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在麗江

作者: belinda741

導讀去年十月,辭掉工作之後,我興衝衝的背上背包,踏上了去麗江的旅途。並不是第一次去了,兩年前春節的時候,曾經和一個朋友走馬觀花了一趟,只是那時,苦於假期太短,只能在麗江浮光掠影一番。然而,這一次,是大大不同了,恢復了自由之身,又有些許積蓄,可以悠悠閑閑地在麗江待上一段日子,也許,還能有點什麼艷遇呢,呵呵。十月十二號吧,在經過了一夜火車� ...

去年十月,辭掉工作之後,我興衝衝的背上背包,踏上了去麗江的旅途。並不是第一次去了,兩年前春節的時候,曾經和一個朋友走馬觀花了一趟,只是那時,苦於假期太短,只能在麗江浮光掠影一番。然而,這一次,是大大不同了,恢復了自由之身,又有些許積蓄,可以悠悠閑閑地在麗江待上一段日子,也許,還能有點什麼艷遇呢,呵呵。十月十二號吧,在經過了一夜火車和一天汽車的奔波之下,我終於在暮色中再次進入了讓我念念不忘的麗江古城。因為是淡季,住宿很便宜,我住在古城中的香格裡客棧,一人住個三人間,很干淨,才15元一晚,比起春節時狂貴的價格,我真是心裡樂翻了天。出去胡亂吃了一點,逛了一會兒,因為挺累的,就回客棧休息了。

好幾天都在古城裡轉悠,人也不太多,每天都是陽光燦爛。古城裡各式各樣的吃的也很多,而且很便宜,我這個讒嘴貓自然要偷著樂了。

在麗江吃的第一頓白食

古城裡有一家四川面館賣宜賓燃面。所謂“燃面”,就是面條撈起來之後,瀝干水,拌上辣椒油、花生末等調料調和而成,面湯另外上,吃一口,辣爽了,香極了,感覺喉嚨在燃燒,“燃面”大概也是由此得名吧。當然,做面條的師傅說那辣椒油很容易點燃的,那又是另外一種說法了。我愛吃辣,故而很喜歡這裡的燃面。也不記得晃悠到第幾天了,中午時分,我又一個人晃到這裡來吃燃面。小面館裡人很多,和我同桌吃面的是兩個小伙子。一個胖胖的,長得很開愛,而另一位高高瘦瘦,很斯文,都不像本地人。兩個人盯著我的面看了半天,我則自顧自狂吃不已,辣得臉紅冒汗。終於那位胖胖的小哥忍不住問我:“小姑娘,你吃得是什麼面啊?”

“燃面!”

“我們也來一碗吧。”

最終,他們兩人的一碗燃面還是沒有吃完,因為太辣了(對他們而言)。我們於是攀談起來,胖胖的那位姓胡,我叫他胡哥,而另一位是畢哥了。胡哥是從廣州來旅游的,到了麗江便愛上了這裡悠閑的生活,於是辭去了廣州的高薪然而也是高壓的工作,到麗江來生活,自言渾渾噩噩在麗江飄了四五個月了。胡哥講得一口流利的日語,平時偶爾也帶帶團,充當日語導游,掙點外快。畢哥則是從桂林來的,到麗江也住了好幾個月。他們兩人也是萍水相逢,所謂“臭味相投,惺惺相惜”,遂成莫逆之交。

在兩人的盛情邀請下,我去了他們的小院。小院就在四方廣場邊上的小巷裡,靠街的是兩層小樓,租給別人開店,從狹窄的小門進去,豁然開朗,是典型的納西四合院的樣子,院子前後各是兩層雕梁畫棟的小木樓,而兩邊則分別是廚房和花壇。院子裡住了大概十個人,都是像胡哥這樣來自五湖四海而終於又漂到麗江的年輕人,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很好玩,很散漫,也很友愛。

