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浪跡”獨行走西北(4):張掖

作者: 長空雁叫

導讀千裡河西走廊的中部的平川上有座城市——張掖。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匈奴後設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5月21日,武威“全聖酒店”也有免費早餐,一間小房,空無一人,幾台餐桌,一部電話,坐等了好一會兒,才發現牆壁上有張告示,原來,必需首先撥打電話叫餐。電話打後不久,一位身穿紅色長旗袍的小姐端盤送來早餐,一碗稀� ...

千裡河西走廊的中部的平川上有座城市——張掖。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匈奴後設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5月21日,武威“全聖酒店”也有免費早餐,一間小房,空無一人,幾台餐桌,一部電話,坐等了好一會兒,才發現牆壁上有張告示,原來,必需首先撥打電話叫餐。電話打後不久,一位身穿紅色長旗袍的小姐端盤送來早餐,一碗稀粥,兩個饅頭,一只雞蛋和一碟小菜,東西雖然平常,但卻能夠吃飽。飯後退房,前往酒店西側的快運客車站,購買了前往張掖的0408次快客車票,45元/人。

快客汽車9:05發車,終點是嘉峪關,途徑山丹、張掖,全程走高速公路,車行頗快。10:00過豐樂、10:23過永昌,大約是在10:40以後,公路右側開始斷斷續續地出現古長城的身影,不過,在很多情況下,它們只不過是戈壁荒灘上的一長串土疙瘩而已。11點進入山丹縣境,綿延不斷的長城開始變得有了些摸樣。大約又行駛了十分鐘以後,長城開始向高速公路靠攏並最終相交,交彙點附近建有觀景台,有人停車、拍照。我們穿越長城,下高速,進入312國道,向山丹縣城進發。夯土城牆又開始在國道的左側陪伴我們前行,烽燧結構頗為完整,距離公路也較近。11:30到達山丹縣長途汽車站,短暫停留後,再上高速公路,繼續在廣袤的戈壁荒灘上馳騁。

行進間突然有人攔車,上來一位中年漢子,還有一對年輕人。中年漢子自稱嘉峪關人,另兩位是兒子、兒媳,他們來自四川,在都江堰創辦一家醫療器械公司,5.12地震當天,公司與住宅全毀,只得重金雇車,將搶救出來的物資連夜運回老家。然而,車子又在路上拋錨,兒媳的身體也欠佳,萬般無奈,只得攔路搭車,先把人送回嘉峪關再做計議。中年人與我同座,交談中得知,他們家在都江堰有三處房產,其中一處完全坍塌,另兩處也成為危房。他用手機拍攝了一張三層樓房的照片,外觀似乎完好,然而,此樓原本卻是五層,下面兩層完全坍塌,這就是他們在都江堰的家。多年的奮鬥結果,轉眼間就化為烏有,這讓中年漢子非常沮喪,一路唉聲嘆氣。我安慰他說,家人一個沒少,這是不幸中的萬幸,而且,財物也搶出兩卡車,日後還可以重頭再來。他也表示說,回老家只是暫時避避,期待國家今後能給些優惠政策,他還要重返都江堰,東山再起。

12:30抵張掖,司機在一處路口把我放下,聲稱這裡距鼓樓最近,我電話預定的金都賓館就位於鼓樓東側。剛一下車,立馬就有一部面的在我身後停下,答應3元送我去鼓樓。順利入住賓館,按照昨日講好的價格,100元/天,預訂兩天,交押金300元。辦手續時聽總台小姐說,馬蹄寺現在還較冷,沒啥可看,聽後難免心中有些擔憂。進入房間後立即聯系總機,開通市內電話,此賓館贈送3元啟動話費,超過才需另外算錢。首先聯系馬蹄寺景區,對方聲稱現在氣候很好,歡迎前來旅游,然後,又給 黃子18 網友所推薦的鞠財師傅打了個電話,預定明日游馬蹄寺和丹霞地貌的包車,他要求250元,我說去年的上海人(網友黃子)只是180,他強調有座公路橋被毀,今年需多繞行五十多公裡,最後以230元的價錢成交。

