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西塘吃住行攻略

作者: koudaidili

導讀古鎮西塘特色菜 1清蒸白絲魚 “魚米之鄉”西塘水產資源特別豐富,阡陌之間魚塘星羅棋布,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有汾湖。生養其中的白絲魚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在西塘美食譜上占有一席之地。 原料:白絲魚、白嫩豆腐、蔥、姜、料酒等制作方法:白絲魚喜食小魚蝦,游動快捷,“有浪裹白條”美稱,然而白絲魚出水即死,故市價昂貴。清蒸白絲魚的烹飪很講究原料,做� ...

古鎮西塘特色菜

1清蒸白絲魚

“魚米之鄉”西塘水產資源特別豐富,阡陌之間魚塘星羅棋布,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有汾湖。生養其中的白絲魚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在西塘美食譜上占有一席之地。

原料:白絲魚、白嫩豆腐、蔥、姜、料酒等制作方法:白絲魚喜食小魚蝦,游動快捷,“有浪裹白條”美稱,然而白絲魚出水即死,故市價昂貴。清蒸白絲魚的烹飪很講究原料,做法細膩,重在保持魚的原汁原味。在殺淨魚身時加少量的鹽腌制二小時以上,取出洗淨再放進白嫩豆腐,加上佐料待到5成熟時加料酒,取出蒸籠5-6分鐘即可。品嘗時入口鮮嫩,味濃醇厚。

2油鹽蟹早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為食物出現在我們祖先的筵席上,吃到現在這位橫行將軍已成一宴,這就是“螃蟹宴”了。

原料:蟹、油、鹽、姜、蔥等

制作方法:把蟹一切為二後放入盤中,加入油、鹽、姜、蔥、味精,再隔水而蒸,這便是油鹽蟹

3菜花魚蒸蛋

菜花魚又稱塘鯉魚,是魚中的上品,為野生魚種,市面上很少見。此魚魚肉極鮮嫩,松而不散,湯鮮且開胃。

原料:菜花魚、雞蛋、鹽、味精等

制作方法:西塘人做菜花魚有青炒、椒鹽、燉湯多法,而最簡單也最美味的要數菜花魚蒸蛋,既有魚的鮮味又保留蛋的細膩滑爽

4油燉菜心

這幾乎是西塘百姓家常見的一道菜。每當金黃色的油菜花開遍田野,農戶們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腌制菜心了。每次感覺胃口不好,燉上一碗菜心,會覺得好多了。

原料:腌菜心、油、糖、蔥花、紅椒等

制作方法:把腌制好的菜心用清水稍微衝洗一下,加油、糖,隔水蒸十分鐘,即可上桌,灑上蔥花、紅椒末美味開胃的油燉菜心就成了

5薺菜包圓

早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為食物出現在我們祖先的筵席上,吃到現在,這位橫行將軍已成一宴,這就是“螃蟹宴”了。

原料:蟹、油、鹽、姜、蔥等

制作方法:把蟹一切為二後放入盤中,加入油、鹽、姜、蔥、味精,再隔水而蒸,這便是油鹽蟹。

6響油鱔糊

鱔魚的口感,因烹制方法不同而異,生炒柔而挺,紅燒潤而腴,熟爛軟而嫩,油炸脆而酥。明代的《宋氏養生部》、清代的《調鼎集》均有名目眾多的菜譜。

原料:鱔魚、醬油、鹽等

制作方法:西塘的“響油鱔糊”用重油、快炒、旺火,以柔軟鮮嫩,清香潤腴為特色

7蒸雙臭

好與壞,香與臭都是相比較而言的,就像這臭豆腐干,經過腐化,不但失去了冰清玉潔的外形。而且其味道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是偏偏這東西在臭與香之間的角色卻極其不確定。臭中蘊香,香中含臭,越臭越香。

原料:臭豆腐、臭海菜梗、油、糖、姜片等

制作方法:“蒸雙臭”,結合了當地兩種最臭的東西——臭豆腐和臭海菜梗,加入少量油、糖、姜片等一些調味品。放到旺火隔水蒸,十分鐘後,撒上蔥花,椒絲點綴一下,就可以上桌了。這道菜在口感上是臭中含香,美味至極。

8霉干菜扣肉


霉干菜扣肉是西塘的一道家常菜,它簡單的制作、美味的口感、豐富的營養,深受人們的喜愛。

原料:豬肋肉、霉干菜、醬油、糖等

制作方法:這道菜的主要原料為上好的豬肋肉和當地的霉干菜,燒成霉干菜扣肉,其肉是嫩而不倒,挾起來是露油脂而不漏落,充分體現浙北地區稍帶甜味兒又有濃厚鄉村風味的特色

9餛飩老鴨煲

餛飩老鴨煲是一道西塘的土菜,據說是這裹的燒窯工發明的,因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於是窯工們就地解決,在窯裹燉起了老鴨,但光光是鴨肉,又吃不飽,便有窯工在煲裡加入餛飩,既可以充飢,又補充了營養,一舉兩得,餛飩老鴨煲便在窯工中間傳開來,後來西塘百姓的餐桌上也出現了這道菜。

