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快行記之一:洛陽

作者: marvely

導讀11月中旬,終於捱過了煎熬的考試,我用一次出游來放松自己。因為只給了自己一個禮拜的准備和打包時間,我選擇了到河南旅游。除了從上海到河南的交通方式多樣和便捷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河南這個遍地是古都,歷史人文景點一抓一大把的地方,我不用費心的研究功略、做太多的准備,於是定好酒店買了火車票,我和朋友出發了。 快行一:洛陽 我們計劃用五天的時間� ...

11月中旬,終於捱過了煎熬的考試,我用一次出游來放松自己。因為只給了自己一個禮拜的准備和打包時間,我選擇了到河南旅游。除了從上海到河南的交通方式多樣和便捷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河南這個遍地是古都,歷史人文景點一抓一大把的地方,我不用費心的研究功略、做太多的准備,於是定好酒店買了火車票,我和朋友出發了。 快行一:洛陽 我們計劃用五天的時間游玩河南的洛陽、登封、鄭州和開封這四個城市,21號買了晚上5:40出發的上海到洛陽的K560次臥鋪票(中鋪254元),第二天早上9點停靠在了洛陽火車站,經人指點在火車站前的廣場上乘坐了公交81路,終點站是龍門石窟。 在公交車上看了一個小時的洛陽城郊景觀後,我們到達了龍門石窟,沿著伊水河畔走到石窟的售票處也是景點的起點需要一點時間,但還不至於非乘景區提供的電瓶車不可,在門口買好門票(80元,用學生證半價),帶著多少有點興奮的心情我們開始游覽全國三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了。 景區內的石窟主要集中在伊水的西側,被稱為西山石窟,我們一路看下來,雖然並沒有震懾的感覺,也並不覺得它特別雄偉,但是還是不得不感嘆並佩服古人的勤勞智慧和鬼斧神工,在1000多米長的西山崖壁上,斷斷續續的營造了將近四百年。資料統計龍門現存的石窟有1300多個,佛洞、佛龕有2300多個,佛像10萬多個,那可想而知,未曾遭受過列強搶奪和歷史衝擊過的龍門石窟應該是怎樣的一派鼎盛景像。在我看來,龍門石窟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因為幾乎所有的石窟內都是采用一佛像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的佛教儀軌布局結構,而通過石窟內的不同的雕刻細節則體現了不同的建造理念。再因為石窟大多是在北魏時期開鑿的,很多的雕像都帶有著異域特色和風格。 我們最先看到的有署名的石窟是潛溪寺,據傳是武則天為唐高宗修建的,所以雖然它不是最大的一處石窟,但它的造像藝術和雕刻技法都頗具皇家風範。接著是賓陽三洞,洞口力士的頭側向洞口,表情肅穆,左手握緊置在腰側,右手攤平,手心向外置於胸前,好像是一副時刻戒備著的樣子,雖然置於露天,又經過千年的風雨侵蝕,力士石雕面部表情依舊十分清晰,衣紋自然流暢,美中不足的是右手的小拇指已經缺失,成了一名“四指”力士。萬佛洞位於西山中部的崖壁上,窟內南北兩壁上所雕的大約有15000尊只有2釐米高的小坐佛。從外面的欄杆向內看去,如果不是有人提醒,我們差點以為那些密密麻麻排列的小坐佛雕像不過只是牆壁上的紋路呢。然後我們又來到了古陽洞這個開鑿時間最早、內容最豐富的石窟。據說北魏時期的孝文帝、王公貴族、高級官吏和僧侶都在這個洞裡造像,所以洞窟內布滿了大小不等、各式各樣的佛龕,在眾多佛龕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尊不足半米高的觀音像,佛像的上半個頭部已經被毀壞了,但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這尊佛像的駐足,因為它是龍門石窟中最美麗的一尊佛像。觀音佛像頭微右側,梳著高髻;左手提著靜瓶下垂,右手持著佛塵甩在右肩後;體態婀娜華麗,衣裙蘿紗輕幔,上半身微微左傾,嘴角含笑上揚著,讓每一個路過的游人都沉浸在這醉人的笑容裡,也讓我們驚嘆著尊可以稱得上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觀音像。又走過一片不知名稱的石窟後,到了蓮花窟,窟以頂部浮雕著一朵碩大美麗的蓮花而得名,抬頭仔細觀賞這朵蓮花,還能看到看到圍繞著蓮花的6個美輪美奐的飛天,她們好像正隨著優美的旋律在飄舞,使得這莊嚴幽深的洞窟多了一絲靈動。