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澳洲放飛夢想

作者: Danian

導讀--謝謝斑竹給了我一個推薦位,之前寫的在自己朋友圈子裡反響還不錯,拿出來供大家一起參考一下。談不上經驗,供交流。這次(3月份)是第一次去澳大利亞,用了攜程的深度游,感覺很不錯,也感謝我們的領隊文文姑娘,希望文文本周肯尼亞之行順利--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是金秋時節,悉尼可以穿單襯衣,高緯度的墨爾本已經需要穿外套和毛衣,但 ...

--謝謝斑竹給了我一個推薦位,之前寫的在自己朋友圈子裡反響還不錯,拿出來供大家一起參考一下。談不上經驗,供交流。這次(3月份)是第一次去澳大利亞,用了攜程的深度游,感覺很不錯,也感謝我們的領隊文文姑娘,希望文文本周肯尼亞之行順利--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是金秋時節,悉尼可以穿單襯衣,高緯度的墨爾本已經需要穿外套和毛衣,但不管怎麼樣,環境的舒適讓這次南半球之行值回票價。【飛機】飛機是非常辛苦的,對於我這個已經一年半沒有長途旅行的家伙來說,10個小時的夜機的確很累。做好了睡不著的准備就也天不怕地不怕了,每個人都迷糊了N個幾分鐘,終於熬到某一次,我打開飛機的舷窗,耀眼的陽光直接刺進沉沉的機艙,神經終於活過來了。【澳洲的顏色】澳洲究竟是什麼顏色的呢?我一直以為是紅色的或者是黃色的,紅色是因為ULULU巨岩,黃色是因為袋鼠;或者澳洲應該是綠色的,因為這裡的農業發達,植被茂密。中國的黃色是因為匱乏的植被和亂砍亂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澳洲的黃色卻是連綿數百裡的亞熱帶草原,在這屬於南半球的金秋三月綻放出來的顏色。臨近悉尼了,我看到了藍色,那種曾經很親切的屬於溫哥華的藍色,空氣清澈透明可以在高空直接看到海面上的帆船,這種透明比溫哥華更加來得震撼人心。我冥冥中覺得這兩座城市的如此相似,注定了它們高居全球宜居城市榜首,不分伯仲。【海關】澳大利亞的海關是嚴格到全球出名的,也是之前我並沒有經歷到的,在取行李的時候,有一頭非常可愛的狗警察在每個人的身邊嗅來嗅去,發現食品就把鼻子伸到你包裡去掏,然後有一個人警察給你的海關申報單據上蓋個章,你就不能走綠色通道了。我們都沒有違規,但是可惜我的一塊壓縮餅干被狗警察發現了,只好老老實實走申報通道給人警察檢查行李。【漁市場】出了機場進入市區,我的感覺就越來越強烈,悉尼和溫哥華是那麼相似的兩個城市。這裡有“號稱”全球第二大的魚類批發市場,不過我看如果這裡算第二的話,銅川路大概可以算前十了。唯一值得記憶的是,這裡的生蠔是我吃過最好最肥最新鮮的,師傅邊殺邊賣,14塊澳幣一打,基本上就是1個澳幣1個,非常合算。澳龍和北美龍蝦果然不同,這或許是加拿大人享受不到的美食,但是老外不懂得吃龍蝦刺身,真是他們的遺憾。【歌劇院】到悉尼必去歌劇院幾成定律,地標性建築的意義就在於此。悉尼歌劇院是建築史的巨著,卻遠遠達不到提高澳大利亞人民音樂修養的作用,哪年帕瓦羅蒂來過一次,哪年卡雷拉斯來過一次,他們都屈指可數,剩下其他的時間幾乎都還是留給了搖滾和HipHop,到劇院看演出的人們也很多還是便裝汗衫,不知道是不是也可以短褲。