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六日談

作者: huang002

導讀最近去了一次日本,耳聞目睹地,對這個令我們又愛又恨的東瀛鄰國有了一些直觀的了解。中國人對日本有一種復雜的感情,我們愛它的工業產品,但是恨他們的人種(只恨男人,女人除外)。愛它的產品,但是很多中國人卻在成天叫喊抵制日貨;恨他們的人種,但是我們經常對日本人的國民素質佩服得五體投地。日本社會兼容了現代科技與傳統迷信、理性與變態。日本,包� ...

最近去了一次日本,耳聞目睹地,對這個令我們又愛又恨的東瀛鄰國有了一些直觀的了解。中國人對日本有一種復雜的感情,我們愛它的工業產品,但是恨他們的人種(只恨男人,女人除外)。愛它的產品,但是很多中國人卻在成天叫喊抵制日貨;恨他們的人種,但是我們經常對日本人的國民素質佩服得五體投地。日本社會兼容了現代科技與傳統迷信、理性與變態。日本,包括日本貨和日本人,真令我們困惑,有時甚至不知所措。這就是日本,一個令人感到矛盾的日本。中國的教育,已經將日本妖魔化了。小時候的課本裡,肯定有關於抗日戰爭的內容,歷史課本裡還有南京大屠殺的資料,明朝的倭寇、清末的甲午戰爭也全抖出來了,彷佛日本人全部都是魔鬼。還有備受爭議的日本篡改歷史問題,但細心想一想,古今中外的統治者篡改歷史簡直就是家常便飯,根本不值得我們大驚小怪,就連文革的那段歷史,我們至今仍然無法正面面對。中日關系改善,始於1972年中日建交。1978年鄧小平訪日,鄧發現資本主義並非我們所說的那樣一天天地爛下去,正好相反,日本人的生活水平還是挺高的。接著鄧又去了美國,回國後就開始實行他的改革開放政策了,中國從此走進了一個新時代。自從鄧訪日後,中國人開始有機會接觸到日本的影視作品,其中有一出電視劇叫做《阿信的故事》至今仍然令我印像深刻,我們知道日本人其實活得不容易。

現時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主要針對兩個國家:美國和日本。美國的霸權主義和世界警察角色向全世界強加了它的價值觀,在維護它國家利益的私欲的同時,有些時候也代表正義;如果沒有美國干預,世界人權狀況可能會變差,盡管美國的人權記錄也不好。不要忘記,美國參與二戰打敗法西斯,對世界是巨大的貢獻;美國可以為意識形態而開戰,韓戰和越戰就是例子;而日本則不同,只有私欲,沒有正義。與二戰時的另一個法西斯國家――德國相比,日本相差太遠。因此,當東、西德統一的時候,全世界的大多數國家都報以掌聲,而許多亞洲人今天依然憎恨日本。當日本試圖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時,中國投了反對票,令許多日本人大為惱火。

在六天的旅途中,我們對日本的正面印像非常多,負面印像比較少。因此,如果拋開歷史的恩怨,你會發現這還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國家,小日本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第一天,大阪關西機場

這是一座在海上填海而成的機場,就像一片巨大的樹葉漂浮在海上。一道長橋將這座人工島和大陸連接起來。日本的國土面積狹小,僅等於兩個廣東省多一點,人口一億二千多萬人,如果除去山地面積,人口密度比廣東要高許多。而且日本的自然資源貧瘠,包括石油和多種礦產需要完全依賴進口,糧食也不能自給,他們向海洋要食物,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科研的名義進行商業捕鯨,招致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的強烈譴責。日本近代的侵略活動都與其資源貧乏有關。但是,盡管資源貧乏,日本卻是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和主要工業國,而且是在二戰戰敗國的廢墟中發展起來的,我們不免驚嘆一句:好厲害的日本人。

