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品嘗一個“忍”字

作者: rgmao

導讀題記一:游山玩水“三字經” -- 累、苦、樂; 題記二: 《說文》:忍,能也;《廣雅》:忍,耐也。故,“忍”,不僅是一種品質,一種策略,而且,還是一種“能耐”; 題記三: 8月18日 – 21日有武夷山四日游,回眸之間,此行似皆與“忍”字有關。 欲看更多本人更多武夷之旅的信息,請點擊 - http://***/rgmao181898 / 一、苦在前,忍為先! 上午登天游峰,下午竹筏漂流 ...

題記一:游山玩水“三字經” -- 累、苦、樂;

題記二:

《說文》:忍,能也;《廣雅》:忍,耐也。故,“忍”,不僅是一種品質,一種策略,而且,還是一種“能耐”;

題記三:

8月18日 – 21日有武夷山四日游,回眸之間,此行似皆與“忍”字有關。

欲看更多本人更多武夷之旅的信息,請點擊 - http://***/rgmao181898 /

一、苦在前,忍為先!

上午登天游峰,下午竹筏漂流九曲溪。天游峰和九曲溪,是武夷山的兩塊金牌。第一天游覽武夷山,我們就要一舉拿下兩塊金牌!

-- 19號一大早,在旅游巴士上歇坐甫定,導游便如此介紹一日游程。

奧運,正在北京進行,如火如荼,導游的用語也喜沾奧運瑞氣!

晴空少雲,烈日當頭。時令早過“立秋”,而氣溫卻高居36度。登天游,還沒幾分鐘,汗珠,便從臉上滾落石級,大滴大滴的。

正值暑假,游客多有攜子女同游者。魚貫而上,拾級慢登,擦汗、喘氣、歇息、看景,少語。

很快,賞月亭到了。

俯看,九曲溪,繞山峰悄然一彎,形成了一個大“V”字,水質碧藍,竹筏點點;

仰視,天游峰,挺拔剛健,海拔不高,僅400多米,卻有橫批藍天之勢。登山小道,曲折向上,構成了一個大“之”字形,游客身著鮮艷夏裝,與紅色砂礫岩構成的丹崖,構成色彩絕配!

-- 賞月亭,成了我們的遮陽亭!

-- 據傳,這是朱熹老先生最先開發的景點,先生常與小妾們賞月於此。

-- 古人治學求學於山水之間,能得學問之精髓!

紅色琉璃瓦八角賞月亭,古樸風雅。亭內,清風徐來,游客和導游,你一言,我一語。

來武夷山之前,曾“備課”於網上,得知武夷山,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雖在我國發布甚廣,雖說一輩子好登名山,“丹霞地貌”卻還是第一次向我輕撩其面紗。

群峰,多為林木覆蓋;裸露的崖壁,多為赤褐色

碧水、綠樹、赤壁、藍天、白雲、紅男綠女、五顏六色的遮陽傘……

相見恨晚武夷山!

自古名勝名言造!

桂林山水甲天下、黃上歸來不看山、五岳獨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心底,竟為武夷山鳴起不平來!

武夷山,你書香飄拂,復旦母校的蔡尚思教授曾慨嘆 --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和武夷!

武夷山,你茶香充溢,範仲淹有詩 --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登山可俯觀碧水,臨溪可仰觀丹霞!-- 天下名山,能有如此景觀者,唯武夷也!

-- 媽媽,我爬不動了,我想坐轎子上山。

-- 剛才在山下,要你坐,你怎麼不坐!

-- 剛才不累。

-- 好,我們就下山去吧!

對話者,旅行團的一對母女也。導游和她們商定:在天游峰另一頭的山腳下彙合,標志是巨大的摩崖石刻“壁立萬仞”。

【注:武夷山多轎夫,多坐轎人。從賞月亭登天游,登頂後,由“總統大道”下山,一上一下,RMB230元,轎夫還有上繳轎子公司100元整!】

-- 爸爸,我們下次不來啦!(又是一個女孩的聲音)

-- 為啥?

-- 爬山累!

-- 去年國慶節在杭州登北高峰,你不是也爬到頂了嗎?