以前一直以為歌劇院的外殼是光亮的白水泥或者什麼材料,看過才知道是瓷磚,而且是米黃色的,有自潔功能的瓷磚讓歌劇院建成30多年來從來未經清洗工作,只要有雨水就自然能衝刷干淨。音樂廳也是聲學造詣的頂峰,大到廳頂和牆壁都需要一定聲學反射度的木料來建設,小到每個座椅的材質必須做到滿座和虛位同樣產生良好的聲學效果。演奏台頂部有很多塑料的圓環,就是為了根據不同樂器的演奏,上下移動調整聲音的反射,消除回聲。【動物】澳大利亞是一個動物豐富的國家,由於它是一片獨立的大陸,所以動物的進化演變形態都和歐亞南北美都有巨大的差別。悉尼周圍有好幾個動物園,但是行程短暫我們只能到一下達令港的水族館和動物世界小小觀摩一番。澳洲最著名的動物莫過於袋鼠和樹袋熊這兩種有袋類動物,而其他很多動物都是有袋類的,究竟什麼原因或許只能問達爾文了。還有澳洲最特有的動物-鴨嘴獸-為什麼在動物進化史上有這種卵胎生的哺乳動物,連達爾文都沒有合理的解釋,或許這就是這片獨立大陸的魅力。可惜樹熊每天睡覺20個小時,所有的照片都是在睡覺,只有少數幾個旅游勝地的樹熊整天介被人類吵醒了一把抓住合影,它們一定嫌人是一種最煩的動物。【墨爾本】藍色的悉尼,黃色的墨爾本,墨爾本的建築是歐陸風格的,有些土色的磚石顯得厚重,印證了我之前的假設,墨爾本一定和多倫多在某種程度上非常類似。墨爾本的皇家動物園和植物園都比悉尼的要好,更大更豐富也更有底蘊。最繁華的雅拉河南岸,各類娛樂中心星羅棋布,賭場也在那裡。有一家叫Waterfront的海鮮店,真的不錯,兩個手掌大的烤三文魚排,套餐,只要30多澳幣,也就人民幣200塊錢,放在大陸高檔餐館可能還不止這個價錢了。還有各種各樣的海鮮,統統是按照老外的香料配制和料理方法,吃起來和國內海鮮的味道絕然不同,很難說哪種吃法更好吃,都嘗過換換口味才是最好的。【美食】老外不吃龍蝦刺身已經是一種可惜,連鮑魚也不吃就更加愚笨了。澳洲最好的青邊鮑魚是全球僅有,每個要2斤重,我們在國內平常吃到的鮑魚都是南非鮑,小很多,吃法也不同。青邊鮑魚是把肉切成薄片用火鍋涮著吃,數到三五秒就可以拿出來享用了,多燒就老了。在澳洲吃青邊鮑魚和龍蝦刺身就一定要到廣東人的店裡去吃,我們吃鮑魚的時候,看到邊上老外都在吃烤鴨,感嘆這個口味真是大相徑庭的。【黃金海岸】有人常問,世界上有幾條黃金海岸?說起來就難了,說非常好的海灘,美國佛羅裡達、墨西哥坎昆、西班牙馬拉加、夏威夷群島、以及東南亞很多地方的海灘都不錯,不過黃金海岸作為地名的,只有澳洲昆士蘭洲的黃金海岸一處。這裡的沙灘非常細膩,感覺像粉,沙灘的平整度也好過很多熱帶島嶼,沙灘的延展非常開闊,很少有地方出去幾米後就突然加深了,術語說就是大陸架延伸得長。天已經冷了,我也不敢下水,只好在沙灘走走,踩踩地氣濕濕腳。老外都不怕冷,這裡叫做衝浪者天堂Surfing Paradise,很多人抱著舢板奔入海裡,然後就趴著等待跟著海浪衝高或者淹沒。遠遠看著,淹沒的多,然後爬起來周而復始,黃昏的天空中飄蕩著尖叫聲。 黃金海岸這幾天是半邊晴空半邊雨,有半天的雨我是在餐廳裡發呆渡過,看著清冷的街道異常的干淨,一切喧囂就這樣被雨水帶走。海邊的雨就是這點好,永遠不會讓你感到孤清和落寞,因為有大海,大海是永遠有活力的。耐不住寂寞的是那些老外,出租公寓的每個陽台上都有一個赤膊的老外在眺望,互相都看不到還有別人的存在,每個人都非常享受自得其樂的空間,只是遠遠看到他們的一致,非常有趣。等到太陽一出來,相信他們馬上一溜煙就全部消失。 