日本缺乏土地,並非假話。東京地價之高,世界之最。日本人的住宅面積狹小,是因為房子太貴了,問日本人最羨慕哪個國家的人民,結果答案是美國:美國人的住房較為寬敞,工作時間較短,美國人推崇享受生活的方式。日本的酒店房間以小巧著稱,我們在大阪火車站見到一種投幣式的酒店。這種酒店其實不能稱為酒店,在一面牆上鑲著幾十扇方形小門,投幣進去,就伸出一張狹小的床,僅容一個中等身材的人躺下,內部空間連坐起來都不可以,活像一副副棺材,人們稱之為棺材旅館。

下午沒有什麼事做,我們於是到酒店附近的購物區去看看。日本的街道非常整潔干淨,不管是城裡還是鄉下,到處的廁所也很干淨。在六天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印像,日本人愛干淨,有點過分,近乎於潔癖了。日本的環保做得非常好,工業城市的環境指標比中國的鄉村小鎮還要好。日本以前也曾發生過多起嚴重的污染事件,他們慢慢才學聰明了。街上的一種景觀非常礙眼和不美觀,電線電纜全都雜亂無章地架在空中,導游解釋是日本多地震,電線不與煤氣管道一起埋入地下,是擔心煤氣泄漏引起爆炸。日本的商店都是明碼實價,日本人做生意講求誠信,誠信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與中國比較,日本的假貨非常少。商品都標有完稅價和未完稅價。這種方法是為了時刻提醒消費者:你是納稅人,你為國家和政府做了多少貢獻。因此,納稅人對政府有所要求也是必然的。

第二天早上,我們去參觀大阪古城,看看這座以前由豐臣秀吉修建的堡壘。大阪城在1615年被德川家康的軍隊燒毀,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大阪城天守閣是在1931年重修的。這個豐臣秀吉,對日本有巨大貢獻,卻是中國的死對頭。1592年,他派兵侵略朝鮮,明神宗派出李如松將軍和軍隊抗日援朝,與朝鮮將軍李舜臣一起擊退日本人,日軍大敗而歸,豐臣秀吉郁悶而死。

元朝時的一段小插曲,幾乎改寫了亞洲的歷史。忽必烈曾兩次征討日本,第一次從朝鮮出發,第二次共十四萬人,浩浩蕩蕩地兵分兩路再次來襲,然而兩次都遇上風暴,幾乎全軍覆沒。如果征服成功,那麼日本今天很可能是中國的一個省―――當然,歷史不能假設。

第二天,京都

我們乘坐新干線,12分鐘後便到了另外一座城市――京都。京都是日本的古都,擁有眾多的文化古跡。二戰末期,美軍對京都網開一面,沒有進行轟炸,日本人應該感謝美國人為他們保留了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下午去清水寺,這是京都香火最鼎盛的寺廟,也是那個著名的一休和尚向佛的地方。正殿後面還有供奉月下老人的地主神社,這座神社也因此被叫做愛情神社。

對於日本的文化起源,許多中國人存在著誤解。有人甚至認為中華文化與日本文化是同源的。民間廣為流傳的,是秦代將軍徐福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草,率領三千童男女東渡瀛洲,從而繁衍了大和民族。徐福,應該是一個頭腦聰明、膽大心細的江湖騙子,把秦始皇騙得心服口服。相必徐福知道東瀛那島國自成一國,尚未開化,其實他已經很想去那裡了,以擺脫秦朝的暴政統治。很多中國人至今仍然相信這天方夜譚般的故事,相信日本人是徐福的後代。徐福的確到過日本,今天在日本存在多處有關徐福的古跡,這一點連日本人也不懷疑。