-- 今天,天好熱。(小女孩,臉頰通紅,邊說邊擦汗)

-- 哦……,下次不來,行。但是,我們今天既然來了,你看咋辦?

一對母女,剛步出賞月亭,另一對父女又入亭。聽他們話音,十之八九來自北京,你聽,好一口卷舌音!

“下次不來”的小女孩,相貌可人,兩個紅色的小足球扎了兩根馬尾辮,長長的,大眼睛,開口說話,也顯酒窩。

活脫脫,簡直就是一個林妙可,更稱奇的是,她也穿了一條紅裙子。細看之下,好像比8月8日奧運開幕式上一夜成名的林妙可還要小一兩歲吧。

沒等我開口,亭內另一位游客先尖叫起來。

-- 哎喲喲,你們看,這個小姑娘咋就這麼像林妙可呢!

-- 就是林妙可吧?

-- (幾個游客異口同聲)不,不,比林妙可小一點!

-- 是林妙可的妹妹吧?(一位游客用廣東普通話發問)

小女孩落落大方,毫不害羞,睜大眼,看眾人。

-- 可不是嘛,人家都說我女兒像林妙可,她就人來瘋似的,非要買一條紅裙子不可!這不更加以假亂真了?(她爸爸乘機幽它一默)

-- 從北京來到吧?(我問)

-- 是啊。(小“林妙可”答,落落大方)

小“林妙可”的眼睛直盯著亭外兩抬正登山的轎子,我以為,她還有跟爸爸提出坐轎上山呢。

-- 今天既然來了,就爬唄!(她跟爸爸說)

-- 好樣的!

-- 咱們就堅持到底,好嗎?

-- (小女孩點點頭)

-- 剛才在山腳下,我們不是聽了“程門立雪”的故事?爸爸跟你怎麼說的?

-- 程門立雪,要忍受寒冷,今天爬山,要忍受炎熱,忍受累。(小女孩伶牙俐齒)

-- 是啊,做人要學會忍受,學會堅持,才有出息!你看那些奧運會上拿金牌的……。

-- 那我們就走吧。(小女孩說)

-- 哎,等會兒。你給我們唱一首“歌唱祖國”吧!(一位游客忽生奇想,對小女孩說)

-- 對,對,對,好,好……。(一呼百應喲)

-- 唱就唱一個吧,我女兒長得像林妙可,脾氣也像林妙可,是個“人來瘋”,人越多,她越來勁,……。(爸爸說)

--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賞月亭內,不,遮陽亭內,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圍住“林妙可”,有的擊掌,有的跟唱。

……

越過高山,越過平原,

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

寬廣美麗的土地,

是我們親愛的家鄉,

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

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

一時間,亭內亭外,游客爆滿。

正巧,一位游客的便攜式收音機裡傳出了莊嚴的國歌聲,國歌聲與“歌唱祖國”,構成呼應,回蕩在靈山妙水之間……。

-- 我唱得好不好?(唱畢,小“林妙可”大聲問,還做了個鬼臉)

-- 好,唱得好!(眾游客)

--騙人,騙人!你們跟我一起唱,壓根兒聽不見我的歌聲啦!(小嘴一噘,裝出生氣的樣子)

-- 你唱得好,大家才跟你唱的呀!

-- 你看,你看,人來瘋又來了吧!走,我們出發登天游峰吧!(爸爸催促)



游武夷山其實不累,景點離度假區近,中午還能回賓館吃飯午休。

午休之後,游客精神抖擻,乘車再入“武夷山”山門,去竹筏碼頭。

武夷山,你美在山,美在水,美在山水之“珠聯璧合”喲!

“三三秀水”和“六六奇峰”,九曲溪,既得漓江之趣,更兼陽朔之美。兩岸山麓中的清泉、飛瀑、山洞、溪流,流水潺潺,如訴如歌,給九曲溪注入了生機。船工稱,九曲溪兩岸分布著60怪石、36奇峰、99岩壁、72奇洞。九曲溪,彎彎曲曲,曲盡兩岸風光,九曲溪,時深時淺,深處見魚,水色澄碧,淺處露石,溪水嘩嘩。

竹筏繞過一座山,又繞過一道彎,山回溪轉,迂迂折折,九曲十八彎!

