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浪跡”獨行走西北(1):寶雞,天水

作者: 長空雁叫

導讀03年出差東北,順訪山海關,站在老龍頭邊,東望大海,心中突然萌發一個想法,有朝一日去趟西北大漠,觀賞萬裡長城最西端的另一座雄關——嘉峪關。然而,西行路漫漫,又是一人獨游,顧慮旅程或許乏味?再三掂量,始終難下決心。今年五月初,XH自北京出差嘉峪關,預計可逗留至六月下旬並邀我前往,我用“探兒兼顧旅游”來說服自己,出游的願望頓時大增。既然決意� ...

03年出差東北,順訪山海關,站在老龍頭邊,東望大海,心中突然萌發一個想法,有朝一日去趟西北大漠,觀賞萬裡長城最西端的另一座雄關——嘉峪關。然而,西行路漫漫,又是一人獨游,顧慮旅程或許乏味?再三掂量,始終難下決心。今年五月初,XH自北京出差嘉峪關,預計可逗留至六月下旬並邀我前往,我用“探兒兼顧旅游”來說服自己,出游的願望頓時大增。既然決意西行,就要一路“走透透”,預案是先乘火車到西安,再沿著寶雞、天水、蘭州、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的路線行進,直至敦煌。制定計劃時看到網友“黃子18”的游記,感到如獲至寶,采取“拿來主義”,多處照搬他的經驗。“谷歌地球”對於天水、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和敦煌也有非常清晰的衛星照片,出發前仔細研究,因而,日後的這幾個去處,雖說是初訪,但卻好似舊識,獨自漫步城中,極少需要問路。五月十四日從廈門乘火車出發,六月十五日自蘭州乘飛機返廈,旅程正好一個月(其中包括在嘉峪關市小住16天)。花費總計約六千元,游歷9座城市,觀光32處名勝,由南向北縱貫河西走廊,飽覽蒼茫雄渾的大漠與綿延數百公裡的祁連雪峰,一路“萍蹤浪跡”,深感不虛此行。 提前七日購票,只有軟臥上鋪(569元∕人),K244次(廈門至西安)未來十日內的硬臥車票全部售完。隨後,又在網上預定了5月16、17兩日在寶雞和天水的賓館。一切就緒,正在摩拳擦掌地准備出發,5月12日突發汶川地震,災情波及寶雞、天水,家人都勸我慎行。然而,事情已經“箭在弦上”,就這樣放棄實在有些於心不甘,打電話詢問已預定好房間的“寶雞國貿大酒店”和“天水和平大酒店”,雙方的總台小姐都說只是戒備了一天而已,賓館現已平安無事,可以放心住宿。再打電話詢問天水的麥積山景區,對方也說平安無事,歡迎前來旅游。於是最終下定決心,一切“按既定方針辦”。 5月14日(17:36)從廈門發車,15日早8點多鐘到鷹潭,停車時間長達40分鐘,因前夜在福建省內行車速度過快。下車閑逛,在站上品嘗了當地特產“風干雞腿”,5元一只,味道不錯。中午到南昌,時間依舊太早,又超時停車17分鐘,在火車上購買盒飯午餐,15元。下午四點左右過武昌,花10元錢在站上買了一條“筷子魚”,其實就是油炸武昌魚,只不過是包裝袋內備有一雙筷子而已。魚頗新鮮,好吃,直接用手抓吃,沒用它的筷子。一條魚下肚,已經半飽,晚餐只吃了一碗隨身攜帶的方便面。 5月16日早6點15分,火車正點到西安,立即趕往購票大廳,購買從西安發往寶雞的D851次“和諧號”動車票。大廳內排著長隊,但“和諧號”車票可以隨到隨買,這是明文規定的優惠。首次乘坐動車,有點“鄉巴佬進城”,特意買了個頭等座位,60元/人,打算好好體驗一把。7:30發車,中途只停兩站,“和諧號”車廂十分寬敞,感覺比乘坐飛機舒適。8:48到達寶雞,網上預定的“國貿大酒店”就在火車站對面,一走出站門就可以看到。賓館內果然“平安無事”,絲毫感覺不出地震的影響,按照網上預定的價格,標准間130元/天,預交押金400元。