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潛水記
從小就喜歡游泳直到畢業工作,過了20多年後也沒想到過穿著潛水衣背著氣瓶潛水是什麼感覺。2007年10月份借著出差機會去了三亞,除了游泳、吃海鮮外,記憶最深的就是潛水了。因為同學在當地工作,與當地的潛水教練熟悉,所以費用也便宜了許多。回來後總忘不了那次的經歷,結果今年五一期間又跑到那裡玩了1周。因為與教練也熟悉了,教練勸我考一個開放水域潛水員證。回來後腦袋一熱就報了名,趁著8月份休假又去了三亞,經過4天學習和實踐,考試合格拿到了PADI頒發的資格證書(其實沒有什麼難的,感覺就像是花錢辦證一樣容易)。去了幾次也有了經驗:當地住宿其實不貴,像我住在家庭酒店,每晚50元,與一般的酒店相比設施並不差多少,衛生也不錯,所以我這幾次都住在大東海的家庭酒店。
到了第2天就開始學習理論,第3天開始在泳池裡練習,第4天因有別的團隊去石梅灣潛水(海南高速東線,距三亞約1個多小時路程),教練決定帶我們一起去,並說那裡是非常理想的潛水地點,說得我們激動不已。
第2天一早,出發前整理裝備並搬上車。我想本來我們就是搭了順風車的,幫著干活理所應當。沒想到那些潛水服都是昨天洗過沒干的,加上氣瓶、配重帶等,出了一身大汗。到了後卸車,再從岸邊忘船上運,加上萬裡無雲的天空,形容我們汗如雨下真是恰如其份。好容易到了對面的加井島,我們開始了下水前的准備:檢查氣瓶和BCD、安裝呼吸器……。完畢後下海,教練帶著一條10多米長的繩索一頭拴上紅色救生圈;另一頭他拿著先潛到了8米深的海底,系到了礁石上(原來有兩個目的:一是為提醒過往船只注意,二是讓我們學員能夠用手把著繩索控制下潛速度)。
等教練上來後,我們又復習一遍水下手勢後開始了下潛。我考:前幾次潛水沒覺得耳朵疼,怎麼這次疼得厲害呢?看看深度表,顯示為4米多。那裡不對了?我趕緊抓緊繩索停止下潛並往上升了一些,耳朵才好受些。教練跟上來用手勢問:OK?我比劃著耳朵不好受。他就讓我做平衡耳壓的動作。就這樣上上下下幾次,疼痛感總是跟著。後來我低頭;看見了他們都在海底仰頭看著我---該等急了吧?腦子一熱我松開繩索忍著耳疼,很快就到了底。在不斷做平衡耳壓動作中,突然一下子覺得兩邊耳膜[咕嚕]一聲,痛感也就隨之消失,大概是平衡了吧。疼痛消失後,緊張的心理也開始放松下來。教練又開始讓我們做面鏡進水甚至脫落後重新戴上的排水;中性浮力;呼吸器從嘴裡脫落的找回;脫下、穿上浮力背心;抽筋等海底救生;空氣用盡的相互呼吸、救助等等練習,大概用了30多分鐘。完成後3人開始欣賞礁石、珊瑚和魚類、貝類等海底生物,五顏六色的著實不錯,發現一個手掌大小的螃蟹,想伸手去抓,那東西竟舉起雙鉗擺要自衛的樣子,那姿勢挺搞笑的……,這時教練過來提示檢查氣瓶:一看馬上到警戒水平了!上浮,第1次潛水結束。
上岸後看看潛水表;這次潛水最深為10米,水溫為水面33度,10米處27度。難怪一直沒感到水涼呢,再看潛水時間:52分鐘。
時間已到中午,大家開始燒烤。本想簡單吃完後立刻再下水;可那邊傳來消息:由於要潛水的人有增加,氣瓶不夠了,我們只好放棄。干脆:我們脫了潛水服,只做浮潛!就這樣一直玩到了下午4點多。然後收攤打道回府。回到市內放下裝備,大家去吃海南菜。連吃帶喝,完畢後大家回去休息。第2天見面,大家都說後背癢得很,一定是被曬傷了。果然到了第3天,我們的後背都開始曝皮了。
以後陸續的10多天裡,我們又去小東海的鯊魚排、鮑魚場潛水,最深紀錄是18米(我們資格的極限深度),也算滿足了心裡平衡。聽過去東南亞潛水,費用要比三亞便宜很多,只是咱英語不靈,想去玩玩卻擔心無法溝通,心有不甘啊。有適當機會的話,一定要去試試。

(上島的船上)

(不行,耳朵疼!)

(不放棄)

(不拋棄)

(兄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