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去定州(二)

作者: 梁宏斌

導讀在定州,人們習慣把“貢院”叫做“考棚”。考棚藏得更加隱蔽,淹沒於一片民宅之中,讓我七拐八繞地才找到。貢院的大門外,是一面高大的影壁牆,這不僅不裝飾和遮掩的用處,據說還是揭榜之處。可以想像當年到了揭榜之日,牆下人頭攢動的情形,得意和失落在此交彙。過了影壁,是一個大廣場,便看到不大卻嚴肅的大門了,貢院兩個字很讓人感到緊張。 定州貢院建於 ...

在定州,人們習慣把“貢院”叫做“考棚”。考棚藏得更加隱蔽,淹沒於一片民宅之中,讓我七拐八繞地才找到。貢院的大門外,是一面高大的影壁牆,這不僅不裝飾和遮掩的用處,據說還是揭榜之處。可以想像當年到了揭榜之日,牆下人頭攢動的情形,得意和失落在此交彙。過了影壁,是一個大廣場,便看到不大卻嚴肅的大門了,貢院兩個字很讓人感到緊張。

定州貢院建於清乾隆年間(1738年)。一般來說,貢院是舉行鄉試和會試的場所,但是定州的貢院是屬於州府級歲試和科試的場所,當時定州隸屬直隸省,直隸生員參加順天應試,省裡面不另外設考場,而定州的考場規模比別的州府大,便也按省治貢院的建置叫“定州貢院”了。這裡就是童生考生員(也就是秀才)的地方。


(清代科舉等級)

每當考試之時,貢院的圍牆都會鋪滿荊棘,所以貢院也叫做“棘圍”。貢院的大門口有幾個工作人員在檢票,當年這裡站著的是監考官,對學子進行嚴格的搜身。進了門就看到兩棵巨大的古槐分列左右,說是有四百年的樹齡了。

再舉目,就能看到貢院的主體建築:魁閣號。我真不知怎麼形容這個建築。從正面看是一個三角形,正中一檐突起,檐下一塊匾上四個金字:筆參造化。兩邊對稱著,檐一層層降下,共有三層。用他們的術語叫:半四角攢尖結構。給人的感覺是激情四射,有抵不住的豪情,這就是中國文人心中那種安天下理想的物化表現吧。

走進魁閣號,也就是考場了,裡面空曠肅穆,一絲陽光透進來,倒顯得更陰冷了。一根根柱子仿佛都長著眼睛。穿場而過,是大堂和二堂,是考官辦公的地方。再往後走,是一座精致的三層小樓,這是後樓,在樓上考官們可以往下看小廣場上的武貢生比武。這裡還是考官的宿舍。當年定州除了那座塔之外,沒有更高的建築,這座樓算得上第二高了。經常有文人雅士登樓賞景題詩,所以也叫“攬勝樓”。

往回走,太陽微微西斜了,在這裡還能看到定州塔高高的塔影。

還剩最後一個目的地了。不出我所料,還是在一個小巷裡,看到了三間朱紅的大門,正中掛著匾:文廟。

唐王李世民於貞觀年間下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於是到了唐大中二年(848年),定州帥盧簡永將一座佛寺改為了文廟。現在,這座文廟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的文廟。

文廟的票價是十塊錢。我有學生證,賣票的老頭卻不給我打半價。前兩個景點都是半價,更何況這裡還是三A景區,為什麼不能半價呢。老頭卻只在那裡說,你一個人怎麼給你半價呀,你再找一個人,兩個人算十塊錢,我給你一張票。我上哪兒去找人呀。我看了看印刷粗糙的票,說,不要票了。這樣,那老頭才只收了我五塊錢。每個人都得一點好處,這就叫雙贏吧。

進門,兩棵大槐樹很搶眼,這就是東坡雙槐,據說是當年蘇東坡親手栽的,一棵像龍,一棵似鳳(我也看不出像),這個大院子裡有鄉賢祠什麼的,還有一個室內擺著巨大的像牙化石,在孔子的廟裡看到這種東西讓人感覺不倫不類的。

一直往裡走,就是大成殿了。這時忽聽得人聲嘈雜,來了一大群人。前面有記者扛著攝影機,後邊是導游和一片戴牌牌的人,仔細看看,全是政協委員。又能蹭講解聽了。文廟裡的建築都是簇新的,一點古意都沒有,導游也沒什麼好講的,很簡單地在殿內轉了一圈就出來了。那些委員們都是在三五的聊天,也沒人聽導游在說什麼。

等他們都走了,我獨自進大成殿,正中是孔子的塑像。真是塑像,一絲的神采都沒有,呆呆的。

還有幾個小院子,有一個魁星閣,裡面供著文運之神。

文廟真是太讓人失望了。

出了門,門口停著豪華的大巴車,醒目地掛著牌子:政協歷史考察團。好多的警察在周圍轉,還有一個負責人在打電話:“我們在孔廟,對,下面的行程是這樣安排的,去定州農業觀光園,然後就去賓館了。”一股失意之情湧上心頭。喜歡古跡的我要省吃儉用地自費完成一次次旅行,為了省錢連買門票都還價,再看看這些人,導游都是免費的,卻有幾個人在用心地了解這些文物呀?

但是我的心裡說不出的感到自由,騎上車子,回家了!冬天天黑的早,不一會兒,國道上就漆黑一片了。

(定州塔門票30能上塔,要上不上塔是5塊;貢院剛開放,10塊;文廟10塊;騎車來回大概花了我九個小時)


精選遊記: 保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