從廈門出發時攜帶的方便面還剩下最後一包,稍事安頓後,燒開水,泡方便面,就當作是當天的早餐。 10:30出酒店,過馬路,向左轉,在火車站旁乘坐10路公交車(1元),前往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寶雞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歷年來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其中,精品之多、銘文內容之重要,均居全國之冠。寶雞的青銅器博物館也是國內唯一以青銅器命名的博物館,內藏大量國寶,既然來到寶雞,當然要去飽飽眼福。10路汽車一路南行,過渭河後向東,我在人民公園站下車。“谷歌地球”沒有清晰的寶雞衛星照片,下車後還得問路,所幸博物館就在人民公園對面不遠處。11點整,興衝衝地來到博物館,但門前卻是一片寂靜,只有兩名保安在值守,他們說,因為地震,博物館停止開放,這讓我有些始料未及,看來寶雞也並非絕對平安無事。無法參觀,也不能白來一趟,獨自一人在博物館周邊閑逛,這座建築物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5 米多高的平台上,四個小方鼎圍攏著一個大方鼎,構成博物館的主體。在我國古代,鼎是國之重器,像征團結、統一和權威,這座“平台五鼎”也可看成是寶雞城的標志,它像征著寶雞作為中國“青銅器之鄉”的地位。 在博物館旁拍了幾張照片,又到馬路對面的人民公園稍停,這裡只不過是一座有山有水的普通公園而已,免費開放。在樹蔭下休息了約20分鐘,喝瓶冰凍飲料,然後又搭乘10路公交,12點返回火車站。一位當地人勸我不要在車站附近吃飯,多走幾步路可以物美價廉,我按照他的指點,走到稍遠處,吃了一大碗刀削面,只需3.5元。飯後購買了次日早晨赴天水的T75次車票,24元/人,沒有座位。T75由北京西發往蘭州,是特別快車,我想,天水與蘭州只差一站,列車已近終點,應該會比較寬松。 回賓館稍事休息,打電話詢問“大唐秦王陵”,熱情的小姐告訴我景區目前正常開放,但市內沒有直達景區的公交,必須打的前往,她還特意交代我不要到火車站去找車,那裡的報價偏高(25元)。14:00在賓館樓下打的(20元)出發,汽車經火車站後開上寶雞城北的山坡,公路蜿蜒,植被茂盛,腳下的寶雞城區與穿城而過的渭河都歷歷在目,南面遠處就是高高的秦嶺,司機說,這裡是寶雞市的“北坡公園”。到達“山頂”,讓我大吃一驚,眼前也是一片平原,絲毫沒有身處山頂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原”,屬黃土高原的特征地貌。大約14:30抵達大唐秦王陵,景區就位於北坡公園頂部的小平原上,門票40元/人,60歲以上的老人半價。 陵園中安葬著晚唐時期的秦王李茂貞,此人原名宋文通,本不是皇族,後因平叛護駕有功,才被唐朝皇帝賜姓李,封為秦王。陵墓修建於1100年前,是李茂貞與夫人劉氏的合葬墓。李茂貞32歲便出任鳳翔節度使,仗著秦嶺之險、渭水之利而威震關西、隴東及川北,以至於偌大關中,除京師長安之外,其余均為其控制。正因為其實力強大,在唐朝即將滅亡,五代十國群雄初起的混亂年代,李茂貞雖無皇帝之尊,但地宮卻是按照帝後“同塋不同穴”的形制而建。 現在的“大唐秦王陵”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一家民營公司管理,建築群包括山門、神道、獻殿、祀殿以及兩座地宮。然而,除地宮外,其他地面建築應該都屬近年新建,而且,根據我的觀察,就連在神道兩側排列的石像,也只有少數幾尊是真正的唐雕,其他看上去滿新的,應該都是近代的贗品。