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山西好風光之四——應縣木塔、懸空寺、恆山

作者: dyx雲游四方

導讀2008年7月17日下2點,我來到了到大同汽車南站,坐14點15分的汽車去應縣。上車時我問司機,多少時間可以到應縣,他說2個小時左右。當時我還在暗中盤算,看完應縣木塔後,我還來得及趕到渾源縣過夜。誰知道就從那時起,我算是徹底領悟了山西汽車是怎樣“老牛拖車”的。這輛牌號為晉B12283的車,一出站就慢慢開,開到一個地方,司機竟然下車走了,過了十幾分鐘才回來…… ...

2008年7月17日下2點,我來到了到大同汽車南站,坐14點15分的汽車去應縣。上車時我問司機,多少時間可以到應縣,他說2個小時左右。當時我還在暗中盤算,看完應縣木塔後,我還來得及趕到渾源縣過夜。誰知道就從那時起,我算是徹底領悟了山西汽車是怎樣“老牛拖車”的。這輛牌號為晉B12283的車,一出站就慢慢開,開到一個地方,司機竟然下車走了,過了十幾分鐘才回來……開了近1個多小時才到懷仁縣,又停車20多分鐘,一直到下午5點多才到應縣汽車站,幾十公裡的路,而且道路平坦、沒有堵車,居然開了近3個小時……可氣的事情還在後面啦!一下車,我馬上來到售票車處,詢問今晚最後一班開往渾源縣的汽車幾點開,得到的回答是馬上開,後面沒有車了!我一聽完了,只能在應縣過夜了。於是在車站附近找了一個賓館,放下行李,抓緊時間去看木塔……應縣木塔位於應縣城內,原名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它是我國古代高層木構建築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高且年代最久的木結構佛塔。全塔逐層立柱,近60種鬥拱相互交錯,集我國古代建築鬥拱之大成,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應縣木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公元一○五六年),它建在四米高的兩層石砌台基上。木塔重約5300多噸,木構件約10萬塊、3000多立方米,通高67.31米,底層直徑為30.27米,平面為八角形,五層六檐。外觀五層,但是塔內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各明層外柱均立在下層外柱的梁架上,並向塔心收進半柱徑,使塔的外觀輪廓構成一條優美的逐層收分的曲線。塔內各層,使用了中國傳統的斜撐、梁枋和短柱等建築方法,使整個塔連成一個整體,整座塔比例適當,巍巍聳立,十分壯觀。 應縣木塔在歷經近千年的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炮擊的重創後,至今仍巍峨聳立,沒有倒塌,專家說,這應該歸功於應縣木塔本身精巧的結構體系、古代工匠對建築材料的精心選擇和當地易於木材保存的獨特氣候,由此保證了木塔千年不倒。它與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和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門票60元,可以進入塔內登樓。粗粗觀察,覺得木塔構造確實奇妙。它的建造辦法類似於現在一些高層建築的空間結構體系,如現正在建造中的上海浦東第一高樓就是這樣,先用鋼架造一座中間核心筒柱,木塔也是先用木料搭建中間一座圓柱,然後以其為核心建築,采用分層疊合的明暗層結構。上樓是要排隊的,要等上面下來一批,下面才可以上去一批。踏著顫悠悠的古老木板上到木塔的第二層,可以明顯看到支撐的柱子傾斜的很厲害,而且不少柱子和塔梁已經開裂。木塔雖然歷經九百年未倒,但已像個垂垂老者岌岌可危了。據導游介紹,國家有關部門已經研究了三套修繕方案,但至今無人敢拍板。現在每天至少有數以百計的游客登樓,我真的為這個國寶擔憂啊?看完木塔回賓館,路過汽車站,那時剛好是6點半,我居然看見有一輛開往渾源的馬上就要開了……實在是可恨!!!誰知道更可恨的事情還在後面啦!!!18日早上6點40分,我拖著行李箱來到車站購票,被告之7點的頭班車被取消了,什麼時候有車不知道!當我向值班站長詢問時,簡直是去“送死”!!!她除了回答不知道什麼時候有車之外,卻要“履行公事”,檢查我的行李箱。這個新建成的汽車站,卻沒有X光透視儀,也沒有工作間,甚至連一個檢查台也沒有,就地開箱檢查。在眾目睽睽的情況下,我的行李箱被打開了,任憑值班站長的雙手在裡面亂翻……我的安全、我的隱私、我的尊嚴,蕩然無存!!!這真是碰到日本鬼子了!!!在這個新建的車站裡,裡裡外外竟然找不到一個廁所,別說是男士,就是小姐,也和大男人一樣,在停車場的邊上,往下一蹲,就地解決……我真的不知道,這樣的車站,是花了多少錢才通過驗收的……突然我被告知,7點的車有了,沒辦法,放棄煩惱,“高高興興”地上車。7點20分,車號為晉F03495的車開出了汽車站。開了沒有十幾分鐘,車就停了,把我們車上十幾個乘客賣給了另一輛掛晉B牌號的中巴車(好像是為了省過路費)。上車後,售票員看我提著行李箱,知道我是去旅游的,便問我去哪裡?我說去懸空寺。他讓我在離渾源縣縣城不到的十字路口下車,並且還“免費”為我打了一個電話,叫了一輛夏利車,送我到懸空寺。從那個路口到懸空寺,也就2公裡左右的路,5元錢的價格還是合理的。但是,上車容易下車難,小車司機開始向我推薦包他的車,陪我玩恆山。但是價格卻非常離譜!我當時沒有理他,下了車後就去看懸空寺了……懸空寺位於山西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裡,是國內僅存的幾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之一。這裡山勢陡峻,兩邊是直立百金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懸崖,懸空寺就建在這懸崖上,或者說像是粘貼的懸崖上似的,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抬頭遠遠望上去,可見層層疊疊的殿閣,只有十數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撐住。那大片的赭黃色岩石,好像微微向前傾斜,瞬間就要塌下一似的。俗語說:“高樓萬丈平地起”,可是,懸空寺卻反其道而行之,懸空建在這絕壁之上。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距地面高約50米,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值得稱“奇”的是,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衝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免於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懸”是懸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懸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裡,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 懸空寺的“巧”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寺內有佛像八十多尊。