安排就緒,出去吃午飯,張掖也是一座我事先通過“谷歌地球”與“Mapbar”電子地圖仔細研究過的城市,出賓館向左,沿西街前行,找到明清仿古街,這裡有各式餐館,轉了一圈,決定吃羊肉:烤羊肉串、羊肉炒面片、啤酒,一共20元,吃得很飽。稍事休息後,開始游覽,張掖城區內的主要名勝景點是鼓樓、木塔寺、西來寺和大佛寺,全都分布在古城的西南角,徒步轉一圈,半日足矣。

鼓樓又名鎮遠樓,出金都賓館向左,走幾步路就到,其實,剛才去吃飯時,已匆匆路過,現特意再繞樓一圈,從不同角度觀賞。鎮遠樓始建於明朝,約有500年的歷史,看上去與西安的鼓樓有幾分相似。此樓高30多米,上部三層,木構塔形,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基座為磚砌方形,下有十字洞,分別朝向古城的東街、南街、西街和北街。每座門洞都有自己的名字,按照東、南、西、北的方向,分別為“旭升”、“迎熏”、“賈城”和“鎮遠”。各樓門上方均懸有兩層巨大的匾額:第一層褐色綠字,按照同樣的排序分別為“金城春雨”、“祁連晴雪”、“ 玉關曉月”和“居延古牧”;第二層藍色金字,分別為“九重在望”、“聲教四達”、“萬國鹹賓”和“湖山一覽”。這些題字都有很深的含義,例如,“賈城”、“ 萬國鹹賓”和“玉關曉月”都是面朝西方,這讓我自然而然地聯想起與“西方”有關的“絲綢之路”、“西域”、“ 嘉峪關”、“玉門關”,等字眼。張掖鼓樓是河西地區的名樓,原打算拍張“到此一游”的留念照,但猶豫再三,最終還是選擇放棄,人來車往之地,拉開三腳架、擺POSE、自拍,實在有些招搖。

離開鼓樓,再去看木塔,沿南街直行向南,見民主西街後右拐進入,再一直向西,下午三點半抵達張掖市的中心廣場,這裡好像又叫做東方紅廣場。一條縣府街,將廣場分成兩半,東半邊廣場上懸掛著“再鑄金張掖輝煌”的巨幅匾牌,這是原國家主席江澤民2000年視察張掖時的題字 。木塔寺就位於西邊廣場的盡頭處,前塔、後殿,但寺內並無僧人,大殿已被改為展廳,正在舉辦“奇石”展覽。張掖古稱甘州,佛塔甚多,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之謂,其中,金、木、水、火、土塔最為著名,被統稱為“五行塔”。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如今這五座塔中,唯有木、土塔尚存,金、水、火塔早已廢毀,只剩下史料中的記載。眼前的木塔是座閣樓式的高塔,磚砌塔身,木構外檐,形狀為八面九級,根據塔前的文字介紹,佛主釋迦摩尼涅槃、火化後,得舍利子八萬四千粒,印度阿育王造“阿育王塔(瓶)”,每塔(瓶)置舍利子一粒,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在中國共建16座塔,張掖木塔便是其中之一。這座木塔始建於北周,後來,隋、唐、明、清各代皆有重修,清末原塔毀於大風,現存木塔為民國15年重建。木塔寺免費參觀,但登木塔須購票5元,我是唯一的登塔游人,塔內有段很陡的梯子,看門人再三交代“小心!”。登上塔頂,扶欄遠眺,張掖市內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座高樓,遠近風光可以盡收眼底。

西來寺也在附近不遠處,離開木塔,過馬路(民主西街)向南,就是西來寺巷。16:15抵西來寺,門外正在施工,景點暫停開放,不過,寺院大門倒是洞開,可以隨便進入,只是各殿均有鐵將軍把門,無緣觀賞而已。在寺廟門口與幾位老人攀談,他們說這裡是當地佛教協會的駐地,不收門票,平日裡也是尋常百姓燒香拜佛的場所。

下一個景點是大佛寺,沿西來寺巷南行,見丁字路口向左,橫穿縣府街,進入南城巷,再向前走不多遠,左手側就是大佛寺巷。大佛寺建於西夏,後經明、清兩朝擴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1996年被國務院指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票42元/人,我有老人證優惠,只須21元。大佛寺原本是整個張掖地區最值得一看的景點,然而,我到達時,寺內空空蕩蕩,幾乎沒有游客,工作人員再三抱怨“旺季不旺”。類似這樣的話,我從寶雞一路聽到張掖。據我所知,國外游客不來,主要是因為北京舉辦奧運,大家都打算看奧運,兼旅游,8月份再來,其次也有西藏、新疆事件對旅游市場的衝擊。至於國人不來,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震。

