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世外桃源-------遇龍河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東晉陶淵明筆下理想的世外桃源,一個美得有些虛幻的夢境.
然而就在陽朔的遇龍河畔,我體驗了他的真實與存在,遇龍河是漓江的一條支流,位於陽朔縣城西側河水清澈,水流潺潺,兩岸青山連綿不絕,小橋流水,禾麥青青,間以村落炊煙,老牛黃狗,群鴨戲水,農夫漁父往來其間處處青山綠水,景色優美,素有”小漓江”之稱.我們在出租車的的帶領下來到了位於白沙鄉的遇龍橋碼頭,但見群山羅列倒映清江,翠竹依依,叢叢點綴江岸正隨風飄動.我們登上一葉竹筏,筏工青篙一點,蕩出層層漣漪,兩岸青山綠樹頓時移動起來,一幅幅江南水墨的中國畫便緩緩展開.青石碼頭的大樹下三三兩兩村婦正在浣衣嘻鬧,曲水之濱群鴨戲水,轉過去又見四五頑童正在水中嬉戲,擊水游人,游人假意躲閃,卻笑語喧喧.不時有漁夫張網獲魚,神態之悠然與游人之少見多怪,大相徑庭.
遇龍河的美不僅在水中,映襯這灣碧水的是無數起伏高低的奇峰,恍然間讓人迷惑是山襯水美還是水映山奇,但覺青山綠水都似浸在透明液體中的一個整體,山水之韻相得益彰,少了誰都是一種缺憾.處在這片山水之間的便是生活在其間的村民靦腆的筏工小伙子,也會主動的為游人獻上一曲曲動聽的山歌,或與游人來段劉三姐劇中的對唱,彰顯著農家固有的親切與和諧.清風稻香間,一曲曲淳樸的樂章,一如清清的河水回蕩於青山綠水間滌蕩著人們的靈魂,衝刷著俗世間的爾虞我詐與名利煩惱.
江岸上絡繹不絕的是往來的游者,悠然自得的騎著一輛輛自行車徜徉於青山綠水間,這些盡情享受生活的人中很多都是來自異域的游者.他們這種不避烈日,不畏艱辛,盡情投入大自然的執著與勇氣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和妻子也效仿他們各自租了一輛自行車加入了騎行行列中不僅重游了遇龍河還遠赴興坪,福利,十裡畫廊,大榕樹,月亮山等景點,真切地體會到了外國人所說的”no bick,no yangshuo”的真諦.
群峰倒映,萬山浮水的遇龍河,讓我真切地體會了人在畫中游的意境.眼前排列萬千重的青山與綠水已定格於我的腦海永難消逝.離開陽朔離開遇龍河我回到了我固有的生活中.捧著游中所拍照片,我懷疑陽朔之行原是一個美麗的夢,美得如此真實而又虛幻.像煞昨晚的一枕清夢.還是葉帥說得好”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為這我已決定就在不遠的將來我定要重入夢境,讓夢中的美景一一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