原料:鴨、青椒、香菇、鹹肉、筍尖、黑木耳等

制作方法:比起以前,現在燒的餛飩老鴨煲要講究多了,首先鴨要選用本地的草鴨,最好是生完蛋的老鴨,其次在配料方面,各家也有各家的偏愛,有的放茭白、青椒、香菇、有的則放黑木耳、鹹肉、筍尖,視個人口味而定。

10鳑鮍魚

西塘水網交錯,源頭來自太湖,極佳的水質為野生鳑鮍魚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鳑鮍魚沿河岸群居而生,故而得名。長約寸半,體形扁平而小巧,永遠長不大。野生鳑鮍魚烹制的方法有紅燒、清蒸、做湯等,其中最具特色數椒鹽鳑鮍魚。

原料:鳑鮍魚、蔥末、紅椒、鹽等

制作方法:將鳑鮍魚洗淨,瀝干水份,拌上蔥末及椒鹽,裝盆即成,此菜香酥松脆,既美味又補鈣,是一道難得的綠色佳肴

11醬爆螺螄

螺螄在江南水鄉是一道再普通不過的菜肴了。西塘水河交錯,凡有水處必有螺螄。螺螄一般在清明節前後就可食用了,據說和吃馬蘭頭一樣是可以明目的。

原料:螺螄、蔥頭、椒絲等

制作方法:西塘的螺螄個小殼薄肉厚,用蔥頭、椒絲爆炒,噴酒加糖,再倒入紅醬油,加以五香八角,湯極少,粘稠。這種大多極入味,鮮味濃烈,約上三五知己,於習習晚風中大喝黃酒,大啖螺螄,實在是一大快事

特色小吃

1、送子龍蹄相傳明代西塘一富賈婚久未有子嗣,後經一道人指點樂行善舉,修建路、橋以便眾人在建橋時天宮仙鳥鳳凰停歇橋邊,而該富商也於當年喜得貴子,故此橋取名“送子來鳳橋”。現經修繕後在千年古鎮西塘朝南埭。富商在得子喜慶之時大擺筵席,其間一道主菜,即蹄子。眾人為賀喜將其名為“送子龍蹄”,自此,凡方圓各地在婚嫁喜慶喬遷新居,家人團聚時均以該菜作為主菜,意為早得貴子,團圓吉祥。送子龍蹄。采用優質豬腿肉,配以數十種祖傳佐料,經煨煮蒸燜、旺、文火反復,肉質酥嫩脫骨、肥而不膩、味美相宜。

2、荷葉粉蒸肉為古鎮的傳統名菜,五味調百味香。采用適宜的五花肋肉、五香炒米粉、豆腐衣和新鮮荷葉,配上丁香、八角、醬油、甜面醬等調料精制而成,此菜風味獨特,肉質酥糯,清香不膩,既可下酒,又可作點心,且充分發揮荷葉解暑清熱,散淤止血的藥理作用。

3、天下第一面面條是北方人的主食,做法一般都很簡單、很純粹的。而對於南方人,尤其是江、浙一帶,面條是作為一種平時換口味的點心,所以做面條都特別講究輔料的搭配,常常會加入很多東西,如肚片、鱔絲、牛肉等,做好的面料多、鮮味足、營養豐富。西塘人做面條更是出了名的講究。做面條要用兩口鍋同時烹制,一口鍋用來煮面,一口鍋用來炒制輔料,西塘人常用的輔料是肚片、鱔絲、自制的爆魚等。煮好的面放入另一口鍋和肚片、鱔絲等加水再一起煮2-3分鐘。出鍋後的面條,湯汁鮮濃可口,面條筋鬥。

4、黃酒西塘人歷來愛喝點黃酒,因此,在西塘歷史上有過許多大大小小的黃酒作坊。如今全國最大的單個黃酒生產企業----嘉善酒廠就坐落在西塘鎮的北部,該廠嚴把質量關,生產的花雕、善釀、黃酒等汾湖系列二十多個品種酒性溫和、酒味醇潤、口感獨特,成為現代人交流感情,饋贈親友的佳品。

5、八珍糕選用山藥、茯苓、芡實、米仁、麥牙、扁豆、蓮肉、山楂等八味草藥以優質糯米粉、白糖精制而成。此糕青黑發脆,初以能消小兒疳積而走俏,後由於選料考究、加工精細、口感香甜,且益脾胃,成為江南名點,享譽百余年而不衰。

6、粽子西塘的粽子有很多口味,如鮮肉、豆沙、豬油、赤豆等,雖然粽子是一種很多地方都有的小吃,可西塘的粽子卻因米好,料足,捆扎緊好而更香,更糯,成為如今小鎮傳統旅游產品的一種。