在徐福到達日本的幾千年前,日本人的祖先已經生活在這個島國上。日本人最原始的宗教思想是“萬物有靈”信仰,逐漸演變成為日本特有的神道教,它無疑成為孕育日本文明的基礎之一,直接影響著日本國民的基本性格、原始生活和文明意識。古代日本社會已經形成日本人種的單一化。日本民族的形成,與其他所有民族一樣,是經過歷史上無記載的長期的各種血統混合的過程。但是,日本在遠東的終極,四面環海,在遠古交通不發達的條件下,地理上處於孤立的位置。從外邊流入的人種如蒙古種、馬來種等,甚少可能向外回流,就全部在這裡定居下來,他們又與後來者融合、生活在這島國封閉的環境裡。其中最早的原住民阿伊努人,一度占據著整個或大部分的日本列島。當地人與外來者長期混同,漸次同化了阿伊努人。也就是說,日本各人種漸次混同並融合其原始信仰,在這個民族大融合的過程中,最後成為統一的大和民族。他們的結合沒有發生激烈的衝突,是比較和平地進行的。不管怎麼說,日本在歷史上很早就完成了人種和民族的統一,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種族、民族的衝突。中國是各多民族的國家,漢人的人種演化也是通過歷史上長期的民族融合而成的,我們的血統難以區分是否擁有歐洲人或者日本人的基因。

日本幾乎是由單一民族構成,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普遍存在著民族大遷徙和異族間的殘酷鬥爭,始終是以皇室為最高中心,沒有極端地破壞過社會的統一,使日本在歷史上維持著相對統一的政治形態。也就是說,日本最初的政治形態,完全排除了種族的對立,以民族統一作為其政治統一的中心,其中貫穿日本皇室的權利,以天皇作為國家與民族統一的像征,而不是以武力作為民族統一和政治統一的中心。這種以皇室為中心的單一的民族統一形態和政治統一形態,對於日本民族的心理和性格形成的影響是至大的。在這一點上日本與中國有所不同:中國的改朝換代是由不同的人來統治的,我們歷代的皇帝都有不同的姓氏,而日本自始至今都是由天皇家族統治的。而這一古老民族誕生的性格,延續成日本民族的國民性格和日本文化的性格。調和與統一的性格形成獨特的日本國民性格:日本民族的國民性及其精神結構特質,具體表現在追求調和中庸性上。他們判斷事物一般都采取相對主義、調和折衷的態度,這是以“和”作為基礎的,含親和、平和、中和之意。大和族之稱謂,大概也緣於此。正如上述,日本民族史平和的發展形成日本國民的“和意識”。日本的所謂的“和”,表現在對事物觀察上的一如性,即任何事物不看作是對立和分裂, 而看作是一如性、結合融化為一的。就是把相異的東西綜合為一。作為日本文明精神的“和”,是對倫理道德、宗教意識的高度感受的結果,具有濃厚的倫理道德和宗教意識的效果。這不僅是日本精神文明一個重要的範疇,而且是日本精神的力量所在。“和”的精神實際上是日本民族最初表露出來的精神文明結構物質。從文化上的“和”,到心理上、精神上的“和”正是日本民族意識所追求的最高的“和”,也是最高的文明精神。“和”是日本國民性格基本的、主導的一面,也是日本文明賴以統一的精神基礎。然而從這種“和”的氣氛中形成的武士道精神,卻是令人不可理喻,日本人的變態與殘忍,由此而來。武士的切腹式自殺和戰場上屠殺無辜平民,可謂慘絕人寰。

無可否認,中華文化對日本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主要是佛教東傳。在日本的佛教中,禪宗獨樹一幟、備受推崇。禪宗講究悟道,悟道後便立地成佛。禪已經不是屬於宗教範疇的東西了,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中國人的智慧。禪本身就帶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不過單純靠神秘主義並不能取信於中國人,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理性民族,加上中國民族性中的宗法觀念,所以佛教剛傳入中國是也曾受到強烈抵觸,直到佛教取消了與宗法觀念相違背的觀念。順應宗法觀念的“賓天法祖“的要求才得以生存。在兩者的磨合過程中,禪減少了神秘主義色彩,增加了辯證的東西。發展出的就是我們今日所認識的禪。這種禪並不是中國傳統的辯證的智慧,它是古人在把握宗教實質的基礎上加上理性的辯證發展的智慧,這既是到今日都能給我們提供借鑒的智慧。宗教的實質與理性的辯證二者缺一不可。並不是純中國的智慧。純中國的智慧的頂峰是理學中提出的“心外無身外之物”,依舊執著與本心,要拋開本心,踏入空的境界,那非得依賴跳躍式的冥想,而這已經是宗教的範疇了。誠然是這種智慧得以大力發展及傳遍的確實是我們中國人。古人的偉大在於使這種智慧達到的相當的高度。今日的我們追隨尚且不易,更不要說超越了。

