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三千裡之邊境城市丹東

作者: 皮皮LEE

導讀8月。自己的生日。厭倦了老套的吃飯,泡吧,收禮物,決定送給自己一次長途的旅行當作禮物。 目的地在7月份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打算,那就是中國的鄰邦---朝鮮。 線路計劃是這樣的:從上海出發先飛沈陽,因為可以買到春秋航空的打折機票,然後從沈陽坐大巴到丹東,在丹東休息一天,參加丹東一日游,然後從丹東坐火車穿過鴨綠江大橋去朝鮮。從朝鮮回來的時候可以去� ...

8月。自己的生日。厭倦了老套的吃飯,泡吧,收禮物,決定送給自己一次長途的旅行當作禮物。 目的地在7月份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打算,那就是中國的鄰邦---朝鮮。 線路計劃是這樣的:從上海出發先飛沈陽,因為可以買到春秋航空的打折機票,然後從沈陽坐大巴到丹東,在丹東休息一天,參加丹東一日游,然後從丹東坐火車穿過鴨綠江大橋去朝鮮。從朝鮮回來的時候可以去東北轉一圈,然後結束這段行程。 去大多數國家你都可以選擇自助旅行,唯獨朝鮮是一個例外,參加旅行團是唯一的選擇。提前在網上聯系好了丹東中青國際旅行社的負責人孫富毅先生,並且在8月4號順利成行。 06年的時候曾經去過朝鮮半島的另一個國家韓國,對韓國的感覺除了覺得購物不錯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新鮮感,而朝鮮卻應該完全是另外一個模樣,充滿了期待。 那就從丹東開始說起我的這段獨自旅行吧。 8月2日生日那天一清早踏上了飛往沈陽的飛機。一切都很順利,飛機也沒有晚點。當天的沈陽溫度才20多度,一出機場就感覺到北方的那種清涼。在機場等待事先聯系好的小車拼車去丹東。走的是沈丹高速公路,一路上車少,風景很美,2個半小時就到丹東了,沿途還路過了鳳凰山。 丹東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中朝界河鴨綠江流經丹東約300多公裡。這次我住的賓館離鴨綠江走過去只要2分鐘,鴨綠江上的中朝友誼橋雄偉地橫跨中朝兩國土地。從丹東火車站坐火車5分鐘就可以到達朝鮮最大的邊境城市新義州。 丹東面積不算是很大,用了半天的時間很快熟悉了這個城市。生日那天,接受著朋友們的短信祝福,一個人在遙遠的千裡之外,感覺也不錯呢。 丹東小城很美,這是鴨綠江給的,一條江,把一座城打扮得如此美麗。船行走在鴨綠江上,我的這種感覺愈來愈被證明是對的。江畔聳立的高樓大廈的丹東城,真的不愧為一座邊境口岸新城。 鴨綠江以水色深碧,如同鴨頭之綠而得名,鴨綠江兩岸以山水秀美而聞名於世。那鋼筋鐵骨的鴨綠江大橋,飄蕩著多少抗美援朝的贊歌,承載著多少歷史使命的重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旋律又響在耳邊。當我登上這座有我美好向往的大橋時,激動地扶欄望著滾滾的鴨綠江水沉思,時空就如同那逝去的江水一般,流去了,永遠地流去了,而歷史卻是永恆地被人們變成了記憶。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派兵入侵朝鮮,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鴨綠江上的大橋成為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1950年11月8日,大橋遭到了美國空軍轟炸機的轟炸,朝鮮一側的大橋被炸毀,丹東一側4孔殘存下來。因此而成為了今天的斷橋。1994年,斷橋作為抗美援朝戰爭遺跡,開辟了紅色經典旅游景區。我在雕塑前凝神而望,仿佛又聞到了當年的戰火和硝煙。歷史是不能忘記的,斷橋的歷史自然給鴨綠江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今天與昨天是那樣近的距離,但,時空已拂去了戰爭的硝煙,留在人們心中的,是一片撒滿陽光的山河。飲一條江水的兩岸人們,珍惜和平美好的生活。戰爭炸斷了橋梁,而不能炸斷的,是歷史永久的記憶。戰火的痕跡在鴨綠江上隨處可見,我們在鴨綠江的河口處登船逆流而上,又見一處斷橋,這座橋是公路橋,也是在朝鮮一方被戰火炸斷,殘斷的橋身,殘存的橋墩,盡管被歲月洗禮,仍舊留存當年的面貌。想必,沒有人去改變它。斷橋留給人們的是昨天的記憶,也是今天的回首,明天的闊步 第2天參加了丹東一日游。首先是去參觀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是我國明長城東端起點。位於距丹東市20公裡處,南臨中朝界河鴨綠江,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距考古專家考證,虎山長城大約始建於500多年前的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上世紀90年代初,經羅哲文等一大批長城專家學者實地考察認定為萬裡長城東端起點,這一發現使我國萬裡長城延長了1000多公裡,使教科書中的傳統說法得以改寫,並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並認定其為明代萬裡長城的東端起點。長城以虎山長城為起點,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陝西、寧夏、最後抵甘肅嘉峪關。 丹東的虎山原名馬耳山,因兩個並排高聳山峰,狀似兩只豎立的虎耳,亦稱虎耳山,至清代演化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平地孤聳,視野開闊,對岸朝鮮的田地、房屋一覽無余。虎山面積四平方公裡,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裡長城的第一個峰火台。站在峰火台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接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 接著我們就去了河口斷橋,又稱鴨綠江上第二座斷橋,是鴨綠江上最早建成的公路橋。它位於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河口東端。河口和朝鮮的青城郡是中朝兩國在鴨綠江上的口岸城鎮。 1941年日本侵略者出於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的需要,指令偽滿洲國和朝鮮當局建造“清城橋”,全橋總長709.12米,橋面寬6米。設22座橋墩,計21孔,於1942年建成。大量的戰略物資和東北特產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被運往朝鮮的西海岸,再裝船運回日本。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這裡也是戰爭的最前哨。1950年10月19日,當時被任命為赴朝志願軍司令員的彭德懷,身邊僅帶了一名參謀,兩名警衛員和一部電台,乘一輛吉普車從這座橋奔赴朝鮮戰場。 聽說毛岸英及中國人民志願軍也是從這座大橋跨過鴨綠江的。 1951年3月29日,美軍出動6批次30余架飛機輪番轟炸,青城橋斷裂了,變成了永遠的斷橋。 今天,河口斷橋作為鴨綠江河口的一處景點,也是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遺跡。 下午去拍攝過《劉老根》的龍泉山莊轉了一圈,然後就回市區了。特地選擇了在鴨綠江邊的濱江大道下車,一個人慢慢順著江邊走,遠處是中朝友誼橋,江邊是丹東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江的對面就是一片寂靜的朝鮮了。三十年前,中朝兩國人民隔江相望,一江兩岸極相似,都是田野莊稼和綠樹,房舍也是以小平房為多,很少見到高層建築。星轉鬥移,三十年之後,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伴隨著經濟發展,丹東越來越有了口岸城市的“味道”。而江的對岸,還是三十年前的樣子。 去TESCO買了點吃的,很早就回賓館休息了,第2天要出發去朝鮮,有點興奮呢。

更多精彩請進

【原創】朝鮮三千裡之 邊境城市丹東 - 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b720731/d75532710.htm


精選遊記: 平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