大佛寺建築群呈東西走向,走進大門,迎面是座“佛法無邊”牌坊,造型頗有立體感,昂頭交錯有致,翹翼張翅欲飛,與我國東部地區常見的扁平狀牌坊,有著明顯的差異。兩座亭閣分立於牌坊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再向前行,就是最著名的大佛殿,此殿高33米,面闊9間,據說,其規模僅次於大同華嚴寺內的大雄寶殿,是我國的第二大佛殿。殿內供奉釋迦牟尼的涅槃佛像,佛身長達34.5米,這也是國內最大的木胎泥塑臥佛。不過,目前大殿正在維修,整座建築被腳手架封閉,根本看不清大殿是個啥摸樣。進入大殿內部,首先映入眼簾的也是層層疊疊的腳手架,我只能透過腳手架間的縫隙,窺視大佛的部分軀體,因此,除了感嘆此佛像確實十分巨大以外,其他也看不出太多的名堂。大殿內原有的梁、柱已經朽爛,維修采用“偷梁換柱”的方式,在盡可能保持大殿原貌的前提下,將所有的木質梁、柱統統換掉換掉。工匠既要將封埋於牆壁之中的朽壞木柱取出,再填充入新的結實木柱,又要使繪有精美壁畫的大殿牆壁保持原封不動,因此,“慢工出巧匠”也就在所難免,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說,大佛殿的維修工作已持續了近三年,預定今年十一黃金周時可以完工。

大佛寺的最裡面矗立著著名的“土塔”,與我剛剛攀登過的木塔一樣,這座土塔也是著名“五行塔”中,碩果僅存的兩塔之一,通高33米,覆缽式,始建於明朝,全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與北京白塔寺以及北海公園中的白塔相似,都是喇嘛教的佛塔。據塔前文字介紹,此塔的獨特之處在於,主塔下部兩層台座的四隅,都各有一座小塔,形成別致的八小塔簇擁一座大塔的造型,屬國內罕見。塔旁花壇中的芍藥花盛開,鮮花映襯著古塔, 好似一幅美妙的圖畫。趁著周邊沒有半個人影,支起三腳架,從不同角度為自己狂拍“到此一游”的留念照,只求最終能有一張成功。

土塔北側還有一座“山西會館”,憑大佛寺的門票進入,這是一座長條狀的庭院式建築,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山門,戲台,看台,牌樓,鐘鼓樓,大殿,後樓等。會館創辦於清朝雍正年間,由當時在張掖經商的山西客商們集資修建,然而,明顯年久失修,外觀十分殘破。

離開大佛寺,又到周邊的仿古一條街去走走看看,大約18:30回到賓館,利用房間內的座機,打個市內電話給鞠財師傅,讓他明日8點半來賓館接我。隨後又利用手機短信與已到達嘉峪關的兒子XH聯系,詢問我5月23日應在何刻時抵達嘉峪關?XH要求晚六點半以後,因為他六點下班。如此算來,我只好乘坐下午兩點左右的長途汽車從張掖出發,賓館的退房時間也就應該延遲到中午12點,這是一般賓館的當日最遲退房時刻,然後,還得再找個地方消磨掉多余時光,理想的去處就是附近的甘泉公園。一切都考慮好後,出去吃晚飯,賓館南面不遠處的青年東街上有座“甘州市場小吃城”,過去轉了一圈,因時間已近22點,很多攤位停業,只好買兩個肉夾饃(一共5元),帶回賓館配茶吃。

5月22日,金都賓館的早餐不錯,有好幾樣熱菜,不過,也都是些“低膽固醇食品”,見不到什麼肉類。我有兩份餐卷,本想用多余的一張換幾個餅子,但無奈餐廳只能用餐,不准外帶。8:30出門,又等了一會,才見鞠財姍姍而來,他問起我與上海人( 黃子18 )的關系,我自稱是老朋友,鞠頗為得意地說“上海人”的朋友都會來找他,在我前面已經來過一位深圳女士和一個陝西的四人團隊。