晚飯自然也在胡哥那裡噌了,開了一大桌,擺在院子裡,很豐盛的晚餐,還有畢哥最拿手的桂林啤酒鴨,一群人在星光下大吃大喝,怎一個“爽”字了得。

把酒小磨房

小磨房,其實並不是一個磨房,而是一家別有情趣的小客棧。小磨房的主人,也屬於漂一族,從昆明漂到麗江,仍然是愛上這裡寧靜的生活,於是租下一間小院,稍事休整,小磨房客棧便開張了。客棧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可是客棧前面的那塊院子,恐怕在麗江也找不出第二個了。院子枕河而居,並沒有牆,先得要過一座小小木橋,然後拾級而上,進得柴門,邊上是一座小小涼亭,院子是較為平整的地面,邊上種滿花花草草,一棵大樹遮去小半個院子,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腳下便是潺潺流水,更奇妙的是,水流到這裡,因為有落差,竟形成一個小小瀑布,水聲和著清風、明月,真是相看兩不厭。

能夠來到這樣的妙處,還是因為結識了阿芳姐的緣故。阿芳姐是土生土長的麗江人,並且有一半納西族的血統,納西話自然也講得順順溜溜。阿芳姐應當也算是當地人中的一個異類吧。她大概三十多歲,走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世面,但是最終回到了故鄉,在一家旅行社做外聯,也許還是四方廣場上橋咖啡的老板(只是我猜測),很爽朗的一個人,在麗江交游甚廣,小磨房的老板即是她的朋友。

托著阿芳姐的福,我才知道麗江竟然有如此悠然的地方。我們運氣很好,晚餐正好趕上紅燒野兔(好像有點殘忍呢,不過味道一級棒),六、七個人坐在涼亭裡,大啖佳肴,把酒傾談,那種感覺覺得陶淵明再世也不過如此,只不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要改成“把酒小磨房,悠然見雪山”。

玉龍雪山下的午餐

在麗江最有意思的活動就是騎車去玉湖了。

玉湖村座落在玉龍雪山腳下,因村子上方有一個美麗如玉的小湖泊而得名。其實玉湖村本身也很有名,第一個將麗江、東巴文化介紹到全世界的西方人洛克博士,就曾經在玉湖村居住了二三十年,直到解放前夕才離開。至今村子裡還有他的故居,已經辟成展覽館,展示當年他所使用過的物品及當時的風土人情。

雄偉的雪山、美麗的湖泊、古老的村莊,還有洛克博士的傳奇故事,自然深深地吸引了我和一幫在麗江認識的朋友。於是大家租了山地車,一行六人,在阿芳姐的帶領下,興奮地上路了。才剛出城,因為太興奮,結果隊伍中兩輛自行車相撞,其中一個額頭撞破,眼鏡摔壞,耽擱了好一陣。不過大家最後仍然是豪氣衝天地上了路。出了城,一條柏油馬路向遠處巍峨的雪山伸展開去,路的兩旁是大片的平原草地,再遠處,便是群山環抱,潔白的雲朵在高原的青山上投下美麗的身影,湛藍的天空映襯著雪山、草地,看得人都要醉了。呼吸著早晨清冽的空氣,我在加把勁騎著車。我們的車隊就這麼前前後後行進著,一路上碰到很多老外,也是騎車,也許是去白沙吧,大家互相打招呼。

騎了快兩個小時,終於快到雪山腳下了,因為一直是上坡路,一路上的狀況只能用三個字形容:“累慘了”。到了山腳下,從柏油路轉到旁邊一土路,路邊上有一大片平整的草地,是個天然的停機坪,據說當年洛克乘的飛機就是在這裡降落的,後來我們在洛克故居果然看到了飛機停在這草地上的照片。因為是在雪山腳下,風特別大,清冽清冽的,吹得人生疼。還是上坡路,而且坡度更大,實在太累了,看到旁邊有一片矮小的林子,大家立即把車一扔,橫七豎八地在路邊躺了下來。抬眼望去,雪山就在眼前,可是,玉湖呢?阿芳姐給我們打氣說,就快到了。於是大家又振作起來,艱難地推車前行,已經騎不動了。路上遇到一納西老太太,背著一大捆柴,滿臉的皺紋,走得還挺快,見到我們則很好奇地笑著,雪風吹起了她的白發,讓我們非常感慨。

