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罕布達宮凄美的亡國絕唱

作者: 竹林小語

導讀文/蓮葉何田田 你的夢想閃爍/在漫天的星河裡/而月亮低吟著/你的靜默,阿爾罕布達; 敗戰的將士/ 飲泣常春藤的淚珠/寶劍與玫瑰之間/橄欖樹昂然矗立/我心愛的阿爾罕布達…… 即使沒有目睹過阿爾罕布達宮的壯美與柔情,吉他曲“阿爾罕布達宮的回憶”也曾打動過無數人的心。也許,英雄遲暮比絕世輝煌更能令人扼腕長嘆。此時,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名家的描述:病入膏肓 ...

文/蓮葉何田田


你的夢想閃爍/在漫天的星河裡/而月亮低吟著/你的靜默,阿爾罕布達;

敗戰的將士/ 飲泣常春藤的淚珠/寶劍與玫瑰之間/橄欖樹昂然矗立/我心愛的阿爾罕布達……

即使沒有目睹過阿爾罕布達宮的壯美與柔情,吉他曲“阿爾罕布達宮的回憶”也曾打動過無數人的心。也許,英雄遲暮比絕世輝煌更能令人扼腕長嘆。此時,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名家的描述:病入膏肓卻依舊優雅矜持的南宋王朝,那些細膩無骨的工筆繪畫和哀婉幽怨的詞章都和阿爾罕布拉的情調神似。也許,它們奏出的是同一曲凄美無比的亡國絕唱。

城門:無限江山,別時容量見時難

選擇清晨走入阿爾罕布達宮,就是為了它的霧。

薄薄的輕霧來了,為這個古老的宮殿圍上一道米色的領結,樹林和沿街的小房子在雲霧裡吞吐著,零星的高層老屋浮在霧海之上,孤獨的眺望初升的太陽。玲瓏的農莊掩映在彩色的樹林裡,河流的漣漪和忽明忽暗的陽光一樣無常,宛如童話中美麗的夢想。

說來似乎有些讓人傷感,曾經輝煌至極的皇宮,已在幾百年的動亂中被後人折磨的面目全非。即使在摩爾人當政期間,前代國王的建築,沒過幾十年,便被子孫們刻意地拆除,重建,這所宮殿因此也不再是簡單的建築體,各個不同時期的加建或改造,使它成了一個沿山體蔓延的建築群,融合了各代豐富的建築和文化元素,而它們彼此之間,卻又總有某種和諧的相連關系。

昔日的城堡有4座城門,當年摩爾人所建造的城門都設計成外凸的角塔形式,城門內的通道還有四道彎曲,可阻止攻城者一湧而入。如今有三道門已封,只有建於1438年的審判門才能供游客進出。城牆原有的肅殺面貌早已蕩然無存,獨有大門空留嘆息罷了。

進入審判門後就來到貯水槽廣場,它本是護城河。摩爾王國覆滅後,古堡失去了防御功能,便在上面加蓋,變成廣場。貯水槽廣場西部為城寨,是最早的建築,後來的王宮和城牆,都是以此為基礎修建的。東半部則是阿拉伯語稱為“麥地那”的市鎮,原先聚居著豪門、王室家臣和商賈。

登上位於城寨中心的守望塔,可以遠眺四周壯觀的景色,也可以鳥瞰全寨中的木質軍營、長排馬廄、面包房、浴場和地下監獄,當然它們只是地基了,但已足以引領我想像數百年的模樣。畢竟,在西班牙,不是只有卡門的歌舞陽光,還有無數刀光劍影、宮廷陰謀和浪跡天涯的壯烈與激昂。摩爾人,這個永遠在路上的桀驁不羈異鄉民族,在西班牙走到了文明巔頂,然後就像風一樣散去,只留下山坡上的絕世宮殿,重現動亂而又壯觀的時代。

王宮: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阿爾罕布拉宮建於13世紀,是中世紀摩爾統治者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納達王國的宮殿,亦是歐洲大陸不多見的伊斯蘭教藝術瑰寶。在這裡,摩爾文化經歷了繁榮和短暫的“黃金歲月”,也寫下了許多西班牙文化中至今仍廣為流傳的光榮的權利、王的疆土、英雄的傳奇。同時,這裡還是摩爾人抵抗北部基督教國家的最後據點。但最終功敗垂成,1492年,國王以保住宮殿為前提率眾投降,不久後,這個曾經鼎盛一時的神秘民族,便消失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

和許多舊日王宮一樣,現在阿爾罕布達宮也成為博物館,游人們一票在手,便可以對隨風而逝的歷史唏噓感嘆。

整個王宮分數個院落,從入口望進去,一重重圍牆、庭院,和似乎無休無盡的亭閣、側廊、巷道、似乎有些混亂地糾結起來,組成一個巨大的迷宮。四處都是旖旎綺麗的圖案和花紋,色彩鮮艷、精細而又變化多端,充滿了阿拉伯美學裡特有的藤蔓和幾何圖樣,成為摩爾人超凡想像力與藝術才能的縮影,難怪有人說,它是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殿堂。

阿爾罕布達宮的主建築是摩爾君王的王宮,於14世紀由納斯利德王朝的優素夫一世及其子穆罕默德五世建成,後經歷代國王擴建增修成如今的樣式和規模。第一座宮殿——卡瑪雷斯宮最前面的廳叫做梅斯亞爾,原是國王和宰相處理公務的地方,又稱大使廳。大使廳呈正方形,每邊長37英尺,四面牆壁,全是金銀絲鑲嵌而成的幾何圖案,色彩艷麗而不重復,在陽光的照射下,花紋依次出現凹凸、鏤空、明暗等效果,浮動在陽光中的細小灰塵像極了小小的舞蹈家,旋轉、翻騰著,把凌亂但美妙的色彩帶到了每一個角落和細節裡。