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懸空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持單位,也是當地重要旅游景點之一。中國有三大懸空寺,山西恆山懸空寺、河北蒼岩山懸空寺、雲南昆明西山懸空寺。後兩個我都去游覽過,這次去了山西恆山的懸空寺,實現了大滿貫!游玩了懸空寺,來到停車場,卻沒有車上恆山。無奈之下,只能包車上恆山。因為從恆山的山門口(公路邊)到索道站,還有很長很長的上山路……一人包車雖然費錢,但省時省力。一會兒我就到了索道站,買了來回票。但是恆山的門票很怪,分段賣,進山門20元,當你出索道站時,一眼看見的就是鐵欄杆,旁邊有一個售票亭,要想進山游覽,還得買35的門票,否則原地返回!所以恆山的門票應該是55元,再加上來回的索道票,一共是100元。恆山位於渾源縣城南,它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並稱為五岳。恆山,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岳,紫岳,漢代時還曾改稱為常山。據史書記載,早在4000多年前,舜帝巡狩四方,北至恆山,見奇峰聳立,山勢巍峨,遂封為北岳,為北國萬山之宗主。它西銜雁門,東跨河北,南屏三晉,北臨燕雲。號稱108峰,東西綿延500裡,莽莽蒼蒼,橫亙塞上。主峰座落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約四公裡處,海拔2016.8米,巍峨聳峙,氣勢雄偉,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和旅游勝地。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恆山巡視、祭奠。以後的歷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恆山朝聖。歷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覽過恆山勝地,並留下吟詠恆山的詩章。由於包車司機還在索道下站等我,(由於雙方沒有信任感,我記下了小車的牌照,拿掉了小車的鑰匙,把行李箱放在了車上)再加上當天我想趕到五台山,所以只能在山上走馬看花了。最主要的就是去看一看恆宗大殿,那是北岳主廟。這座依傍在半山削壁上的大殿,是恆山主峰現存的20座寺廟中規模最大的。始建於北魏大武年間(424~451年),後經歷代修葺,到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年)才改為寢宮。 大殿腳下是一座崇高的山門。山門兩側有青龍、白虎二殿。跨進山門,劈面便是坡度為60度的103層石階。我屏足了勁,一股足氣爬了上去,舉目仰望,石階漫漫,殿身巍巍:上方峭壁上,一株古松凌空倒掛,九曲盤亙,氣勢宏大。進入大殿看到,正中神龕裡端然高坐著的是頭戴天平冠,身披朱綾袍的北岳大帝。神座上方,懸掛著康熙皇帝手書的御匾:“化垂悠久”。殿內香煙繚繞,鐘磐幽鳴,給人清靜超脫之感。步出大殿,殿前有數十面石碑、 牌匾,其中,元代鐵鑄菱形“雲牌”,為人們一致稱道,堪為恆山文物之珍。我在山上呆的時間不長,順路還看了九天宮、純陽宮、關帝廟、十王殿等景點。中國的三山五岳非常出名,我第一次上泰山時,還在念大學(1981年的暑假)。以後去了衡山、華山、嵩山,有的山還去了幾次。但是登恆山一直沒有如願。事隔20多年,直到現在,我終於登上了恆山!實現了大滿貫。這時在索道下站等我的司機打我電話,說有一輛大同到五台山的車,馬上要路過恆山山門,為了及時趕到五台山,所以我急忙坐纜車下山,再坐小車往山門口趕。等我們趕到山門口,中巴車剛過去,馬上追,終於趕上了中巴。在上中巴時,我突然發現腰上的手機不見了,回頭一看掉在小車邊上的地上,這時小車司機正看著我的手機,也不叫我,我急忙揀了回來,終於避免了失去聯系的麻煩……



(應縣木塔)



(壯觀的懸空寺)



(舉世聞名的“危樓”)



(雄偉的北岳大殿)



(恆山上的張果老)


精選遊記: 大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