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旅游

作者: twinklestar

導讀布拉格最美麗的歐洲旅游城市之一,位於歐洲大陸中西部波西米亞地區,城區分布在7座山丘上,伏爾塔瓦河蜿蜒穿城而行,十機座古老與現代的橋梁橫跨其上,聳立在市區的伯特日娜山,喬木蔥郁,風景秀麗,是一處環境幽雅的休息之地。市區那些帶有尖塔或圓頂的塔式古老建築物,無論是羅馬式、哥德式、巴羅克式,還是文藝復興式,都完好地保存著,其中以哥德式或巴� ...

布拉格最美麗的歐洲旅游城市之一,位於歐洲大陸中西部波西米亞地區,城區分布在7座山丘上,伏爾塔瓦河蜿蜒穿城而行,十機座古老與現代的橋梁橫跨其上,聳立在市區的伯特日娜山,喬木蔥郁,風景秀麗,是一處環境幽雅的休息之地。市區那些帶有尖塔或圓頂的塔式古老建築物,無論是羅馬式、哥德式、巴羅克式,還是文藝復興式,都完好地保存著,其中以哥德式或巴羅克式數量最多、最為著名,它們大多是教堂。高高低低的塔尖,毗連成一片塔林,因而布拉格有“百塔之城”之稱。在陽光照耀下,“百塔”顯得金碧輝煌,因而又被稱為“金色的布拉格”。

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

建於1357年,是一座14世紀最具藝術價值的石橋,查理大橋就橫跨在伏爾塔瓦河上,橋長520米,寬10米,有16座橋墩,大橋兩端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是歷代國王加冤游行的必經之路。在橋上可以觀賞到藝術家的表演,還有一些手工藝創作表演,已經成為布拉格藝術的展示場所,在橋上還可以買到很多藝術品,表現查理大橋的水彩畫,以及身著傳統捷克服裝和宮廷服裝的木偶。

這座歐洲最古老最長的橋上有30尊聖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紀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術館”。現在原件已經保存在博物館內,大部分已經換成復制品,據說只要用心觸摸石雕像,便會帶給你一生的幸福,橋上的一尊銅像的某些部位已被游人摸得發亮。其中橋右側的第8尊聖約翰雕像,是查理橋的守護者,圍欄中間刻著一個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當年聖約翰從橋上被扔下的地點。

從老城廣場出發,穿過黃金小巷卡夫卡的故居,沿著伏爾塔瓦河下行的第一座橋,就是游客們津津樂道的建於1357年的查理大石橋。在布拉格歷史上,查理大橋曾經擔任過連接布拉格兩岸的重任,聳立在橋兩邊護欄上的30個形態各異的石雕像,讓人聯想當年查理大橋的風采。傳說游人只要用心觸摸,石雕像就能帶給你一生的幸福。

如今的伏爾塔瓦河上,興建起十幾座或現代或古典的橋梁---交通功能淡化後,查理大橋已成為展示布拉格藝術的展場。

和充斥布拉格全城的水晶店不同,查理大橋上大多是出售攝影和繪畫藝術品的畫攤,繪畫和影像,色調大多以黑白為主。無人問津的時候,攤主們往往燃起一支香煙,掃視來來往往的游客,那份尊貴內斂的姿態,絕非國內的小商小販們所能企及。橋上,膚色各異的各地游客,或站在橋中央,或倚在橋邊的石雕像上拍照、擁吻。

伏爾塔瓦河上四月的清風吹來,帶來些許濕意;遠方,兩岸的山坡上高聳著一個又一個教堂或城堡的尖塔,在湛藍的天際下漸行漸遠,沒入城郊的田野。如此蕭瑟場景裡的浪漫畫面,似乎正是我們想像中的歐洲。

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

位於伏爾塔瓦河畔的丘陵上,是布拉格的地標,建於公元九世紀,布拉格城堡的真名是赫拉德卡尼,又稱為總統府,可稱得上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古城堡建築群,屬哥特式建築,擁有教堂、宮殿、庭園,占地45公頃,包括1所宮殿、3座教堂、1間修道院,分處於3個中庭內。長久以來這裡一直是布拉格的王室所在地,現在仍然是總統與國家機關所在地。最重要的聖維特大教堂,是整座城市最古老的部分,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古堡內主要包括以下景點:聖維塔大教堂、舊皇宮、聖喬治教堂、黃金巷、火藥塔、畫廊等。在公元第九世紀時布拉格的王子首先在伏爾塔瓦﹝Vltava﹞的山上蓋了一座城堡,此後他便在此開始統治他的捷克人民和土地,一直是布拉格王室的所在地,幾世紀以來經過多次擴建,不僅保留許多雄偉建築和歷史文物,現在仍是捷克總統的居所。

布拉格城堡有多樣化的建築風格,從古代的羅馬式地基,到戰爭期間的後現代風格,每個年代的風格都或多或少在城堡上留下了痕跡。現在捷克政府甚至還成立了有一個委員會來維護此座城堡的遺跡並致力將這個古老的建築復合體變得更有吸引力,城堡宛若城市裡的小城市,內有宮殿、教堂、廣場、街道和巷弄等地方,而且還是捷克一些偉大珍藏品的收藏所,弗拉迪斯拉夫大廳、羅柏考為克宮歷史博物館、黃金巷內的迷你小房子、泡德塔樓等等,還有數不清的歷史遺跡和說不完的故事。

