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紀行(十一)新干線•京都

作者: gz&bz

導讀三妹走後,我們不用為了趕時間像陀螺一樣,馬不停蹄地在各大旅游景點之間奔波了。因為時間充裕,可以消消停停慢慢享受假日生活。平日每天到小區的健身房鍛煉,到超市買買菜,然後上上網,晚上散散步,周末再到沒去過的景點轉轉,或者去逛街購物,日子過得挺悠閑自在。這個周末,弟妹在網上訂了去京都等地旅游的散團票和賓館客房,她要陪我出去玩兩天。日本的� ...

三妹走後,我們不用為了趕時間像陀螺一樣,馬不停蹄地在各大旅游景點之間奔波了。因為時間充裕,可以消消停停慢慢享受假日生活。平日每天到小區的健身房鍛煉,到超市買買菜,然後上上網,晚上散散步,周末再到沒去過的景點轉轉,或者去逛街購物,日子過得挺悠閑自在。這個周末,弟妹在網上訂了去京都等地旅游的散團票和賓館客房,她要陪我出去玩兩天。日本的旅行社開展一種散團業務,就是給來自不同地方的散客臨時拼團,每天都隨到隨走,對一個地方的景點做短暫的一日、半日游(不包吃住,只負責游覽景點之間的交通工具、門票和導游)。他們可以做到不同城市、旅行社之間的無縫交接,保證按每一位游客事先預訂的游覽要求,讓你如期完成所有的游覽項目。他們的服務真沒得說,規範,周到,細致,讓你花錢也花得舒服。出發的那天,我們早上不到5點就起身收拾了,因為要到東京火車站乘坐6:25到京都的新干線。5點10分出門去趕5:18的地鐵頭班車,但不知為什麼,那天家門口的地鐵站入口的門沒開,只好攔了的士趕到東京火車站。新干線是日本的電氣化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系統,它於1964年10月1日東京奧運會前夕開通了第一條連接東京-大阪間的東海道新干線(我們此次就走的這條線路),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條載客運營的電氣化高速鐵路。目前日本已有8條新干線,日客運量達75萬人次,列車運行時速可達270~300公裡。由於其列車頭部呈流線型,跑起來如子彈出殼,因此人們形像地稱為“子彈頭列車”。新干線的車票坐席有豪華席(綠色豪華車廂,座位更寬敞舒適,有的還有小包廂和網絡設施,可以在途中上網辦公)、指定席(票面標有座位號,對號入座)和自由席(不標座位號,自由入座,高峰期可能無座)之分,我們買的是指定席。上車後我發現,車廂的布局設施和飛機差不多,十分人性化。座椅可調節角度方便睡覺;書報、垃圾袋和旅行桌在前排座位的後背,使用方便又不占地方;衣帽鉤隱藏在車廂壁裡,用時拉出不用合起來;座位寬敞舒適,且可作180度的自由轉向,一家人或同路人可相對而坐,打牌聊天(回程車只須把車廂座椅向後調轉即可)。雖然車速很快,但運行平穩,啟動、停靠絕無顛簸和不適感。(據說新干線運行40多年來乘車死亡事故為0;包括台風、地震等自然災害引起的延誤在內,平均延誤時間為0.6分鐘,正點率堪稱世界之首。)2個多小時後便到了京都,一出站就和旅行社接頭(他們的接待站就設在每個城市的車站,十分方便),9點多上了觀光巴士,開始了在京都的一日游。有人說,京都是“最日本”的城市,一點不假。 京都舊稱平安京,公元794年日本恆武天皇把國都從奈良遷到這裡,直到1868年明治天皇才把國都遷往江戶(現東京)。國都東遷後,京都城內的皇宮仍然保留,每當天皇登基或舉行大典,仍然要到京都來,所以它又是日本國的陪都。之後平安京改稱西京又稱京都,現分為11個區,面積610平方公裡,人口149萬,為日本第五大城市。“近畿”本指臨近國都一帶,這裡指京都及周邊地區,行政上包括京都、大阪兩府和扒兵庫、滋賀、和歌山、三重和奈良5縣,總面積3萬平方公裡,人口2200多萬。習慣上也把以大阪為中心的地區稱為“關西”,在歷史上與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同為日本的政治中心。舊時京都的平面布局深受中國都城格局的影響,整個建築群呈長方形排列,南北長5.8公裡,東西寬5公裡,以貫通南北的朱雀路為軸,分為東西二京,東京仿照洛陽,西京模仿長安城,中間為皇宮(現稱故宮或御所)。宮城之外為皇城,皇城之外為都城。城內街道呈棋盤形,東西、南北縱橫有秩,布局整齊劃一,明確劃分皇宮、官府、居民區和商業區。