正在疑惑間,恰好有一小群游客匆匆而來,我趕緊跟上他們,蹭個免費導游。據導游解說,這裡的石雕曾遇兩次劫難,第一次是國民黨修建陵原機場,第二次是“文革”時期建水庫,大量精美的石刻被拿去用做建築石材。 沿神道走到盡頭,進入祭祀大殿,殿內東西兩側各有一處地宮入口,導游帶領大家進入東側的秦王地宮,長長的斜坡把我們帶入燈光昏暗的地下深處,迎面有一座色彩鮮艷的磚砌宮門,進入宮門後又是一條幽深的甬道,兩壁有十余幅壁畫,描述墓主人生前的各種活動場景。甬道中還有若干壁龕,裡面陳列很多陶俑。按照導游的說法,這些壁畫和陶俑都是一千多年前的原作,地宮雖說早年被盜,在彩色宮門後面的甬道頂部,至今仍可見到一個盜洞,但盜墓的時間據專家推斷是發生在李茂貞下葬之後不久,盜賊只看重金銀財寶,陶器等物在當時並不值錢,因而得以幸存。再向前行,來到一間八邊形的大廳,四壁各有一幅精美的壁畫,中央是一座巨大石槨,北面耳室中還有一座李茂貞的黑石坐像,這就是秦王地宮的主室。 可能是因為地震的影響,游人稀少,與我同行的這批游客也只是在地宮內轉了一下,就匆匆離去,臨行前,我還聽見導游對他們講,其實在地震時期,地宮內是最安全的。這話我相信,因為當年唐山地震,我曾親耳聽到“美國之音”聲稱開灤煤礦的數萬井下礦工都已被地震活埋,但實際上,這批井下人員當時都迅速地脫離了險境,成為震後初期的救災主力。空蕩蕩的的地宮中只剩下我一人,可以拿出相機來盡情拍照,雖然牆壁上掛著“地宮內謝絕一切攝影”的告示,但這裡對文物的保護意識極差,所有的壁畫都可以讓游人隨意觸摸,其中,有一幅侍女圖被摸得連嘴巴都看不見了。因此我以為,拍些照片也可以看成是對文物的保護,也許過不了多久,眼前的這些精美壁畫就會被人破壞殆盡。然而,走出地宮後,我突然又產生了另一種想法,這些壁畫、彩陶或許都是21世紀的作品?正因為如此,偌大的地宮中居然沒有任何保安人員。而且,地宮內也只是“謝絕”攝影而已,這樣的口氣讓人感到地宮內的壁畫、彩陶或許都是現代藝術展品,而非古代文物。 走出秦王地宮,又進入對面的秦王夫人地宮,這座地宮長度稍短,但氣魄更大。據說,秦王夫人一生信佛,樂善好施,墓道內的幾幅巨型壁畫都有明顯的佛教色彩。在這裡,最為珍貴的寶藏就是地宮的宮門,它有八米多高,比秦王地宮的宮門高得多,而且修建得十分精致。唐代風格的青磚仿木雕刻、歇山式雙重飛檐的端樓,氣勢宏偉,保存完整,是全國僅存的磚雕仿木地宮門樓。經專家論證,它也是國內最大的地下古建築,堪稱大唐秦王陵中的精品。城樓下的門洞以亂石堆砌支撐,盜墓賊膽敢挪動,整座端樓就會垮塌,將盜賊壓死。然而,就是這樣嚴密的防範措施也最終無濟於事,聰明的盜墓賊把盜洞直接打到夫人墓室的穹窿頂之上,因此,與秦王地宮一樣,這座地宮於2001年進行考古發掘時,隨葬的金銀珠寶早已蕩然無存。 下午四點走出陵園,門外無出租車可乘,一位檢票小姐幫我聯系到陵園公司的“面的”,答應15元錢送火車站。“面的”司機為人豪爽,我們一路閑聊,他告訴我說,如若是正常的出租車,一般上山是15元,下山10元,我前後都被人多宰了五元。途徑“北坡公園”觀景台,司機停車為我拍照,以寶雞市全景和遠處的秦嶺為背景,留下曾到此一游的見證。山下路邊有很多簡易搭建的“帳篷”,司機說這一帶房屋結構很差,他也住在附近,5.12當天震感強烈,大家心有余悸,近來都是在帳篷中過夜。回到賓館,時間尚不足下午五點,洗個澡,稍事休息,晚餐在火車站附近吃羊肉泡饃,8元。 5月17日,寶雞“國貿大酒店”的免費早餐很簡單,除煮雞蛋和牛奶外,全部是素食。7:30離開賓館,前往馬路對面的火車站,沒想到T75次特別快車竟然晚點一個小時,而且,車廂爆滿,我只能在兩節車廂的連接處,勉強找到一個站立的位置。幸好,旅程只不過155公裡,9:27從寶雞開出,11點剛過就到了天水。 火車站在北道區,距離天水市中心(秦城區)尚有20公裡,有條高速公路相連。