舊城廣場(Old Town Square)

已有900年的歷史,是人們集會的場所,可以看到跳著美麗舞蹈的女子和拉風琴的男子。廣場周圍有各式建築:巴洛克、洛可可、羅馬式、哥特式等,廣場上的天文鐘很特色,很多當地在此地駐足校對手表的時間。舊城廣場觀賞重點:市政廳、天文鐘、迪恩聖母院、查理大學(1348年的中歐最古老的高等學府)、廣場中央1915年建成的胡斯像(以紀念查理大學校長胡斯誕辰500周年)。

小貼士:查理大學校長胡斯(1369-1415年)是捷克偉大愛國志士,在15世紀時因推動宗教革命而慘遭火刑,之後爆發了胡斯戰爭,這次農民戰爭在歐洲歷史上影響深遠。

聖維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

經過3次擴建,1929正式完工。屬哥特式教堂,大門上的拱柱等裝飾都很華麗。布拉格王室的加冤儀式在此舉行,以往王室的遺體也安葬於此,這裡還保存著國王的王冠和加冕用的權杖等。

聖維塔大教堂的幾個參觀重點包括20世紀的彩色玻璃窗、聖約翰之墓和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教堂的大型彩色玻璃是布拉格著名畫家穆哈的作品。聖約翰墓位於聖壇後面,用純銀裝飾,非常華麗(聖約翰,1736年反宗教改革者)。聖溫塞斯禮拜堂,金碧輝煌,以金色為主色調,比純銀的聖約翰墓更加奢華。

聖維塔大教堂是歷代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場所,有「建築之寶」的美譽,如今這裡收藏有十四世紀神聖羅馬帝國間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的純金皇冠、金球及令牌,塔頂有文藝復興式樣的大鐘,鐘樓是俯瞰布拉格市景最美的地方,如果腳力還行,不妨嘗試一項健步運動,攀爬教堂高塔裡287級樓梯,登高瞭望整個布拉格城,當你上氣不接下氣地終於到達塔頂時,令人屏息的百塔美景,將令你感到真正值回票價。

尖塔、尖拱頂與飛浮雕,是哥德式教堂外觀的三大特色,因為歷經建築年代過久,也融合了巴洛克、文藝復興等風格。原本教堂的大門是朝南方向的金色大門,門上有查理大帝與4位主要建築師的半身浮雕,現在已經封閉,想進入教堂,必須由西側門進入才行,教堂內典雅寬廣,西門上的藝術極品玫瑰之窗,將光影撫弄得迷離游移,如果不是觀賞的游客太多過於吵雜,這裡的尊貴氣氛勢必相當完美,教堂內部以彩色玻璃窗與拱廊營造氣氛,聖殿內側裡聖約翰之墓移動是1930年時巴洛克建築師艾拉許運用20噸銀打造,並裝飾以眾多浮雕木刻的華麗之墓,據說他的聖骨迄今仍未腐爛。再往前走則是聖溫薩斯拉(Kaple sv. Vaclava)祭堂,寶石磨光拼湊的圖畫牆、鑲金光亮的哥德式金塔聖禮祭壇,件件都是藝術精品,讓人大開眼界,教堂的地下室則為皇室陵墓,保存了查理四世和他的4位妻子、溫斯拉夫國王、瑪麗亞泰瑞莎女皇等的墳墓,此外這裡還可發現10世紀最初為圓形教堂的地基所在。

天文鐘

舊市政廳外牆上大名鼎鼎的天文鐘,分為上下二座,是一座精美別致的自鳴鐘,鐘樓建於1410年。根據當年的地球中心說原理設計,上面的鐘一年繞一周,下面的一天繞行一圈,每天中午12點,十二尊耶酥門徒從鐘旁依次現身,6個向左轉,6個向右轉,隨著雄雞的一聲鳴叫,窗子關閉,報時鐘聲響起。這座大鐘至今走時准確,當地人在此駐足校對手表的時間。阿諾·施瓦辛格的《魔鬼末日》便是在這裡取景。據說為了保證世上沒有同樣的鐘出現,建造此鐘的工匠被刺瞎了雙眼。

天文鐘附近有大型咖啡座,旁邊有街頭藝人的精彩表演,還可欣賞到捷克民俗音樂以及爵士樂。在天文鐘對面的巷子裡,有出售水晶玻璃等手工藝品的市場,最古老的波希米亞水晶玻璃店就在這個巷子裡,附近也有多家餐飲店。

黃金巷(Zlata Ulicka)

