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紀行(十二)奈良•盂蘭盆節

作者: gz&bz

導讀從嵐山回到市內,我們即刻乘火車趕往奈良。一路上很多停靠站都以寺廟命名,仿佛置身於時間隧道,古樸、神秘的氣息撲面而來。到奈良後,找到預定賓館放下東西就與旅行社接頭,馬上參加了晚上7:30開始的奈良夜景游覽。奈良位於京都南42公裡處,與京都、大阪呈等腰三角形,是日本最早的大規模都城,名平城京,古稱“大和之國”。公元710~784年曾為日本國都,先後有 ...

從嵐山回到市內,我們即刻乘火車趕往奈良。一路上很多停靠站都以寺廟命名,仿佛置身於時間隧道,古樸、神秘的氣息撲面而來。到奈良後,找到預定賓館放下東西就與旅行社接頭,馬上參加了晚上7:30開始的奈良夜景游覽。奈良位於京都南42公裡處,與京都、大阪呈等腰三角形,是日本最早的大規模都城,名平城京,古稱“大和之國”。公元710~784年曾為日本國都,先後有7代天皇在此主政,其歷史比京都還久遠,被稱為日本歷史的搖籃和發源地。整個奈良可以說是一座“歷史博物館”,作為奈良時代的首都和佛教中心“南都”,它已有1280年的歷史,名勝古跡隨處可見。全盛時代的奈良轄區遠比現在廣大,街道布局酷似唐代長安,正中有朱雀大路把城市分為左京和右京,今天的奈良市僅為當年平城京的左京部分,人口36萬。雖然它作為都城僅有短短74年的歷史,卻創造了8世紀日本最輝煌的文明,並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這裡沒有摩天大樓,沒有重工業,沒有高架橋,甚至沒有現代都市繁華喧囂的車水馬龍;這裡有的是文化,積澱了千年以上的文化,在保持著傳統風格、格局的市井中,奈良人過得寧靜,平和。這是奈良游給我留下的深刻印像,我想,這也是它能夠入選世界遺產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兩個多小時的夜游共走了三四個地方,印像最深的有奈良公園的燈火、興福寺通體透明的五福塔、奈良國立博物館和青若山頂觀奈良夜景。幸運的是,我們正趕上日本一年一度的盂蘭盆節(在中國道教稱“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民間稱“鬼節”的陰歷七月十五,於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現成為它僅次於元旦的盛大節日),它又稱“魂祭”、“燈籠節”和“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成為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仿佛是中國上元燈節、清明節、中元鬼節和中秋節的彙總)。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15天(好像並不是國家法定假日),人們都趕回故鄉團聚。此時家家設魂龕、點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陽歷的8月13日前後迎魂,16日送魂,京都的“大文字燒”(在山坡上用燈火組成巨幅醒目的“大”字)是這一活動的頂峰。我們在奈良公園看到的,是廣場上、寺院間、山坡上的萬盞燈籠,與萬頭攢動、身著盛裝的市民,場面委實壯觀。最後,旅游巴士把我們直接拉到奈良市的最高點青若山頂,從那裡俯瞰奈良夜景和節日盛況,感覺確實不同凡響(可惜我拍夜景的技術不行,還是借幾張行家的美圖一用吧)。次日上午,又隨旅游巴士游覽了東大寺,興福寺和日本最有名的春日大社,這三處景點都在奈良公園內。 這是日本最大的公園,長4公裡寬2公裡,面積5.25平方公裡,沒有圍牆,不收門票(進寺廟才收)。園內林木豐茂種類繁多,有大面積美麗的草坪,還有到處可見、閑散游走的梅花鹿。它們溫馴可愛不避游人,據說整個公園內有鹿2000多只,因此又稱鹿園。傳說春日大社主神當年是乘神鹿飛翔而至,因此鹿為奈良神聖的吉祥動物,連交通標志牌都有專門保護鹿的內容。不過這種梅花鹿圍繞寺院散居的形式,估計也是從唐朝舶來的。隋唐時鹿就已成尊貴與權利的像征,許多宮廷有自己的鹿苑,天子在臣子陪同下可在自己的宮廷裡逐鹿,至於是逐鹿天下還是逐鹿中原,就不得而知了。為了防止游人給鹿吃不健康的東西,鹿苑內只允許買150元一小包的薄餅給鹿兒吃。這裡流傳著一句雙關語:シカしかない——這裡只有鹿,因為“鹿”的日文剛好跟“只有”的音一樣。 座落於奈良公園東北的若草山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東大寺,是公元728年聖武天皇派遣唐使後仿中國寺院建築的,當時名為“護國寺”,因位於首都平城京以東,故又被稱作“東大寺”。它是日本佛教華嚴宗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奈良時代的寺院分國家大寺、國分寺及屬於私人寺院的“定額寺”、普通私寺等。國家大寺據歷代天皇、皇室成員“敕願”建造,也稱“御願寺”,如號稱“南都七大寺”的護國、興福、元興、大安、藥師、西大、法隆寺;國分寺即設在各地方首府的寺院;由官吏或貴族修建的私人寺院中,“定額寺”是朝廷承認,管理及維修由國司、造寺與施主共同負責但有定額限制的大寺。)