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裡古鎮

作者: yangying771106

導讀旦節,我這個自稱徐霞客的忠實追隨者,因為種種原因,居然還用了一萬個說服自己的理由,和朋友相伴去上裡,蒙頂山休憩了三天. 元旦假期不長不短的三天多少局限了我們的路線選擇,選擇古鎮,首當其衝的原因當是因為不能去江南小鎮而轉換的對古鎮的情有獨鐘,喜歡古鎮的人,都是因為一顆久久蟄居鬧市、每天穿梭於鋼筋水泥之間的心,需要青山綠水的滌洗,而選擇� ...

旦節,我這個自稱徐霞客的忠實追隨者,因為種種原因,居然還用了一萬個說服自己的理由,和朋友相伴去上裡,蒙頂山休憩了三天. 元旦假期不長不短的三天多少局限了我們的路線選擇,選擇古鎮,首當其衝的原因當是因為不能去江南小鎮而轉換的對古鎮的情有獨鐘,喜歡古鎮的人,都是因為一顆久久蟄居鬧市、每天穿梭於鋼筋水泥之間的心,需要青山綠水的滌洗,而選擇上裡,吸引我的地方卻是它的名字,總會不由自主地讓人遐想聯翩,坐在車上的一恍惚間,自己似乎已穿過時空的隧道,走在茶馬古驛道上,耳畔是馬蹄的“得得”聲、馬幫的嘈雜聲。。。。。。

上裡距成都不過150公裡的行程,兩個小時左右我們便順利到了古鎮入口,第一感覺這個小鎮似乎是名副其實的小,為了把古鎮的情調演繹得更遠一些,對古鎮的遐想多一分,把游趣更長久纏綿一點.我便提議先在沿河畔的鎮外走走,鎮外的空氣中透著濕潤,一條小河靜靜地繞上裡流過,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之美。不管是水車飛轉,還是竹筏輕蕩,一步一景,都讓人置身於濃濃的古韻之中,一座石橋連接著上裡的田野和小鎮,河兩岸是參天的古榕樹和依依的垂柳。堤旁垂柳在寒風細雨中依舊堅持著那份淡淡的綠,幾只鴨子在冰冷的河中姿意地戲水,我和朋友詫異鴨子居然不怕冷?再遠處,是四面環繞的群山,山勢低矮,少了氣勢磅礡,在雨霧中卻平添了些許溫婉秀麗,沿著一座略顯濕滑的石橋我們相攜走進了上裡. 緩緩在石板路上走著,享受著這片刻的倦懶和閑散。

這時忽然聽見有人說:“河水是泉水,長年是冬暖夏涼的....”我們頓時恍然,怪不得那些鴨子可以游得如此閑適!我來了興趣,執意先讓朋友去試試,朋友摸摸河沿的水,面不改色的緩緩點頭,還把手在裡面狠洗了幾下,看來確是溫潤的啊!我隨即迫不及待的把手放進去,河水冰得刺骨,哪裡有半點“冬暖”的氣息??我立即把手縮了回來,怒目而視游伴...朋友哈哈大笑,說“怎麼只能我一個人試試呢,好歹也要拖一個人下來啊.....”

河堤旁都是木質結構的農舍木屋,飄著裊裊炊煙,屋檐下、柱子上、窗戶邊,掛著金黃色的玉米和紅艷艷的辣椒串,透出幾分古樸,可游伴卻說那些都是是布景需要,這真正是大煞風景了,又是逗我一陣小罵。嬉笑輕松中,在河堤盡頭轉彎,就進入了上裡正街,這時方才覺得是豁然開朗, 二水環繞、木屋為舍、古老的石橋使得這個小鎮遠觀如一幅古老的畫卷,置身其間卻有一種置身世外的感覺,小鎮原來還有這樣的風景,窄窄的青石板的街上,街兩邊,半啟著雕花的窗戶,細雨輕輕地飄灑在我的臉上、脖子上,呼吸著混雜著泥土空氣,絲絲涼意沁入心脾,被雨水衝洗過的石板街,在腳下泛著粼粼的青光,所有的一切都在向你細訴冬日的小鎮風情、

不覺中已經信步走到正街上,看著滿街的食店,才覺得肚子有點餓了,抬頭一望,正在一個“紅軍飯店”的門口,我們有些疑惑這個店名的由來,看這個店的規模在小鎮也屬於五星級飯店了,我們就此坐了下來,小店的牆壁上有關於小鎮和店名的介紹,我們方知自己對小鎮的無知,原來此地還是紅軍長征北上的過境地,開店的就是紅軍的後代。小鎮的特色小吃和周邊古鎮相似,毋庸贅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的“烏骨雞燉山藥”,山藥切成板栗大小的塊兒,烏雞去毛和內髒,斬成塊狀。先將烏雞放入砂鍋中,放水適量,加枸杞和生姜燉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煮20分鐘,然後放入山藥,再以文火煮20分鐘,調入料酒、鹽、味精等作料即可,黑色的烏骨雞和白色的山藥相得益彰,讓人回味良久,我和游伴都是香香嘴,都吃得是咂咂有聲,一大盆幾乎被我們喝光了, 味道很是鮮美,遺憾不能打包,所以我順便問了問做法,回去有機會的時候牛刀小試,店主很是健談,除了毫不保留的給我們說做法外,還給我們當上了義務講解員,給我們說了小鎮的最佳游覽線路