下車後,在站前廣場搭乘6路汽車赴秦城(2.6元),到“東橋頭”下,過馬路就是“和平大酒店”。按照網上預定的的價格,155元/天,住兩天,交押金500元。進屋後,感覺房間設施頗佳,放下行李,到14層餐廳吃午飯,特意點了“黃子18”網友推薦的蕎麥蒸餅和鐵板孜然羊肉,但服務小姐居然不知蕎麥蒸餅是什麼東西?只好改為炒面,鐵板羊肉的價格也從原來的28元漲到38元,再加上服務小姐推薦的山野菜和啤酒,一共花費83元。待飯菜上齊後,才發現全部都是大盤,盡了最大的努力,也只能“殲敵”一半左右。 飯後小憩片刻,14:30出發,在賓館門口打的(5元)前往道教勝地玉泉觀。玉泉觀位於天水城北的天靖山麓,始建於元朝,但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重建。出租車停在觀前的馬路邊,下車後還要沿小巷走一段上坡路,下午三點抵達山門,有塊石碑表明,玉泉觀於2006年被國務院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光門票20元/人,我憑著廈門市政府頒發敬老優待證,享受半價優惠。 玉泉觀主要有玉皇閣和三清殿兩座大殿,其他亭、閣隨山就勢,錯落有致地修建在山溝邊、崖壁頂、通過蜿蜒的石級與天橋,將整座宮觀連成一體。信步走了一圈後,有兩點體會最為深刻,首先,玉泉觀內有三多:古建築多、古樹多、古碑多。其次,5.12的地震確實驚人,就連遠離汶川的天水“玉泉觀”,也未能幸免。殿堂、亭閣尚且完整,但很多屋頂的琉璃瓦被震落,牆壁傾斜,出現裂縫,有些地方的磚牆已經與支撐房屋的木柱整體分離。一位住在三清殿旁的道士告訴我說,五天前的情況非常可怕,強烈震動只要再多延長十分鐘,三清大殿就可能會全部垮塌。 半小時後離開玉泉觀,走到觀前小巷口的馬路邊,講價打的(3元)赴伏羲廟。伏羲廟門前有條伏羲路,前不久剛剛被改建成寬闊漂亮的步行街,因為我只肯付3元,出租車停在伏羲/解放路口,下車後還要沿著步行街再走上一段路,門票30元/人,我依舊半價。 伏羲廟的前身是元代的三皇廟,明代中葉廟宇重建,改稱伏羲廟,延續至今,已有約500年的歷史,2001年被國務院指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玉泉觀的不拘一格相比,伏羲廟建築群更具有典型的中國宮殿、寺廟特征,院內古木參天,濃蔭蓋地,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都是沿著南北中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而朝房、碑廊則是沿東西方向對稱分布,規整劃一。伏羲是我國的神話人物,民間相傳,上古時遭災,普天之下只剩伏羲、女媧兄妹二人,為使人種繼續繁衍,兄妹二人順應天意結成夫妻,因此,現代的人類都是他們兄妹二人的後代,伏羲氏也就成為遠古傳說中的華夏民族始祖,位列上古三皇之首,排名在神農氏和軒轅黃帝之前。另一方面,也有近代考古學者認為,古時天水氣候宜人,林木茂盛,活躍著一支以伏羲為首領的原始部落,伏羲觀察天地萬物,始創了用以占蔔吉凶的伏羲八卦,還教會民眾鑽木取火、烹制熟食、織網捕魚、蓄養牲畜,並創造文字、制定了歷法和節氣。因此,天水一帶的老百姓將伏羲尊稱為“人宗爺”,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伏羲生日),周邊的民眾都要聚集到伏羲廟來祭奠,乞求新年好運,幸福安詳。官方也會舉辦盛大的公祭儀式,屆時眾多海內外華人相聚天水,形成規模宏大的的伏羲文化節。 