位於布拉格城堡內聖喬治大教堂和玩具博物館之間,是一條出售手工藝品的商業街,熱鬧程度與查理大橋不相上下。16世紀羅馬帝國時期,這裡居住了很多冶金師,後來這條石磚便被稱為黃金巷。小巷不大,任何建築都是小小的,色彩豐富,像童話王國裡精靈的居所。黃金巷22號一間水藍色的房子就是一百多年前卡夫卡的居所,現在已經成為一家小書店,是布拉格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黃金巷在聖喬治教堂與玩具博物館之間,拐進一條小巷後到了這個小屋林立的黃金巷,宛如童話故事內的小巧房舍,是布拉格最詩情畫意的街道,黃金巷原本是僕人工匠居住之處,後來因為聚集不少為國王煉金的術士,因而有此名稱,然而在19世紀之後,逐漸變成貧民窟, 20世紀中期重新規劃,將原本的房舍改為小店家,現在每家商店內可看到不同種類的紀念品和手工藝品,例如16號的木制玩具、20號的錫制布拉格小士兵、21號的手繪衣服,19號的外觀最有看頭,是花木扶疏的可愛花園小屋。

黃金巷之所以會引起如此名聲,還是名作家卡夫卡曾居住於此的緣故,1916年時捷克著名的文學家、當時只是一位銀行小行員的卡夫卡(Franz Kafka),喜歡這裡的環境,以每月20克朗租了這裡門牌為22號的房子作為工作室,並在此默默完成了當時不為人知的作品《鄉村醫生》和《致科學院的報告》;而門牌12號住的則是歷史小說家瑪蘭納。

舊皇宮(Stary Kralovsky Palac)

是一座三層的建築,曾是波西米亞國王的住所,建於12世紀,經過幾次修建,增加了哥德、文藝復興樣式。入口進入後是維拉迪斯拉夫大廳,哥德式頂棚,捷克總統選舉便在這裡舉行。

市政廳(Obecni Dum)

建於1338年,曾是皇家宮庭,15世紀末,皇室成員搬入布拉格城堡居住,這裡便荒廢了幾百年,直到1911年改為文化中心,在市政廳大門正上方是史畢勒的名為《向布拉格致敬》的馬賽克壁畫,描繪著布拉格的歷史,一些布拉格的音樂演奏和宴會在市政廳內的麥塔納廳舉辦。市政廳左側有新藝術咖啡廳,體現著布拉格新藝術氣氛,咖啡廳內提供計算機和網絡服務。市政廳外牆的天文鐘是觀賞的重點。

國家博物館(Narodni Muzeum)

建成於1890年,是一座新文藝復興式建築,位於瓦茨拉夫廣場邊。由歷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圖書館等組成,入口處陳列著歷史和博物學之神的雕像,館內展出捷克歷史文物,涉及考古學、人類學等,博物館內部由大理石裝飾而成,牆壁上懸掛著各種歷史壁畫,很具特色。二樓的一個大廳,有很多展示傳統手藝的攤點,一些婦女穿著藍白相間的裙子,用白色糖漿在餅干上面繪制圖案,或者用機器在蛋殼上面印上花紋,周圍經常聚集了很多游人。穿過走廊就可以看到波西米亞水晶的展館,在這裡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礦石。

聖尼古拉教堂

舊城廣場是布拉格市民在13世紀以後的活動中心,鋪石塊的羅馬信道,擠滿了求討生活的密集房子,密密麻麻,期間除了因為水患而將此區域房子與道路加高外,從中古世紀以來,這裡的景觀幾乎不變,廣場中央還有為紀念胡斯逝世500周年所設立的雕像;而四周牆壁上有許多出自大師級的裝飾藝術(Art Deco),呈現出布拉格經歷的不同年代,光是駐足環繞四周,就已經覺得相當過癮了。

位於舊城廣場西北側,現貌是18世紀重建的巴洛克建築,白色牆面與青銅色尖頂的聖尼古拉教堂,在12世紀到14世紀泰恩教堂完成前,是舊城主要的教會聚會場地,歷經時代變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軍隊駐扎在此,同時委托未上戰場的藝術家從事教堂重修工作,包括莊嚴的圓頂壁畫都是這時期的作品,也常常舉辦音樂會。

聖尼古拉教堂位於東直門北大街東。東正教在北京設堂是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雅克薩城自衛反擊戰中俘虜了沙俄入侵者,因押來北京的59人中有一名司祭,康熙皇帝將他們駐地東直門內胡家園胡同的一座關帝廟撥作臨時祈禱所,這即為北京人所稱的“羅剎廟”或俄羅斯“北館”。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後,沙俄教區將其命名為“聖尼古拉”教堂(又稱“聖索菲亞”教堂,後改為“聖母安息”教堂),是為北京第一座東正教堂。

東正教“聖尼古拉”教堂於1900年被毀,其後重建,命名為“致使堂”,由教堂、種樓、中外書房、神父住宅及寡婦院組成。致使堂為典型的十字形東正教堂,堂頂上有五個帶十字架的拱形堡。1900年教堂擴建後改名為“致命堂”,人稱之為“北館”。

聖喬治教堂(St.Georges Basilica)

位於聖維塔大教堂後面,經過多次擴建和修復,仍保留著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尖塔,旁邊的聖喬治女修道院是波西米亞第一個女修道院,在18世紀曾做為軍營,如今已經成為國家藝廊,其內收藏很多繪畫作品。


精選遊記: 布拉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