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節自駕浙南攻略(縉雲、雲和、景寧、泰順)

作者: 丙子秋

導讀春節有三日時間出游,江浙唯有浙南之地尚未踏足,域內奇山異水、雲海梯田、古寺廊橋,心生往之。 臨行前遍閱前輩游記,做足功課,終確定游程,順利成行。 原計劃游程如下: 大年初二 仙居覽勝。 上海——仙都——麗水 路線:滬杭高速在杭州不到處轉道繞城高速(注意並非杭州繞城)——在蕭山處可上杭金衢高速公路——快到金華時左拐至麗水方向的金麗溫高速—� ...

春節有三日時間出游,江浙唯有浙南之地尚未踏足,域內奇山異水、雲海梯田、古寺廊橋,心生往之。

臨行前遍閱前輩游記,做足功課,終確定游程,順利成行。

原計劃游程如下:

大年初二 仙居覽勝。 上海——仙都——麗水

路線:滬杭高速在杭州不到處轉道繞城高速(注意並非杭州繞城)——在蕭山處可上杭金衢高速公路——快到金華時左拐至麗水方向的金麗溫高速——縉雲出口下高速——走330國道往永康方向行5分鐘左右——在黃碧街大轉盤右轉沿黃平公路臨海方向10分鐘左右——仙都風景區岔路口——到達景區游鼎湖峰——回330國道直達麗水——宿麗水市區。大年初三 畬鄉訪古。 麗水——景寧——泰順

路線:出麗水城西南方向走53省道景寧方向——大港頭鎮游古堰畫鄉(可選擇前往雲和縣的梅源梯田)——53換52省道——在外舍鄉附近出省道去大均畬族古村游覽——回52省道繼續走景寧(鶴西鎮)方向——在鶴西鎮午餐——繼續走52省道往泰順方向——白鶴附近出省道去大漈游覽時思寺、雪花漈——回省道直達泰順(羅陽鎮)——(可選擇游覽仙居橋)——宿泰順縣城。大年初四 泰順尋橋。 泰順——溫州——上海

路線:出羅陽鎮沿58省道——至三魁鎮游劉宅橋、薛宅橋、永慶橋、三條橋(可選擇前往雪溪鄉胡氏大院)——至泗溪鎮游北澗橋、溪東橋——上高速往溫州方向——全程高速回上海實際游程基本按原計劃,詳情如下:

大年初二 按原計劃。早8點半出門,中午在金麗溫高速武義休息區午餐,13點左右到達鼎湖峰景區進行游覽,16點出景區,17點到麗水。

大年初三 稍做取舍。早9點左右從麗水出發,經大港頭鎮未游覽古堰畫鄉直接前往雲和的梅源梯田,去梯田的山路比較費時,來回約需用時2小時,但能看到梯田雪景,很值得。1點左右到大均午餐並游覽古村,村子很古樸,有浙南特色。2點離開大均,3點半多趕到大漈,雪花漈雖無瀑布但雪映群山景色很美,時思寺也名不虛傳,宋朝的木構主殿典雅氣派,整個庭院的風格很有些日式園林的味道。4點半離開大漈,6點多抵達泰順縣城。大年初三 略作刪減。早8點半出門,9點半到三魁游薛宅橋、永慶橋,10點半離開三魁,11點多到泗溪游北澗橋、溪東橋,近13點上高速往溫州方向,18點半回到上海。關於路況:

高速公路不多說了,值得一提的是浙南的省道幾乎都是新修的,雖然多山路隧道,但幾乎都是高品質的加寬瀝青路,行駛感覺很舒適,52、53、58省道都是這樣,限速一般都為70、隧道50。新58省道貫穿泗溪,東接高速,反倒不經過三魁了;到梅源梯田、大漈和三魁鎮都需駛離省道走一段不短的窄盤山路,好在都為瀝青路,路況都不差,但因為路窄,交換車有一定難度,在大漈還碰到了積雪路況,需要一定駕駛經驗。

關於花費:

門票,浙南的景點都屬於半原生態待開發狀態,基本無需門票,這與長三角附近動則五六十元的景點門票價格形成了鮮明對比。

過路費,省道都不收費,高速公路費現在似乎也降到了每公裡0.4元,自駕游的交通成本很低,很經濟。

飲食,年初二晚麗水全城幾乎所有飯店全關門,晚飯出城才能吃到,要不就只能在賓館解決。初三晚的泰順情況比較好,街上排擋很多,高檔的酒店龍蝦、魚翅什麼都有,溫州人果然是富。

住宿,麗水的賓館價格普遍很低,春節房源較空,推薦新世界賓館(3星)的經濟房標准間130元含雙早,性價比很高。泰順縣城比較好的是泰順賓館標准間200元左右,但春節時的賓館住宿比較緊張,最好盡早預定,不然只能住普通旅館,價格還不便宜。

詳細分景點游記稍後奉上!