名勝古跡多是京都最大的特色,因此有“日本文化搖籃”之稱。除皇宮之外,還有400左右的神道社和1600多個佛教寺院,散處於1200年前設計建築的棋盤式縱橫街道之間,古色古香的寺院和景色秀麗的日式庭院,與現代化建築錯落相間,組成一幅瑰麗的都市風情畫。這裡集中了日本最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被定為國家級重要文化遺產的建築物有1/5在京都,列為“國寶”的建築有38處。京都素有“佛教大本營”之稱,人們常說“京都八百八十寺”,實際上遠不止此,目前京都共有大小寺廟1852座,古剎鐘聲不絕於耳。京都之祭有數百種之多,最有名的是被稱為“京都三大祭”的葵祭(5月15日祈禱豐收),祗園祭(7月祈求祛病消災)和時代祭(10月22日神宮祭禮)。由於當年豐臣秀吉改建京都城時,在市街周圍築起土壘,外側稱洛外,內側稱洛中,此後京都人就把市中心稱洛中,而稱京都四面為洛東,洛北,洛西,洛南。洛中擁有4條河原町、京都站大樓等繁華地段,還有西陣、祗園等古街鎮。我們的時間有限,不可能遍游平安京的所有景點,一天裡主要游了這“佛教大本營”的幾個國寶級景點:清水寺,金閣寺,嵐山和龍安寺。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公元798年建於音羽山上,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總院。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為慈恩大師(相傳為唐僧在日的第一個弟子)創建,曾數度被火焚,現在的寺院建於1633年。寺院山門居高臨下,需攀幾十級台階方能到達,有錐形香爐和石雕獅子雄踞兩側。從正門再上數十台階後方抵達正殿,這建在懸崖邊的大殿,突出於山谷的游廊和殿前懸空的大舞台,由139根高數十米的圓木支撐,舞台之外就是萬仞峭壁懸崖,故日本有成語“清水歌舞”,其蘊義與字面迥異,類似於“破釜沉舟”,表示一種不可逆轉的決心。據說,這兒因環境優美而成為跳樓自殺者的首選之地,江戶時代共有234起自殺事件在此發生,不過生還率卻高達85%,想必是我佛慈悲?從“清水舞台”放眼望去,大半個京都景色盡收眼底,如天氣晴朗,還可遠眺大阪。 清水寺布局威嚴壯觀,結構巧妙,未用一根釘子,被列為日本的國寶建築之一。它的本堂正殿供奉著11面千手觀音立像,每隔33年才開放參觀一次,最近一次開放是公元2000年,所以我們此次無緣禮拜觀音。清水寺周圍的建築有仁王門、馬駐、鐘樓、北總門,寺內則有本堂、經堂、阿彌陀堂、鐘樓、三重塔和奧院(法師圓寂之所及墓園)等。順著奧院的石階而下,就來到一個兩層的石亭,只見有三股清泉順著亭頂三條向前伸出的橫梁傾流而下,人們站在下面拿著長柄水勺接泉而飲。這就是清水寺因之得名的清泉,它的出水口稱為音羽瀑布,水量不大,一分為三,分別代表長壽、健康和智慧,流水清冽,終年不斷,被列為日本十大名水之首。看到有那麼多人排隊等著登上石亭二層,用長勺接飲清泉之水,我們也上去湊湊熱鬧。一開始我心裡還有一點疑惑,水勺就那麼幾只,人人用來喝水衛生嗎?上去以後才發現,原來石亭的後面設有高溫紫外線殺菌裝置!唯精明的日本人才能有如此細致周到的安排。智慧,健康,長壽,誰不渴望祈求?但這裡只能選一,多喝了就不靈驗,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不能什麼都要,因此也沒有十全十美。“音羽瀑布” 的下方,有著名的 “子安塔”,也是一處重要的文化遺產,是祈求分娩順利的。而要祈求婚姻幸福,則要轉到後山半山腰的地主神社,門口的大牌子上就赫然書著“良緣祈願”。這裡有兩塊高約六七十公分,各據神社門前一端的大石頭,據說如果你能閉著眼睛從一塊石頭成功地走到另一塊,就意味著會姻緣美滿。神社和寺廟,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宗教膜拜場所,而在日本,它們常常往一塊扎堆兒,這恐怕是唯有在日本才能見到的景觀。 正對寺門的街道叫清水阪,沿街都是京都傳統的木造住宅,可以看到斑駁的籬笆和從圍牆裡探出的精致屋檐。經過停車場再往前走便是京都老街,街兩旁都是賣點心、瓷器、工藝品和飯店食肆的鋪面兒。坐在旅游車上一路看去,古老的平安京委實有些擁擠不堪了。

