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浪跡”獨行走西北(3):武威

作者: 長空雁叫

導讀5月20日,8:30退房,離開農墾賓館,前往馬路對面的“公用長途車站”,站門口正好停著一部豪華大巴,外觀非常漂亮,售票員說直達武威,8:40發車。我立馬交錢(47.5元),登車,然而,這卻是一部黑車,離開“公用長途車站”,又跑到“蘭州火車站”、“蘭州汽車東站”去攬客,待到終於能夠上路時,我已經在方圓不足500米的範圍內,轉悠了近一個小時。出發雖然磨蹭,但� ...

5月20日,8:30退房,離開農墾賓館,前往馬路對面的“公用長途車站”,站門口正好停著一部豪華大巴,外觀非常漂亮,售票員說直達武威,8:40發車。我立馬交錢(47.5元),登車,然而,這卻是一部黑車,離開“公用長途車站”,又跑到“蘭州火車站”、“蘭州汽車東站”去攬客,待到終於能夠上路時,我已經在方圓不足500米的範圍內,轉悠了近一個小時。出發雖然磨蹭,但駛上高速公路後,這部黑車立即開得賊快,一路上不斷地趕超其他汽車,10:10經停北龍口服務區,時間控制得讓一位下車方便的旅客差點沒能再跟上車。甘肅缺雨,沿途都是光禿禿的荒山,幾乎沒有植被,然而,與福建的石山、少土相比,這裡的土層卻是頗厚,所以,只要能有足夠的水源,禿山下的平地還是可以長出很好的莊稼。11:00過永登,繼續向古浪方向前進。12:13過古浪,此處距武威還有63公裡。下午一點到武威,停靠在位於南關西路/建設路口的“長途快運車站”。武威城內共有三座長途汽車站,全都位於南關西路上,我下車的地方有兩座車站,一大一小,緊靠在一起。大站就是“長途快運客車站”,由蘭州來武威、以及從武威發往張掖、嘉峪關方向的快速客車都在此站發車,小一點的車站只是運營一些中巴車。在南關西路東端,靠近南門廣場的地方,還有另一座“武威長途汽車站”。雖說是初來乍到,但因事先已通過“谷歌地球”與“Mapbar”對武威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下車後十分自信地沿南關西路向東,去尋找住處,走不多遠,就見到到一家新落成的賓館,名曰“全聖酒店”,登門問詢,標間打折價90元/天,決定住下。酒店設施不錯,房間也干淨,安頓好後,時間已是13:30,馬路對面有座小吃市場,打鹵面味道不錯(3.5元),又花4.5元買了幾根香蕉,補充維生素。回酒店稍事休息後,開始武威半日游。沿南關西路步行向西,14:30到達南門廣場,這裡有座“涼州”城樓(南城門樓),雖說不是古蹟,但卻非常壯觀,廣場也很整潔、漂亮,中央有座巨大的青銅方鼎。拍了幾張照片後,經南門入城,向右拐,沿新青年巷東行前往武威文廟和西夏博物館。這兩處景點都位於巷子的東端,緊靠在一起,文廟始建於明初,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坐北向南 ,西夏博物館位於文廟大門的正對面,是座現代仿古建築,坐東、朝西。 甘肅省內的若干博物館近來改為免費開放,“武威西夏博物館”便是其中之一,我正好趕上免費開放的首日。西夏是宋、金年代我國北方黨項民族所建立的王朝,曾經叱吒一時,然而,歷經數百年的滄桑,如今不僅黨項民族已不知去向,就連其豐富的文物、典籍也遺存甚少。不過,單就這一點而言,武威的地位卻是十分突出,它是迄今發現西夏文物、遺跡最多的地區。博物館內展出的文物不算太多,但布展方式頗為考究,展品也都很精致,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位於展廳中央的“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早在1961年,國務院就已將這塊碑石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高2.6米,刻於西夏崇宗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原本是安放在武威市內的大雲寺(西夏時期稱為涼州護國寺),碑石正、背兩面各有1820個方塊字,用西夏文與漢字對照的方式,記述了涼州護國寺感通塔之初建、顯靈及重修的情況。