晴空烈日,水面上拂來的風,這風,居然有絲絲涼意;

船工渴了,舀了一杯溪水,就直接入口!他說,經過有關部門化驗,這一段溪水能直接飲用,游客紛紛效仿,這水,居然有絲絲甜味!

“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無名氏)

“一溪貫群山,兩岸列仙岫”(無名氏)

“三三六六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郭沫若)

-- 哎,那不是“林妙可”嗎?(筏到五曲,一位眼尖的同筏游客,望著鄰近的竹筏驚呼起來!)

-- 林妙可!林妙可!(六位“乘客”,異口同聲)

-- 你們好!(“林妙可”正在往溪水裡拋魚食。聞聲,興奮起立,向我們招手,小紅裙在清涼的水面上飄動起來。)

-- 謝謝你的“歌唱祖國”!

-- 謝謝你們的鼓勵!(爸爸,一邊用雙手護著“林妙可”,一邊說。)

-- 林妙可,下次不來武夷山了,是嗎?(竹筏更靠近了,我問)

-- (眨了兩下大眼睛,恍悟,大笑)你真壞!揭我的短。

--對啦,是你自己上午跟我說“下次不來了”?我回家還要向你媽告狀呢。老爺爺沒問錯呀!(她爸狡黠一笑,反問女兒。)

-- 你不是要我學會忍受,學會堅持嗎?(“林妙可”迅速反應)

-- 哈哈哈……。(笑聲回蕩在水面)

-- 再見!(父女倆,向我們的竹筏揮手)

溪水嘩嘩,順著激流,他們的竹筏又領先了。



二、 氣在胸,忍以疏!



-- 咦,怎麼是一張“無座”車票?

-- 沒關系的,你先跟這位女士進站,她會幫你弄到床位的,弄個下鋪。

8月20日夜9時10分,武夷山火車站。導游和我在車站檢票口的對話。

K164此列車徐徐進站。那位女士把我送上車,並遞我一張紙片,紙片乃一張廢站台票,背面歪歪斜斜地寫了七個字:找俞車長,李X的。

手持“站票”與李女士之“手諭”,還有80元的補票款,終於上車,戰戰兢兢,將信將疑。

過道,全被“無座”旅客占了,手提拉杆箱,舉步維艱哦。在餐車,恭候半小時,俞車長露面。挺和藹的,瞄了一眼那張廢站台票,說:老先生,統計剛剛出來,臥鋪全賣光啦。

-- 一張空鋪也沒有啦?

-- 沒了!(俞車長攤了攤雙手),你來遲了一步。本來,花30元,可以在這節餐車內買一個座位,還供應茶點。

走投無路,來到兩節車廂的交接處,暫時棲身。

此刻的我,看不見自己的神情,像個泄氣的皮球?抑或,像個近期的股民?

此刻的我,好似吃一碟花生米兒,香噴噴,美滋滋,嚼到最後一粒,-- 苦的!

此刻的我,登山兩日,雙膝始軟。站立,搖晃晃;坐下,冰冷冷;感覺,生硬硬;地板上,僅鋪墊了一張“武夷山旅游地圖”。

怎麼可能呢?8月12日,甲方(我)與乙方(旅行社)簽訂的《上海市國內旅游合同示範文本》(2004 – B版)的第3頁第4款上明明白白寫著:往返火車硬臥。-- 是在做夢?

下午,興衝衝、冒酷暑,去鑽“一線天”,去登“虎嘯岩”。如意算盤是:晚上,上車即可大睡。似患“嗜睡症”,我不管哪兒,放倒,就能呼呼入夢!

-- 怎麼,剛才不是有人給你塞條子,讓你去找車長嗎?(鄰“座”問)

-- 車長說沒床位了。

-- 老先生一個人出來旅游的?參加旅行社的?