指著前面的一排房子,阿芳姐告訴我們玉湖到了,那是接待站。這時候,已經沒有人關心湖在哪裡,大家最迫切的問題是有沒有吃的。這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一幫人東倒西歪地走進接待站,這還是個挺大的院子,有客房、餐廳、會客室等設施,雖然比較簡陋。那天,只有我們這一批游客,大家第一件事就是衝進餐廳,叫大師傅來做菜。價格還算公道,點了一桌子的菜,雖然都是家常菜,可是覺得好美味哦,尤其是酸菜土豆,讓愛吃土豆的我連舌頭都想吃下去了。這一頓午餐真是風卷殘雲直到酒足飯飽,都顧不上看窗外的風景了。

午飯後,大家心滿意足地在阿芳姐的帶領下向玉湖進軍了。順著院子後面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大概走七八分鐘,轉過一個山坳,哇,玉湖終於出現了。真是碧綠如玉的湖水,清可見底。靠著山邊有一道飛泉直下,看得人心曠神怡,覺得一天的勞累真的很值了。玉湖邊有幾棵千年老樹,散落著些許香火,大概也成了人們朝拜的對像吧。順著飛瀑流泉邊上開鑿的石梯往上登,不多久就來到一小小廟前。這座廟叫太子廟,正好位於瀑布的正上方,而瀑布的流水則來源於廟裡面的太子洞。太子洞裡是幽幽的泉水,據說很多人到這裡求子,喝了太子洞的水之後很靈驗的,經常有人過來還願。於是大家狂喝起來,倒不是因為要求子,而是累了半天,實在很渴了。不過,呵呵,也許真的很靈哦。廟裡面並沒有和尚尼姑長年駐守,聽阿芳姐說,只有廟會的時候會有人守著。不過並不破敗,也還干淨,大概下面接待站的人常常來打掃吧。

從太子廟後面的隱隱沒在草叢中的石階梯繼續向上登,山路又險又陡,一轉身,發現身旁石壁上有朱筆寫的“玉柱擎天”四個大字,字體遒勁,頗有功力。據說是清朝末年一當官的跑到這裡來有感而發的。意思是玉龍雪山就像大柱子一樣撐起藍天,乍一看,還真是那麼回事。再往上走,從一個洞裡鑽出去,到了一個小小的平台上,就沒路了。不過,站在頂上極目遠眺,風光盡收眼底,麗江壩子被群山環繞,而我們就站在玉龍雪山綿延過來的山坡上,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下得山去,又到下面玉湖村走了走,天就快黑了。騎車回去,倒是很順溜,一路下坡,幾乎不用蹬車,一個小時就回到麗江城了。這一天,雖然累,可是很爽,很值,而且,我又白吃了一頓午餐。他們堅持不讓我付帳,我只好作罷。誰讓我是單身上路的女生呢?呵呵…

在麗江的十幾天中,結識了很多朋友。豪爽熱情的阿芳姐,漂在古城的胡哥,深圳的小魚,一起泡吧的一群以色列青年,老是在SKURA (櫻花屋)晃悠的美國老頭,還有騎車環游世界的比利時兄弟(太帥太Cool了),從馬來西亞獨自來旅行的女孩子華容… 旅途中結識的太多太多的朋友才是讓我真正難忘的回憶。

麗江,就像一個充滿自由氣息的小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們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裡,又帶著不同的感受離開。而麗江,這座歷經千年的古城仍然延續著她不變的靈魂。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