馬蹄寺石窟群位於張掖市以南62公裡的祁連山北麓、臨松山下,出城後一路南行,道路筆直,路面平坦,兩側都是高大的楊樹,汽車開得飛快,這是一部尼桑新車,鞠師傅年初才剛剛將原來駕駛的一部“面的”,鳥槍換炮。不久後,眼前出現了廣闊的戈壁灘,道路也開始緩緩地爬坡,碧空之下,遠山上的積雪散發出耀眼的白光,這讓我突然想起鼓樓南門上的“祁連晴雪”匾額。汽車繼續朝向祁連山進發,雪山越來越近,穿越一條淺淺的河谷後,我們於9:25抵達雪峰腳下的馬蹄寺景區大門。景區的游覽項目包含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第一道門票是40元/人(老人半價),只能游覽千佛洞、領略祁連山風光、觀賞裕固族歌舞表演,如要參觀馬蹄寺石窟,還需另外再購買第二道門票,36元/人(沒有優惠票),因此,我的門票總計是56元(出租車司機無需門票)。再請個導游,又得花費了50元,這其實也是為了能有個“隨行攝影師”,汽車還要繳納停車費5元,如此算來,我的馬蹄寺入門消費一共是111元。

辦好一切手續後,一位衣著華麗的導游小姐登車,帶領我們進入景區。導游自稱格桑梅朵,是藏族,但因馬蹄寺屬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管轄,為推廣裕固族文化,縣裡要求導游們必須穿著裕固族服裝。梅朵介紹說,馬蹄寺石窟群最初開鑿於十六國時期的北涼,因傳說有天馬落腳,在山上留下馬蹄印而得名。這座石窟群規模宏大,包括勝果寺(馬蹄南寺)、普光寺(馬蹄北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共計七處石窟,迤邐三十余公裡,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然而,自從1958年以後,特別是在“十年動亂”時期,石窟群遭到嚴重破壞,除了地處偏僻的金塔寺以外,其他石窟內的佛像、壁畫幾乎損壞殆盡,石窟外的所有建築也蕩然無存。 80年代中期以來,為使千年古剎重煥光彩,當地政府投入巨資,對石窟、佛殿進行修繕。現在,主要可供參觀的洞窟有千佛洞石窟群、三十三天石窟、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等。由於 黃子18 網友曾對一位“梅朵”導游十分稱贊,因此,聽完介紹以後,我試探地詢問,景區內一共有幾個名叫“梅朵”的導游?格桑梅朵說,只她一個,真巧,我又遇到了 黃子18 的熟人。鞠財師傅也說,這是他與梅朵的第三次合作。

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千佛洞石窟群,窟龕依山崖走勢分為南、中、北三段;南、中兩段以洞窟為主,北段是浮雕石塔林。我們率先經過北段,陡峭的紅色砂岩壁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窟龕,它們都開鑿得很淺,裡面是浮雕狀的石塔,摸樣與大佛寺中的土塔相似,梅朵說,這些都是以往僧人的墓地,沒啥可看。我們直接駛往千佛洞石窟群的中、南段,這裡的石窟雖少,但相對而言都比較大、也比較深,開鑿於高高的懸崖之上,與地面有石階相通。很多洞窟被改建成寺廟,洞內開佛龕,造佛像,窟外都有梵剎式的木結構飛檐,遠遠望去就好似座座宮殿高懸於絕壁之上,景觀煞是好看。梅朵說,千佛洞寺廟為明朝萬歷年間始建,1986年又重修,現在是漢傳佛教僧人住持,共有大雄寶殿、站佛殿、觀音殿、藥師殿等殿堂。站佛殿中供奉的站佛為元代石刻,是馬蹄寺景區經歷文革災難以後,碩果僅存的幾處真正古蹟之一。