-- 我一個人參加旅行社來武夷山,別的游客今晚都去廈門,直接從武夷山回上海的,就我一個。

-- 唷喲喲,嚴重違約,旅行社不是誠心坑人嗎?我也被旅行社坑過幾次,現在這個社會,真要當心點,尤其老人和小孩,最易上當,剛才看你那樣子,我就想勸你別上車,上車等於上當,臥鋪,那麼好搞嗎?去年,我……,唷喲喲。

鄰“座”,四十來歲的男子,談鋒極健,寥寥幾句,有煽風點火之奇效!

怒火始中燒。

那個王姓導游,工作還算盡職,可是,下午自別的游客取到去廈門的車票之後,不是跟我實事求是交代困難,相反,一直對我連哄帶騙,想到她“忽悠”我上車的全過程,氣,更是不打一處來!

---- 這,這,這……。(我開始語無倫次)

坐在地上的我,盛怒之下,頭始暈,目始眩。突然,一個噴嚏!

-- 列車員,空調能不能開得高一點?(穿著西裝短褲和T恤的我,有點瑟瑟。列車員經過,我提問)

-- 不行,列車上的空調是事先調控好的,溫度不能改變。

……

-- 程門立雪,要忍受寒冷,今天爬山,要忍受炎熱,忍受累。

唉,白天登山,要忍受炎熱,現在俺坐車,要忍受寒冷啦!

中醫認為,氣急,則敗壞。身心疲憊之時,則易怒,而此時之怒,則更傷血、傷神、敗精氣。

-- 是啊,做人要學會忍受,學會堅持,才有出息!你看那些奧運會上拿金牌的……。

昏昏然,只記得此話,也忘了是“林妙可”說的,還是其父說的。

對,人生能有幾回“忍”?

忍,忍,此其時也!

若是個人來武夷山旅游,今晚沒買上臥鋪票,去怪誰呀?……。

憑借我的“嗜睡”,坐在地上,背靠車壁,照樣能睡,黑暗過去是黎明呀!

此次旅游,一直樂呵呵,好心境,怎麼讓一張臥鋪票給攪了?不值!

慢慢地,席地而坐的我,開始這麼想。

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

一旦“忍”了,積郁於胸的悶氣,始煙消;發作一時的牢騷,始雲散。

昨日,上海的旅行社不是發我的一條短信嗎?昏暗中,打開手機,但見:

您好!旅行社對您的出行,時刻牽掛在心。如旅途中有什麼意見,可發短信或致電客服部 – 02128218164。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深更半夜,“客服部”還有人值班嗎?

鈴聲剛響了,就傳來聲音,一個甜美的聲音:

-- 先生,您好,您在那兒?有什麼事情嗎?

-- 哦,是這樣的,我是武夷山,哦,錯了,不是,我是游客……。

似醒非醒,仍然有點語無倫次!

兩分鐘的“投訴”,對方明白了一切。

對方善解人意,說回上海後一定解決問題,還特地關照:一夜不睡,一定很累,出了南站,你就打的回家,車費由他們報銷。

幾分鐘之後,我的手機,便慘遭“狂轟濫炸”,響個不停!

你方唱罷我登場 -- 上海這家旅行社、武夷山的地接社,還有導游,還有……,輪番的電話和短信。核心詞:道歉,正在聯系,馬上解決,等等。

手機漫游費,一個勁兒往上竄;我的精氣神,一個勁兒往下摔。

-- 別再打電話了,現在解決不了什麼問題。老先生,吃不消了,和我坐在一起,坐在地上,又冷又困!(好心“鄰座”,見我應付不了,接過手機,跟對方說)

K164次,在黑暗中,隆隆地,一往無前!

-- 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從成把的火柴裡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

-- 桌上鋪著雪白的台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肚子裡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裡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

K164次,在黑暗中,隆隆地,一往無前!

-- 硬座車廂 – 沙丁魚罐頭。

-- 硬座車廂,成了“五層”車廂 -- 第一層:行李架上躺著人;第二層:硬座椅的靠背上坐著人;第三層:窗前的茶幾上坐著人;第四層:座位上坐著人;第五層:車廂地板上坐著人,甚至椅子底下還躺著人!

-- 啊,不行啦!憋不住,褲子尿濕啦!