第二站到了京都名寺之最的金閣寺,在外國人眼裡,富士山、藝妓和金閣寺,是日本印像的三大典型代表。金閣寺建於1394年鐮倉時代,原名鹿苑寺,最初是對華麗燦爛藝術建築極為偏好的足力義滿(1358-1408,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結束日本南北朝75年對立局面而統一全國)的別墅,死後改為禪宗寺院,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座建於鏡湖池中的三層樓閣,一層為寢殿建築樣式的法水院,二層武士建築樣式的潮音洞和三層中國風禪宗佛教建築樣式的究竟頂,將三種不同建築風格巧妙融為一體,成為室町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二、三層外壁鑲貼純金的金箔,屋頂聳立著古代中國表示吉祥的金鳳凰,耀眼奪目。它與鏡湖池中倒影所構成的畫面,是典型的京都美景。走出金閣寺,就來到全以紅木建成的平安神宮。這是日本三大神宮(伊勢神宮、明治神宮)裡最宏偉的一座,僅神宮外苑就有操場那麼大,地面鋪著厚厚一層白色沙石,丹柱碧瓦的樓閣襯以湛藍的天空,好一幅恢宏的皇室氣派!它1895年為紀念桓武天皇定都平安1100周年而創建,宮內神殿是將當時平安京官廳中心——朝堂院的建築樣式縮小後復原建成的。最搶眼的是位於拜殿左右的蒼龍樓和白虎樓,是經對平安京當時建築嚴密考證後復原建成的,被指定為京都重點文物。我注意到,在那白沙鋪地的宮前廣場到蒼龍、白虎樓的碧瓦紅柱之間,總會有一個身著白衣紅裙和服的女子,在這幅絕美畫面裡作大對角的從容移動,成為你相機鏡頭畫面裡一個重要元素。回來後翻看圖片,覺得那真是不可多得的畫面點綴。在日本,神宮是供奉皇室神器的場所,平安宮前豎立著全日本最大的鳥居牌坊。(鳥居為日本神社前一種類似中國牌坊的“開”字型建築,他們認為鳥是人類靈魂的化身,為防止良莠不齊靈魂的攪擾,故在各神社正門前200米左右處,建“開”字型牌坊為鳥居,使鳥有所居而不飛入神社。據說“鳥居”也是神界與人間的分界,踏入它就表明你已進入神的世界,所有的行為舉止都須特別注意。)每年10月22日的時代節是平安神宮的祭禮,將會有身著各時代服裝方隊大游行的浩蕩場面。中午我們在一家台灣料理店吃面,這是一個30出頭的男人經營的小店,一個櫃台把小小的房間分隔為二,櫃台外是一排固定的吧台座,這樣才可以給後面留下過人的通道,雖略顯逼仄卻也溫馨。面對櫃台坐下後,一邊和店主聊天,一邊就看他在只能容一人轉身的櫃台裡面忙乎,配料,切菜,煮面,調味(大部分是半成品,不用炒作),弄出來的面,中國口味相當地道!不像我們此前吃過的變了味兒(附和日本人口味)的中國料理。1000日元一碗的面,我們吃得很可口。他說自己是學機械的,但就是對飲食烹飪感興趣,所以一個人到這裡來開了個小店。