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運”游(22)——口外八廟(一)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外八廟是指環繞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東面和北面,武烈河兩岸和獅子溝北沿的山丘地帶的一組規模宏偉的皇家寺廟群。 這些建築群陸續建於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是清代喇嘛教的中心之一。 當年有八座寺廟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於北京喇嘛印務處注冊,並在北京設有常駐喇嘛的“辦事處”,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統稱“外八廟”(即口外八廟之意)。 在這裡可以瞻仰西藏布� ...

外八廟是指環繞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東面和北面,武烈河兩岸和獅子溝北沿的山丘地帶的一組規模宏偉的皇家寺廟群。

這些建築群陸續建於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是清代喇嘛教的中心之一。

當年有八座寺廟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於北京喇嘛印務處注冊,並在北京設有常駐喇嘛的“辦事處”,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統稱“外八廟”(即口外八廟之意)。

在這裡可以瞻仰西藏布達拉宮的氣勢、瀏覽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雄奇、領略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風采、欣睹新疆伊犁固爾扎廟的身影,還可以看到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漢、蒙、藏文化交融的典範。承德外八廟建築雄偉,規模宏大,反映出清代前期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的成就。

1982年,外八廟作為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1994年12月,“外八廟”同避暑山莊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避暑山莊. 外八廟. 大清全盛圖)

【建造背景】

清朝初年,中國藏傳佛教在我國蒙、藏地區(包括青海、新疆)勢力強大,教徒信仰虔誠,佛經教義是蒙、藏人民的精神支柱。喇嘛教上層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著地方政權,經濟上彙聚著大量財富,文化上掌握著經堂教院。清政權為加強對北疆的統治,鞏固國家統一,對邊疆各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政策。“懷柔”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蒙藏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習俗為治”的方針。乾隆說:“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反映了清統治者以順應少數民族習俗、尊重蒙藏上層人物宗教信仰的策略,來實現密切地方和中央政權的關系,鞏固國家統一為目的的戰略思想。

避暑山莊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駐蹕使用以後,皇帝每年秋彌前後均要在此長期停住,消夏避暑,處理軍政要務。由此而來的大批蒙藏等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每年都要到承德謁見皇帝,參加慶典。借此,清廷便在承德大興土木,建造寺廟,為前來的上層政教人物提供瞻禮、膜拜等佛事活動場所,功能上同避暑山莊相輔相成,互為補遺。

【建造過程】

從康熙五十年(1711年)開始到道光八年(1828年),清廷在今承德市市區及灤河鎮一帶敕建寺廟43座。其中,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有30座,避暑山莊內有16座:珠源寺、梅檀林、彙萬總春之廟、水月奄、碧峰寺、鷲雲寺、鬥姥閣、廣元宮、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靈(山神廟)、法林寺、靈澤龍王法、西峪龍王廟、湧翠岩、上帝閣。山莊西部(今灤河鎮)兩座:穹覽寺、琳霄觀。山莊東北部12座: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普佑寺、安遠廟、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殊像寺、羅漢堂、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其中,羅漢堂、廣安寺、普樂寺三個廟,朝廷“向未安設喇嘛”,由內務府管理;而溥仁寺、溥善寺、安遠廟、廣緣寺、普佑寺、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9座廟設8個管理機構(普佑寺附屬於普寧寺)由朝廷派駐喇嘛,京師理藩院管理並逐月按人數由理藩院發放餉銀,清正史文獻將這9座寺廟稱“外廟”,後俗稱外八廟或熱河喇嘛廟。

外八廟中:

溥善寺(後寺)今已無存。

溥仁寺. 廣緣寺. 殊像寺. 現不對游客開放。

外八廟中開放的四座寺院是:

安遠廟 (伊犁廟) 10元

普寧寺 (大佛寺) 50元 附: 普佑寺 20元

須彌福壽之廟(班禪廟 ) 30元

普陀宗乘之廟(小布達拉宮) 40元

不是外八廟亦開放的寺院是:

普樂寺(圓亭子) 30元

總的票款是180元。

各寺廟門票單賣。

避暑山莊票務處賣一種聯票:200元. 避暑山莊(含以上山莊外的六座寺廟),五日內有效。

寺廟開放的時間多為: 08:00——18:00 (夏季).

我的三天行程是:

2008-09-29. 游覽了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廟。

2008-09-30. 游覽了溥仁寺,普樂寺(非外八廟),安遠廟,普寧寺(附普佑寺),廣緣寺。

2008-10-01. 游覽了須彌福壽之廟。

根據本人敘述習慣,將2008-09-29.的游記放在2008-09-30.之後了。(獅子溝景點單列了)

2008-09-30.

早06:30起床,洗漱後出門,漫天濃霧,能見度六.七十米。

沿車站路西行,到承德大橋前(河東),轉向北,沿東環城路一直走.......

