鶩源是位於江西、湖南、安徽三省的一個小城,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主要以徽派建築為主,聽說最美麗的季節在4-5月吧,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引無數游客前往,因此在網上的點擊率還是相當高的,因為我也想去看看了!雖然是秋天,不是油菜花開的日子,可是秋高氣爽,也是適合遠行的季節,還有那一份淡淡的說不出口的憂愁!
很多人不知道鶩源,當然也包括我,中國的文化的確是博大精深,可是作為國人,慢慢的,有不少的人漸漸淡忘了,我們整天在申請這個那個的世遺,想想也是如門面上的東西,好看而已,精義的所在卻如買櫝還珠,又何嘗不是一個笑話!哈哈,言多了。
從福建閩南這邊去鶩源,最方便的還是火車,不過鶩源本身交通不是特別便利,景德鎮對於鶩源來說,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通中轉作用,我們也是廈門到景德鎮的火車,然後打的(5元)到裡村汽車站轉換到鶩源的中巴車,裡村可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車站,所以你們去了不用懷疑,就是這兒是車站。一個半小時後,車子停在了鶩源縣清華鎮,問了一下驢友客棧,這也是在網上相當出名的吳老師家,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放下行李,一切就緒,已是中午時分,我們終於開始了鶩源的旅行,大家的心情真的舒服極了!這就是旅行的快樂!午飯是在客棧吃的,自己點菜吃,都是當地的綠色食品,很不錯,吃的也很習慣,酒足飯飽後,開始了下午了鶩源之旅。
第一站去了思溪和廷村這兩個古村落,位於縣城紫陽和清華的中端,兩個地方通票36元。很典型的徽派建築,“三雕”(磚雕、石雕、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體現了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民居建築風格大同小異,多為一層至三層穿鬥式木構架,四周風火山牆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分前廳、後堂、廚房,前後均有淺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這裡還是著名的《聊齋》影視城。1987年電視劇《聊齋》曾把這裡作為外景地,我們推開一座座門扇,咯吱咯吱的聲音,感覺有點兒陰深,怕怕,不過心裡還是很期待有沒有美麗的女鬼,呵呵!
第二天早上去了大鄣山,我們托吳老師叫了輛車,包了一天,好像是120元吧,個人自覺出門在外,若是價格不太離譜,也不用討價還價了,求個方便就行了,也免得因此壞了旅游的心情。
大鄣山,又名鄣公山,是婺源的北部屏障,主峰擂鼓尖,海拔1630米,是江西省境內最高的一座山峰,山上雲蒸霧騰,林木蒼翠,奇石崢嶸,石澗縱橫。 “臥龍谷”位於大鄣山中,是2003年開發的一處神秘且保持原始風貌的高山峽谷景區。谷內溪水急流洶湧,奔瀉的清泉,穿行於碩大的花崗岩石之間,歷經千萬年衝蝕,形成眾多深潭、彩池,掩藏於原始次森林之中。我們走入這座山谷,如同進入了一個大氧吧,是如此的清新,一個純自然的世界,若在夏天,當是一個絕佳的避暑勝地了。
從“臥龍谷”出來我們直接回“驢友客棧”吃午餐,同伴們有的去休息了,我可睡不著,就約了朋友一起去了彩虹橋,卻不想有一個小小的插曲。彩虹橋位於縣城西北方向的清華鎮,也就是我們落腳的地方,是鶩源很出名的景點,據資料上說,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廊橋,建於南宋(1137年);規模最大,全長一百四十米;保存最完整,設計最科學的一座廊橋,被眾多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從我們住的地方走到景點,差不多要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快到景點時,向一位老人問路,他很好心的對我們說走旁邊的小路不用購票,哈哈,真不錯,這樣可以省去20元了,於是聽從他老人家的指示,走了一段鄉間小路,不想勝利在望時卻出來了一個戴臂章的人,說此路不通,回去買票吧,真是暈倒,人家說是天上掉下了個林妹妹,可惜這次掉下來的絕對是林妹妹他老爸,怎麼辦呢,再回去肯定不甘心的,沒辦法,裝可憐吧,於是三寸不爛之舌差點用去了一寸,看著我們表面上還年輕,就當作學校剛畢業的弟弟,兩個交了一張票,讓我們進入了景區,那個人還不錯,還幫我們去購票,在此也要謝謝一下的。
彩虹橋景區很美麗,真的,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景,可是那青山綠水、長廊水車,讓人享受自然風光,如此的融入生活,人走在水面的浮石上,看著倒映在水中的廊橋,微風吹拂,蘆葦輕舞,人聲低語,遠處美麗的古村落,真不想回到現實生活中那些無聊無謂無奈的日子。
下午去了理坑原名理源,位於婺源縣城56公裡的沱川鄉。建村於北宋末年,村人好讀成風,崇尚“讀朱子之節,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被文人學者贊“理學淵源”,故取名之理坑。幾百年來這偏僻山村,秉承勤學苦讀之風,人才輩出,先後出過尚書,大理寺正卿,司馬,知府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進士16人,文人學士92人,著作達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庫全書》,可見理坑昔日的輝煌。
村子裡有許多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明代知府的“官廳”,吏部尚書的“天官上卿”,工部尚書的“尚書第”,清代順治年間的“司馬第”;有花園式的“雲溪別墅”,園林式建築“花廳”,頗具傳奇色彩的“金家井”;還有那要交一元錢才能上去的“小姐樓”。“庭院深深深幾許”?小姐樓前的柿子樹依舊開花結果,而佳人何處,“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樓外依舊陽光明媚,而許多年後的今天,卻是否還有我們的思想! 行走鶩源,是一份輕松放任的心情,讓我們真正感覺到一份旅行的快樂,一份中國式的田園生活,空氣非常的好,真正體會到新鮮二字,真的是這樣,在這你會聞到“新鮮”的空氣,所以這兒長壽的人很多的!相比之麗江和鳳凰,鶩源多了些樸實和鄉村風氣,少了些小資的味道,這是傳統而自然的生活,旅游也只是在開始的階段,真不知幾年後的此處,是不是一樣充滿物欲的一個僅是旅游區的概念,這種情況太多了,淨土何處!所以我們是先來了,只是這樣的離開,又要回到那一份人與人復雜接觸的現實,總是有一份戀戀不舍,總是有一份無可奈何,何日君再來,是我這一生的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