他不拘泥於中國菜的傳統做法,喜歡自己有一些改進和創新,根據顧客的要求因人而異。說起兩岸關系,他顯得很超然豁達,說不管過去、現在怎樣,遲早是要殊途同歸的,畢竟是同祖同宗的同胞,沒有任何語言障礙。到京都不能不去嵐山,下午的旅游景點就是嵐山公園和龍安寺。這裡距京都市區差不多20分鐘車程。車到嵐山大堰川邊停下,大家自由活動。下車處是一條精致的小街,經營京都名產“京果子”(點心的意思)和醬菜的小店一字排開。嵐山公園坐落於保津川溪谷到達平野的位置,由龜山、中之島、臨川寺三個地區組成,大堰川(河)倚嵐山流下,順山腳舒展成一川墨綠,川水波光粼粼,川上一橋飛架,名曰渡月橋。嵐山公園大極了,我們先到右岸的龜山公園看了周總理詩碑,那是總理1919年4月5日游嵐山時寫下的《雨中嵐山——日本京都》,碑刻文字則是1978年11月廖承志的筆跡。 然後過渡月橋來到左岸,沿河岸走了走,就去游著名的天龍寺了。龍安寺屬臨清宗妙心寺派寺院,寺內庭園借龜山和嵐山之景,將貴族文化的優雅和禪宗的玄妙融為一體,是有大雲山之稱的名剎。這座始建於1450年的寺院為日本枯山水庭園最具代表性的園林精品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所謂“枯山水”,就是在無一樹一草一水的庭園內,經過巧妙構思,通過塊石的排列組合、白砂的鋪陳,加上苔蘚的點綴,抽像化為海、島、山、林,幻化出另一種境界,所以稱“空庭”,“石庭”。它占地呈矩形,面積僅330平米,在一片梳理整齊的細白沙上,由左向右點綴了15塊布滿青苔的石頭,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精心布置,按照5-2-3-2-3排列,又叫“七五三庭”。這種布局非常奇特,不管從哪個角度看,總有一塊石頭隱身不見,其寓意可依觀賞人的思想及心境做出不同解釋。它不僅是一種表現藝術,更是一種像征和聯想的藝術,具有禪的簡樸、枯槁、自然、幽玄、脫俗等特征。石庭屬眺望園,故除耙制細石之人外,無人可以邁進。各方游客均在庭園旁的木階和廻廊上坐以參禪,通過聯想、頓悟,思索龍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義。不過說實在的,如我等以獵奇、觀光為主的俗碌之人,真正能夠參禪悟道,領會這石庭之意的怕不多。在龍安寺的東北角,有一座古錢形狀的“手水缽”(淨手處),它巧妙運用漢字的結構藝術,將四邊的字與中間儲水處的“口”組合,就成了“吾、唯、足、知”四個漢字,昭示了“知足常樂”的禪宗教諭。哦,真是一座令人不僅用眼,更須用心來觀賞的庭院。



(新干線子彈頭列車)



(京都平安神宮)



(主姻緣的土地神社)



(清水寺喝清水)



(龍安寺的手水缽)


精選遊記: 京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