自駕車

上海、杭州的游客:自己開車可以走320國道至嘉善十字路口上見有指示牌向北沿善江公路行駛15分鐘即到西塘;也可以走滬杭甬高速公路在嘉善大雲出口站下直接走善江公路,直達西塘。

古橋

1、來鳳橋位於小桐街東側,建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為三孔石板橋。傳說建造時,適有一鳥飛來,造橋人認為祥瑞,取名“送子來鳳橋”,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重修。來鳳橋於1997年重建,其造型及結構別致,適於旅游觀賞,為新景點之一。

2、臥龍橋位於北柵市河口,系單孔石拱橋,橋身長31.46米,寬4.95米,橋東坡32級,西坡30級,西堍朝南轉角處還有9級。巡杖呈長方形,高44釐米,望柱高71釐米,柱頭呈方形。拱圈為縱聯並列砌置,為鎮上最高之橋梁,工藝精湛,建成於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3、五福橋建於明代正德前,為單孔石級橋,橋長14米,橋孔跨度7.5米。它連通燒香港東端的南北兩岸。在清代光緒年間重修。此橋保存尚好,石級石欄尚整齊。所謂五福即福、禧、壽、祿、善終。這是民間對人生的五大追求和祈願,用在橋上是造橋人對過橋人的祝福,希望此橋能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方便,而且還有每個人所希望的種種吉利

4、永寧橋原址在西柵河西端,早廢。今天站在安境橋上可一覽胥塘河兩岸的全景,南望古樸的廊橋。胥塘河狹小成水巷,巷西是仿古一條街,巷東是古老的塘東街。永寧橋是目前鎮上最好的觀景點了。河北岸朝南埭長廊如一條逶迤長龍臣伏在水邊,行人和自行車都在廊下行走,其風味為其他古鎮所少見。河南岸是西街的後面,沿河有高低錯落的民居建築群,大多為清末至民國年間,大宅的風火牆高高聳起,青磚黛瓦和石河橋盡收眼底。這裡的景觀最得攝影家和畫家們的青睞,是他們創作的獵景之地

5、環秀橋建於1581年(明代萬歷九年),它跨當年的小桐、北翠兩圩,是西塘鎮上最早的高橋。相傳昔日晴天時站在橋頂可以北望太湖邊上的青山。此橋在1944年農歷10月23日下午突然倒塌,轟然一聲,響達數裡,壓死7人。後建成木橋,解放後修成單孔水泥橋,1997年又重建石級拱橋。

6、安境橋為以前的中塘橋,其前生是老的安境橋,他建於明代,橫跨當時斜塘兩個鄉,胥塘河為兩鄉的界河,此橋連兩境,故命名為安境橋.

廊棚

廊棚所謂廊棚,其實就是帶屋頂的街。西塘的廊棚有的瀕河,有的居中,沿河一側有的還設有靠背長橙,供人歇息,廊棚的頂有“一落水”、有“二落水”,也有過街樓形成廊棚的屋頂,雖然不同但都可以使商界貿易、行人過往免受日曬雨淋之苦。古鎮的廊棚總長達877米。其中朝南埭廊棚東起北柵欄,西至來鳳橋,總長度168米,街寬2—2.5米。廊棚從街頭面延伸至河邊,圓木柱支撐著一層斜斜的屋面(即“一落水”)。廊棚為磚木結構,中間有一段最為出色,有翻轉軒兩層雕刻花紋。

民間有一種說法:早先西塘塔灣街有一胡姓年輕寡婦,獨撐一家老小和一個小商鋪。胡家鋪子前的河灘邊有一個水豆腐攤,攤主王二,年輕厚道,家境貧寒。他見胡氏艱難,便生同情之心,幫著做些體力活。日久以後,胡氏為感激這份情,借修繕店鋪之時,沿河建起了棚屋,將店鋪前的沿河街道全遮蓋起來。不想棚屋建好以後,胡家鋪子生意特別紅火。其他商家紛紛仿效,竟連成一片....後取名廊棚,意為為郎而建之棚屋。《江南古鎮》一書中提到:江南水鄉古鎮由於河網型的地理環境,河道作為主要的交通紐帶,在商市和古鎮的形成、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因水成市”、“因水成街”。西塘是典型的水鄉古鎮,元代成市,到明代商市已相當繁榮。沿河而築的廊棚就是最具特征的建築類型。

(希望這篇游記能給大家一點幫助,祝出游玩的開心哈!)

更詳細的圖片和內容請加群討論:31845021或80521482(群裡都是愛好旅游愛好自助行的人,都是結伴旅行的朋友,歡迎也愛旅游的你加入)

群名:賺錢去旅游

群號:31845021

群口號:走到哪裡,吃到哪裡。游遍天下!


精選遊記: 嘉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