在梅斯亞爾廳中間,有高75英尺的圓頂,是為覲見室,內設蘇丹御座。國王就在這裡和群臣一起商議政事。和其他的阿拉伯宮廷一樣,這裡也還保留著游牧民族的特色,並沒有像漢唐王朝那樣,讓皇帝的座位高高在上,俯瞰群臣。但皇帝的威嚴並未因形式的平等而降低,各種各樣像征權勢力的擺設,仍可讓我們想像出當年賓客盈門的壯觀場面——即使已是末日殘陽。

從梅斯亞爾廳走過的下一個庭院,便是桃金娘中庭。它長140英尺,寬74英尺,是阿爾罕布拉宮最為重要的群體空間,外交和政治活動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圍合而成,其間是一個淺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噴泉。在水池旁側排列著兩行桃金娘樹籬,這也是中庭名稱的淵源。

輕風拂來,殿中的殘存壁畫很依稀可見,在風霜中增添了一抹神秘的味道。耳邊,悠然響起伊斯蘭的舒緩樂章,石柱上刻寫的阿拉伯文字如蛇行般舞蹈起來,如同被歲月遺落的便箋,恍惚間,國王的影子淡淡地顯出,面容莊重,既高貴,又隱約可見憂郁和傷痛。

在桃金娘中庭內登上40余米的高塔,是游覽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件事:周邊建築投影於水池中,纖巧的立柱、優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牆上精致的傳統格狀圖案,與靜謐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輝映。水中故國皇城的倒影隨著水波一圈一圈的蕩漾開去,空氣中飄來桃金娘樹的淡淡芳香,不禁讓人緬懷那一去不返的帝國時代。

後宮: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在後宮的門上,如今,仍能嗅到生鐵的味道,冰冷、沉實、緩慢,仿佛等門一開,眼前便會出現宮廷樂師、飛舞的絲綢裙裾,數不清的黃金裝飾晃得讓人睜不開眼。

後宮總是一個能引起人們無限遐想的地方,通過桃金娘中庭東側,便可以來到後宮——獅庭。獅庭由兩條水渠將其四分。水從石獅的口中瀉出,經由水渠流向圍合中庭的4個走廊。走廊由124根棕櫚樹般的柱子架設,拱門及走廊頂棚上的拼花圖案尺度適宜、精美絕倫:拱門由石頭雕刻而成,做工精細、考究、錯綜復雜。走廊頂棚則表現出當時極其精湛的木工手藝。夕陽慢慢地掠過,空曠卻金碧輝煌的宮殿,和著遠處的天空被黃昏彩霞染就的莫名的斑斕,精雕細刻的鏤空木窗把陽光切割成金黃色的碎片,光影旋律迷離似幻,仿佛將印像派大師莫奈的名作,栩栩如生地拉到了我的面前。

圍繞著獅子噴泉及庭園就是後宮部分,東側是國王廳,是國王的寢宮,有數個房間,而後妃居住的宮殿就散布在國王寢宮的周圍。按規矩,後宮裡有名位的妃嬪不多,大多數女人的身份僅為女奴,房屋的大小,自然也根據她們得寵的程度而定。由於此時格拉納達王國已國力衰微,女人數量算不上龐大,但表面的體面卻還是要的——雕花窗戶裡透進來的一縷縷陽光,小窗外的那一格格牆頭和屋頂,營造出華美而又幽閉的感覺,無數女奴的命運戲劇就在這空間中上演。

國王為了能和後妃女奴們在人間天堂的宮殿裡盡情享樂,在灑有香水的大理石浴池裡傾聽拂耳樂聲,浴室樓上還設置了盲人樂隊,女眷們即使一絲不掛,也不會擔心春光外泄,只是樂師的最終命運,絕不會好於中國大多數普通太監。

信步走出宮殿,從城外東南方沿著護城河還可到達軒內洛尼菲花園,這是一座精巧的伊斯蘭式花園,原是摩爾國王的夏季避暑離宮。

伊斯蘭園林的造園理念,是人和園林自然而然的融為一體。“摩爾式建築……目的是創造虛無飄渺的氣氛,用具有美感的和深奧精妙的手法使內、外空間相互交織。”西班牙著名園藝愛好者瓦爾德斯侯爵如是說。關於阿爾罕布拉宮,他也有同樣准確的描述:“(宮殿)不妨說是由一連串的綠化房間組成的,那裡的主角是水的潺潺和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著的光線。”

他說的對極了,因為無論外面多麼嘈雜,步入軒內洛尼菲花園,所有喧囂都會被游客丟到腦後。回環轉復的長廊貫通了園內多個主體建築,廊下潺潺的流水彼此間相連而又自成一體。伊斯蘭式的小庭院、摩爾風格十足的裝飾品,賦予了花園以素雅、空靈的性格,將東方花園的獨特韻味如中國寫意畫般暈染在西班牙南部淡泊寧靜的自然美學之中。

只可惜,這摩爾詩人筆下的“翡翠中的珍珠”實在是太短太短,僅僅兩個世紀,便連這個古老的民族都匿去蹤跡。阿爾罕布達宮於摩爾人而言, 應如蠟燭燃盡前的那絲顫動, 最後亮起的,是最燦爛的閃爍,即使一切都將在不遠的將來歸於虛無,現世的絕美仍然屬於他們——哪怕只是閃電般的匆忙一瞬。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