進入伏羲廟,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姿態各異的古柏,相傳明代建廟時總計植柏64株,像征伏羲六十四卦,但現在僅剩下37株。向裡走,高台上建有先天殿,此殿因伏羲創建“先天八卦”而得名。殿內中央有一神龕,供奉伏羲聖像,這裡是歷年舉行祭祖大典的重要場所。現存的聖像是明代弘治年間的原作,高達五米,袒胸露肩,端然而坐,身著樹葉,赤裸雙腳,濃眉大眼、目光炯炯,雙手托著刻有八卦的太極圖,腳下擺放著由大而小的九只銅鼎,大約是表明帝王“一言九鼎”的意思。大殿頂棚繪有“河圖先天八卦圖”與“伏羲六十四卦圖”,聖像左側的一座石磨表面上也刻著八卦,它們均為明代遺存。先天殿後還有一座太極殿,又稱寢殿,依“前宮後寢”之慣例而建,其規模略小,殿內也供奉一尊伏羲,容貌裝著都與前殿中的聖像類似,只是個頭稍小,手中沒拿八卦。目前,伏羲廟內仍在大興土木,北側和西側都有在建工程,這可能與天水市政府想借助老祖宗來發展當地的經濟有關。 下午四點半離開伏羲廟,步行向東,沿伏羲路、解放路走到市中心廣場,再沿大眾路南行到南湖汽車站,購買了19日赴蘭州的“隴運快客”車票,早9:00發車,67元/人。“隴運快客”是比較高檔的長途客運,我特意選擇票價最貴的班次,為的是能乘坐得舒適一些,年過60,畢竟歲數不饒人。市中心廣場旁邊有一小吃市場(箭廠小吃城),順便進去轉轉,但因中午吃得太飽,面對各種美食卻提不起食欲,最終只得放棄晚餐,只消費飲料3元。 走了一個下午,感覺有些疲憊,在市中心廣場登上6路公交車,買票1元到東橋頭,返回和平大酒店。半夜睡得正香,突然發覺人和床鋪都在輕微晃動,這是汶川地震的余震!我沒管它,繼續睡。廈門多地震,不論是福建、江西、台灣、甚至是周邊的外海地震,廈門都常有震感,對於這樣的輕微搖晃,我早就習以為常。另一方面,酒店既然能經歷5.12的主震毫發無傷,應對余震就應該更沒問題。次日早起後聽說,地震曾發生兩次,第一次在半夜一點左右,持續時間短,但震感較強,第二次是早晨五點,震感輕微,時間卻較長。後來在電視上看到,5月18日凌晨1時08分,四川江油發生了6.0級余震。 5月18日,和平大酒店的免費早餐也是除煮雞蛋與牛奶外,均為素食,但有兩款天水小吃很受我青睞:“天水面皮”色質金黃、調料獨特,“天水甜醅”也是酸甜爽口。飽餐一頓後,在賓館門口乘坐6路公交到北道區的天水火車站(2.60元),下車後,馬路對面就是34路汽車站,赴麥積山5.00元/人。34路可能是個體承包,行車速度頗快。9:20抵達“麥積山風景名勝區”,門票被分解為“麥積山森林公園”和“麥積山石窟”兩張,可以購買聯票,70元/人(我買半票),也可以只購森林公園,但不買石窟的門票,這樣雖能進入景區大門,但卻不能登麥積,觀石窟。景區備有環保電動車,可將游人從大門口直接送到麥積山下,票價20元/人。 我選擇步行,周邊山坡上槐樹花盛開,紫色與白色的花串一路伴我前行,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芳香。10:04見到一塊巨石,上書“麥積山石窟”,10:20走到停車場,這裡是拍攝麥積山全景的絕佳地點。眼前的赤色石山高142米,峰頂呈圓錐狀,頗像是農家的麥垛,故而得名麥積山。附近有一廊亭,內有麥積山石窟的詳細介紹和眾多照片,駐足片刻,增長些見識。我05年曾造訪洛陽的龍門石窟,07年又去過重慶的大足石窟,那些地方山體堅硬,大小佛像均由山岩精雕細琢而成,但麥積山體為紅色沙岩,結構松散,不宜作為雕刻之材,所以,石窟內的佛像以泥塑彩妝為主。石窟的開鑿始於晉末年間的北朝“後秦”,至今已有1600余年,隨後又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朝各代的不斷建設與修繕,現存塑像七千二百余尊,壁畫一千三百多平方米。