霧氣越來越濃,能見度僅十余米了,路東飄過一團黑霧,煞氣襲人!!!

我忽然醒悟:這應是霧裡的羅漢山。

......

霧漸漸淡了,在路邊小攤解決早餐。

在15路喇嘛寺站點附近,路東有一條4—5米寬的通向喇嘛寺小學的路,向東直走。

走了近300米,路到了盡頭,分向南北;向南行,小路的西邊就是外八廟裡建造最早的溥仁寺:



(溥仁寺文保碑)

現在的時間是: 08:00.

一、歷史背景

提倡和推祟藏傳佛教,是清王朝的一項傳統政策。

康熙即位後,奉藏傳佛教之黃教為國教,采取了“因其教、不易其俗”和 “俗習為治”的政策,以增強同邊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鞏固邊防。

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在今河北省承德地區設置了木蘭圍場,並於每年秋季率領宗室親王,滿、漢、蒙古等民族王公大臣行圍射獵,借以訓練軍隊,密切同蒙古、藏等民族的關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爾首領噶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發動叛 亂。喀爾喀蒙古三部在藏傳佛教領袖哲布尊丹巴的率領下投歸清政府。

自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三次率軍出塞,徹底平息了准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的叛亂。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 熙同喀爾喀蒙古三部王公貴族在木蘭圍場西北50多公裡的多倫諾爾以“賜宴”的形式舉行會盟。多倫會盟期間,康熙應諸部王公貴族之請,在多倫諾爾建彙宗寺“以彰盛典”。通過多倫會盟及平定噶爾丹叛亂,康熙深知塞外熱河的地理位置重要。

自1703年,康熙在熱河興建行宮,1711年,更名為“避暑山莊”。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正值他60大壽。各部蒙古王公貴族120人前來山莊“奉行朝賀”並“不謀同辭,具疏陳懇”,敬獻白銀20萬兩一致上書懇請修建寺廟為康熙祝壽。康熙遂在山莊外武烈河東修建了溥仁寺、溥善寺兩座寺廟。博仁寺只用白銀10萬兩,其余銀兩用於溥善寺建造。

溥仁寺是外八廟中建成最早的,也是外八廟中現存的唯一康熙時建造的寺廟。

因溥仁寺位於溥善寺之南,俗稱前寺,稱溥善寺為後寺。

溥仁寺建成後,設達喇嘛、副達喇嘛、蘇拉喇嘛、得木齊及格思貴等喇嘛60名。由清政府定期發給錢糧,一如官員之薪俸,此寺由八旗官兵守護。當年清朝皇帝每到避暑山莊時,都要率領王公大臣及各民族首領到寺內拈香瞻禮。每逢農歷三月十八日康熙壽辰時,喇嘛還要舉行盛大的誦經法會,為皇帝祝壽,為國家祈福。

隨著清王朝的衰敗,溥仁寺日漸傾覆。

在軍閥統治熱河時期,拆毀了配殿、廊廡、僧房百余間。

日本侵略軍又拆毀了山門、鐘鼓樓,並將寺內文物洗劫一空。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多次撥款對溥仁寺進行搶修。

1982年,溥仁寺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1987年起對此廟進行了全面整修,同時修復了殿堂內的文物。

二、建築形式

溥仁寺建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位於武烈河東岸,坐北朝南,南北約250米,東西寬130米,占地面積32500平方米,是外八廟中中等規模的寺廟。

溥仁寺的平面布局是漢式“伽藍七堂”。

“伽藍”:為“僧伽藍”的略稱,“七堂”指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東配殿、西 配殿、大雄寶殿。“伽藍七堂”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後轉為包括土地、建築物等在內的寺院的總稱。

博仁寺自南向北的中軸線上排列著山門、天王殿、慈雲普蔭殿、寶相常新殿,兩側為鐘樓、鼓樓、東西配殿、僧房等。

博仁寺是純漢族寺廟建築式樣,只是在佛像布置、天花圖案和個別內外裝修上具有一些藏傳佛教的內容。

三、景觀介紹

1、山門

山門由正門和東西掖門組成。

正門是一座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據歇山布瓦頂建築。門楣上嵌有康熙親題的滿、蒙、漢 三種文字的“溥仁寺”石到匾額。

“溥仁”意為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能得到皇帝的仁愛。



(溥仁寺山門)



(溥仁寺山門.掖門)



(山門匾額)

這座寺廟與眾不同的是山門兩側沒有石獅子,而設置了兩塊聖旨牌。山門內原有兩尊護法金剛。

康熙、乾隆年間,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二日至三十日,喇嘛在此念經,最後一天開山門送草爾、巴靈(魔鬼),以祈國泰民安。

山門內,左右各有幢竿(現僅存夾竿石)。

2、鐘樓.鼓樓

東側為鐘樓,樓內 懸掛著一口康熙五十二年制造的銅鐘,現保存完好。

西側有鼓樓。

待續。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