老外有點好,你打個招呼,他就和你一起玩。沙灘上有幾個老外在玩一種帶著哨子的類似手榴彈的投擲器具,我招呼了一下就一起玩了好久。那天我看到了海豚,貼著出海游泳的警戒線,四五頭海豚不斷躍起,岸邊的人紛紛驚呼。【雨】我們在悉尼,黃金海岸和墨爾本各吃了一場雨,悉尼是大暴雨,我們在人家的屋檐下躲了很久,悉尼的很多房子底層都是凹進去的,有一條長長的有檐的走道,還有很多房子都伸出寬寬的雨篷,這裡經常下雨,但都下不長,所以悉尼人很少帶傘,我們在躲雨的時候就看到很多悉尼人冒雨狂奔,卻很少看到有打傘的人走過,這又和溫哥華很像。在墨爾本的時候,導游說很久沒下雨了,第二天預報下雨估計沒錯的,結果過完是從早上出去就下雨下到晚上回來。不過幫忙的是,就在我們開上大洋路之後,雨就悄無聲息地停了,我們去十二門徒石攝影的地方,陽光異常的燦爛,真的是此行沒有啥太大的遺憾了。【大洋路】大洋路是全球著名的幾條景觀大道之一,起始於墨爾本終止於南澳的首府阿德萊德,其間最有名的景觀當屬十二門徒石。景色極為震撼和壯觀,一般的說,絕不是照片所能表達的壯美,而真正的欣賞或許要在直升飛機上才能更好領略。那塊地方是澳大利亞大陸的南端,地理上說以前這裡是海底,經過多次反復的地質變化,這裡升上了海平面,在海底形成的溝壑逐漸風化,形成了一些巨大的石柱。原本有12塊巨石,這裡天主教和耶穌教是主流,所以習慣上稱為12門徒,如果是中國肯定稱作12羅漢。這裡的石柱長期繼續遭到風化,12門徒已經隕滅了幾個,我的某張照片上有一堆大石塊在地上的,就是新近到倒塌的第4塊巨石,這樣看來已經只剩8塊了。這裡的地貌和加拿大東部三省的地貌極其相似,都有這種巨大的海底地貌表現,海灘都是巨大的岩石灘而不是沙灘,絕對不能抱有僥幸心理下去玩,瞬間就有三米高的巨浪把人卷走,大自然的力量實在是人類這種微小蒼生所不能匹敵的。所以我們要尊重自然,千萬不要和自然對抗,不然人類一定會遭到自然的報復。從景色而言,我覺得大洋路確實足以稱道,十二門徒石是沿途最為精彩的景觀,但尚不是全部。大洋路的很多地方,一邊是牧場,一邊是海洋;這裡屬南太平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印度洋的顏色是有一些差別的,太平洋更藍,藍得深邃,藍得懾人心魄,一眼望去一般都會看得到深淺不同的很多種藍色;牧場像加拿大最美的魁省區,因為不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而是錯落有致的丘陵,每當車行駛到路的高處,就可以極目遠望看到很遠很遠的景色,而在低處的時候,又可以看到牛羊們行走在山脊的最高處。金秋的澳洲,遍地的大捆圓滾滾的草卷,當你第一次見到這種東西的時候,不知道是啥,但卻會被畫面折服。【社會體系】國內的農民不願意臉朝黃土背朝天,都進城當了民工,在澳洲,農民不是Peasant,而是農場主Farmer,這些才是真正的富人和享受生活的人,有不少城裡的年輕人都願意在收獲季節去鄉下幫農場主打工,掙一些零花錢,甚至高過在城裡自己的工資。至於社會保障體系,就是這麼回事兒,一般不用花錢,嚴格需要排班,如果不屬於急診但是很嚴重的病,不自費醫療的話可能等排到自己就病入膏肓了,這種體系和加拿大也一樣,所以還是那句話,不管是這些超社會主義國家的全民醫保還是我們國家自己按照一定比例付費(其中有一段是自己全付)的醫保,都請珍惜自己的健康,沒事別生病。