中國對世界的巨大影響,曾經出現於漢唐宋這些朝代。在這些時期,中國是亞洲的經濟文化中心,強大的中國是當時許多國家競相朝貢的對像。中日友好交往一直持續到明初。朱元璋起初對日本來使還是比較客氣的,後來倭寇騷擾中國沿海,他於是對日本使者下了逐客令。由於明朝的禁海令,倭寇禍害在嘉靖年間達到最高峰。明朝中期,西方殖民者和傳教士沿著新開辟的航路來到亞洲,開始了地理大發現後的第一次經濟全球化和東西方文化交流。

日本對西方文化的入侵是先抵制後接受。葡萄牙耶穌會的教士方濟各&8226;沙勿略於1549年到達日本傳教。到了1582年,據耶穌會的報告書說,當時日本全國信徒數目已經約有十五萬人,並有二百多座教堂。後來日本的統治者與教會發生衝突,是因為天主教的教義本身與當時日本封建統治階層產生對立。天主教主張天主創造和主宰天地萬物,除天主之外再沒有神,“對唯一的上帝,要高於一切,要保持虔誠。”在教義問答書裡特別強調了這一點。認為君、親及其他世上一切人,都不過是神所創造的,信仰上帝要超越對這些人的權力和權威的忠誠和服從。而在神的面前,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平等博愛是天主教實踐道德的第一個原則。這種人類平等的觀點不過是宗教上的裝飾,而毫不否定現實社會的封建身分秩序,反而說它是出千萬物的主宰者——神的意思,而加以神化;對忠孝之類的道德也加以強調,但這也是只限於在和上帝的意旨不相矛盾的情況下。

在君、民、父、子都是天主教徒的西歐社會,這種教義和封建秩序不會發生矛盾,但在統治者和人民之間的信仰有所不同的日本社會,如果這種教義只要掌握了人心,這就埋伏著引起兩者之間嚴重對立的導火線。當這種宗教普遍地深入地吸引住群眾,而封建統治者為了物質的、政治的利益已經無需利用天主教的時候,即在天主教傳入四十年後,在日本宗教史上就開始了天主教的信徒和封建統治者前所未有的深刻激烈的對立。

德川家康對日益強大的天主教勢力感到了威脅,下令全面禁教,對天主教徒實行殘酷而血腥的鎮壓,終於引發了江戶時代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島原之亂。統治者鎮壓了這次暴動,同時驅逐了西方傳教士。明治維新前,日本也被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然而日本樂意接受西方的科技文化,全盤西化的結果是帶來社會轉型。因此,日本的進步,從明治維新開始。

中國落後於西方,與明清時期的禁海政策有關。耶穌會最後也不明原因地停止了向東方派遣傳教士,西學東漸沒有繼續下去,中國失去了一次學習西方的好機會,從而落後於西方。落後就要挨打,鴉片戰爭及此後受西方侵略也就是必然的了。