不同朝代的塑像同處一山,但又都保持著各自時代的不同風格,生動地展示了中國泥塑藝術的發展與變遷。隋代以前,麥積山石窟群原本是連成一體,唐初天水發生強烈地震,中段崖面塌毀,所以,現在的麥積山石窟被分隔為東崖和西崖兩部分,東崖存窟54個,西崖140個。 石窟均開鑿於凌空20~80米的懸崖峭壁之上,洞窟層層,全靠棧道連接,走上棧道,攀登到高處,只見棧道蜿蜒曲折,四通八達,還真有幾分驚心動魄。不過,現時的棧道全為鋼筋水泥結構,可以放心攀登,只是寬度仍稍嫌不夠,若遇人多擁擠,可能會有些許問題。山下有塊告示牌,向游客推薦三條不同的觀光路線,可分別觀賞不同的石窟。然而,今天游人頗少,好像還不足十個,這使得我可以不受觀光路線的約束,在高高的棧道上隨心所欲地東突西進、上躥下跳,把全部石窟都走了一遍。凡遇中意的鏡頭,就架起三腳架,反復取景、擺POSE,利用相機的自拍功能為自己留影,從來不必在意是否會妨礙別人,因為,周邊根本就看不見其他游客。不過,有些美中不足的是,所有的石窟都被木門與鋼絲網封閉,只能透過銅錢般大小的網眼“窺視”,洞窟幽暗,能見度差,很多精美的內容都被打了折扣,給我的感覺只是“破破爛爛”而已。 但也有幾處例外,著名四十四窟就是其中之一,此窟既小、又淺,高度大約只有兩米,其大小就好像是商店中的櫥窗,我可以透過鋼絲網眼,將洞窟中的內容“窺視”得一清二楚。窟內現存一佛、一菩薩並一弟子,窟前的說明顯示,它們都是南北朝時期的西魏造像,也是麥積山上北朝泥塑藝術之代表作。主佛為女像,高約一米五,神情典雅聖潔,慈善寬容,被外國人稱為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件無價之寶。 “東崖三大佛”是麥積山上最大的泥塑佛像,走近麥積山,數裡之外就可以看到。三尊大佛以中間者最高,有16米多,兩邊的菩薩略小,他們都是隋代作品,已經靜靜地站立了1000多年,迎來送往,成為整個麥積山的守護神。 山上有不少“崖閣”,外觀仿佛是巨型陽台,凌空修建於峭壁之上,其中,第四窟就是典型的漢式崖閣,它位於東崖大佛頭頂,距地面70多米,是麥積山上最高、最大、也是最為壯觀的殿堂式大窟。這座石窟開鑿於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周,窟廊的後壁並列開鑿七間大佛閣,所以,第四窟又被稱為是七佛閣。然而,同樣美中不足的是,每座佛閣前面都有高大、結實的木柵欄,而且,閣面上還設置了木門和鋼絲網,站在木柵欄外,即使伸長脖子,也很難將各佛閣的內部看得很清楚。“崖閣”兩端倒是各有一尊巨大的泥塑金剛,既可以就近觀賞,也可以盡情拍照,只是為了防地震,每尊金剛都被粗大的木柱支撐,有些煞風景。金剛頭頂的石壁上各有小佛龕一座,由於高高在上,龕前既不設木門,也無金屬網,可以看清其內部情況,佛像十分精美。 對游客而言,大凡崖閣都是比較好的去處,因為可以直接走到窟廊之上,近距離地觀賞塑造於廊中的佛像。第五窟也是一座崖閣,只要彎腰鑽過第四窟西側石壁上的一個小洞,立馬就是第五窟。此洞窟俗稱“牛兒堂”,因窟內有一座腳踏臥牛的天王塑像而得名。在窟廊後壁上並排開鑿的一窟二龕,也是用木門和鋼網封閉,裡面的塑像可以看個輪廓,但看不清細節,據說都是隋代與初唐時期的泥塑。那尊“牛兒天王”可以看得很清楚,因為他的崗位就在窟廊之上,可以走到跟前,就近觀賞。然而,同樣是為了保護文物,塑像被粗粗的不鏽鋼管網與玻璃封閉,如此粗糙的外包裝與精美的泥塑搭配,讓我感覺有些不倫不類。 由第五窟再向前行,是一條長長的凌空棧道,這是從東崖去西崖的必經之路,走到盡頭,沿樓梯向下,就可以逐個觀賞西崖石窟。西崖石窟的數量約是東崖的三倍,但卻沒給我留下多少印像,因為,這裡沒有“崖閣”,而且,除了幾座大石窟外,都是小窟,毫無例外地都用木門與鋼絲網封閉,即使賣力“窺視”,也很難看楚清窟內之精華。