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和現實交彙的香格裡拉

作者: iyoygs

導讀1500多年以前,我國著名文學家陶淵明記敘了一處“桃花源”,那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69年前,在英國作家詹姆斯 希爾頓的小說《失去的地平線》裡,英國駐南亞次大陸某國領事康威乘坐的小型飛機被劫持,進入了一個無比神秘而美好的世外桃源——香格裡拉。如果說陶淵明虛擬的桃花源之祥和安寧寄托了對田 ...

1500多年以前,我國著名文學家陶淵明記敘了一處“桃花源”,那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69年前,在英國作家詹姆斯 希爾頓的小說《失去的地平線》裡,英國駐南亞次大陸某國領事康威乘坐的小型飛機被劫持,進入了一個無比神秘而美好的世外桃源——香格裡拉。如果說陶淵明虛擬的桃花源之祥和安寧寄托了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向往,那麼靈感來自探險家約瑟夫 洛克在雲南經歷的希爾頓則掀起了半個多世紀的尋找香格裡拉熱。

5年前,雲南省向世人宣布香格裡拉就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去年經國家批准,迪慶州中甸縣更名為香格裡拉縣。

今年5月4日至10日,以倡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大力推廣香格裡拉美好理念的首屆名人“體驗香格裡拉”活動紅紅火火開始。於是,前中國登山協會主席曾曙生、女子登山運動員潘多、地貌學家李栓科、哲學家周國平、青年導演張揚、企業家劉永行等,身背行囊,走近夢寐以求的絕塵淨域……

5月4日下午,各路名人在北京陽光沃土文化發展公司的組織下,分別從京、滬、渝等地飛抵雲南。此時正值第三屆昆明國際旅游節,春雨綿綿,國際機場忙碌地吞吐著來往於曲靖市羅平縣油菜花旅游節、陸良國際彩色沙雕節、楚雄彝族自治州火把狂歡旅游節、思茅地區拉祜族文化旅游節、西雙版納潑水節、紅河州民俗旅游節、德宏州中緬胞波狂歡節、臨滄地區佤族文化旅游節等20個地方的游客們。

子夜飛往“心中的日月”

希爾頓創造了“香格裡拉(Shangri-la)”這個英文新詞,把人們領入了一片淨土。從藏傳佛教“香巴拉”衍生而來的“香格裡拉” 在藏語裡是“心中的日月”,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睦相處美好境界的像征。迪慶藏族自治州位於滇西北,境內有藏、傈僳、納西等20多個民族。這裡的雪山冰川、江河峽谷、湖泊草甸、民族風情在傳聞中格外神魅。所以當原定於當日23點30分飛往迪慶航班的延遲,更加燒灼了體驗團名人急於投入“香格裡拉”懷抱之心。大家三三兩兩在9號候機廳等待,交流著對香格裡拉的期待。0點30分,3Q4089航班終於開始滑行,50分鐘後降落在海拔3200米的迪慶機場,披上藏族同胞獻上的哈達、呼吸著高原清新空氣,興奮之情流露在臉上。

曠古高原,忘情梅裡雪山

迪慶州中甸縣從5月5日開始了慶典。早晨,從流露在成群結隊前往五風山賽馬場觀看藝術節開幕式表演的藏民臉上的喜氣可以看出,他們為“世界之謎”在家鄉揭開感到愉悅,所以持續到5月10日的歌舞表演、篝火晚會、千人草原鍋莊舞、各種大賽是不可再簡約的慶典節目。“香格裡拉體驗團”上午出席了香格裡拉縣更名大型藝術表演,下午在縣城南部占地3000畝的生態林進行了植樹活動。

碩都湖,名人馬幫出發了

據介紹,迪慶州擁有“一台、兩甸、三峽、四湖、五大雪山”,即白水台,大中甸、小中甸,虎跳峽、香格裡拉大峽谷、瀾滄江大峽谷,碩都湖、納帕海、碧塘海、千湖山和梅裡雪山、哈巴雪山、白馬雪山、巴拉更宗雪山、大中甸雪山。