大約十點,離開千佛洞,驅車前往馬蹄寺,進入馬蹄寺須持景區的第二道門票。馬蹄寺原本為為漢傳佛教寺院,後來逐漸演變成為藏傳佛教,現在是青海東科爾寺的屬寺。一座山林郁秀的山崗,將馬蹄山下的石窟群分為南、北二處:南寺本名勝果寺,寺名為清朝乾隆皇帝所賜,規模較小,且毀損嚴重 ;北寺本名普光寺,寺名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所賜,石窟群包含三十三天石窟、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藥王殿等。我們先經過馬蹄南寺(即勝果寺),沒有停車,因為梅朵說沒啥可看。汽車隨後翻越一座山頂建有兩座菩提佛塔的小山,這裡有一方石碑,表明馬蹄寺石窟群於1996年11月被國務院指定為全國重點文物。站在這裡向西方觀望,一座高達百米的懸崖赫然出現在眼前,崖壁如刀削般陡峭,馬蹄北寺(即普光寺)的石窟群就開鑿於這面崖壁之上,其中,著名的“三十三天”石窟最為顯眼,七層石窟,下寬上窄,整齊地排列在百米高崖上,就像是一座鑲嵌在絕壁中央的佛塔,氣勢磅礡,蔚為壯觀。

汽車直接開到懸崖邊,下車後,沿石階路登高,梅朵帶領我們來到石窟群最北端的馬蹄殿,此窟不大,裡面唯一可看之處就是地面岩石上的馬蹄印,它是馬蹄寺的鎮寺之寶,被封閉於鋼架玻璃罩中。離開馬蹄殿,順著懸崖南行,來到一處巨大的洞窟,這就是藏佛殿。此洞窟構造復雜,窟平面配置似一個“凸”字,由前堂、拜殿、甬道等幾個部分組成,據推測是開鑿於西夏至元代期間。據說古時窟內曾有一高大站佛,腹內藏有白玉菩薩像,藏佛殿之名由此而得。現在,洞內仍有數十座被廢棄的佛龕,只有少數幾座還留有古代佛像的殘跡,其他都是空殼。據梅朵說,原本這些佛龕中都是有佛像的,其中,還有十余尊極為珍貴的元代早期塑像,但在文革時期,不法分子為搜尋佛像肚內的財寶,把所有佛像逐一損毀。1991年,馬蹄寺僧人試圖重塑、翻新佛像,但此舉很快被文物部門叫停,因為,重塑工作不僅粗制濫造,而且,還破壞了一些難得剩下的古代塑像殘留。不過,此窟內的幾幅殘存壁畫倒是頗值得一看,梅朵說,那些都是元代或明代早期的作品。大殿旁有一泉水,夏不溢,冬不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傳說其具有強身健體的八種功德,因而,被當地人稱為“八功德神水”,古時曾有“朝馬蹄必飲八功德水”之說。

最後來到“三十三天”石窟,佛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有座須彌山,山頂中央為釋帝天,四邊各有八天,共計三十三天,它是諸神游戲之處。於是,古人仿照傳說中的天界須彌山,在馬蹄寺的絕壁上開鑿了三十三天洞窟,其含義是只要積德行善,就可以從人間的“三十三天”到達天上的“三十三天”,與諸神共游。藏傳佛教接管後又認為,攀爬三十三天石窟的過程就是寓意人生的解脫之道,其間經歷一段不見天日的黑暗石窟,然後上懸梯,轉身180°,做個“鷂子翻身”,再走過一段天梯,最後才能到達三十三天石窟之頂。這像征著已走完人生旅途,經受過磨難,最終達到了解脫。從下面向高處望去,“三十三天”石窟共有七個層次,但再仔細觀察,它卻又變成為九層,因此,梅朵也將“三十三天”石窟稱為“九重天”,其最高處供奉著藏傳佛教的綠度母菩薩,她是三十三天石窟中的主佛,也是整個馬蹄寺的本尊佛。

11點半離開“三十三天”,重新回到那座建有兩個佛塔的小山,這裡頗像是一座觀景台,向西可眺望馬蹄北寺全景,東側則是風光秀麗的森林、雪山。這裡也是為游人拍照的景點,有兩位專職攝影師,都是梅朵的朋友,當我請求梅朵為我拍照時,一位攝影師主動表示還不如由她來出手,於是,我在這裡拍下了幾張相當不錯的照片。馬蹄寺海撥約3000米,比張掖市區高出近1500米,季節也明顯滯後,已經是五月下旬,但本應在四月裡開放的紫丁香花依舊盛開,還有一種開著淡紫的花朵的蘭草也是遍布山野,梅朵說,那是馬蓮花。我以前只是聽說過馬蓮,但卻從未真正見過,於是,不經意地念了句:“1、2、3、4、5、6、7,馬蓮開花二十一”,沒想到梅朵立即就跟上:“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我驚訝藏族女孩也懂得跳猴皮筋,她說從小就會。梅朵還告訴我,“馬蓮開花二十一”的含義是指馬蓮的花期很短,只有21天,這倒是頭一次聽說。祁連山的植被非常茂盛,森林與雪山相伴,這讓我想起1999年從雲南中甸去德欽時,半途所通過的白馬雪山森林公園。難怪江澤民前主席1992年來馬蹄寺視察時,曾經留下“祁連松柏挺拔俊秀,各族人民情深意長!”的題詞。

