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運”游(72)——口外八廟(五十一)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琉璃萬壽塔建於方形石台之上。 琉璃萬壽塔塔前有東.西兩座經幢,不知建於何時: (東面的經幢.嘛呢堆) (西面的經幢.嘛呢堆) 琉璃萬壽塔八角形須彌座台基,上裝石欄杆,南面設踏步。 正中以石塊砌成八角形塔心柱,首層四周立石壁,以石拱與塔心柱相連。 東西南北四面辟拱門,其余四壁塑佛像八尊。 由南自東依次為:無量壽佛、不動金剛、大日如來、不動金剛、� ...

琉璃萬壽塔建於方形石台之上。

琉璃萬壽塔塔前有東.西兩座經幢,不知建於何時:



(東面的經幢.嘛呢堆)



(西面的經幢.嘛呢堆)

琉璃萬壽塔八角形須彌座台基,上裝石欄杆,南面設踏步。

正中以石塊砌成八角形塔心柱,首層四周立石壁,以石拱與塔心柱相連。

東西南北四面辟拱門,其余四壁塑佛像八尊。

由南自東依次為:無量壽佛、不動金剛、大日如來、不動金剛、寶源佛、無量光佛、不空成就佛。

佛像為石胎浮雕,外層披麻樓灰,而後上色。上有天蓋,左右塑卷草紋樣,中間鑲嵌八寶,襯以山岳、波濤、雲氣等,整個呈龕形。

壁外為塔廊,檐柱每面四校三開間。

正中明間較寬,柱枋以上施五踩單翹昂鎏金鬥拱。

石壁與檐柱之間以穿插仿相連,懸挑重蓮柱。

蓮柱之間置華板,支承單檐黃琉璃坡頂。

廊據頂上為石制八角形平座,周圍設石欄杆,下掛滴珠板。

正中八角須彌座上,置八角七層黃綠琉璃飾面樓閣式塔。

塔頂覆以黃色琉璃瓦。



(琉璃萬壽塔)

整座佛塔結構精美,色調古雅。

佛塔矗立山巔,在藍天白雲襯托下,好似聳人天際。

在琉璃寶塔兩側,有矩形和曲尺形白台各兩座,為東西後佛台,各供護法神三尊。

兩白台內皆有供桌,陳設五供、八寶、供碗等,兩面牆壁有格,內有礤礤佛1440尊,兩台共計2880尊。

現在的時間是: 13:00 .

今晚22:23.乘坐火車去河北高碑店再轉汽車去易縣清西陵。

登火車前需回旅店睡一覺。

該下山了!

須彌福壽之廟是承德外八廟中由皇家建造的最後一座寺廟。

與此前建造的諸座寺廟相比,在藝術及技術手法上,都有獨到之處。

而其間漢式建築裝飾手法的巧妙運用,使得這一以藏式建築為主體的宏偉寺廟顯得更為雄渾和完美。

該廟總體布局,以漢式傳統布局為藍本,建造藏式寺廟。

作為建築結構造型,又以藏族形式為主體,融進具體的漢式建築內容。

該廟把山石與植物的栽植作為彌補建築布局不足的一種重要手段。

為彌補琉璃牌坊與碑亭之間地形起伏大、過度突然的不足,利用左旋右轉的山石蹬道,使二者聯系在一起。

為彌補大紅台挖土深,其後部出現巨大深溝的不足,在紅台後部的後門疊制台階蹬道,使自然山石與人工疊置巧妙結合,產生豐富幽深而靈活的感覺。

為產生古剎野趣的效果,栽植古松烘托氣氛,古松的碧綠針葉與紅台、金頂構成一體,色彩反差強烈,產生寺廟幽遠、松風陣陣的獨特意境。

從風格上把武烈河東岸漢式特點突出的幾座寺廟與獅子溝西藏式特點突出的布達拉宮連接起來,須彌福壽是風格上的過渡。

另外,須彌福壽的選址也起到了兩岸寺廟的連接作用。

布達拉宮到伊梨廟相距7華裡,普寧寺位置最北,在中間大塊空地上建起的這座寺廟把各個寺廟聯系起來,構成一個群體,形成了一個有豐富景觀內容的空間視廊。

站在避暑山莊北面的宮牆上居高俯瞰,各個寺廟皆歸一覽,須彌福壽之廟在群體中的“聯系”作用尤為明顯。



(山門外)

14:30. 我走出山門 。

雖然寺廟內多處景點鎖門,但可以想見須彌福壽之廟的雄渾和完美。

我為時三天的外八廟之游全部結束了。

我喜歡須彌福壽之廟。

我喜歡口外八廟。

我喜歡擁有避暑山莊和口外八廟的熱河(今日之承德):



(擁有避暑山莊和口外八廟的熱河[轉貼])

待續。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