這是一塊相當出名的石碑,我在好多年前就已對它有所耳聞,據說此碑的發現,曾對西夏文字的最終破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可能因為是新近開館,工作人員中有不少新手,我隨便拖住一位請教,她居然說不清楚碑的哪一面是漢字,哪一面是西夏文,最後還是我告訴她正面是西夏文,背面是漢字,因為,道理很簡單,能看得懂的就是漢字,看不懂的就是西夏文。武威文廟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票32元/人,老人、學生半價優惠。廟內幾乎沒有游人,我獨自閑逛,一整圈轉下來,除了覺得古柏參天,槐蔭蔽日,古建築群莊嚴雄偉以外,還有一件涉及狀元橋的故事,讓我印像深刻。武威文廟由西側的儒學院,中間的孔廟、東側的文昌宮三部分組成,孔廟位於整座文廟建築群的中軸線上,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前有伴池、狀元橋、欞星門,後有尊經閣,其建築之宏偉,規模之大,均遠非東、西兩側的建築群可比。因此,在我看來,文廟的大門理所當然地應該設置在孔廟的中軸線上,這樣,一進入大門就可以看到狀元橋、欞星門,然後是壯觀的大成殿。然而,現在的狀元橋卻是被一堵牆封閉,整座文廟建築群的大門被安排在東側的文昌宮那裡,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座邊門。我帶著這個問題請教一位工作人員,他說,最初修建文廟時,當地人十分期盼武威日後能出個狀元,因此,用一堵牆將狀元橋封閉,准備待新科狀元出現時,再將牆壁拆除,改建成迎接狀元的大門。然而,期盼中的狀元始終未能現身,所以,狀元橋也就被一直封閉了五百多年。不過,時下的狀元橋也並不寂寞,橋柱上滿是炭黑和蠟淚,還捆綁著許多紅綢帶,據說,這是因為高考臨近,很多考生和家長都來這裡燒燭敬香,祈求孔子保佑。我想,或許武威今後也真能出現一位名震全國的人物,到那時,狀元橋就可以有出頭之日啦!下午15:40離開文廟,打的(3.5元)赴雷台,雷台位於武威城北,2001年被國務院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包含雷台公園和雷台景點兩部分,其中,雷台公園綠樹成蔭,湖波蕩漾,是座面積頗大的園林,而雷台景點則是公園內部的一處封閉區域,主要就是一座夯土台,長106米、寬60米、高8.5米,因台上有座修建於明、清年間的雷公廟,當地人將其稱為雷台。武威是歷史名城,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都曾定都武威(當時稱為涼州),有關史料顯示,這座夯土台就是前涼國王張茂所築之“靈鈞台”的舊址。然而,雷台能真正為世人所知,卻是因為1969年在夯土台內部發現了一座大型漢墓,當時出土銅車馬儀仗俑共計99件,其中,一匹銅奔馬堪稱國寶,被郭沫若命名為“馬踏飛燕”,現已成為中國的“國家旅游標志”。 雷台公園門票不貴,但若還想要光顧雷台景點,則需花費50元/人,導游免費,無任何形式的優惠票。購票後,一位女導游帶我入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被稱為“天下第一馬”的方錐形石碑,碑頂佇立著“馬踏飛燕”的青銅塑像。然後,就是所謂的雷台文化一條街,依次見到巨型浮雕、牌樓、圖騰柱以及99件銅車馬儀仗俑隊列。導游說,這些青銅俑是嚴格按照雷台漢墓出土的銅車馬儀仗俑,整體放大6倍制作的。然而,由於最初發現墓葬的當地農民將文物看作是廢銅爛鐵,隨意堆放,事後無人能說得清這九十九件銅俑的最初排列方式,因此,眼前的車馬俑列陣只是專家們集體討論的結果,與現存於甘肅省博物館中之真品的布展方式相同。“雷台文化一條街”氣勢宏偉,制作精致,在“谷歌地球”的衛星照片上,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車馬俑的隊列點陣。再向前走,就是雷台景點的大門,必須出示50元的門票,方能通過此們。我跟隨導游進入,先去參觀著名的漢墓,大約四十年前,附近農民為建人防工事,在夯土台下打洞,偶然性地發現了這座漢代墓葬。夯土台右側有三顆高大、粗壯的枯樹,樹干白白的,十分引人注目,導游說,它們都是老楊樹,有一百五十多歲,近年才剛剛枯死,屬正常死亡,因為,楊樹的壽命也就是一百五、六十歲。一號漢墓的入口位於在夯土台的右下角,著名的“馬踏飛燕”就是出自此墓之中。