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點半就要上機場了。今天拉薩的天氣陰沉沉的,風聲也緊。早上我們6:30起床,7:00早餐,7:30就出發了。此行是應會務組小韓之邀,一塊去一處不出名的寺廟拜財神的。昨天小韓說起,這寺廟的神佛是只有每個星期三才拜的,我們正好趕上了,臨走可以去看看。兒子本來說我中午就要去機場,時間太趕就不去了,韓說只要一個小時就可以了,所以今天起了個大早。
這寺廟叫丹傑林寺,就在八廓街附近的丹傑林巷子裡,離我們住的地方不遠。丹傑林寺並不是單純的財神廟,據資料介紹,它屬於藏傳佛教的寧瑪派,是桑耶寺的屬寺。但這座小巷裡不起眼的小寺,最大的特色是以酒為題材的供品,這在其他寺院是不常見的。我不知道小韓從哪兒得到拜財神的信息,也許周三的禮拜含有這樣特殊的寓意?來這裡的香客實在是太多了,幸虧我們來得早,出來時只見排隊進寺的人龍已蜿蜒伸展到半條巷子了!(應當不會是酒香誘人,想必還是財神的魅力?)
這是在拉薩少有的不必買門票(僅對漢族游客而言,拉薩的所有寺廟對藏人都是開放的)就可以進的寺廟,拜佛的程序和儀式挺有意思:參拜者要先買一抱香草、一瓶青稞酒,走近寺旁煙氣衝天的煨桑爐,把香草拋進去,再灑上青稞酒,然後還要從小韓租來的一個褡褳的兩邊各取3把青稞豆和一種什麼粉撒向焚燒著的香爐。這大概是進門前的儀式吧?
還了褡褳後開始排隊進殿,這時需要自己買上一瓶青稞酒、一條哈達(5元一套)。進得大殿跟著行進的隊伍來到供奉神佛的香爐前,把自己的酒擰開蓋子交給喇嘛,由他摻和進佛前那一排明晃晃錚亮錚亮的銅香爐內。然後到了一位女菩薩的寶座前,人們依次把哈達在自己額頭貼一下靜默許願,然後向菩薩獻上。
這一道程序算完了,然後就開始拜佛。先要在一個巨大的盛滿毛票(絕大多數為一毛)的池子裡,把大錢換成一角的毛票,換多少隨意。我開始並不知道要做什麼用,就把身上的4元塊票換了40張角票(兒子正好想換角票帶在去阿裡的路上備用,就向一旁的喇嘛換了幾十元已經捆好的百張一札的角票)。有意思的是,這裡完全是“自助”式的,人們自己動手,扔下大票數出小票,沒有人監督也沒有人“作弊”(當著神佛之面,恐怕即使有人想,那也是有心無膽吧)。
隨著行進的隊伍,學著小韓的樣兒,我們開始從一層到三層的拜佛。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坐落深巷渾不起眼的小寺裡(其實西藏除集宮殿、城堡、寺院於一身的布宮外,所有的寺廟都談不上雄偉闊大,連大昭寺都談不上,和內地許多古廟名剎比起來,它們真的相形見絀,但是他們和僧俗信徒的關系或者說距離,卻遠比內地的要緊密甚至親近,藏傳佛教的這一特色,是我此行感觸頗深的)竟然會“藏著”如此眾多尊佛像(怕不會少於百尊)!
一開始我是見佛就拜:拿一毛錢在額頭上貼貼,雙手合十拜一下,插入佛龕的下部。後來發現佛太多了,我不認識他們他們更不認識我,(有些不敬,我佛慈悲,萬勿怪罪!)就開始有所間隔地供奉,可是剛上到三層,我手裡的角票告罄,好像有蠻多尊佛還沒拜哦,怎麼辦呢?聽小韓的口氣,向神佛布施是自願的,但若真就這麼“一毛不拔”地走過他們身邊,似乎又不大妥。好在那盛著角票的池子隨處可見,我又拿出5元,坐在池邊數出了2張塊票和30張角票。接著的拜佛就隔三差二的(怕手上的角票又不夠)了,沒料到最後卻剩了不少。
出得寺門,看到那蔚為壯觀等待排隊入殿的逶迤長龍,不由得贊嘆我佛富貴,這不收門票的寺院每一天得到的“布施”,絕不是個小數目,以我等不甚虔誠的主兒,至少也得花個十塊八塊的,那虔誠的呢?拜財神,我並沒什麼興趣(這輩子沒生了發財的命,或許就因為對“趙公元帥”禮拜不勤吧?不對!還是心不誠。我佛在上,哪有拜了佛還在這兒斤斤計較的!沒讓你一世受窮已經是大慈大悲了,哈哈……)不過是想現身體驗一下藏區僧俗信徒們的宗教生活罷了(說他們是“宗教生活”可一點不假,他們每日的生活絕對離不開誦經、轉經和拜佛,依我的觀察,對虔誠的信徒而言,他們簡直就為此活著)。當然了,為我的親人祈求平安,表受窮受苦還是少不了的,願我佛慈悲!
桑與煨桑
“桑”是藏語,本意為“清洗、消除、驅除”等淨化之意。但以其薰燃過程、人們煨桑時的心態以及所用物品來看,則是一個很明顯的供奉儀式。所以煨桑有兩層含義,一是淨化,二是祭祀獻供,故煨桑時除點燃有香味的脫水的柏技和香草外,還有糌粑、炒青稞、茶葉、糖、蘋果、清水等眾多食品,所以有人將其譯為“祭祀煙火”、“焚香祭”、“煙祭”等。依本教史料,迎請神靈前首先要焚香淨化周圍環境,消除不淨和穢氣,而普通人生活之處隨時都有污染,是一種污垢,一種不淨。燃桑是淨化行為,每個污點、鬼、魔和穢物都會由此而排除,具有淨化環境、消除邪氣、穢氣和淨化之功效。
煨桑的程序:在藏區,凡是有人煙的地方就有寺院,有寺院就燃桑煙。所以無論你走到寺院或百姓家,都會發現煨桑爐(就是北方的香爐),而不管桑爐設在院落中央、房頂還是牆上,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最潔淨之處。煨桑時,先將柏樹枝放置桑爐內點燃,然後再撒上些許糌粑、茶葉、青稞、水果、糖等,最後再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煙火揮灑三次。煨桑者口誦“六字真言”。佛經上說,神靈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只要聞到桑煙之香味便宛如赴宴,藏語稱其為“智薩”(即食味)。所以僧俗民眾總是到寺院、山頂煨桑祭神,給神靈以美味,給自己以精神解脫。

(丹傑林寺)

(丹傑林寺主尊)

(門庭若市)

(煨桑)

(煨桑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