5月6日早晨,體驗團正式出發。導游卓瑪拉穆告訴大家,藏民有一個說法,“打獵下草原、捕魚要上山”,滇西北高原湖泊星羅棋布,藏民向往大海的寬闊,就把高原湖泊叫做“海子”。碩都湖就是其中之一。汽車往東南行駛1小時,經過“高原第一湯”(溫泉)、那木措生態園,進入海拔3500米的高原牧場,9點40分到達碩都湖景區。

前方,香柏燃燒、祝願平安,45匹小馬打扮得花紅柳綠在藏民的牽拉下整裝待發。曾曙生告訴大家,這種馬就是吳應熊騎著逃跑而被韋小寶下了巴豆的雲南小矮馬,耐力極好。至此,首屆“體驗香格裡拉”活動正式開始。騎著小矮馬,行走在碩都湖西岸茂密的森林馬道上,幫著牽馬的三位藏族老大媽胳膊挎著竹籃、手提著紡錘,放開歌喉咿呀呵唱起嘹亮的民歌。馬蹄嗒嗒,森林裡的空氣透明,看得清每棵樹樹葉的紋路,長長的馬隊裡此起彼伏傳出一兩聲“青藏高原”的喊唱。10點26分,馬隊到達碩都湖南岸。這裡海拔3600米,湖光山色進入眼底,110公頃的湖面波瀾不驚,美麗極了。

梅裡雪山主峰頭頂豆莢雲

5月6日中午,香格裡拉體驗團分解成梅裡雪山組、虎跳峽組、麗江組,分別行動。下午1點30分,記者隨同梅裡雪山組乘車沿著滇藏公路214國道向北行駛。

習慣上坐落在迪慶州德欽縣境內的怒山山脈的北段和中段被統稱為梅裡雪山。“梅裡”在藏語是“藥王”之意。在梅裡雪山數以百計的峰群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就有20座,5000米以上的27座,6000米以上的6座。其中最為險峻奇秀的有13座,俗稱“太子13峰”。佼佼鶴立於群峰之上的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因其峰頂經常隱藏在雲霧之中而頗具神秘色彩。卡瓦格博,藏語是“白色雪山”之意,就是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一書中香格裡拉重要標志的“卡拉卡爾”山峰——冰雪金字塔。卡瓦格博至今仍是無人攀越的“處女峰”。

德欽縣距離香格裡拉縣約184公裡,行車需近7個小時。1點55分途經納帕海草原;3點05分可遙遙望見白馬雪山和即將穿越的海拔4450米的雪山埡口;4點25分,下車觀看金沙江在峽谷作270度歐米伽形狀拐彎;6點06分在白馬雪山海拔4000米處下車活動適應高海拔。7點10分,在企盼中,梅裡雪山卡瓦格博峰露出金字塔樣峰頂,汽車裡一片歡呼“好運氣,好福氣”,大家靜靜地凝視卡瓦格博,仰望著它頭頂上的一束豆莢雲……7點30分,在梅裡雪山觀景台,大家點一束香,獻上香柏和哈達,為與梅裡雪山的緣分而祝願。8點整,體驗團終於進入海拔3400米的德欽縣城申平鎮。

飛來寺燒香台,17顆香煙點燃在紀念碑上

5月7日早晨,向西往明永冰川進發的路上,曾曙生老師和潘多老師還有一個重托,到中日登山健兒紀念碑處祭奠。

據了解,早在1902年,英國登山探險隊首次向卡瓦格博峰衝刺沒有成功。後來美國、日本、中日聯合登山隊接連五次進行大規模攀登也均無一次成功。1991年1月3日晚上,日中聯合登山隊17名健兒在卡瓦格博峰南側海拔5000多米的3號營地休息,被突然發生的雪崩全部掩埋,成為當時最大的山難,震驚世界。1991年5月1日,中國登山協會、雲南省體委、德欽縣政府和日本京都大學山岳會共同在飛來寺燒香台立下一塊碑石紀念遇難勇士。

9點30分,體驗團乘車抵達飛來寺燒香台全體下車。遇難健兒紀念碑掩映在翠柏之中,與梅裡雪山卡瓦格博峰遙遙相對。撥開濃密的綠葉,靠近紀念碑,曾曙生拿出17顆香煙,分別親口點燃,一一放在紀念碑的頂部,並和潘多一起點燃一束香獻上,祈禱遇難健兒安眠。據當地人說,到1998年7月18日,登山隊員的10具遺骸和部分遺骨,還有一些登山用品,在海拔3800米的明永冰川中部被上山采藥的三位藏民發現。