下山,來到一處寬闊的停車場,梅朵說,我的門票還包括一場下午三點半的歌舞表演,時間尚早,不妨抓緊時間騎馬到祁連山裡去轉轉。她的任務到此結束,鞠財師傅自告奮勇開車送她回景區售票處,我自行到栓馬場去聯系進山的馬匹。栓馬場有近三十匹馬在守候,立有一塊牌子,前往不同景點的花費都有明碼實價。我選擇去冰川,標價30元,但他們說冰川已經融化,現在要看冰雪只能去臨松山瀑布,那裡地勢更高,冰雪至今尚在,標價40元。我強調是淡季,要求打折,最後講定為35元。11:50騎馬出發,牽馬人是個17歲的小伙子,我一上馬他就向我抱怨,其實目前正是旅游旺季,但不知為何,就是沒人來,20幾匹馬等在那裡,整個上午連個鬼都沒有,我是當天的第一個游客。

騎馬沿一緩坡草甸登山,蒼山疊翠,白雪皚皚,路邊帳篷裡不時飄蕩出悠揚的歌聲,拉馬人說,這是當地“農家樂”餐廳中來了賓客,姑娘們正在迎賓。走到緩坡盡頭,雜樹叢生的草甸逐漸被稀疏的松樹林取代,赤色砂岩形成的高大山崖也開始出現在眼前。繼續登高,松林變得更為高大挺拔,濃郁的樹蔭下還 有尚未融化的巨大冰塊,拉馬人說,這裡就是冰川景點,一個多月前還是冰雪世界。走出松林,眼前忽然開朗,溪水在一大片亂石灘中奔流而下。馬兒只能將我送到這裡,溪水的源頭就是臨松山瀑布,我獨自在亂石中跳躍前進,好在石灘並不太寬,過灘後就有現成的石階路。石階深入山谷,12:50來到山谷盡頭,前方已無路可走,一道潔白冰瀑布高掛在懸崖絕壁之上,這就是馬蹄寺景區的懸崖飛瀑景點。時值初夏,這裡仍有大量冰雪存留,燦爛的陽光下,白色的冰雪與赤色的砂岩相互映襯,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空蕩蕩的山谷中只有我一人,四處走走,拍拍照片,逗留了大約一個小時。13:30左右,牽馬人跑到山谷裡來尋我,他見我久久不歸,還以為是出了事情。兩人一道返回馬兒等候處,騎馬下山,再途徑那些“農家樂”帳篷時,裡面的歌聲依舊此伏彼起,牽馬人告訴我,按照當地少數民族的習俗,貴客登門要唱迎賓歌,客人喝酒,要唱勸酒歌,客人離去,還要唱送客歌。與拉馬生意的蕭條相比,這些“農家樂”餐廳卻是很火爆,有些帳篷外面停放著三、四部越野汽車。

14:30回到拴馬場,立即到停車場找到鞠師傅,驅車返回縣城去吃午飯。行駛大約一小時後,抵達甘州市場小吃城,特意要了 黃子18 推薦的炒菜搓魚面,每人一大碗“面魚”,外加兩大盤炒菜,還有面湯,我一共付出12元,飯店老板與鞠師傅相識,估計是給了些優惠。飯後鞠財找我商量,他的一個朋友也想去雅丹,問能否順便捎上。其實,車上多坐一個人與我並無不便,於是滿口答應,只是強調此人必須真的是他朋友,不能變相拉客,否則,我就成了“傻帽”。車開到一處路口,上來一位女士,她真的與鞠財很熟,好像是同學。我試探女士是否會用數碼相機?答曰“沒問題!”,這讓我很高興,鞠財的攝影技術實在不能恭維。

