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覽-盛唐長安的國際外交街區-“大唐長安城的漫哈頓”--西安學習巷

作者: xiaan99

導讀游覽-盛唐國際外交街區-“盛唐的漫哈頓” --西安學習巷”西安.千年古街“學習巷” 據《唐史》和《唐長安城區街坊全圖》記載“學習巷”位於盛唐長安城皇城之內,北望皇宮正門承天門(蓮湖公園南端),緊鄰承天門殿前朝會大典廣場,“學習巷”全段處在大唐禮部主客司衙署(唐.外交管理機構)和鴻臚寺(唐.外交禮儀機構)之間。中宗嗣聖元年(公元684年)在該坊內建 ...

游覽-盛唐國際外交街區-“盛唐的漫哈頓” --西安學習巷”西安.千年古街“學習巷”

據《唐史》和《唐長安城區街坊全圖》記載“學習巷”位於盛唐長安城皇城之內,北望皇宮正門承天門(蓮湖公園南端),緊鄰承天門殿前朝會大典廣場,“學習巷”全段處在大唐禮部主客司衙署(唐.外交管理機構)和鴻臚寺(唐.外交禮儀機構)之間。中宗嗣聖元年(公元684年)在該坊內建立了“清教寺”(現大學習巷清真寺),唐玄宗開元年(公元713年)亦改稱“唐明寺”以彰顯中華民族對文化多樣性、文明多元化的包容態度。這裡也曾經是西域各國外交使節的驛館駐地和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高端平台,唐朝政府在此設置了培訓外國使節習用漢儒文化的學館,當時皇城內禮部主客司衙署周邊街坊內,不同文明、多種文化相互間習用學研蔚然成風,主客司駐地的這條街巷便由此得名--“學習巷”。

另據相關文獻記述,西域各部族軍隊曾協助汾陽王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唐代宗廣德年間(公元763年),郭子儀從甘肅涇川返歸長安之時,有西域各部將官等200余人隨從班師回京,被安置於唐皇城內禮部衙署所處坊內,同時還為其重修了長安“西大寺”(大學習巷清真寺)。他們在長安居住生活期間,學習唐朝的一切法令、制度和漢儒文化禮儀,所以該坊被稱為“學習巷”沿襲至今。

盛唐的輝煌為“學習巷”夯實了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學習”兩個字在這條街坊裡精彩連綿,名得其所,宋、元、明時代社會的進步發展讓“學習巷”的傳奇和文化魅力華章迭起。宋代宮廷畫師、藝術大家米芾在此留下墨寶,為古街留下了深邃的時代印記。元代中統四年鹹陽王賽典赤與元平章政事伯顏先後在此建寺立學,並奏請忽必烈恢復“萬善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唐代冠名“清教寺”。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旨欽命兵部尚書鐵鉉督辦大修學習巷“清教寺”,復興古街的文化傳統。明代文化大家董其昌也曾數次造訪“學習巷”灑下文墨佳句。明代航海家鄭和曾到訪“學習巷”祭祖賽典赤.贍思丁,同時招募下西洋的翻譯人才。公元1413年明成祖永樂帝下令重修“清教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同時敕書御制《重修清淨寺碑》碑記(原碑被毀,新碑重刻於嘉靖二年、嘉靖二十四年,並存《禮部創付碑》兩款)真跡現存於大學習巷清真寺〈省心亭〉內,清雍正、乾隆、光緒年民間集資對該千年古寺多次翻修並附碑文篆記。古街歷經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發展,無數璀璨的藝術光芒從這裡閃亮劃過,然而更多文化精神卻融入到了這條街巷謙遜質樸的名字裡,她就是千年古街----“學習巷”。

附錄:(陝西省西安市最完整的唐代古街巷就在北院門地區,尤其是學習巷社區周遍,這裡曾經是我國唐代國家外交中心,從民風習俗上來說他們有傳承了近一千三百多年的陝西關中和西域特色的原生態文化,這也是中國西安獨有的一塊歷史文化“活化石”,從他們的建築上看不到西域的風格,但傳統中式古建築裡的雕刻紋飾上映襯出西域文化特點。雖然這裡的民宅早已沒有了昔日的古老結構和外觀,但居民的生活行為,習尚和保存完整的阡陌小巷,以及鱗次櫛比的古老寺院依然在歷史的滄桑中定格下來。古寺院的密集更是北院門歷史街區的一大特色,從歷史的久遠程度,文化原生態的價值以及地域面積上,這裡應該在全國都是最大的歷史街區之一,.作為唐朝對外交流中心,這裡無疑是絲綢之路起點的核心位置,絲綢之路是聯合國批准的世界文化遺產,從旅游觀賞價值上評價他最大的看點是東方的起點唐長安城,而北院門區域的學習巷就是承載這個文化內涵的一個歷史地標。

西安作為歷史文化古都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在明城牆內縱橫著無數歷史悠久的阡陌小巷。人文西安、和諧西安、魅力西安的城市發展設計理念,使許多古老的街巷文化、民俗風情得到了重煥光彩的歷史機遇。位於西大街的學習巷在大家以往的印像裡是回民街裡一條在普通不過的街道,然而對於學習巷的歷史卻鮮為人知,學習巷自盛唐以來就成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高端平台,這裡完整保留了陝西關中民風與西域文化特色的生活情調,傳承了千年的歷史文脈,作為當時大唐禮部外交機構駐地的學習巷,也成就了他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地位。特別是在明代學習巷已經成為了中外交流的一面旗幟,大航海家鄭和作為明代使臣七下西洋,他數次造訪學習巷求賢、祭祖(鄭和先祖為鹹陽王、元代政治家:賽典赤,賽典赤曾經在學習巷建寺立學。 賽典赤的陵墓曾經在西安韓森寨、東郊廣泰門一帶,其規模宏大,大部建築毀於戰火,最後的殘塚於民國時期徹底消失),鄭和下西洋的功績博得大明永樂皇帝和嘉靖皇帝的贊賞分別賜御制碑兩款立於學習巷,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欽命兵部尚書鐵鉉督修學習巷清淨寺,並賜盤龍金匾。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到學習巷為中外交流所作的貢獻。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民俗、民風基本保留了歷史的延續,無論是在飲食文化、生活習俗上都能看到中外交流所留下印記,堪稱我國古代外交史遺跡的“活化石”。)



(中國學習巷)

(中國學習巷)



(中國學習巷)

(中國學習巷)



(中國學習巷)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