附上參考地圖

紅點從北到南依次為鼎湖峰 麗水城區 梅源梯田 大均 大漈 泰順縣城 泗溪 三魁



更多資料:鼎湖峰鼎湖峰是仙都的標志。底部面積2468平方米,頂部面積710平方米,高170.8米,狀如春筍,拔地而起,直插雲霄,又名“天柱峰”,堪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筍”。晉代謝靈運《名山記》中記載“晉雲山旁,孤石屹然,高二百丈,頂有湖,生蓮花”。懸崖峭壁無人上去。相傳清乾隆年有一采藥老人冒著生命危險上了山頂,此後80年僅上去一人。相傳軒轅黃帝曾置爐於峰頂煉丹,丹成群鶴起舞,黃帝跨赤龍升天,群臣欲跟,爭攀龍須,撥落墜地,變為“龍須竿”。龍須竿生長在仙都鼎湖峰上,明李明珍將龍須竿載入《本草綱目》,能醫百病。古堰畫鄉古堰畫鄉是麗水市委書記樓陽生在談及大港頭區域文化產業項目定位時首先提出的。“古堰”首先表明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有建於公元505年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濟堰,有古街古亭古埠頭、青瓷古窯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樹群,形像地表達了該區塊真山真水,自然古樸的江南古鎮的美麗風貌。“畫鄉”突出了文化特色和發展定位,有省內外著名的“麗水巴比松畫派”,建有麗水巴比松陳列館、麗水油畫院、古堰畫鄉展覽館、古堰畫鄉分校等,另有專業美術寫生創作基地-“在水一方寫生創作基地”(座落於麗水市區23公裡的大港頭鎮,是中國美術學院及其附中的教學實訓基地)和麗水九龍巴比松寫生創作基地。梅源梯田梅源梯田是一個規模宏大的梯田群,位於雲和縣崇頭鎮,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裡,距麗龍一級公路12公裡,距縣政府所在地20公裡,有三級油路相通,交通便利,可進入性強,攝影者在公路上即可以拍攝,12公裡處的吳坪村和18公裡處的下洋村是主要拍攝點,該景點拍攝線路長,可以容納大量旅游者。

大均古街大均古村始建於唐末五季初期,一千多年來始終是甌江支流小溪流域的水陸交通樞紐,商貿經濟較繁榮,耕讀風尚也很注重,形成了大均人重“三杆”的民俗,即筆杆、秤杆、竹杆(撐篙),靠寫契、寫文書、做生意和撐船撐排謀生。

在建築上形成具有明清風格的古樸的前店後院式山區商貿古街風貌和石板街面,有“小溪明珠”、“景寧最高學府”、“浙南芙蓉鎮”之美稱。

時思寺時思寺位於景寧縣大際鄉西二村,海拔1000多米的白像山上。是一處佛道合一的宗教建築,是大漈古建築群中的主體建築。

始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初名“時思院”。誠意伯劉基為它題寫門額“時思道潮”。宣德元年改院為寺。

清時多次修繕。規模頗大,建有大雄寶殿、彌勒佛殿、三清殿、馬夫人樓、心經鐘樓和梅氏宗祠等。現存大雄寶殿、三清殿、心經鐘樓。全為拱鬥結構,美觀大方,其柱其梁均一抱有余。大雄寶殿為五間四進重檐歇山頂木結構,都以四翹二踩雙下昂出檐。經文化部文物局古建築所專家鑒定,為宋元之間的建築。殿內塑有釋迦牟尼坐像、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像,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心經鐘樓懸有明鑄銅質千斤心經鐘。其聲可傳15公裡。泰順泰順位於位於浙江溫州西南部,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縣,縣名寓“國泰民安,人心歸順”之意。境內民間橋梁數量眾多,結構多樣,素有“中國廊橋之都”、“橋梁博物館”的美譽。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橋,工藝之巧、造型之美及與周邊環境之和諧,在世界橋梁史上堪稱一絕,是《清明上河圖》中虹橋結構的再現。

