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伊斯坦布爾的老城一個古老的酒店歇腳...我揣著相機附近走走,城市造在山間
路感覺和重慶差不多
房子都不高但色彩很鮮艷
加上蔚藍的天空相互輝映
因為是早晨,老城居住的多為老人
他們紛紛站出門來,稀奇的看著我這個外國人
感覺我們小時候看到老外那樣
有些膽大的還打著招呼
問我要不要買個面包
短暫的休息之後我們便始發第一站
藍色清真寺
因為天空與博斯普魯斯海峽反射的光將伊斯坦布爾的藍色清真寺染成藍色
它的得名其實來自內部覆蓋頂層的藍色瓦片。
於17世紀早期為了Ahmet蘇丹一世而建的土耳其清真寺
是第一個建於麥加聖城以外的伊斯蘭聖殿
它有6個塔尖而不是通常的4個。
正好當天是做禮拜的日子
寺內很多虔誠的人們
伊斯坦布爾單詞注釋:關於<藍色清真寺>(以下文字來自網絡)
藍色清真寺-奧斯曼王朝的絕美建築藍色清真寺
位於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土耳其伊斯坦堡舊城區中
它建於十七世紀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最強盛時期
藍色清真寺的得名來自其內壁以兩萬多塊藍色調的彩釉瓷磚嵌飾
透過正中央圓頂的兩百六十扇窗戶的陽光照射
金藍交燦,美得令人屏息。
藍色清真寺的外觀也是一大奇景
它是伊斯坦堡最大的圓頂建築
三十多座圓頂層層升高
向直徑達四十一公尺的中央圓頂聚攏
龐大而優雅
除此,藍色清真寺有一個世界之最
它的四周建有六座“宣禮塔”
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
塔分三層,樸實無華
但夜晚在燈光的照映下
顯得旖旎萬分。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
1609年,14歲即位的阿赫邁特蘇丹命令建築師邁赫邁特·阿加(Mehmet Aga)在原來的阿伊舍蘇丹的王宮上修建一座能與阿亞索菲亞教堂相比美的清真寺,
以證明他是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信徒。
1617年,清真寺完工。
它是奧斯曼帝國時代建築和藝術的輝煌傑作。
藍色清真寺在伊斯坦布爾的清真寺中很突出。
它的6個尖塔中的4個各有3個陽台,
另外兩個各有2個陽台,一共是16個陽台。
據邁赫邁特·阿加回憶錄上的記載,
陽台數目原為14個,像征著當時的14個親王,
但後來又加了兩個,
據稱是包括了耶爾德勒姆·巴葉茲德(Yildirim Bayezid)的兩個兒子:
埃米爾·蘇萊曼(Emir Suleyman) 和穆薩·切萊比(Musa Celebi)
建造藍色清真寺的初衷是為了和阿亞索菲亞教堂相競爭,
但是它實際上卻在規模和內部空間的平衡方面已經超過了阿亞索菲亞教堂,
其面積達到了64×72平方米。
清真寺外有由36座大小不同的墳墓構成的陵墓,
中間一座是蘇丹阿赫邁特一世的。陵前是一座19世紀的大理石石面的鐘塔,
後面為圖書館。陵墓始建於阿赫邁特在位時,1617年阿赫邁特死後,
由其子奧斯曼二世監督完工。
該陵為方形,圓頂式的門廊,後院有廣場。
入口的大拱形門由6根大柱子支撐著,中央為一十字圓頂,旁邊是一小圓頂。
黑檀木的墓門上刻著《可蘭經》經文。
灰膠紙拍板窗現已被玻璃窗所替代,使裡面非常明亮。
窗間細鑲板為17世紀的瓦所覆蓋,分別為深綠、深紅、藍和白色。
這一瓦飾的驚人的特點在於內部深藍的背景下又有一組冷淡的白色銘文。
圓頂和牆是泥夯的。
在面對入口的大理石神龕上,寫著奧斯曼二世關於建造該陵的碑文。
來我的游記踩踩吧
http://wisen.xiugi.com

(伊斯坦布爾的舊城)

(早餐的面包車)

(藍色清真寺)

(做禮拜的大殿)

(遠處的聖索菲亞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