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風範——大明山

作者: andysjl

導讀明帝風範——大明山看慣了江南柔柔的山水,沒想到在上海附近竟還有陡峭如削,線條剛毅的山。作為剛開放的景區,大明山對於我是極具吸引力的。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沒有閃光燈前的故作姿態,這裡,完全是山的本色——綠、靜、清。而我,在這雲霧繚繞之中,心也變得澄靜了,這時,我才發覺,我已不願離去。 登山本身就是一種“痛並快樂著”的過程,伴隨著那一抬 ...

明帝風範——大明山看慣了江南柔柔的山水,沒想到在上海附近竟還有陡峭如削,線條剛毅的山。作為剛開放的景區,大明山對於我是極具吸引力的。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沒有閃光燈前的故作姿態,這裡,完全是山的本色——綠、靜、清。而我,在這雲霧繚繞之中,心也變得澄靜了,這時,我才發覺,我已不願離去。

登山本身就是一種“痛並快樂著”的過程,伴隨著那一抬腿的酸痛,呼吸的急促而來的是浸濕全身的汗水,紅撲撲的臉頰和雀躍著的心。這攀登的過程有時比登上山頂更能讓人心動。除了腿的忙碌,接下來最忙碌的應算是眼睛了。深深淺淺的綠裝點著大明山,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夏腊梅在身邊默默地開放,米黃色的小花散發著濃郁的香味;色彩鮮艷的各色杜鵑熱熱鬧鬧地映襯著大明山的綠;更有眾多不知名的小野花、小野果讓人忍不住駐足。山路曲曲折折,景物也就隨著這曲曲折折而千姿百態。千年古木在一轉彎時忽然出現,在其他樹木的映襯下更顯其雄偉;不經意回頭一望卻發現於懸崖峭壁之上竟斜斜地探出棵孤松,仿佛正欲御風駕雲而去;才熟悉了的山在片刻間又變了模樣,真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

耳邊呢?耳邊是靜中的鬧,鬧中的靜。

寂靜的山林中,鳥兒在千回百轉地鳴唱,清新的風柔柔地吹過,拂動著樹葉,沙沙地訴說。忽而隱約聽見細細的水聲,一點一點逼近,直到在耳邊轟鳴。如果說樹是大明山的精靈,那水就該是大明山的靈魂。在山中,大小瀑布隨處可見,水流充沛,一年四季大明山都有水的伴隨,而我在旅途中也擁有了最好的音樂。長達百余米的白蛇瀑,飛流直下,氣勢逼人。龍門瀑更妙,水仿佛從天上而來,一唱三嘆,一瀑分為三段,不斷流瀉,有如天上蛟龍急游而下,無比壯觀。瀑布聲如洪鐘,蓋過一切聲音充斥在耳中,讓人驚嘆這大自然的力量。剛靠近就有水珠飛濺到身上,冰涼沁骨。而稍幾步,水聲就被天然的隔音牆——樹林遮阻住了聲響,我竟有些懷疑:剛才的水聲果真會有那麼大?一處極鬧,一處極靜,恍如隔世般奇妙。又有無數山澗,水流湍急,這水清涼甘甜,明澈見底,讓人一眼就望穿了它的純淨。大自然就是這樣,不加修飾,又儀態萬方。

登上一處高地,頭頂有峰,腳下有嶺。一鼓作氣,朝著大山盡情大喊;停下,傾聽那山的回聲。再往上,登上那千余米的高峰,看那雲,看那霧,在空中繞著大山變化萬千,真讓人如墜仙境般不知身在何處了。雲霧繚繞,空氣中帶著山林間獨有的清香,清澈而不含雜質,城市中的濃霧又怎能與它相提並論?霧輕飄飄地圍著山,圍著你我,雲淡淡地掠過霧,掠過你我,深呼吸,好想吸取一點這大明山的靈氣!

踏上鐵索橋,從腳下木板的隙縫中看那萬丈深淵,在百米的空中,感覺竟像在飛一般!在這裡,終於看到了瀑布的源頭,原來是天上的田——山頂廣袤的千畝草甸。誰又能想到在這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之頂竟還有這樣的“天田”!一邊是萬丈深淵,一邊卻是一馬平川,這奇景不正是大自然的精心之作嗎?驚嘆之余才想起,這不正是明朝開朝皇帝朱元璋屯兵起義的千畝草甸嗎?大明山,是啊,“明”從何來?明太祖不正是在這片壯闊的田地上迎接了無數次的朝陽嗎?

至此,大明山向我顯露出了它的不凡,它的王者風範在極大的衝擊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心境如被洗過一般純淨,隨著歷史的積澱而沉靜。大明山在那時又是怎樣的呢?當年登上這大明山的先輩們是否和我一樣在驚嘆著這人間奇景?是否知道在百年後,又將有無數後輩踩著他們的足跡登上這山峰,和他們一樣驚嘆?我不禁浮想聯翩。人會生老病死,時代也在不斷前進,而大明山,卻始終在這裡默默地,繁衍生息……

而更讓我驚嘆的卻是大明山上人類創造的奇跡——人工開鑿的橫穿六座山體,逶迤一萬余米的高山隧道。試想,當年那些礦工開鑿這隧道是如何地艱辛,又有著怎樣的毅力!大自然是偉大的,而人類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能改造這自然,這又是何等的令人振奮!邊走邊想間,已到了洞的盡頭,出來的那一剎那,眼前一下子豁然開朗,站在懸崖上,正前方筆直的御筆峰赫然矗立在眼前,還有那山頂的黃山松,真讓我不知身在何處了。同行的伙伴拾起石子奮力向對面的山峰擲去,但看似近在咫尺的山峰卻總是遙不可及。

大明山就是這樣,到處充滿了意想不到的驚喜,讓我欲罷不能,想在這裡安居,想在這裡不停地探尋。

文 / 玉溢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