酒足飯飽以後,按店主的友情提示我們先到了韓家大院,上裡的老房子首數韓家大院。韓姓是上裡五大姓之首,其宅自然就該居大.大院距吃飯的地方不過十米,大院牌匾上書三個字“守衛府”,因為游伴對這樣的人文景點是堅持要導游講解方能通透了解,我們就請了一個毛遂自薦的韓家女婿講解,普通話讓人噴飯不說,吐詞還很含糊,好多次我都得游伴再次翻譯後才能了解其大意,不過也確實從中了解到上裡的很多典故,鎮上當時號稱“五家口”,就是“韓家的銀子(錢多),張家的頂子(官多),陳家的谷子(田多),許家的女子(美女),張家的砣子(好鬥)”。韓家大院也是歷經三代人的修建方才完工,占地幾十畝, 整個建築采用空鬥式木結構、青瓦屋面組成,現在雖然很破舊,而且住有很多家人,但從三進三出的規模,高大的木結構和精細的鏤空浮雕刻上,仍依稀可見當日的榮華富貴。其他的講解我是聽得不明不白,但是三代人修建用的白花花的銀子的數目我是聽得清楚,居然用了三千萬兩銀子,聽得我瞠目結舌,我疑惑是假賬所致,游伴卻很理解的說,深山老林,搬運人工花了大錢了。。。。風格上采用了北京官邸框架的主體,彰顯出大家族的風範。地是石板的,頂是青瓦的,除此之外全是木料而制。院裡的布局分明,處處可見精美的木雕,雕刻技術多是鏤雕和鑲雕。雖然木雕很多已經剝落殘缺,但細細看來,也能辨出雕刻的內容。有武松打虎、紅樓夢,八仙過海等等,還有獅虎,麒麟,蝙蝠,至於花鳥魚草等吉祥飾物更是隨處可見。雕刻極為精美,可惜已經殘缺不全,但是還是精致得引誘我多次想在不引人注目處淘下一點帶回去紀念,都在游伴的提醒下收手作罷,不過主要還是作案工具不全所以未能遂願。。。。。(以下是我在網站上找的一些圖片,包括了韓家一些經典的雕刻藝術,需要提及的是游伴帶了一個單反的相機,讓我很興奮了一陣,不愛照相的我也主動讓攝影師照了好多,期待照得比本人美,唉!景色是好景色,相機也是好相機,人也是不醜的啊,可惜好號稱專業的攝影師技術確實不敢恭維,盡管興致勃勃的照了很多有關上裡景致和韓家大院雕刻風範也包括我的照片,可是都基本上無法選用,據大師本人說是因為天氣,鏡頭,焦距等等一系列客觀原因導致的。。。。。這是期間一大敗筆,也是一大樂事,足以笑大師若干年了!!!)









出了韓家大院,按照專業導游的提示我們到了二仙橋,這個橋名的來歷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具體內容我是被游伴當時的一再打岔得忘得干干淨淨了,據朋友一家之言認為可能是兩個仙人下圍棋或者下像棋或者談戀愛等等反正是不可能干瞪眼的因為人數不夠!!!二仙橋是一個弧形的石拱橋。和以前在其他古鎮的小橋風格迥異,完全沒有橋欄,給我的感覺是少了幾分安全,多了兩分自由和輕快。風雨侵襲,歲月滄桑,那橋上爬滿了長長的枯藤,橋面的石板也失去了先前的規整。 小橋下河水輕潺,片片銀波在輕潺的水面忽斂忽放,忽明忽暗。一幅靜中有動的畫卷,令人怡然心醉。

緩緩走著,不覺中已至黃昏,暮色帶走了最後一抹夕陽,天已經暗了下來。一家客棧裡孩子丟的橘子皮險些扔在我們身上,我們相視一笑,因為這一丟之緣,就決定住這家了。。。。現在想想,如果丟的不是橘子皮,而是其他的譬如紅樓夢裡賈瑞被倒的東西。。。那就不是緣分了。。。。。此為後話了!!!

客棧是木樓結構,收拾得還算干淨,只是我還是習慣性牙尖地讓店主再次更換了床單

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雅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