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應終於還是來了。昨天整夜無法入眠,頭疼欲裂。每個小時我都想起來看看手機上顯示的時間,到最後已經疲倦得無以復加,但硬是無法入睡!這滋味真的是從未嘗試過,意識已經模糊,腦子裡有許許多多混亂的意像,紛亂雜陳,有一點像亂夢,但是我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入睡。早上起來整個人都不舒服,現在知道為什麼一些失眠症患者會自殺了!今天的行程是去林芝。林芝位於西藏東南部,離拉薩430公裡,海拔只有2900米。在藏語裡,林芝有“太陽寶座”之義,古稱“工布”。 本來按照航空氣像計算,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要降低7度。而這裡由於高原面積遼闊,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加之印度洋暖濕氣流沿雅魯藏布江下游峽谷吹來,故夏日不熱,冬季不寒,素有“西藏江南”、“東方瑞士”之稱。
到林芝主要是去看西藏八大景之一的巴松錯湖。不過途中在工布達江縣看了松贊干布的出生地,還經過了海拔5013.25米的米拉雪山口。米拉山口氣溫很低,人雖然不舒服,但還是下車拍了照,畢竟,上5000米以上的高度不容易(這是川藏線上兩個高點之一,也是拉薩到林芝路線的最高點)。
巴松錯又名錯高湖,藏語裡的意思是“綠色的水”,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面面積達6000多畝,位於距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峽深谷裡,是紅教的一處著名神湖和聖地,有“西藏九寨溝”之美譽。湖的形狀如鑲嵌在高山峽谷中的一輪新月,湖水清澈見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真是美極了!對著那一幀天藍水碧的絕美畫卷,會讓人不由得產生一頭扎進那澄碧湖水,融入其中的衝動。
一條木板吊橋把我們引向湖心的小島,名為扎西島。那裡有蔥蘢的樹木,蜿蜒的小路,以及依傍碧湖移步換景的一處處美妙風致。(傳說該島是一“空心島”,即島與湖底是不相連而漂浮在湖水上的。不過實地踏勘絕無“漂浮”之感,傳說罷了。)島上有一小巧玲瓏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寺廟,名為“錯宗工巴寺” (意為湖中城堡),始建於吐蕃贊普(唐朝)時期,是西藏有名的紅教寧瑪派寺廟,廟內主供蓮花生大師,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這裡有一點像新疆的喀納斯湖,不過湖面寬闊得多,有不少水榭亭閣和觀景台,可供游客拍攝留影。在木橋上我們遇到三個八九歲模樣的藏族孩子,他們落落大方,對我們的拍照全無芥蒂,還主動擺pose、做表情配合,不知是不是為旅游業之需被調教出來的?不過我們拍照合影他們都分文不取,看來並不是這麼回事,倒是自己“小人之心”了。夜宿林芝行署八一鎮。這是廣東、福建兩省對口援建的城鎮,和今天一路走來沿途所見的藏族民居(房子的建築材料不管怎麼樣,但必須有雕花的窗框和帶飛檐的門樓,屋頂上必有高挑著的經幡)全然不同,已經很少見到藏族民居的元素,而是內地化了。整齊劃一的樓房、街道,還有最具廣東特色的現代娛樂休閑設施,把廣東人“向錢看”的商業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米拉山口)

(水碧天藍——巴松錯湖)

(島上小寺)

(可愛的藏族孩子)

(離天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