西崖岩壁上亦有一大、兩小的三尊泥塑大佛,比東崖大佛個頭稍小,其中有座小佛已基本毀損,只是在岩壁上還殘留著一些痕跡。 12:10下山,回到麥積山停車場稍事休息,人家告訴我說,沿階梯上山就是森林公園,那裡有座觀景台,值得一去。想想今天再無其他節目,而且,麥積山應該不會再來,不去看看會留下永久的遺憾,於是,踏上長長的石階路,向觀景台進發。森林公園內只是一般的山林,並未經過特別加工,然而,獨自一人走在山間的小路上,也確實有番野趣。12:50來到一處山道急轉彎的地方,這裡有石砌矮牆與平台,估計就是所謂的“觀景台”,不過,周邊樹木已經長得很高,遮擋了所有的景觀,想要架起三腳架為自己留影是絕對沒門的。無奈之中,只得登上矮牆,將相機舉得高高,拍攝了一張綠樹叢中的麥積峰遠景。依我看來,如若是遇到陰雨天氣,這裡應該就是拍攝“麥積煙雨”的理想地點。離開觀景台再向前行,山路依舊漫漫,沿途不見半個人影,越走心裡越有些發毛,最後決定掉頭返航。 再次回到停車場,肚子已經在鬧革命,在路邊攤吃了一碗“天水呱呱”(3元),一個雞蛋(1元),另買一瓶礦泉水和1瓶飲料(4元)。“天水呱呱”在網上的名氣很響,但吃了以後並不覺得怎麼樣。飯後繼續閑逛,上山時曾經路過的“麥積山石窟”巨石旁邊有條岔道,沿此道前行,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觀賞麥積山,也可以拍攝到與“麥積山石窟”門票照片相同的麥積山風景。山野無人,隨意折騰,我又拉開三腳架,拍了N多的照片。 14:00步行下山,邊走邊玩,大約下午三點回到景區大門,34路公交站上只我一人候車。好不容易等到車來,但沒開多久,就在一小鎮停車,司機安排我換乘另一條線路的過路車,大約是嫌載客太少,不願繼續開了。回到到火車站,再次登上6路車,下午四點多鐘返回酒店,抓緊時間洗了個個澡,稍事休息。下午六點左右重新出發,再乘6路汽車(1元)去市中心廣場,准備到附近的箭廠小吃城品嘗天水小吃。然而,走到那裡時才發現,很多店鋪都早早打烊,因為民間傳說天水當晚會有大地震。好不容易找到一間尚為關門的小店,答應為我提供飯食,要了天水呱呱(2元),再加一碗牛肉面(3.5元)。心神不定的老板娘急著要關店、回家,我勸她不要聽信謠言,應該相信政府,如專業部門已測出地震險情,當局一定會有預報,若專業部門未發警報,民間又有何根據能確認地震?但老板娘自有她自己的看法。 走出小吃城,腹內仍覺不飽,在市中心廣場等待塔乘6路公交車時,又順手在馬路邊買了兩個肉夾饃(6元),)准備帶回賓館配茶吃。我覺得,對於投宿和平大酒店來說,6路汽車是個非常值得利用的交通工具,因為,6路車站就在酒店門口,向東(2.6元)可去北道火車站,再轉34路去麥積山 ,向西(1元)可以經過天水長途汽車站、市中心廣場(箭廠小吃城),直抵南湖汽車總站。



(這座“平台五鼎”也可看成是寶雞城的標志,它像征著寶雞作為中國“青銅器之鄉”的地位。 )



(進入宮門後又是一條幽深的甬道,兩壁有十余幅壁畫,描述墓主人生前的各種活動場景。)



(伏羲聖像是明代弘治年間的原作,高達五米,雙手托著刻有八卦的太極圖,腳下擺放著由大而小的九只銅鼎。))



(主佛為女像,高約一米五,神情典雅聖潔,慈善寬容,被外國人稱為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件無價之寶。)



(“麥積山石窟”巨石旁邊有條岔道 ,沿此道前行,可以拍攝到與“麥積山石窟”門票照片相同的麥積山風景。)


精選遊記: 天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