丹霞地貌景區位於張掖城西40余公裡,是臨澤、肅南兩縣的交界之處。景點分為兩處:一處是政府開發,設施較完善,但同行的女士曾去過,說是不甚好看 ;另一處為私人開發,可以深入丹霞腹地,也就是我們今日要去的地方。17:00左右抵達景區,公路邊有條土路,樹叢中掛塊牌子“丹霞景區由此進入”。我們駛上土路,來到一家農舍旁,有位雷姓女孩上前收取10元過路費,然後打開路障,讓我們穿越她家的菜園,駛向一片荒涼的土山。山間道路十分簡陋,是雷家人自己出資興修的,汽車顛簸前行,農田、樹木逐漸消逝,我們進入了幾乎寸草不生的荒漠丘陵,眼前都是或高、或矮的灰色土丘。行駛約一公裡後,灰色土丘之間突然出現一座紅土大山,從半山腰處往下,紅、橙、黃、藍色的水平條紋層層疊疊,一直綿延到山腳,脈絡非常清晰。鞠財說,這裡是景區的一號景點,當年的“上海人”就是陶醉並止步於此,其實,前面的景色更漂亮。我們沒有停車,繼續前行,大約再行駛一、兩公裡後,進入“丹霞地貌”的腹地,放眼所及,到處五彩斑斕,紅、黃、橙、綠、白、灰、黛青、暗褐等多種顏色的紋理,或順山勢波浪起伏,或從山頂斜插到山腳,好似絢麗的緞帶,在四周山間飄舞,讓我們仿佛是置身於一片童話世界之中。眼前場面之壯觀、氣勢之磅礡、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艷麗,著實令人嘆為觀止,這就是景區的2、3號景點。然而,看著眼前的景像,我突然對所謂的“丹霞地貌”產生了困惑,我曾見過很多典型的丹霞地貌,例如福建的武夷山、冠豸山,以及江西鷹潭一帶的山丘,那裡都是紅色砂岩經長年風化和水蝕而形成的崖壁、方山、石堡、石柱、石橋等,造型雖然千奇百怪,但色彩卻只有紅褐色一種。眼前的“張掖丹霞地貌”則完全相反,雖說色彩變化萬千,但卻沒有任何造型奇特的石峰,全部都是平緩、低矮的土山,是一大片夢幻般的彩色丘陵。

18:00離開“彩色丘陵”,回程路過一號景點時停車觀賞,我登上一座當年“上海人”也曾登臨過的小山眺望,很明顯,這裡是丹霞地貌的邊緣,其特點是灰色的土山與彩色丹霞丘陵雜處。遠處還依稀可見另一處彩色丘陵群落,同車的女士稱,那裡就是當地政府開發的丹霞景點,她曾經去過。

大約19:00回到金都賓館,付鞠財車資230元。晚餐照樣是去“甘州市場小吃城”,又轉了一圈,想吃雞肉墊卷,但人家說分量太大,一個人吃不了,只好改吃山丹“炒撥拉”,其實就是辣椒炒牛、羊雜碎,頗辣,外加一瓶啤酒,一共11元。晚十點接到兒子XH手機短信,問我明日何時抵達嘉峪關。

5月23日,吃罷賓館的免費早餐,沿西街西行,到張掖長途客車西站去了解赴嘉峪關的車況,由於XH是六點下班,希望我最好在六點半以後才到達嘉峪關,於是購買了14:00發車的0050次快客,55.50元/人。購票後聽車站工作人員講,所謂的“快客”其實並不走高速公路,而且,從張掖始發嘉峪關的長途汽車都不走高速,因為,沒有那麼多直達嘉峪關的旅客,班車只能走312國道,依靠沿途上下些旅客來平衡成本,若是一定想走高速,就只能自己到高速路口去守候從蘭州方向開來的過路車。

