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4點多,我從太原迎澤路的汽車站坐走高速公路的大巴,票價88元,向大同進發,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了大同南站。沒有料到的是,那幾天大同的住宿十分緊張,汽車站對面的一個三星賓館居然說客滿。由於附近沒有像樣的賓館,只好坐車到火車站,誰知道那裡的賓館也說客滿,只好沿著新建北路一直走,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賓館。17日一早起來坐3路車,8點鐘來到雲崗石窟,被告之8點30分開門,尤其是那幾個售票員,“牛”勁十足,非要等過了8點30分,才慢騰騰的開始售票。大門管得很嚴,要通過安檢才能進去。雲崗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裡的武周山北崖上,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釐米,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從開鑿時序上可分為三期:第一期以16-20窟為代表(即著名的“曇曜五窟”),建於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465),都是大佛洞,風格強悍,有來自西北地區的影響;第二期以1、2窟(裡面游客很少,非常好看)和5-14窟為代表,建於465-499年間,此時多是雙窟窟型,雕塑風格既有南方影響,又保存了北方特點,渾樸自然而富於宗教氣息,人稱“雲岡模式”;第三期以20窟以西的一系列小窟為代表,建於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面貌南方化,與龍門石窟相近。雲崗石窟雕塑是中國早期佛教造像的代表。雲崗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它已經成為中外游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那天去那裡的游客很多,往往在一個石窟裡有幾個導游同時在講解,我在裡面轉了兩圈,看得很仔細,不愧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中國有三大石窟: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還有就是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前兩個我早就去看過,這次去了雲岡石窟,終於實現了大滿貫!出來後坐車來到了市中心的大同博物館。本來想進去看一看,但一看到門口的標語,我就沒有胃口進去了,上聯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這絕對不錯,沒有問題。可下聯卻是“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毛主席他老人家已經逝世30多年了,他們這樣做究竟實在拍馬屁,還是在諷刺他老人家?難怪外國人說我們搞封建迷信和個人崇拜。博物館不看了!我來到了上、下華嚴寺。華嚴寺殿宇嵯峨,氣勢雄偉,非常壯觀,是遼金時期我國華嚴宗重要寺廟之一,也是我國現存的兩座最大木結構佛殿之一(另一座為遼寧義縣奉國寺大殿)。華嚴寺始建於遼,上下二寺雖連成為一體,仍各以一主殿為中心,由兩個月洞門互相溝通。但是從外表來看,上寺像一個寺廟,燒香的人不少,而下寺人不多,更像一個博物館。門票都是20元。但是我去的時候正好在修路,上寺門口被搞得亂遭遭的,走路也十分困難。上寺以金建大雄寶殿為主,分為兩院,有山門、過殿、觀音閣、地藏閣及兩廂廊廡,高低錯落,井然有序。下寺以遼建薄伽教藏殿為中心,保存有遼代塑像、石經幢、樓閣式藏經櫃及天宮樓閣。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東方,這與契丹族信鬼拜日、以東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習俗有關。裡面有一尊惟妙惟肖的合掌露齒菩薩,非常值得一看!聽導游說其中還有一段美麗動人的故事:合掌露齒菩薩是大同華嚴寺薄伽教殿內的著名彩塑。相傳,遼代皇家崇信佛教,征調能工巧匠修建華嚴寺。城外有個雕造技術出眾的巧匠,不願為皇家賣命,而且也不忍心留下年輕的獨生女兒一人在家。這惹惱了官府,總管以“違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頓。由於眾工匠的請求,才免於殺身之禍。他女兒惦念老父親,便女扮男裝,假充工匠的兒子,托人說通總管,前來照顧老父親,並為皇室干活。修建工程浩大,監管人員經常責打工匠。那姑娘主動替大伙煮飯燒菜,端茶送水。她見父親和工匠們塑造神像時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雙手合十、閉目誦經的姿態,為他們祈禱。雕工們受到啟示,便依著她的身段、體形、動態塑造修飾。這對工程進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姑娘的舉動,引起一個年輕工匠的注意。他覺察她並不是老工匠的兒子,而是老工匠的女兒,並且擔心被監工發現,那姑娘就會碰上厄運。事情果然發生了。一天,總監工發現老工匠的包工活沒干完,就命人痛打他。就在這時,姑娘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責任。總監工似乎也發現了這位“兒子”的秘密,就勒令剝光上身毆打。眼看情況就要暴露,她深情地望了望大家,隨即莞爾一笑,縱身投入鑄鐘造塔的滾沸的鐵水中。沸騰的鐵水濺了老高,老工匠的女兒化為一朵白雲,飄向了天空。那總監工被濺起的鐵水燒死了。年輕工匠記住了老工匠女兒臨去之前的露齒一笑,就照她生前的身態、形體、眼神雕成了一尊菩薩像,放在顯要位置,特別把那露齒莞爾一笑的神情塑在雕像上……出了華嚴寺,我坐三輪車去了善化寺。善化寺,位於大同老城南門裡面的西側,俗稱南寺,總體結構保存得比較完整,與華嚴寺同為中國遼金建築中的巨構。善化寺創建於唐開元年間,初名“開元寺”。五代十國期間更名為“大普恩寺”。遼代英宗年間改名為“善化寺”。善化寺面積約1萬平方米。沿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兩側有觀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寶殿與三聖殿之間的西面,有一座獨具風格的普賢閣,它是一處重檐九脊頂方形樓閣。可是善化寺的人氣非常不足,我是中午去的,居然只有我一個游客,所有大殿都上了鎖。我只好去叫值班的人,由他陪我開一個殿門,關一個殿門,值班的人很不耐煩,搞得我一點興趣也沒有了!!!出了善化寺,我看到了一家網友介紹的“東方削面館”,進去吃午餐,味道不怎麼的,關鍵是太鹹了……餐後去了九龍壁。馳名中外的大同九龍壁,在我國現存的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龍壁中,建築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另兩座在北京,一座在北京北海公園,一座在北京故宮皇極門前,均建於清乾隆時代。較大同九龍壁要晚350-400年。)這座九龍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邸的建築物,即代王府端禮門前的照壁。大同九龍壁為坐南朝北的單面五彩琉璃照壁,長45點5米,高8米,厚2點09米。高出一般民房,顯得十分巍峨壯觀。較之北京北海九龍壁要高大將近三倍。那天我把時間抓得很緊,馬不停蹄地玩,花了半天多的時間,就游完了大同,下2點趕到大同汽車南站,坐14點15分的汽車去應縣……

(著名的第20窟——露天大佛)

(雲崗石窟內的壁畫)

(五華洞)

(下華嚴寺)

(九龍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