中國與日本產生差距,始於明治維新。與日本明治維新同時,中華帝國也啟動了現代化進程,包括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洋務運動和世紀之交的戊戌維新兩個階段。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設立“軍械修理所”,建立近代工業,標志著洋務運動的開始,比日本開始明治維新還要早七年。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差不多同時間,但目標和結果大相徑庭。中國現代化初期的條件比日本優越得多,雖然經歷了兩次對外戰爭的失敗,但在國際上仍保持一等強國的尊嚴;日本的人口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國土則是三十分之一。中國是自然資源配套比較齊全的國家,發展工業所必需的能源礦產基本能夠自給;日本的自然資源幾乎等於零,除了硫磺外,發展工業所必須的煤、鐵、石油等資源全靠進口……總之天時地利都站在中國這一邊,現代化成功的概率應該比日本大得多。中國的自強運動,名義上雖然是“自強”,但其真正目的不過是想藉此對外嚇阻列強勿再對華作進一步的侵略,並維持中外不平等條約關系的既成事實;對內則想穩定住太平天國及捻回起義之後中國社會的舊秩序。它缺乏一種推動社會向一個新的方向繼續發展的動力,也沒有一項為達到“自強”目標而擬定的全盤性計劃,更從未能鼓動起全國官民愛國的熱情,以全力以赴推動此運動至較高的層次。很明顯,這一所謂"自強"運動無論在作用上還是在意義上,其對內的性質都遠較對外的性質濃厚得多。在此狹隘政治目標的指引下,洋務派官員基於“立國之道,尚禮義廉恥;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的指導思想,制定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自強策略,也就是在不變更中國傳統政治體制和文化思想的基礎上,向西方學習制造先進武器的技術。洋務派官員認為中國的傳統制度完美到近乎至臻,像日月那樣光芒萬丈,永存萬世;認為“中華的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不能及”,因而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以維護落後過時的極權專制制度。我們今天回顧這段歷史,真的令人感慨不已。

第三天,富士山

富士山真是一座無與倫比的美麗火山。規則的圓錐形,還有那高高在上的形態,簡潔而挺拔,春夏秋冬,景色各有不同。富士山代表著神聖,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也承載了太多的文化內涵。

日本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火山、地震、雪崩、台風和海嘯等自然災害一應俱全。它的國土像飄蕩在太平洋中的一艘船,島國心態加上自然災害形成了日本國民的憂患意識。日本人崇拜鯉魚,源於鯉魚頑強的生命力。國家的現狀和前途、國家的現代化取決於國民的心態,自強不息的日本人值得我們學習。

今天下起了大雨,到處都是雲霧騰騰,我們已經來到了山腳下,富士山就躲在我們前面的雲霧中,像個害羞的少女。上山是沒有意義了,只好在河口湖畔吃午飯。下午去附近的天神山滑雪場,滑雪場雖然漂亮,但在雨中也無法玩,拍了幾張照片便回酒店了。

今晚住宿的酒店很有特色,是那種睡地板的和式家庭溫泉旅館,房間並不多。泡完溫泉吃晚飯,我們自始至終只見到了一位女侍應,一個七十歲的阿婆,盡心地為我們服務,不知道她與老板是否有親戚關系。我們覺得日本人對工作都是非常投入和敬業樂業的,不管在商場、酒店,還是工廠、寫字樓,他們對工作都是盡心盡責、一絲不苟的,沒有人敷衍嬉笑。老板有個漂亮的女兒,大約十八、九歲的樣子,我們試圖用剛學會的幾個日文單詞另加身體語言與她交談。老板一家人對我們倒是很客氣,我們第二天早上離開時,他們全都出來向我們鞠躬送別,直到我們的車開遠了。

第四天,橫濱

橫濱離東京並不遠。我們去海邊港口看過,又去了中華街,就是中國人聚居的地方,招牌都有中文。日本人的排外情緒也是很厲害,很多中國人在那裡居住了許多年仍然無法入籍。中國人為何受到排擠?據說是中國人聚居的地方,刑事案件通常就會增加,以致日本人一聽說鄰居搬來了中國人,就想著趕快搬家。

迪斯尼樂園是一定要去的。日本人也喜歡接受美國文化,東京的這座迪斯尼,生意非常好,不像法國巴黎的那座。商店裡超過九成的紀念品上都有“中國制造”的標簽,價錢也不便宜。我們來得早了些,還未到櫻花盛放的季節。然而,在樂園旁邊的花園,卻有兩棵靜悄悄地開了一些花朵,樹下聚集了好幾百名游客在拍照,堪是奇觀。每年的賞櫻季節從三月底開始,自南向北,舉國上下為其瘋狂。櫻花的短暫輝煌被日本人視為生命的凄美,一種悲觀主義的美。在那漫天緋紅、落英繽紛的櫻花樹下,日本人喜歡鋪上席子,喝著清酒,聽著古樂,這是何種情調?

