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吵架目擊記 翟華
科特迪瓦在西非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雖然算是相對較高的,但一些公共服務事業仍然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要,所以到處可以看到排隊的現像。等公共汽車需要排隊,在銀行存取錢要排隊,交電費電話費也需要排隊。不過,非洲人排隊很有秩序,也很耐心。每天傍晚下班時間,阿比讓市各主要公共汽車站前乘客的隊伍可以排到幾十米長,但我還從來沒見過人擠人,車來了一擁而上的混亂場面。
這一天我起個大早去阿比讓醫院驗血。到了化驗室門口長椅上已經坐了有七、八個人。在進裡間去抽血之前,還要先在前台登記。不知是護士小姐太認真還是動作慢,一個人從進去總要十多分鐘才能出來。我估算了一下,照這個速度,輪到我可能還要一個小時左右。前面其他的人有的在閉目養神,有的在讀《兄弟晨報》,誰也沒有表現出等得不耐煩的情緒來,我也只能靜下心來等待。這時候又進來一位西裝筆挺的男青年,只見他競直走向登記台,與值班小姐親熱地問好,似乎是老熟人。說著說著,這年輕人就自然地向裡間走去,分明是個“夾塞”的人!
這時只聽我耳邊有人發出“滋、滋”的聲音,提醒那年輕人大家在排隊。原來在公共場合,非洲人喊遠處的人既不像歐洲人那樣叫“先生“、”太太”或“小姐”,更不會像我們中國人習以為常地那樣大聲喊:“喂!那個男的!說你呢,那個穿藍衣服的!”,而是舌抵上牙床,用力發出類似“滋、滋”的氣聲來,以其引起被招呼人的注意力。在阿比讓,不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在商店裡,都常常能聽到這種聲音。聽到的人,自然會順著聲源去看看是不是在叫自己。有一次我在郵局寄信,只聽得耳邊“滋、滋”作響,我根本不加理會,直到旁邊一位黑人用胳膊輕輕地碰了我一下,我才意識到人家是在叫我。原來我掉了錢包。
思緒回到現實來,只見那年輕人意識到有人叫他,腳步猶疑了一下,但還是往裡走去。看到這種情況我的鄰坐一位看上中年男子坐不住了。他走上前去,喊住那年輕人:“我的兄弟,你看大家都在排隊。”在這裡住了多年我當然知道非洲人之間言必稱兄弟,絕大多數情況下並沒有親戚關系。那“兄弟”卻像沒有聽見一樣,一邊望著登記小姐,得到默許的訊號後,一邊繼續往裡走。這下中年人可有點火了,也不再稱對方為“兄弟”了,提高聲音說:“大家都在排隊,不是嗎?”年輕人大概終於意識到有些理虧,辯解說:“我有急事,急事......”,但腳步仍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三次提醒沒有起到作用,小伙子可是犯了眾怒。旁邊的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示不滿。中年人快步走了過去,伸手抓住那年輕人的胳膊,但卻被對方不滿地甩開。氣氛陡然緊張起來,不知道口角會不會升級甚至演變為肢體衝突。出乎意料,中年人轉過臉來看了我一眼,對年輕人緩緩地說:“你知道中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嗎?人家中國人個個遵守紀律,勤奮工作。”不知不覺之中,我成了眾人注目的焦點,似乎希望我開腔開導一下這不懂規矩的年輕人。我一時也不知說什麼好。看我沒吭聲,中年人又接著上綱上線:“年輕人,都像你這樣,我們非洲肯定會永遠貧窮落後。”沒想到這番大道理居然奏效了。那位企圖夾塞的年輕人不再爭辯,轉身默默地走到我身邊,找一個空位坐下。化驗室內又恢復了先前的寂靜。
目睹了非洲人吵架的這一幕,我始終一言不發。我能說什麼呢?不錯,我們中國人勤奮,也確實強調紀律,但社會上和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現像依然比比皆是。不說別的,遇到類似的排隊夾塞現像我們中國人之間以惡語相見以致大打出手的事情不是仍然時有發生嗎?想到這些,對比非洲朋友的贊許,我不禁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