由於身處浙閩邊陲,這裡生態環境優越,亦為有名的“國家級生態保護區”。擁有號稱“生物種源基庫”、“綠色生態博物館”的烏岩嶺和享有“神水寶地”、“天下第一氡”盛譽的承天氡泉天氡泉,另有南浦溪、九峰、三插溪等地的山水奇秀,還有百福岩古村落、圓州古村落、北宋古瓷窯、仕水碇步、徐嶴古村落等人文景觀,旅游資源豐富。北澗橋、溪東橋由北澗橋、溪東橋組成的師徒橋是泰順廊橋最具代表性的廊橋,被譽中國橋梁史上的“雙碧”。因傳說兩橋由一對師徒所建而得名。傳說北澗橋由師傅建。溪東橋則由徒弟修。又因兩橋的形成時間與造型基本相同,而且相距不遠,因而當地人也稱之為“姐妹橋”。

師徒橋之特色:素有“世上最美麗的廊橋”之稱,不僅美在於橋本身,更在於與周邊景色的融合。

穿過長長的卵石路,可以看見矗立在北澗橋橋頭的兩棵參天古樹掩映著廊橋和民宅,紅色的廊橋和屋檐上的脊獸,在古樹枝葉的搖曳中若隱若現。一條小徑從卵石路旁分道而下,借小石板橋延伸到溪的對岸。在寬闊的溪灘上觀賞,但見北澗橋在青山綠水間一身紅妝,飛架南北,與周圍環境的自然色彩融合後,相得益彰。

溪東橋長虹臥波,吞雲吐霧,因橫跨東溪而得名,近處有獅子峰、將軍峰。在“將軍逗獅”的襯托下,溪東橋更顯秀美而輕靈。北澗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因跨北溪之上,故此得名,被譽為“世上最美麗的廊橋”。該橋宮殿式重檐,結構精巧,造型古樸。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後經6次重修,至今容顏不改。橋長51.07米,寬5.39米,高11.22米,橋屋20間,橋柱84根,橋面地板全部由一寸厚木板兩層加固。橋的東首被當地人稱為“橋頭”。地勢較高,有石階16階;西首稱“橋尾”地勢較低有石階26步。溪東橋,位於泗溪鎮,因橫跨鎮內東溪之上而得名。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年此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重修。整個橋長41.7米,寬4.86米,高10.35米,橋屋15間,中央三間是宮殿式主樓,構架飛檐翹角。橋棟上面塑造“螯魚雙吐水”,棟下塑造“唐僧取經”及梅、蘭、竹、菊等諸多工藝,形態栩栩如生。橋頭飛挑,頗有吞雲吐霧之勢。橋面檐下,三間藻井,構造工藝精致古樸,使橋身顯得更加秀麗堂皇。

橋下溪水清澈,橋的另一側是一抹遠山,近處有兩座高山,獅子縫與將軍峰。據當地人講,此橋與其周圍環境形成了“將軍逗獅”的風水模式。紅色的橋身映襯在青山碧水中,更顯輕靈秀美。三條橋位於洲嶺鄉和垟溪鄉交界溪上。著名的泰順廊橋之一。由原先三條巨木跨河為橋而得名,建於宋“紹興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為疊梁式木拱廊橋。長26.63米,寬4米,離水面高10米,建橋屋11間,明間五架柱梁,柱頭有蝶形蓮花瓣頭拱座。

該橋起源較早,據泰順《分疆錄》記載,道光年間修建時曾發現唐“貞觀”舊瓦,是泰順縣文獻記載歷史最早的橋梁。該橋精巧秀麗,歷史悠久,被編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作為百種愛國主義教育叢書宣傳,顯示了泰順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古代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胡氏大院胡氏大院位於雪溪鄉橋西村,當地人也稱其為石門樓。胡氏大院是泰順縣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僅規模大,建築工藝也非常精致,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胡氏祖上原居住在慶元官塘,明順德年間,胡家先人胡道嚴遷徙至泰順雪溪西岸,從此在此地安居樂業。傳至胡東偉一代(清嘉慶年間),家道昌盛,逐漸開始大規模地建造住宅,大院共經前後三次的建造才形成我們今天看見的規模。


精選遊記: 麗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