第五天,東京

早上去看天皇的皇宮。日本的天皇制度,是使日本走向戰爭悲劇的主要原因。在國家政治中,政教合一的模式最容易產生悲劇。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不容置疑。由於歷史上日本人的信仰模式,二戰以前的天皇都是以神的面目出現在日本人前面,因此,當天皇認同了內閣的侵略政策時,整個國家便陷入了戰爭的漩渦。於是乎,日本出現了青年自願當兵、父母自告奮勇送兒上前線的情形,年青女子自願充當慰安婦,神風敢死隊駕駛自殺式飛機撞向美軍的軍艦,為國捐軀是整個家庭乃至全社會至高無上的榮譽。日本全社會在這種信仰的感召下,迅速形成一股狂熱,就像文革時毛澤東所號召的紅衛兵一樣。因此,悲劇就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看到了這一點。日本投降後,對天皇這個最大的戰犯的審判後來就不了了之,倒是東條英機等人成了天皇的替死鬼。美國人明白如果殺了天皇,日本無法統治下去,就像一巢蜜蜂缺少了蜂後一樣。美國人只能改造這種制度,剝離天皇政教合一的角色,還去除天皇的神聖光環。美國人為裕仁天皇寫好了演講稿,讓他向國民宣讀:我不是神,我只不過是跟你們一樣的凡人俗子。

美國人成功了。通過改革制度,天皇的政治功能幾乎喪失殆盡,與世界上其他君主立憲的國家一樣,天皇只是權力的像征。從人類平等的角度出發,全世界其實都不需要這種君主制度。然而,傳統與信仰擁有非常巨大的力量,歷史的慣性讓我們找到自身文化的根源。

今天我們在東京看到了靖國神社。與日本數不清的神社相比,靖國神社只是較為著名的一座。何以中國人對這座神社反應過敏?而且時常將它上升到國家外交的層面上,實際上反映出這是中國對日本最不明智和最失敗的外交政策:中國要求日本人“以史為鑒”是可笑的。

縱觀東西方歷史,恃強凌弱不僅是人性的弱點,而且自始至終貫徹於人類的發展史。從成吉思汗到奧斯曼帝國,從過去的西方殖民帝國到現在雄霸一方的美國,無不如此。我們歷史上不也是欺負過鄰近的小國嗎?漢人在國內不也是曾經欺負過少數民族嗎?任何國家聲稱愛好和平,無意控制他國都是無奈之心態,是因為自己不夠強大,沒有把握,沒有信心罷了。中國聲明永遠不稱霸是無效之承諾。所有國家和民族只要自以為足夠強大了,有把握了,就會有主宰世界之企圖。如果中國未來成為全球的巨無霸,誰又敢說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不想主宰世界。如果未來日本成為超級大國,即使今天的日本人“以史為鑒”了,也不能保證日本人的子孫不會有侵略他國的企圖。現在美國足夠強大,美國人就有信心有能力去侵略他國。今天美國人的所作所為正是過去的日本人所作所為,過去的日本人要“東亞共榮”,今天的美國人要“全球共榮”。二戰後美國人發動過韓戰、越戰等侵略戰爭,但沒有人要求美國“以史為鑒”。所以,無論是今天還是明天,要日本人“以史為鑒”都是徒勞無益的。