而當我們走到一片人頭攢動的地方,就知道奉先寺到了,因為它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一個石窟。窟正中的那座整個龍門石窟內最高最大的盧舍那佛像並沒有最先吸引我的眼球,倒是北側保存完好的天王像和力士像讓我忍不住快步上前。手托寶塔的天王即嚴肅威武又魁梧剛勁,一旁的力士看似暴躁卻又堅毅有力的神情,其他的佛像也無一不是形像生動,各具神態。如果一開始我是為龍門石窟開鑿了數量如此眾多的石窟、佛洞、佛龕而驚嘆,那麼在奉先寺,我是徹底折服在古代匠人那高超的藝術感染力上了。 相較下來,東山上的石窟就遜色多了,數量少,分布散,而且保存的力度不夠,使得無論是千手千眼菩薩龕內的觀音立像也好,還是四雁洞洞頂上的飛鶴也好,都只能是依稀可辨了。倒是看經寺洞壁的台基上的二十九尊羅漢浮雕頗有意思,他們姿勢相同、衣著相似,整齊劃一並秩序井然得面向左側站立著,好像在仰望著同一個方向,傾聽著同一個聲音,但不同而又誇張的面部表情,張顯出他們每個人不同的個性。這個時候,我就有一種想要翻越洞口的欄杆,湊到跟前仔細看清楚他們每個人的臉孔和表情的衝動。 龍門石窟內還有都和白居易有關聯的香山寺和白園兩個景點,白園內白居易的墓塚後有處標志為琵琶峰的景點,原本以為會是一座高山呢,誰知不經意走過一塊不足半米高的褐色石頭,回頭定睛一看,石頭的正面赫然題著琵琶峰三個大字。 回到龍門石窟的大門前,我們仍舊乘81路車,回程的車子饒了點路,直接停在關林的門口(門票30,學生證半價)。大門前的廣場上有座古老的戲台——舞樓,附近的居民正圍攏在戲台的一角,吹拉彈唱的表演著地方戲曲(如果我沒弄錯的話,應該是豫劇),舊時這裡是“燈影鑼鼓話興亡”的所在,如今則是民眾四季閑聚頌新意的場所了。關林是國內少有的將廟、府、林三處合一的建築群,走進儀門之後的建築也是按照廟、府、林的順序排列的。拜殿內含威肅穆的關帝像的身邊,除了周倉、關平外,還多了王甫、廖飛兩員大將。 整個關林可能還沒有山東曲阜的一個孔廟的四分之一大,但並不妨礙後人將關公推舉成和孔子並列的道德楷模,和對他的頂禮膜拜。 在關林裡游蕩的時間也就半個小時,我們看時間不過才下午4點,門口正好有兩58路公車是到白馬寺的,於是我們又在看了將近一個小時的城郊景觀後,來到了千年古剎白馬寺(門票35,學生證半價)。 初冬夕陽下的白馬寺沉靜清幽,絲毫不受寺外嘈雜的准備收攤回家的小販的影響,默默迎接著因敬仰而來到這裡的人。大概是香火旺盛的原因,白馬寺內的建築的外觀看起來頗新,但人家這中國第一古剎的名頭可不是白叫的,寺內不乏珍奇異寶,比如天王殿內的彌勒佛龕是一個共雕有五十多條不同姿態的龍的貼金木龕;大雄殿內的23尊元代“夾苧干漆”造像,一般的佛像不是石雕木刻就是銅塑玉琢的,再不就是泥糊的,但這二十三尊造像竟然是用絲、麻制成的,只不過是在外表塗了層漆,據說至今還不曾被修繕過,卻仍舊是栩栩如生,色彩如新;還有大雄殿中央巨大的木雕貼金雙層佛龕,兩邊設有樓梯可供人上下,這種形勢的“殿中樓閣”我在南通狼山上的狼山寺內看到過類似的雙層佛龕,樣子要比白馬寺內的大,但如不它金壁輝煌。最後,我們登上寺內的最高處清涼台,看到寺的東面矗立著玲瓏古雅、挺拔俊秀的齊雲塔,寺內到處種植著大大小小,高低錯落的石榴樹,山門外的兩匹白色石雕馬鞍鐙齊備,似乎時刻准備著下一個馱經之旅。 晚上,我們在火車站乘103路到了位於牡丹廣場附近的格林豪泰,提前在網上注冊新會員享受的99.8元一間大床房的優惠。經過前台的指點,我們在附近的一條街上找到了代表當地特色的老洛陽風味館。坐定點了一碗排骨大角面,兩份饃和夾饃菜地衣炒土雞蛋,菜上桌之後才發現大角面就是大塊面皮煮的面,地衣就是一般木耳,而饃可不是我們以前在西安吃過的那種小而厚的面餅,而是攤得很大很薄的一塊烙餅,我們笨手笨腳的把菜堆在餅上,結果就是這邊剛咬了一口,那邊就菜就露了出了,還沾了滿手的菜汁,吃得好不狼狽。再細看菜單,他們這裡也提供簡易的洛陽水席。 酒足飯飽後和朋友總結今天的行程,就是洛陽是一個只需要一天就可以游覽完的城市。像我們今天早上10點鐘到達的龍門石窟,下午6點鐘結束了在白馬寺的游覽,而我們本來是打算第二天早上再到白馬寺的。如果時間緊一點的人完全可以在白馬寺門口就乘小巴到登封了。


(龍門石窟內最美的佛像)



(龍門石窟內最大的佛像)



(龍門石窟內最威武的佛像)



(關林前自娛自樂的當地居民)


精選遊記: 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