買好票,沿北水橋街向東行,步行回賓館,10:43見到一座馬可波羅塑像,據說這位歐洲旅行家曾在張掖停留過很長時間,留下頗多記載。馬可波羅塑像旁的街道被稱為是張掖的“歐式一條街”,但建築物都很一般,看不出多少歐式風味。再向前行就是甘泉公園,然後轉向南,經明清仿古街,再轉向東,經過鼓樓回賓館。在房間內休息、整理行裝,接近12點時退房、收回押金、將拉杆包存在總台,然後,輕裝步行到明清仿古街,吃了一碗牛肉面(3.5元)。甘泉公園就在明清仿古街的北端,飯後去那裡小憩,獨自坐在湖邊樹蔭下發呆。張掖是個大漠中的綠洲,有一湖清水實屬難得,能獨坐這裡看看湖邊垂柳、雨燕飛舞,也有些怡然自得之趣。13:30離開公園,步行回賓館,取回拉杆包,立即打的3元赴長途西站。

汽車正點發車,但走沒多久就停在張掖農墾局門前等客,據說張掖本地人都是到這裡來搭車。停了大約半個小時後,終於再次出發,走312國道,向嘉峪關前進。與沿途“不食人間煙火”的高速公路不同,國道的特點是不時地穿鎮過鄉,旅客上上下下,行車速度頗慢。在一個鎮上,司機甚至下車休息,坐在路邊的冷飲店內與老板聊天,把整車旅客都涼在車上(在此處並無任何旅客上下車)。我感到甚為不解,一位同車的福建老鄉告訴我說,這就是甘肅長途汽車的特色,他來隴打拼已有三年,一開始也對西北生活的慢節奏頗為稱奇,不過,現在已經是見慣不怪了。這位老鄉是長汀人,大學畢業後應聘廈門一家生產汽車配件的公司,駐點蘭州,負責該公司產品在甘肅、青海、西藏地區的銷售。由於是難得遇到老鄉,他顯得非常激動,特意調換位子與我同坐,一路上給我介紹甘肅的風土人情。這位年輕人非常欣賞雄渾、蒼茫的河西大漠,對甘肅人的淳樸、善良也贊不絕口。交談中,滿口都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之類的詩句。而且,還一再聲稱,相比於家鄉福建,他現在更喜歡甘肅。我問起個人問題,他說相比於廈門MM,他現在也是更喜歡西北姑娘。我看他個頭不矮,是個帥哥,月進五千元的收入在西北也算是不錯的待遇,猜想一定有不少蘭州MM在追他。然而,他卻是滿臉凄涼地表示,終日裡東奔西走,結交的都是些生意上的朋友,很少能有和女孩子單獨接觸的機會。我只好用“可遇不可求”來安慰他,勸他耐心等待,也許不久後就會有一位夢幻中的西北MM,悄然地來到他的身邊。兩人一路聊天,不知不覺已是下午六點半,汽車停靠在酒泉車站,這位年輕朋友該下車了,他一再表示能與我同行非常愉快,還留下手機號碼,希望日後能在廈門相見。

同車的旅客幾乎都在酒泉下車,我正在慶幸可以坐得寬松一些,售票員又從站上招攬來一大群從酒泉前往嘉峪關的旅客,把整個車廂又坐得滿滿的。嘉峪關距酒泉只有約20公裡,中間還有條高速公路,汽車開得很快,不一會就到達嘉峪關,停靠在的市長途汽車站(位於蘭新西路六岔路口)。下車後,立即打的赴華電賓館,七點左右與老兒相見,XH在此賓館包下一個標間,按照50元/天的價格付月租。晚上由XH給我接風,在賓館附近的富強市場餐飲大排檔吃燒烤、啤酒、拌面。XH是這裡的常客,與老板很熟,飯後我要付錢,他說“不要讓我這麼沒面子!”。



(眼前的木塔是座閣樓式的高塔,磚砌塔身,木構外檐,形狀為八面九級)



(很多洞窟被改建成寺廟,洞內開佛龕,造佛像,窟外都有梵剎式的木結構飛檐,遠遠望去就好似座座宮殿高懸於絕壁之上)



(騎馬沿一緩坡草甸登山,蒼山疊翠,白雪皚皚,路邊帳篷裡不時飄蕩出悠揚的歌聲)



(紅、黃、橙、白、灰、黛青、暗褐等多種顏色的紋理,或順山勢波浪起伏,或從山頂斜插到山腳,好似絢麗的緞帶,在四周山間飄舞,讓我們仿佛是置身於一片童話世界之中。)



(張掖是個大漠中的綠洲,有一湖清水實屬難得,能獨坐這裡看看湖邊垂柳、雨燕飛舞,也有些怡然自得之趣。)


精選遊記: 張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