營和守備屬,有些展覽,一口半層樓深的熬粥大鍋,古兵器、練功房,還有攻城守備器械的模型。看過了八卦陣,登上寧海城的城樓。這裡有一大段被玻璃封住的黃土顏色的城牆,看不出是否是磚石結構的,這才是真正的明城牆遺址。其余都是後來現代人工修建的,估計是上海人民援助的。在點將台處還特地立了一紀念碑,上面有:愛中華修長城友誼長存。這裡的這個甕城很特殊,不是修在城門外面而是在城門裡面一側。我這也是頭一次聽說“甕城”這個概念。看來古代戰爭的攻城戰守也是很有趣的。隨後登上城牆,來到澄海樓下。這座樓巍峨雄壯,居高臨下面朝無邊的大海,掛有牌匾,上書四字“雄襟萬裡”,雄勁有力,氣度非凡。遠處海面依舊是海港和巨輪,在這裡用望遠鏡看海港視野就開闊多了。近處海面上數艘觀光快艇不斷劃開平靜的海面。這裡已經離海灘不遠了,往下走就是入海石城,城牆逐漸延伸入海,盡處便是“龍頭”。過道很寬,中段城牆上立了一塊一人半高的大石碑,上刻四個大字“天開海岳”,年代已不可考證。入海的石城不長,其中包括萬裡長城第一敵樓,盡頭有一不大的石碑,估計是今人所刻,“老龍頭”三個金色大字。這裡可以說是人山人海,碑周圍被圍了個水泄不通。留了影,便下了石城。在老龍頭的右邊有一座基台,據說河北奧運的點火就在這裡展開。我們特地在那裡留了影。這邊的景色搭配還是可以的,唯一的就是沒有大片的沙灘,而是沙灘加海灘,這可是有區別的,沙灘上都是沙子,人們可以下海游泳什麼的,而海灘上都是爛泥,人們只可以捉魚什麼的,沙子很少,到處都是礁石,如果光腳下海的話需要十分的小心呀,不然把腳丫弄傷了可得不償失了。但沙灘有沙灘的好處,爛泥有爛泥的妙處。你看這裡,眼前是廣闊的大海,海水清澈透明,點綴在其中的礁石好像珍珠一樣,海水輕輕的擊打在礁石上,濺起一片片白白的浪花,好像大海在和礁石嬉戲玩耍,又好像廣闊的大海輕輕的把礁石抱在懷中。與山海關比較起來,我更喜歡這裡的景致。(雄襟萬裡)

(雄襟萬裡)

(上海的援助紀念碑)

(從奧運點火台處看老龍頭)

(觀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