-- 我早就尿濕了。沒一個小時,你甭想走到廁所,就是到了廁所門外,裡邊站著五六個人,咋進去!

超員的列車,氣喘吁吁,停靠一個站點,戴紅袖章者從窗外蜂擁爬入……。

-- 紅衛兵小將們,北京站到了。

-- 北京歡迎你 -- 毛主席請來的客人!

-- 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

-- 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

-- 毛主席萬歲!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

-- 天安門城樓中央,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紅光滿面,神采奕奕,正在朝百萬紅衛兵揮手……。

-- 醒醒,老先生,唉,醒醒,老先生,你沒事吧?

“鄰座”弄醒了我。

-- 沒……事。

-- 你嘴裡一直在說胡話,一會兒說“賣火柴”,一會兒“毛主席萬歲”!

-- 哦!做--夢--啦。

-- 老先生,現在有臥鋪空了,你想去嗎?(抬頭一看,非別人,正是俞車長。)

-- 哦,天已經亮了,到哪兒啦?

-- 到杭州站了。

-- 再過一個多小時就到上海南站了?

-- 對。

-- 臥鋪,我不要了。

-- 那,你們倆,可以到硬座車廂去,9號車廂有空位。

-- 謝謝!

“鄰座”拉著我的拉杆箱,兩人一起來到第8節車廂。

-- 現在,我們成了正在的“鄰座”了!(我嘆了一口氣說)

-- 剛才坐在地上,沒有座位呀!(“鄰座”皺眉)

-- 是,是。無座,無座。(我連聲應道,心想這位“同患難”的老弟,幽默細胞不足喲)

大夢醒來見紅日!

出車站,正打算舉手,揚招一輛出租車。轉念一想,走路還行,現在最緊要的,是早點回家,睡覺!出租車一路爬行,不知要過多少紅綠燈呢。哪有地鐵快捷!

上地鐵一號線,轉眼到“人民廣場站”。

出一號門,又聞到一股熟悉的氣息,又看到一番熟悉的景像。雙目一亮!上海的早晨,你好!

取出相機,拍攝了以下照片。



【關於此真實故事的“後話”,且看文末。】

三、鯁在喉,忍可誅!

武夷山之旅,旅行社管車、管住、管門票和導游,不管飯。

8月20日中午,到所住賓館的二樓餐廳用餐。

一份“公務套餐”(RMB 28元),兩菜一湯一飯,當飯菜端上桌時,我驚呆了。

在外地用餐,其菜盆的尺寸總比上海飯店的,總要大一號,菜量也翻番。這些,我已習以為常,不過,此次讓我發呆的,卻是那一大盆飯!



-- 小姐,你看,我盛了一碗飯,剩下這麼多。咋辦?

-- 剩下的,就扔唄!(小姐有點不屑)

-- 哎,你別走。

-- 啥事?

-- 這不太浪費了嗎?

-- 剩飯倒回飯桶,別的客人看見了,會有意見的。

-- 不能少盛點嗎?

-- 我們也不知道客人的飯量呀。

-- 你看,我一個老頭吃得了這一大盤飯嗎?不能讓客人自己盛飯嗎?吃多少盛多少。

小姐一時語塞,扭頭(還扭腰)而去。

餐畢,回房。

午休,居然全無睡意。

“童年時代,在鎮江度過。到寶塔路親戚家做客,山巷、大西路是必經之路。母親是極要臉面的人,她總要在大西路購買一包點心,作為登門做客的見面禮。母親經常選購桃酥(一種面制甜點)。店裡的小伙計取、稱、包桃酥的過程,似乎完成於瞬間,動作流暢、連貫,給人一種美感。取粗紙,倒入稱盤裡的桃酥,三裹兩扎,完成於舉手之間。最後用蒲草捆扎,捆扎之前,還在紙包頂上壓紅紙一張,頃刻之間,有棱有角、喜氣十足的禮品就成了。如此景觀,在塑料袋泛濫的今天,消失久矣!

