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梵宮--追隨佛的足跡1

作者: tomyi

導讀無錫梵宮--追隨佛的足跡 5.1小黃金周,驅車無錫2日游。盡管幾年前拜訪過靈山大佛,但是聽說新建的靈山梵宮極盡奢侈以金做水泥,應該見識一下。到達無錫靈山景區已經接近中午,大佛加上梵宮通票為150元。決定先去梵宮,然後再看世界上最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以及像征佛祖出世的“九龍灌浴”展示。 入口處遠眺靈山,藍天下左為高聳入雲的莊嚴佛陀,右為陽光� ...

無錫梵宮--追隨佛的足跡

5.1小黃金周,驅車無錫2日游。盡管幾年前拜訪過靈山大佛,但是聽說新建的靈山梵宮極盡奢侈以金做水泥,應該見識一下。到達無錫靈山景區已經接近中午,大佛加上梵宮通票為150元。決定先去梵宮,然後再看世界上最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以及像征佛祖出世的“九龍灌浴”展示。

入口處遠眺靈山,藍天下左為高聳入雲的莊嚴佛陀,右為陽光下熠熠生光的梵宮,令人心曠神怡。靈山梵宮狀如五朵盛開的金色蓮花,在藍天和陽光烘托下分外聖潔莊嚴,其外形與柬埔寨吳哥窟的塔十分相像,五座塔以“五方五佛”為格局,中心最高的佛塔作為佛的法身 “大毗盧遮那佛”;其四周是法身佛的四身,稱為“四身佛”。巨大的塔頂被層層蓮瓣托襯,以純金貼面,表達《華嚴經》所說的“蓮花藏世界”,同時,也與“一葉一釋迦”的千瓣蓮葉相應和。每層均有八片花瓣,層層疊加,像征著四方的四佛四菩薩。梵宮建築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像征佛教中的“三輪身”。


(梵宮金色蓮花五方五佛)

進入梵宮每人必須領布制鞋套,保持了內部的清潔。梵宮大廳入口為三道大門,中心門就叫“三德門”,左右兩邊的門,分別叫“福門”、“慧門”。兩側陳列有兩座大像馱寶瓶的精美木雕,在佛教中像征著吉祥、美好、幸福。通過三門,進入梵宮正殿,滿眼金碧輝煌,的確是視覺盛宴,令人極其震撼。同時也感覺眼前景物有些不中不西,不倫不類,難以言表。我們不妨將之和國內其他佛教建築對比一下,理清頭緒。



(金碧輝煌的梵宮殿堂)

自佛教在北魏時期傳入中原,佛教建築已經有2千多年的歷史了,傳統佛教建築主要有3種類型:佛寺、佛塔和石窟,已然遍布大江南北。其中佛寺的結構大同小異,采用所謂“七堂伽藍”定式,即以南北為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和藏經樓。東西配殿則為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藥師殿等。大雄寶殿是供奉佛祖的主殿,一般從不采用尖頂,坐北向南,進深較淺。大殿一般為飛檐雕梁,內部為梁柱和鬥拱結構。大雄寶殿盡管也很高大,但給人的感覺是昏暗壓抑,主要原因是為了表現佛祖的唯我獨尊,因此巨大的佛像占據了主要空間,佛祖頭頂上方已經沒有太大空余了,因此只能感覺佛像的高大,感覺不到殿堂的高大,在大殿中令凡人生敬畏之心。



(巴洛克風格的拱頂和浮雕裝飾)

靈山梵宮一改中國傳統佛教建築風格,像是以佛教為內容的巴洛克風格天主教大教堂。以我在歐洲游覽眾多大教堂的體會,進入梵宮的的第一感覺這不像是佛教建築而更像天主教建築。其寬闊的空間、高高的穹頂,恢宏的氣勢,精美的巨型壁畫,立體的雕塑,這些西方教堂的元素和我們大雄寶殿大相徑庭。官方材料上說:靈山梵宮的建築形式突破傳統,以石材等堅固耐久材料為主,大量運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聳的穹頂、超大面積的廳堂等……其實這些正是哥特式尖頂天主教堂的特點;梵宮內壁的大型油畫組圖、壁柱上的立體雕塑等,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所作的巨幅宗教壁畫和雕刻,當然其內容已經換成了佛教的故事;而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柱頂和拱頂滿布浮雕裝飾,這些典型的巴洛克裝飾風格在梵宮中更是比比皆是。對比梵宮宣傳材料:精雕細琢的東陽木雕、敦煌技師的手工壁畫、光燦奪目的琉璃巨制、精致典雅的甌塑浮雕壁畫、技藝精湛的揚州漆器、恢宏大氣的油畫組圖、古雅精麗的景泰藍須彌燈、……這些彙集眾多文化遺產、眾多藝術瑰寶的藝術珍品遍布靈山梵宮的各個區域。因此完全可以將其劃分為巴洛克風格,遠離傳統佛教裝飾風格。



(菩薩和仙女)

梵宮建築風格,見仁見智。個人認為梵宮建築也許會成為中國佛教甚至世界佛教的一個裡程碑。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已經2000多年,佛教從教義到建築都已經徹底本土化,只要人類社會不滅亡,佛教在中國再往下流傳2000年以上應該不成問題。正如柬埔寨吳哥窟、泰國金佛寺、中國雲崗石窟敦煌壁畫等佛教建築一樣,當時也是耗費巨資絕無僅有,百年千年後就成為佛教文化的寶貴遺產了。無錫梵宮耗資16億元,只要建材不是偷工減料,應該可以流傳百世。其次,就建築風格而言,中原佛教建築有太多的雷同,記得有一次陪外國朋友在國內游覽,到了後來他們的要求是“no buddha, no temple, no pagoda” 不要看佛,不要看廟,不要看塔,因為各個地方的寺廟都是類似的。何況昏暗壓抑的寺廟內部的確不如西方教堂那樣宏偉明亮,因此梵宮借用巴洛克奢華的裝飾風格未嘗不可,畢竟其壁畫柱畫雕塑都是佛教典故,其建築類型也可以說是在傳統佛教寺廟、佛塔、石窟以外的另一種創新形態吧。



(長翅膀的飛仙)

再從市場經濟的眼光來看,無錫靈山本來名不見經傳,據說當地原名馬山,當年唐玄奘取經歸來路過此地,見馬山景色秀異,便命名為小靈山,並修有一座寺廟,但千年來默默無聞。無錫政府頗具慧眼,1997年在此建成了靈山大佛,2008年又建成靈山梵宮,也算是功德無量,不但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旅游收入,同時也為佛教文化做出了貢獻,從拉動內需的角度來看,這總比一些無用的形像工程要強得多。

(待續)


精選遊記: 無錫

評論