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第一英雄張騫

作者: 二郎山殺手

導讀大漢第一英雄張騫 ·文/圖稅曉潔 在我看來,漢江第一英雄當屬大漢張騫,與之相比,劉邦韓信劉備張飛等等甚至諸葛孔明,皆不在話下。別的不說,吾等眾生今天能吃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和大蒜,都實在有賴於此人“鑿空西域”開辟絲綢之路。 張騫,漢江邊的陝南城固人,死後歸葬故裡。城固縣城以西幾公裡,以其封號為名的博望鄉,至今尚有其後世,每年來墓上祭奠。兩 ...

大漢第一英雄張騫

·文/圖稅曉潔

在我看來,漢江第一英雄當屬大漢張騫,與之相比,劉邦韓信劉備張飛等等甚至諸葛孔明,皆不在話下。別的不說,吾等眾生今天能吃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和大蒜,都實在有賴於此人“鑿空西域”開辟絲綢之路。

張騫,漢江邊的陝南城固人,死後歸葬故裡。城固縣城以西幾公裡,以其封號為名的博望鄉,至今尚有其後世,每年來墓上祭奠。兩千多年前的人物了,其生年不詳,早年經歷也不詳,最早見諸史書是在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斯年,他揭了皇榜,率百余好漢奉旨前往西域尋找大月氏,以合力進擊當時“以殺戮為耕作”的匈奴。之前,大概也就是個朝廷小官僚吧。此行,他剛出隴西,即被匈奴俘獲。

“匈奴留騫十余歲,與妻,有子”,張騫卻始終秉持漢節,牢記使命。後,僥幸逃脫,越蔥嶺,西行至大宛(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經康居(今中亞錫爾河中游地帶)終抵大月氏。這時為匈奴所迫輾轉西遷的大月氏,已定居媯水(今中亞阿姆河)北岸,又統領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已無意報復匈奴。張騫又至大夏,一年多後改從南道回返,途中又被匈奴俘虜,被拘一年多。元朔三年(前 126 )乘匈奴內亂才逃回漢,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的情況,被任為太中大夫。

張騫這次長達十三年的出使,當代大學問家範文瀾先生嘆曰:“他的生還,是人類歷史上一件值得紀念的大事”。這位漢江哺育的偉人此番遭際,即使二千多年後今天,仍蕩人心魄,其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其非凡的勇氣和毅力,都堪稱英雄壯舉。如今,即使沿著張騫的行程做一次旅行,仍被號稱探險。可以想像,在那遙遠的古代,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家的所要面臨的一切,需要多麼過人的膽魄和非凡的信念還有堅韌果敢的精神以及寂寞獨創的心智。張騫出發時,有百余號人相隨。十三年後的歸程中,卻陰差陽錯只剩下匈奴向導堂邑奴甘父,這很有點戲劇性。原本是為了對付匈奴的出使,自始至終伴隨著他的,竟然就是一個匈奴人。這應該與其人格魅力有關:《漢書·張騫李廣傳》說他“為人強力,寬大信人”。張騫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留下的只有想像了。——這是個多麼引人遐想的英雄故事啊,張藝謀《英雄》之類與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此《英雄》夠扯淡了,還要再來一個《十面埋伏》,徹底毀掉帥哥劉德華。張大師的現在東西還能當明信片看,那些充斥電視的戲說之類的玩藝,不說也罷,使人嘆為觀止的是最近還有更扯淡的:先是有說岳飛並非英雄的,又有人考證出關公其實是個好色之徒,還有人說周滅商是不義之戰……一般流氓混混喝多了,這樣胡扯也沒什麼,不當真就是。問題在於,這些竟然是一些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鄭重宣布的研究成果。如此等等,真讓人搞不懂,這些所謂知識分子都怎麼了?非要搞得中華民族歷史上沒有一個好人才開心?……閑話不說,接著看大英雄張騫。十三年的“鑿空西域”之後,這個大探險家已經功成名,不知道為了什麼,不安安穩穩做官,卻似乎對充滿未知艱險非凡的探險生活似乎成癮,回國後,他總想著在西域得知大夏(今阿富汗一帶)的蜀布、邛竹杖是從身毒(今印度)販運而來,即設想開辟一條從四川通身毒再通大夏的“新絲綢之路”。