“回憶,伴我而行。

“從大西路折入山巷,來到壽康裡5號。這裡是我們的出生地。壽康裡,你的舊貌並沒有換新顏。

“1951年1月,年關已近。門外,爆竹聲聲,刺鼻而又好聞的火藥味從門縫、窗隙鑽入屋內。在連吃了幾頓稀粥之後,家裡終於斷炊!油燈昏暗的家,彌漫著鄰居燒飯做菜的香氣。母親走到我跟前,彎下身子,一字字、很安詳、很清晰地問:跟媽媽出去討飯,好嗎?

“5歲的我,已經完全明白“討飯”的意思。解放初期的鎮江,“叫花子”,是街市一景,他們出沒窮街陋巷,挨家挨戶地乞討。他們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常從我家門前魚貫而過。

“我答:好,走得遠一點,讓他們看不到。【注:我長大後,母親經常提起我的這個回答。】

“人心,總藏著最早,同時也是最深的記憶。我的這個記憶是:我生在窮人家裡。

“隨母親出門去當“叫花子”,幼年的我,並不突然,並不意外。與其餓死,不如乞討。---- 這也許是我一生最早學會的邏輯推理。沒有想到的只是,這麼快,我也要加入“叫花子”的行列。

平日樂觀的母親,一臉戚容!”

-- 以上乃2003年出版的《英語人生》(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中的幾個段落。此書,乃我用心之作,集敘事、議論和抒情於一體的自傳體散文集。

這段往事,經常憶及,躺在賓館床上的我,再次憶及。

“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我的一生,都是此名言的踐行者!也許,從小曾品嘗乞討的滋味,也許是偉大母親的影響。

以下“隱私”,說出來不怕諸位笑話。

現在,每日早餐,全家都食用自制的“八寶粥”(赤糯、赤豆、白扁豆、綠豆、米仁、葡萄干、紅棗、黃豆 / 用高壓鍋燒10分鐘,悶半個小時,即可食)。

食畢,碗壁上仍黏稠的粥汁,我每次都會用舌頭把粥汁舔光。日復一日,家人也就見怪不怪,女兒幽它一默:老爸從小練就了舌頭真功夫!

苦在前,忍為先;

氣在胸,忍以疏;

人生在世,總有“忍無可忍”時。

橫豎睡不著,起身下樓找到了餐廳的經理。

-- 經理,一個人的公務套餐,送上一大盆白米飯,吃不完,你們就扔了,是嗎?

-- 是的。

-- 那不太浪費了嗎?我建議……

-- 啥建議?

-- 建議先給客人盛一碗飯,吃完了,客人自己可以再添,吃多少,添多少。

-- 好啊!晚上開會,我就跟服務員打招呼。照你的意見辦!(看得出,經理是個爽快之人)

-- 我還有一個建議。

-- 啥建議?

-- 你們餐廳不是有一位書畫家在現場作畫拍賣嗎?

-- 是的,是我們賓館餐廳特地請來的,就兩個星期的時間。

-- 你們是否能請他寫一條幅,張貼在餐廳裡,既增添了文化氣息,又給客人一個善意提醒。

-- 好建議,請他寫“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 不,讓書畫家寫,就寫一副對子吧。能不能寫“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 好啊,這是誰說的?

-- 好像是《治家格言》裡的名言,明朝一個叫朱柏廬的話。

-- (經理不響,取來一紙一筆)老先生,你把剛才那句話寫在紙上,等會兒,我讓書畫家寫。

-- (寫畢,遞交經理)謝謝!

-- (一臉感激)不,是應該我們餐廳謝謝你,才對呢!

鯁在喉,忍可誅;

鯁在喉,吐為快!

上樓再歇,居然呼呼入睡!

-----------

【後話】

8月21日下午3時半,旅行社的工會主席,旅游產品銷售部銷售主任沈先生攜水果登門致歉;

三日後,沈先生再次登門致歉,並全額退還武夷山之行的費用。並允諾,下次約我參加該旅行社的一次免費“首發旅”。(時間地點另商定)

喃喃自語:這不是白游了一趟武夷山嗎?

夫人說:我們不希望再有這樣的白游,一夜不睡,十夜不醒。你看,我先生人都瘦了。

沈主任連聲點頭稱是。

欲知上海該旅行社的名稱?

-- 上海泰格旅行社也。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