曾曙生告訴記者,卡瓦格博峰難以攀登的原因是,所處的橫斷山系為南北走向,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北上順利,所以形成梅裡雪山降水豐沛、雪崩冰崩頻繁、氣候易變,難以尋找到登山的適宜時間。

百萬年冰川不老,心驚明永村

通往明永冰川的山路窄、急、險,讓人心驚肉跳。不過據茨麗拉穆導游說,年底好路就通車了。

明永冰川是梅裡雪山最長的冰川,從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衝下一直鋪到2660米的森林地帶,是世界稀有的低緯度、低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明永”是冰川下一村寨之名。

10點35分,一行人進入明永村,只見該村四周山巒起伏,綠樹成蔭,氣候溫和,冰川化成的明永河水發出巨大的聲響彙入瀾滄江。稍作休息,11點45分,大家騎上騾子沿冰川衝刷的縱谷向上攀行8公裡至太子廟,用了1個半小時。在海拔3000米的鐵木結構棧道上,我們從冰川最下端——冰舌向上了望,只見居高臨下、曲折蜿蜒、鋪瀉直下的冰體寬度大約500米,氣勢壯觀、撼人心魄。在其右側3000米海拔的開闊地帶,一群黑犛牛在吃草,遠遠望去就像一片黑螞蟻。自下往上,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界限分明。地貌學家李栓科感慨地說:“真是大自然賜予的風水寶地,這樣的體驗真是不虛此行。”

夢想和現實交彙的香格裡拉

5月8日和9日,體驗團從梅裡雪山又走到麗江古城、大理南詔風情島。香格裡拉走廊如此雄偉又這等秀麗,讓他們無比留戀和敬畏。

李栓科說:我看到的香格裡拉是一片天人合一的淨土,這裡集聚了中國最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明永冰川前端已深入針闊混交林帶,2700米以下的闊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3000米到4000米的針葉林帶、4000米到4500米的高山草甸帶及4500米以上的冰雪帶,構成了完整的垂直景觀,三江並流、高山幽谷、山間湖盆都在短距離內呈映。居此者已融入自然,外來者除卻感嘆,更要用科學的態度保護和利用。

周國平說:香格裡拉在我看來,是一個藝術的創造。這個詞的發音和涵義都很美,中甸縣被批准改名為香格裡拉縣,是幸運的。這裡的確美,天生麗質。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始終是哲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人應該親近自然,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看了梅裡雪山和明永冰川,很受震撼。藏民把梅裡雪山尊為神山,對它進行膜拜和祭祀,我覺得完全能夠理解,對他們來說,大自然是神聖的,這種感情是融於他們血液中的,一點也不抽像。人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是生命之源。惟有與大自然親近,我們的生命才是健康的。惟有敬畏大自然,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神聖來源。

曾曙生說:有幸進入香格裡拉地區,潔白的雪山、茂密的原始森林、藍天白雲、冰川在森林中逶迤,河水清澈,草甸的牛羊、各種鮮花、山腳下和睦生活的民族,保持著大自然盡量原始的面貌,這一切融於一個自然的綜合體中。這裡就是我心目中的香格裡拉。過去我們用征服來描述與山峰的關系,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我們深切體會到,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人們不可能對一座座山峰進行征服,只能去親近它、接觸它,和它和諧相處,才能深切地體會它給予你的心靈啟示:人和自然相逢便會產生奇跡,人和香格裡拉相逢更會產生奇跡。對於香格裡拉,我們既然發現了它,就絕不能讓它在我們手中消失。

劉永行說:進入這裡,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也使我忘記了工作中的所有煩惱,開發這樣的旅游資源,非常重要的是要體現當地自然的原始狀態,讓風景區遠離現代化,這就是我們永遠的香格裡拉!

潘多說,我看到了神山——梅裡,見到了它美麗的真面目。明永冰川,比想像中還要美。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回歸大自然。今後我還要來香格裡拉。

來源: 北京青年報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