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運”游(90)——永寧山下(十七)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過龍鳳門北行見一座一路三孔石拱橋: (三孔石拱橋) (三孔石拱橋側面) 三孔石拱橋南望是龍鳳門: (拱橋南望是龍鳳門) 三孔石拱橋向北行數十米就是環陵公路。 橫穿環陵公路,北面是一座起伏的小砂山。 砂山北面是三路三孔石拱橋後面的泰陵陵寢。 (砂山北面是泰陵陵寢[轉貼]) 這是轉貼的圖片。 我沒有原照片作者那麼幸運。 雖然天氣晴朗,但由於清西陵古松� ...

過龍鳳門北行見一座一路三孔石拱橋:



(三孔石拱橋)



(三孔石拱橋側面)

三孔石拱橋南望是龍鳳門:



(拱橋南望是龍鳳門)

三孔石拱橋向北行數十米就是環陵公路。

橫穿環陵公路,北面是一座起伏的小砂山。

砂山北面是三路三孔石拱橋後面的泰陵陵寢。



(砂山北面是泰陵陵寢[轉貼])

這是轉貼的圖片。

我沒有原照片作者那麼幸運。

雖然天氣晴朗,但由於清西陵古松極多,植被好,北易水又流過陵區,水汽很大,我沒有拍到泰陵後面的永寧山雄姿。

泰陵的靠山永寧山原來叫泰寧山。

明清皇陵大都依山而建。

在劃定陵區以後,將首陵所背靠的山賜以嘉名,以前所用的地方土名不能再用,成為定制。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把陵址選定在京北昌平縣(今北京昌平區)境內的黃土山下。

永樂七年五月八日朱棣將黃土山改名為天壽山。

到了清朝,入關以後,由於受漢文化的影響,也沿此制。

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二十一日,封遼寧新賓縣興京陵(永陵)山曰“啟運山”,封遼陽東京陵山曰“積慶山”,封福陵山曰“天柱山”,封昭陵山曰“隆業山”。

順治十五年(1658年)景祖、顯祖從東京陵又遷回興京陵,遂罷積慶山之名。

康熙二年,遵化縣境內的豐台嶺下建孝陵,封豐台嶺為昌瑞山。

乾隆元年二月二十四日雍正皇帝的陵定名為泰陵以後。緊接著五月二十一日,總理事務大臣、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等人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要求賜予陵山嘉名。他們在奏折中說:

臣等竊惟帝王崇親之典備極尊隆,山陵營建之區每加封號。妥神靈於寶域,山岳增榮;啟昌熾之庥符,名稱祀異。盛朝因以為制,史編歷有可稽。……再考彝章,隆規宜備,睹高山之天作,實拱衛之佳城。況吉地之鐘祥,更默符於泰祉。昔鳳凰來集,顯示嘉征;茲靈爽憑依,永凝福佑。應表靈山之懿號,式開昌運於嘉名。經臣等敬謹酌擬字樣,恭呈御覽,伏候欽定。

鄂爾泰等恭擬了“永寧山”、“昇平山”、“凝佑山”、“儀鳳山”四個山名供皇帝選用。

本日奉旨:

“泰陵山名用‘永寧’字樣。”

從此泰寧山改名為永寧山。

泰寧山一名本來就很好,但與“泰陵”有重字,將“泰寧”改為“永寧”也有避諱之意。

永寧山與啟運山、天柱山、隆業山、昌瑞山一樣,從祀地祗壇(北京先農壇南院內):



(五陵山從祀北京地祗壇. 攝於 2007-09-24 .)

繼續向北前行是泰陵宮前廣場南端的三路三孔石拱橋。

待續。


精選遊記: 保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