公元前122年,張騫說服了皇帝,再次踏上探險征程,坐鎮犍為(今四川宜賓)指揮五路人馬,分頭向南探尋。不久,五路使者在走出1000至2000華裡之後,都碰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陸續返回……這次漢朝歷史上官方的大規模探路行動,令人遺憾地無功而返。

張騫此後的人生更是充滿戲劇性,次年(前123年),張騫隨衛青出征,由於熟悉匈奴的地理形勢,立下汗馬功勞,使漢軍對匈奴作戰時大獲全勝,武帝封之為“博望侯”。不久,前121年,張騫又和飛將軍李廣再次出征,很不幸,匈奴圍擊李廣時,張騫卻未能如期與李廣會師,按照軍法當斬,但此人功勞實在太大了,遂貶為庶人。

又過了兩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被起用,浩浩蕩蕩出使西域,到達了烏孫(今中亞伊塞克湖一帶),並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這次,他去了4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帶著烏孫的使者回到長安。

回國的第二年,張騫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公元前114年,即抱憾辭世,歸葬於陝南漢中故裡。因為不知生年,我們無法知道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家,大漢第一英雄究竟活了多大年紀。

歷代的人們對張騫都很崇敬,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就有張騫出使西域故事的壁畫,在第323窟北壁西端。現在城固縣的張騫紀念館牆上,有今人剪伯贊先生的一段話:“張騫使中國種族第一次知道中原以外還有廣大的西方世界,從而開辟中國史之政治和經濟之新時代。”對我等草民而言,這次在漢江邊知曉中華民族第一探險家張騫的英雄壯舉,促使自己反思長期以來的歷史觀。鴉片戰爭以降,災難深重的國人自尊和自信都飽受打擊,固步自封固然可笑,另一個極端,對自身歷史的輕薄,也是令人憂慮。長期以來,我等以為吾國醬缸文化自古閉關鎖國,不知西方世界為何物,被世界潮流拋棄那是活該。但面對張騫等大英雄的偉績,就無法完全認同。比如東西交往,張騫的行動帶有軍事目的,姑且不論;元朝馬可·波羅是外國人,其游記難辨真假;清之前的明,有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竟然在明廷做到高官,朝廷有此外籍高官,應該不會對該國所在該洲一無所知,不會一點不知外面的世界吧?對照東西歷史來看,實在不是簡單的一個責罵祖先的問題。這些問題非我等能說清,不提。目前令我郁悶的是,鄙人等也算受過高等教育,現在覺得歷史知識欠缺,想補點課,要看點文言文,閱讀障礙就令人頭疼不已。另一面,現在的孩子,要上大學,要深造,要就業,英語甚至已經成了比自己的母語、比自己國家的地理、自己民族的歷史,比數理化更重要的東西。不知道那些搞主流的怎麼想的,反正在所謂主流精英文化圈、主流商業圈,英語似乎已經和太陽和空氣和水一樣必不可少。現在的學生,可以看不懂母語的文獻,但不學英語幾乎是不行的。我算運氣好,混出了大學,不想再繼續弄什麼文憑,沒覺得這鳥英語對我有什麼大用,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便。想知道外國的東西,很多好翻譯家的東西,我覺得夠我看了。家妹就慘啦,她是西安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的,這專業不吃香,找不到工作,就繼續考研,讓我匪夷所思的是,國畫專業考研究生竟然英語也要和任何專業一樣要過多多少多少級,達不到就免談。又不是去外國留學,至於嗎?學國畫的,古漢語倒不考,非要考英語,考就考吧,還要搞得這麼過分想起來就頭疼。你要學油畫,考考英語還說得過去,學國畫的竟然也非要這樣,真是莫名其妙。這種不正常讓我覺得,對於自己的東西,我們忽略的太久了。當然……好了,不能說了,再說就真有點成哲學問題了。偉大領袖毛主席說:“講哲學不要超過一個小時,講半小時以內,講多了就糊塗了。”就此打住。最後,讓我們對我們民族的大英雄張騫,致以深深的敬意。


精選遊記: 漢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