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賒帳買時裝,皆大歡喜 翟華
科特迪瓦的阿比讓市人稱“小巴黎”,是西非地區比較繁華的城市。在城裡的購物中心內,有一家台灣人開的小店,名曰“亞細亞”,專賣從台灣、香港進口的各類服裝,其中童裝和婦女時裝在阿比讓小有名氣。由於東方服裝款式新穎,相對巴黎時裝而言又堪稱物美價廉,所以不僅頗受當地百姓的青睞,而且像我們這樣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的中國人也不時來“亞細亞”轉轉。
這天周末閑來無事,我逛街又來到“亞細亞”。在店裡轉了一圈,看上一件新到的休閑杉,要5萬西非法郎(約合人民幣650元)。到收款台才發現可惜身上沒有足夠的現金,這衣服只好下次再買吧。本想和店主打個招呼就走,可是老板娘正忙著和一位黑人少婦討價還價。一件標價9000西非法郎(合人民幣120元)的童裝,顧客口口聲聲要買,但又說沒有那麼多錢。老板娘只好降價至8500郎,那少婦也不還價,只是說沒有那麼多錢。老板娘再讓步到8000郎,少婦還是一味地說沒錢。看著這情景,我忍不住插嘴說:“沒錢就先別買了吧!”少婦執拗地說:“我就喜歡這件衣服,我就要買。”我嘴上沒說什麼,可心裡直嘀咕:沒錢,又要買東西,這可不好辦了。這時老板娘發話了:“這樣吧,你錢包裡有多少錢,先交上算定金,這衣服我給你留著。按9000郎算,余下的錢你慢慢交。”少婦這才從口袋裡摸出3000郎交給老板娘。老板娘拿出一個塑料袋,把衣服放進去,再掛一個標簽上面寫明某日某女士交定金3000郎,尚余6000郎待交。少婦這才放心滿意地離去。老板娘見我一副好奇的神氣,回身把收款台後面用簾子遮蓋住的一個衣櫃打開:哇!只見裡面擺了一摞一摞地幾十個塑料袋,每一個袋子上面都有標簽詳細寫明某日某顧客交定金若干,某日又交貨款若干,還余貨款若干......。
我早知道非洲人沒有攢錢的習慣,買輛汽車或大件電器不能一次付清並不奇怪,但這只值百十來塊錢的衣物也要分期付款真是匪夷所思,要不是親眼見到,還真不相信。這時,老板娘指著架子上的一個大包說:“你看,這是一個老顧客的貨。過去沒生孩子時有錢,每個月都要買走幾件。後來一連生了幾個孩子,錢不夠花了,可是還是要買衣服。這七、八件衣服前後開了好幾個‘帳戶’,一共40幾萬西非法郎,三年多了還沒付清。有時候催她,她總說‘沒錢,都吃了’。不過,一但真有幾個錢她就跑來送一趟。這不,上禮拜剛又交了1萬郎。”當然,一拖就是三年只是個別的例子,也是老板對老主顧的照顧。據老板娘介紹,一般來說,交了定金的衣服只能保留兩個月,最多不超過四個月。如果過了四個月還沒湊齊錢,那只好把衣服重新上貨架出售了。如果顧客看見自己預定的衣服被賣掉來吵要退款,這時候老板娘就會學著當地人的口氣打哈哈:“沒錢,都吃了!”這當然是氣話,實際上精明的老板娘會讓客人在店裡挑一件價值相當的商品作為補償。用這種方法作生意,店家一點風險也沒有,客人也不吃虧,“亞細亞”的生意還挺紅火。
老板娘聽說我身上錢不夠買那件休閑杉,就大方的說:“你拿走,下次再給我送錢來。要不,你也賒帳吧!”我連忙回答:“不,不!那多不好意思!”老板娘說:“要是非洲人都像咱中國人這樣,我這生意也不一定好做呢!”想想也是,人家非洲百姓日子雖然過得緊,但卻無憂無慮,有錢要買東西,沒錢照樣買東西。反觀我們國人,居安思危,有點余錢都放在銀行裡,政府七次降息加上收利息稅都不為所動。什麼時候我們能花錢也能像非洲兄弟這樣瀟灑,那我們國內的市場也不至於這般疲軟,政府啟動消費也就容易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