寺院正門“南大門”按中國傳入的天竺式樣建造,門上豎立18根長約30米,直徑約1米的木柱,氣勢宏偉,是日本最大的寺門,有高8米以上的雙體金剛力士像。金堂大佛殿重建於1709年,高49米、寬57米、深50米,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的木構建築,屋頂蓋有13.5萬片銀黑色瓦,兩旁屋脊飾有金色魚尾形裝飾——鴟尾。殿內供奉的奈良大佛“毗盧遮那佛”,僅次於西藏扎什倫布寺的未來佛,為世界第二大銅佛像,於公元747年鑄造,752年舉行開光儀式。佛像身高16.212米、臉長4.844米、眉長1.635米、耳長2.575米、頸長O.795米、大拇指長 1.636米,安座的銅蓮座高3.33米,加上石座總高21.45米,重452噸。當年為鑄造這尊銅佛像,共用熟銅 444,476公斤、金39.2公斤、水銀22O公斤。殿東的大鐘寺建於鐮倉時代,內有公元752年鑄造的高3.86米、直徑2.71米的梵鐘,為日本國寶。大佛殿的前方,左右兩邊矗立著東西兩座七重寶塔,從大佛殿西側的松林拾級而上,就到了戒壇院,當年鑒真和尚被聖武天皇請來講經,第一次開講就在大佛殿前,然後就造了這所戒壇院。戒壇院東邊是二月堂,因每年二月在此舉行修二會(取水節)故名。從這兒可以俯視大佛殿,並一覽無余地眺望奈良市。三月堂則是東大寺最古老的建築,裡面陳列著公元8世紀的雕像。從東大寺出來向南,車行不遠就到了春日大社。坐落在春日山西麓的春日大社,是由公元8—11世紀期間權力顯赫、稱霸一方的藤原氏家族為祭神而興建的。它是全國各處春日大社的總部,與伊勢神宮、石清水八幡宮並稱為日本三大神社。春日大社的建築特征為並立的4個社殿組成的本殿,圍繞本殿的朱紅色回廊與春日山麓的綠色叢林相互襯映。當然,最搶眼的還要數春日大社那蔚為壯觀的數千盞燈籠了。在從“一之鳥居”(神社牌坊)到正殿 1300 米的距離內,參拜道邊排列有約 2000 座石燈籠,是前來拜謁的人們奉獻贊助的。而在寺院深處正殿的回廊上,還掛著約1000 多只吊燈籠,由此可一窺當年信徒們爭相參拜的情形。每年夏季和冬季,神社將舉行例行活動(冬季的例行活動便稱作“萬燈會”),儀式期間,所有燈籠全部點亮,那夢幻般的景觀,令參拜人群流連忘返。原來昨晚我們看到的盂蘭盆節“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輝煌畫卷,就離不開春日大神這數千盞燈籠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春日大社出來乘車調頭向西,沒多遠就來到了興福寺。位於公園西側的興福寺創建於710年,原為當時的統治者藤原氏族的守護寺院,中古時代曾擁有僧兵數萬,政治力量足以主宰鄰縣。寺內主要建築物有1426年建的五重塔,高51米,是僅次於京都東寺塔的日本第二大佛塔,已成為古都奈良的像征和標志。這座塔曾6次遭遇火災,被指定為國寶的現五重塔是公元1426年重新建造的。另外,放置著銅制藥師如來和智慧之神文殊菩薩坐像的東金堂,也作為15世紀的古建築被指定為國寶,還有建於1143年的北園堂。這裡是莘莘學子和其家長們必拜之地,祈求學有所成的參拜客絡繹不絕。走出佛殿,興福寺的放生池——猿澤池四周柳蔭覆蓋,沿著約360米長的徒步游覽道漫步,池中的鯉魚、烏龜清晰可見。到了奈良沒能去看看鑒真是一大遺憾,當年鑒真以66歲的高齡,率20多人乘一艘回國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東渡,終於抵達九州。當時就留居在東大寺,由他設計指導建成的唐招提寺,反映了當時唐朝建築技術的最新成就。他居留日本10年,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公元763年逝世後就安葬於唐招提寺。寺中他的弟子塑造的鑒真干漆坐像已定為日本國寶,是日本美術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只可惜我們預定的奈良是夜游和次日半日游,上午的游覽項目沒有唐招提寺,下午就要乘新干線返回了。中午,和同行了不到一天的團友們告別(下午他們一日游的繼續),導游讓旅游巴士在最近的公交車站把我們放下,說憑旅行社發票可乘任何一趟公交車回奈良火車站。臨下車還告訴我們,如果不是很急著往回趕,附近有一個叫吉城園的日本著名庭院很不錯,有興趣的話可以一游。(這裡的服務特別人性化,導游一路上的服務周到、細致,臨別這一番話讓我們受益匪淺,吉城園看到我們的旅行發票,連門票也沒再收就放我們進去了。)因是臨時動議,所以沒有看資料,當時想,這必是日本幕府時代一位權傾一時諸侯的庭園,因為它無論是規模、檔次還是景致,都堪稱一流!回來查資料才知道,這是在興福寺塔頭·摩尼珠院的遺址上建造的庭園。由日式庭園和附屬的茶屋組成,融春日山、若草山的景色於其中,依山而建,古木參天,從進入庭園開始,隨地勢的升高依次營造了池之庭、苔之庭、茶花之庭三處景觀,沒有人為的界限,幾乎是自然天成,深幽靜謐,層層疊韻,簡直美極了!和我們蘇州園林的小家碧玉比起來,更有著一股耐人尋味的涵蘊,可以說,既有江南園林的玲瓏多姿,又不乏日式園林的素靜淡雅,真的讓我們流連忘返了。



(奈良公園(鹿苑))



(奈良春日大社)



(興福寺五重塔)



(東大寺大佛)



(盂蘭盆節的萬燈會)


精選遊記: 京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