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與日本侵略者谷血奮戰、親身體驗中國人民遭受戰爭苦難的那一代人,沒有堅持要日本人賠罪,甚至放棄戰爭賠賞要求,與日本實現邦交正常化,為什麼?是中國的現實利益需要,是國家和民族的最大利益需要。中日建交已30多年,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日本給予極大的熱情和幫助,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能持續穩定發展,日本是有貢獻的,中國人也應深刻感受到中日友好所帶來的好處。美、英、法三國與德、日、意三國是二戰的交戰國,二戰後六國之間沒有因曾經交戰而長期不和,反而成為盟友,共謀發展。結果六國戰後經濟很快恢復,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日本侵華已過60年,中國人不應在歷史問題上與日本人有太多的糾紛,中國應放棄過去,展望未來,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壯大,

其實在日本國內,右翼分子只占日本人中的一小部分。現時日本是個民主國家,任何思想言論都是自由的,各種思想都有存在的權利。如今德國不也存在新納粹分子嗎?我們國內不也存在今天喊打台灣、明天叫喊與美國日本開戰的狂徒嗎?只要這些人占少數比例,他們就成不了氣候。愛好和平仍然是今日日本的意識主流。今天日本的生活水平如此之高,你去問問那些年輕的日本人,看他們願不願意再去打仗?――時代已經變了。直接得益於戰後美蘇對日本的軍事制裁,日本幾乎將所有的錢財和國力都用於經濟建設,日本才有今天的繁榮,這一點日本人是不會看不到的。目前中國的軍事力量比日本強大,倒是有些日本人害怕中國人記舊仇,而去侵略日本。當台灣海峽兩岸進行軍備競賽時,日本難以置身其外,而且日本還擔心北邊那個可怕的北韓。當然,日本人也明白,與中國對抗,同樣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相信日本的大多數政治家們也清楚這一點。

東條英機是戰犯,但不是戰爭的主導者,日本天皇和執政者才是真正的戰犯。日本戰敗投降後,東條英機替日本天皇和執政者頂罪。軍人逃避戰爭要受到軍事法庭審判,東條英機是軍人,服從是軍人的天職,不服從就是犯罪。靖國神社供奉日本戰亡將士,日本人有理由參拜。東條英機替日本天皇和執政者頂罪,日本人參拜他也有理由。小泉是政客,需要選民的支持票,參拜同樣有理由,何況小泉不是特意參拜東條英機。一個人因犯罪而死,沒有理由不允許其子孫拜祭。

下午我們在新宿區的街上見到了一次政治宣傳:裝有高音喇叭的車上貼著花花綠綠的標語,從上面的漢字可以猜出是要求俄羅斯歸還北方四島,一路高聲喧嘩著招搖過市,那刺耳的聲音令人為之側目,日本到處講求環保,這種大肆制造噪音的行為肯定得到政府的許可。那四座小島除了代表日本人的面子以外,其實日本確實需要這四島的土地。日本人受夠了俄羅斯的氣,上個世紀初的日俄戰爭中,日本人吃盡了苦頭;二戰中與蘇聯交手,被蘇聯紅軍打得服服帖帖。日本只會欺凌弱小的國家,對俄羅斯是又怕又恨。葉利欽當權的時候曾許諾歸還北方四島,但普京上台後卻一口拒絕歸還。這個說來也是好事,讓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嘗到戰爭帶來的苦果,這是最好的教訓。日本經常集會悼念長崎和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受害者,卻不去想想美國為什麼會把原子彈投給他們。

我們坐船游完東京灣,接著去豐田公司的汽車展覽館。吸引我們目光的,是幾款使用新能源的車子,用電的,還有用燃料電池的等等。日本人很早就開始研究石油枯竭後的替代能源。看看那些車子的價格,令我們心裡癢癢的,真有一種想把它馬上買下來的衝動:跟中國國內相同牌子型號的車比較,價錢卻要低很多,怪不得全世界的汽車廠商都想在中國設廠生產了。

第六天,東京成田機場

今天中午,我們來到成田機場,飛回廣州。六天行程下來,我們對日本的總體印像:科技先進、清潔環保、交通發達、物價昂貴,日本人有禮貌、有修養、守秩序。

二零零六年三月於珠海


精選遊記: 東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