我們走近一座小門,導游開鎖,帶領我進入,墓葬由墓道、墓門、甬道、前、中、後室等部分組成,通長40米,前室和中室又各有耳室。導游說,根據墓中出土的古錢幣年代和其他器物推斷,墓主人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軍,雷台下面就是他的家族墓地,但此將軍究竟是何許人士?現在已無明確史料可考。將軍墓早年被盜,賊人取走金銀財寶,但對精美的銅車馬俑,卻是不屑一顧,因而,有關專家推測,這些盜墓賊與墓主人應該都是同時代的人物,青銅器在當時的賊人眼裡並不值錢。現在,所有的出土文物都被送去蘭州,墓室內空空如也,只有滿眼的漢代墓磚,還能讓我聯想起兩千年前的悠悠古代。導游說,當年的農民一共掘開了兩座墓室,但另一座二號漢墓更是多次被盜,裡面什麼都沒有,而且,雷台之內應該還有第三座墓室,但至今並未組織探掘。這些夯土台中的墓室其實都是高出地面的,一號墓室的墓道還與一口干涸的古井相通,探身觀望深深的井底,被游人投下的一元人民幣就有如十元人民幣般大小,因而,民間傳說此井底部有放大作用。其實,這只是一種視覺假像而已,我在廈門時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每當我站在狹長街道(中山路)的這一頭,觀望另一頭街道縫隙中顯現出來的海上船舶時,會覺得船體特別高大,然而,一旦穿越整條街道走到寬闊的海邊,就又會覺得同一條船變得小多了。走出墓室,導游又帶我到雷台頂部去轉了轉,幾間規模不大的房屋,沒有什麼看頭。7:10離開雷台公園,口干舌燥,買了一瓶冰凍涼茶(3元),邊喝邊沿著北大街步行向南,前往羅什寺塔。但走到那裡才發現,真實情況與“谷歌地球”的衛星照片有些“時間差”,塔院原本朝向北大街的通路,現在已被一堵高牆封堵,只得繼續南行,右拐進入共和街,從鳩摩羅什寺的南門進入塔院。羅什寺塔是為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而建造的,他曾在武威弘揚佛法、翻譯經典。佛塔是座灰色的實心磚塔,八角十二層,高32米,頂部有一葫蘆形的銅質寶瓶。據寺廟中的一位和尚說,此塔初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後涼,唐時曾大力擴建,明、清兩代皆有重修。高聳的羅什寺塔像征武威古城的悠久歷史,它也是1500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現在,鳩摩羅什寺內正在大興土木,有好幾座大殿正在建造中,地面上到處橫躺著巨大的石雕龍柱。那位和尚還告訴我說,所有的建設資金均是由寺廟自身籌集的,其中有很多海外捐款,粗大的木料都是購自俄羅斯。觀畢古塔,繼續沿北大街步行向南,18:00左右走到大十字附近,這裡是武威城的中心,有一座“文化廣場”,備有座椅,見到很多老人、小孩在此休閑、嬉戲,我也湊上前去休息了片刻。廣場正中的高台上有座拱門形狀的建築,頂上佇立著“馬踏飛燕”銅奔馬,造型頗為別致,拍了幾張照片。休息夠了,繼續南行,沿南大街重回新青年巷,在距離巷口不遠處的老馬家羊羔肉店吃晚飯,火鍋,38元。待吃到一半時才發現,原來手抓羊羔肉才是這一家店的特色菜,我大意失荊州,點錯了菜,誤過一頓美食。飯後,繼續步行回賓館,到達時已是晚上8點多鐘,但天空依然很明亮,與廈門相比,武威的時差應有兩個小時之多。晚上打電話給張掖金都賓館總台,預定明日的住宿,講好價錢,標准間優惠價100元/天。



(土黃色的山頭上寸草不生,山下卻是綠油油的田園,這就是河西走廊常見的景色,風光很是迷人,但又有些蒼涼。)



(14:30到達南門廣場,這裡有座“涼州”城樓(南城門樓),雖說不是古蹟,但卻非常壯觀,廣場也很整潔、漂亮,中央有座巨大的青銅方鼎。)



(羅什寺塔是為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而建造的,他曾在武威弘揚佛法、翻譯經典。佛塔是座灰色的實心磚塔,八角十二層,高32米,頂部有一葫蘆形的銅質寶瓶。)



((導游說,這些青銅俑是嚴格按照雷台漢墓出土的銅車馬儀仗俑,整體放大6倍制作的。))



((廣場正中的高台上有座拱門形狀的建築,頂上佇立著“馬踏飛燕”銅奔馬,造型頗為別致,拍了幾張照片。))


精選遊記: 武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