【購物】很多人旅游的一項任務就是購物,但坦率的說,國外跑得多了就發現真的沒啥可買的。東西沒國內的多,差不多的東西價格也差不多,當然工資遠不會差不多。住在澳洲的人犯不上從國內扛東西過去,國內去玩的人也犯不上扛東西回國。綿羊油或許是澳洲很多,早年去澳洲旅游的人都會帶,但其實原產地是新西蘭不是澳大利亞。有兩種化妝品是團友們都買得比較多的,Jurlique和Perfect Portion,澳洲原產地,我也不懂,看著看懂了點。旅游能免稅購物,這到哪裡都一樣,不僅僅是到澳洲玩了。【葡萄酒】澳大利亞盛產葡萄酒,大多數澳大利亞葡萄酒和法國波爾多地區的葡萄酒不太一樣,感覺澳洲的葡萄酒鮮醇一些的多,甜一些的多,經典波爾多的酒大多很干,越干越好。反正我對葡萄酒也是外行,嘗過的品種也非常有限,這次狠狠喝了幾種獵人谷Hunter Valley的酒,非常欣賞。獵人谷是悉尼周邊澳洲最早栽種葡萄的產區,另外墨爾本附近的雅拉河谷所產的酒也是不錯。【線路】行程一般總是太短的,去過一次之後,也知道如果下次再去該怎麼設計,朋友們要去的也可以參照我下述的線路推薦1. 觀光的,去悉尼+墨爾本,各5天,別去黃金海岸。2. 喜愛水上運動的,去悉尼+黃金海岸+凱恩斯(潛水)。3. 有國際駕照(不清楚中國駕照是不是可用),愛自駕游的,去墨爾本,租車開大洋路到阿德萊德,右舵左行,不一定習慣。4. 專程拍攝動物的,昆士蘭州好一些,有比較多野生形態的動物,考拉可以抱,新南威爾士州悉尼到首都堪培拉的路上,袋鼠遍地。5. 沒事兒別專程為了ULULU巨岩去澳洲,苦玩兒,熱天蒼蠅給你飛嘴裡去,每個人都戴小型蚊帳似的帽子。6. 據說珀斯(西澳首府)值得去,沒研究過。7. 有朋友問我三周假期想盡可能環游該怎麼安排,設計線路如下:取秋季3月上旬去最好,墨爾本先冷,所以墨爾本進悉尼出(如果春季就悉尼進墨爾本出)。飛機頭尾兩天扣掉,足19天,墨爾本3天(2-4),去一下飛利浦島看小企鵝回巢,務必准備好長鏡頭250mm以上,另外一天去金礦;可以參加當地的團去塔斯馬尼亞看奇異動物(塔斯馬尼亞魔鬼),不過塔島的風景十分秀麗,2天的時間(5-6)怕是不夠用;回墨爾本後租車自駕大洋路,不回頭了,直發南澳首府阿德萊德,路上慢行多玩,半路休息一晚,2天時間(7-8)到阿德萊德;路途辛苦建議休整1天再去看看南澳的動物園,然後開到機場把車還掉(9-10)從阿德萊德飛西澳Perth;Perth擁有和澳洲其他地方不同的風貌應該值得玩4天(11-14)才對得起這長途飛行,之後飛凱恩斯看大堡礁,飛行距離很長,旅途起碼大半天(15),剩下的傍晚留給凱恩斯。凱恩斯既有潛水又有沙灘還有高地的地貌,從地理位置來看應該更接近夏威夷,故離開凱恩斯如果再去黃金海岸屬於重復,3天凱恩斯(15-17)後直飛悉尼,並給悉尼留3天的時間(18-20)我覺得很合適,悉尼那邊不用去藍山公園,大可在祖國欣賞張家界。行程分配給6個地方,墨爾本-塔斯馬尼亞-阿德萊德-珀斯-凱恩斯-悉尼,其實也夠緊的,還有他們國內的時差,動不動損失一個小時。


(白玫瑰襯托的St·Patrik大教堂@墨爾本)



(悉尼港和悉尼歌劇院)



(大洋路十二門徒石)



(另一個角度再上一張十二門徒石)



(從悉尼港游覽船上拍攝黃昏的悉尼歌劇院)


精選遊記: 悉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